国情不同。
我们国家在科技方面需要的主要是技术的应用推广,在教育上面主要注重的是培养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我们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吸引巨额外资,以巨额外资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以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高就业率,解决人口众多本来应该带来的高失业率问题。
真是妙计啊。所以我们读了16年书,出来工作国家还是拼命教育我们让我们少拿钱,以舆论的力量批评我们那些为争取工人阶级利益的同学们,说他们眼高手低,不懂得自己的实际情况。
其实他们不是不懂得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是不懂得国家的实际情况。目前我们国家只能这样做,才能缓解人口众多的巨大压力。
KAB创业教育项目呈现四大特色 一项针对47所高校开展KAB创业教育项目的评估报告显示,3000多名参与调查的KAB学员对各自高校开设的《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学非常满意,在总分为12分的“教学情况”调查中,满分12分的高校有9所,6所高校得到11分,32所高校的得分为10。
5分。 11月3日,在“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年会”上,由KAB项目测评中心发布的《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执行评估报告(2007年上半年)》格外引人注目。
KAB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这门课程有哪些特色?为什么参与学习的KAB学员给予这门课程如此高的评价? 创新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负责上述评估报告起草人之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副教授、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刘帆表示:“根据调查,KAB学员对这门课程非常满意,几乎所有开展KAB课程的学校,都难以满足大多数同学想学这门课程的需要。 ” 刘帆认为,学员们喜欢这门课程,主要得益于KAB创业教育课程与传统创业教育课程相比,有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和课程组织活动化等三个鲜明的创新特点,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创新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KAB课程设置了8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都有特定的主题,但各个模块之间又彼此联系。 这样的课程结构设计有很大的灵活性,根据授课对象、授课学时的不同,有效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其次,KAB的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商业模拟游戏),学科课程侧重传授创业知识,活动课程侧重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实践课程侧重提供创业模拟演练。 三类课程彼此融合,在实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了互有侧重、互为补充的立体、综合对应关系;第三,KAB课程组织的活动化是指课程的操作方式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尽可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参与中实现“启发创业意识、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创业技能”的目的。
比如,“商业模拟游戏”通过模拟企业运作,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商业过程,感悟商业真谛。 标准化的质量和培训体系 目前,KAB项目针对“KAB项目讲师”、“KAB项目培训师”以及“KAB项目高级培训师”实施分层次的统一化培训标准。
针对KAB中国项目高校和KAB中国项目培训机构,KAB项目测评中心建立完善了两套不同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10个质量控制工具来规范项目的监督和评估工作。 其中,“高校授课质量控制工具包”设计了开课前使用的“教学计划表”、“学生情况调查表”、“学生创业知识测试”,课程进行中使用的“课后意见反馈表”和课程结束后使用的“学生培训绩效评价表”与“高效创业教育调查表”。
“师资培训质量控制工具包”包括培训期间使用的“每日意见反馈表”和“培训学员模拟教学互评表”,以及培训结束时使用的“培训师授课质量评价表”和“培训班培训绩效评价表”。 评估报告从“授课结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及手段”、“授课技巧”四个维度分别设计相关具体问题,了解学员对培训师的满意程度,每个问题有“非常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非常差”(1分)等5个等级变量,调查结果表明,学员对培训师表现很满意,平均分数为4.7分。
以学生为中心参与式的学习方法 KAB课程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先让学员去体验,体验之后再回来讨论,而不是先学习若干理论知识。 “这个课程更多的是采取国外参与式、体验式教育方法,这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KAB项目顾问、高级培训师赵伟说。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袁圣东介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把学员分为几组,然后通过参与式、体验式的方式进行授课。
比如,模拟招聘,先给出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要求各组对其进行分析,确定要招聘的岗位,制作招聘广告,老板必须按照招聘广告的要求招聘员工,所有员工的工资必须不同,招聘人力资源成本最高的老板被淘汰,招聘人力资源成本最低的老板获胜。 所有员工必须应聘,在工资上必须和老板讨价还价,工资价位最高者获胜。
袁圣东认为,这种参与式、体验式教育方法,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难以理解,让学员身临其境,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员的创新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 但美中不足的是,根据KAB课程的要求,每个KAB老师一个班只能有30名学员,采用小班教学,这在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让很多想学KAB课程的大学生难以如愿。
赵伟表示,随着KAB师资培训力度的加大,相信更多大学生有机会接受KAB课程系统的培训。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吸引企业参与创业教育 目前,类似校企合作开展的创业教育项目在一些学校已经开展,但多数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活动开展的系统性不高,很多高校在校企对接上后劲不足。
为此,团中央、全国青联在推进KAB项目的过程中,联合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发起了“诺基亚青年创业教育计划”大型公益活动,未来3年内在全国开展KAB项目的高校,开展“青年创业大讲堂”、“青年创业计划大赛”、“青年创业基金扶持”等项目,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实践培养青。
比特网(Chinabyte)7月9日消息(王允) 如果仔细回想一下,清华大学历来都有勇于创业的先例存在,再联想到现在清华大学正在积极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夏令营——创新,似乎已经成为清华的气质。
有这么一家公司,关注教育,关注教育社会化,他们前任的董事会主席甚至说自己更愿意当一个“教育家”,这家公司也同样具有创新的气质,这家公司就是英特尔。 一个是书宅大院,一个是商业巨子,却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并打造出令各地大学生都向往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夏令营”。
清华大学创新的“创业实践”观 去年此项赛事的冠军队伍被选送参加“英特尔-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挑战赛”并一举夺魁,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称,第二届活动影响力已经很大。 2010年7月7日,英特尔-清华大学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夏令营在北京开营,这已是此项活动的第二届,参加夏令营的人数和队伍已经上升到了19所高校的24支队伍共73人。
在开幕式之后,他兴致勃勃与我们谈起了清华大学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清华战略”。 史书记介绍说,清华大学并非是在学生当中大规模的鼓动创业,一直以来,清华注重的是为“大学生有可能创业”创造一些条件,或者提供一些基础素质的训练,包括如何培养或者推进自己的一些创新型思想萌芽的产生,“我们是想让学生个整体教育环境当中让学生感觉到创造无所不在。
” 什么是大学生创业?很多人认为是大学生学生毕业以后,一年两年找不到工作,然后自己去开店,这当然是大学生创业的一种,“而我所说的大学生创业是指能够去创造新的产业和新的就业机会。这正是清华大学与英特尔的合作内容。”
史书记介绍说,清华大学也正期待着通过这样的工作在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上能够获得一些经验,并且培养发展这样的一批学生。 清华现在做的,正是把创新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并不意味着他们期望通过把创业变成一门或者是若干门学生的必修课,“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营造一种氛围,营造一种环境,特别是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贯彻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观察,学会萌生新的思想,学会发展他们的想法,并且把他们的发展想法发展成一个项目的这种意识,激励他们一方面做好研究,另一方面发展他们自己的产业。
”这才是史书记希望清华大学带给学生的理念和提高。 清华大学如何实现创新 史书记在谈及创新时表示,创新实践首先是一种观念,在目前清华的教育思想定位中他一直强调“又红又专”:一是希望学生们同学能够做到一种贯通,把理工知识才能变成一种方法,同时文科知识变成一种基本的素质教育;二是希望给学生一种基本能力的教育,学生通过专业能力的学习,掌握一些专业方法,以及它在实际过程当中的应用。
第三,创业创新教育渗透在清华大学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自2003年起,清华大学开始在大一学生当中开设“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 Program),最主要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热情。
这个课程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学生不能超过10到15个,教师均是著名教授,给大一新生讲授自己现在所做的最前沿的一些研究成果,然后发动同学们共同进行讨论。这个在大一的教学过程当中是一种新的突破,避免学生被动的上大课,而是有可能和一些大教授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到每一个领域的最新进展。
大二、大三之后,开设了学生科学训练计划(SRT计划)。现在每年向学生提供超过一千个项目名额,由学生自己来提供他这个项目内容,比如有学生要做一个节能灯泡,就可以向教务处去申请SRT项目,从而尝试着知识初步的融会贯通,以及如何把思想萌芽变成现实。
这项工作始于1996年,至今已经进行了十几年,这样的过程充分鼓励了学生个性创造力发展。本科生就可以进实验室跟着导师去工作做项目,鼓励他们去动手,发展实践能力。
当然,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师在讲课过程当中实际是贯穿了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质疑,去创造的氛围。 总之,在课堂教学之外清华大学又给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培养或者是鼓励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使得他们尝试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尝试初步实融会贯通。
现在,清华大学大大小小科技赛事有43项,极大鼓励学生去尝试他们创造性的实践。 英特尔创新的使命和责任 一同参加开幕式的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则表示,英特尔一些项目,不管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还是求知计划,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分为清晰的三个方面,第一项目围绕推动教育学进步,包括将最新的教育理念,科技的力量介绍给教师,使得教师来影响学生。
第二个方面,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英特尔赞助或者主办了一系列的赛事,包括电子嵌入式大赛、创业大赛、伯克利全球创业挑战赛、ISEF等等,目的就是推动创新型人才的进步。
第三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希望推动教育的变革,主要包括五大内容:第一个是如何在政策方面推动教育变革;第二,在课程设置、评估方面要有标准,如何才能符合21世纪人才需求;第三,教师的职业发展,这方面也需要有很多投入和研究。 第四,侧重。
国外的未必先进,最重要的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然经历!
最主要是个人自身能力的提高,你的眼光和胸襟永远大于合作者,创业和守业都是很难的,这个世界上想当总裁的多但真正能当总裁的少,多数人还是喜欢胸无大志的过安乐生活的,你要是能“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必定能最终控制住他们,要认清这是一个细致而又长期的工作。
最好自己一个人咬牙承担起来(跛能履,眇能视),尽可能不要依靠别人,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坚强素质。
推荐一本书给你《君临天下-谁将是中国的第一商人》,其中的第二阶段“患难相交、啸聚山林”会对你很有帮助。
里面讲述了你首先要能自食其力,有个人的技术优势,善于化解和利用纠纷,员工中有自己的嫡系,并能带领这个嫡系干出漂亮的一仗,让大家从心中开始佩服你,分配利润的时候最初要自己少的,别人多得,哪怕是暂时没有贡献的那些有缺点的人也不要对他轻视。
在第三阶段你要树立威信,第四阶段要树立绝对的集权化管理,第五阶段要韬光养晦,第六阶段要击垮竞争对手形成垄断,第七阶段开始物色结班人,那个时候你应该是50多岁了,呵呵,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书中都有,你自己看吧。
尤努斯认为,经济学家们能认识到贷款所具有的强大社会经济能量,他们或许也能认识到,贷款确实应作为一种人类权力来加以促进。
将公益创业带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赋予了经济学更多的人性成分。尤努斯教授的美国导师勒根教授,也在其教学中引入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鲜明的社会学维度。
尤努斯相信:没有了人性的一面,经济学就像石头一样又干又硬。经济学也必须具有深广的人文关怀,应该将关注的目标投向那些在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没有任何地位的贫困人群与弱势阶层。
在国外的大学里,之前也没有公益性创业的课程设置,学生们多半是通过学生社团学会公益性创业或者管理的。但在近些年,国外大学开始尝试将公益创业作为一个有效的社会变革过程介绍给社会服务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事实上,公益性创业在欧美的发展已近20年,而在中国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才刚刚起步。对于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营利机构采用创造性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其社会价值,二是企业通过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要而提升其价值。
简言之,所谓的社会型创业就是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 与在商学院讲授公益创业课程相比,社会工作中的挑战主要不是引发对社会价值观的关注,而是向那些已经有意向从事社会工作的学生传授创业技能。
创意性的规划和融资策略对创办非营利机构(这些机构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服务)至关重要,而公益创业模式在这些方面帮助很大。史蒂芬安德森说。
在国内,目前仅有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致力于公益创业的培训,通过推广德鲁克开发的民间组织战略管理培训来提高民间组织的管理绩效,并鼓励青少年、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菲律宾亚洲创业学院院长VivienneTan认为,社会企业是既盈利又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
菲律宾依然是个有着许多贫民窟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企业是对抗贫困的有效途径。她所创办的亚洲创业学院致力于支持通过小额信贷来创业的人群,他们往往是城市中的贫民,贫民创业可以获得政府资金,但如何使用好这笔资金是个问题,学院就为他们提供讲座、培训等。
史蒂芬安德森说,过去几年,公益创业迅速发展,但大抵仅限于商学院内商学院的意图是激励那些受训准备投身商界的学生,让他们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公益事业中。相比较而言,在社会工作课程中加入对公益创业教育的内容,才刚刚出现。
尤努斯也在努力塑造一种新型的企业家理念。在他的理想模式中,所有的人(包括那些赤贫的穷人)都具备成为企业家的潜力,同时企业家也应该具有社会良知,他称之为社会活动家。
社会活动家也可能有巨大的盈利(甚至比那些单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家有更多的盈利),但那是他的次要目标,他首先被一套社会目标所激励。尤努斯坚信,通过为社会活动家与企业家拓展创业空间,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尤努斯认为,经济学家们能认识到贷款所具有的强大社会经济能量,他们或许也能认识到,贷款确实应作为一种人类权力来加以促进。 将公益创业带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赋予了经济学更多的人性成分。
尤努斯教授的美国导师勒根教授,也在其教学中引入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鲜明的社会学维度。尤努斯相信:没有了人性的一面,经济学就像石头一样又干又硬。
经济学也必须具有深广的人文关怀,应该将关注的目标投向那些在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没有任何地位的贫困人群与弱势阶层。 在国外的大学里,之前也没有公益性创业的课程设置,学生们多半是通过学生社团学会公益性创业或者管理的。
但在近些年,国外大学开始尝试将公益创业作为一个有效的社会变革过程介绍给社会服务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事实上,公益性创业在欧美的发展已近20年,而在中国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才刚刚起步。
对于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营利机构采用创造性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其社会价值,二是企业通过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要而提升其价值。
瑞典、德国加强自主创新的主要做法:瑞典被认为是全球最具创新力国家之一,其研发强度、人均发表论文和专利注册数等均处世界领先。
德国在医疗技术、合成材料、电子技术、食品加工等10大研究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们主要做法有:1、构筑完善的创新体系。
瑞典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构建国家、地区和部门3个层面的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是经济体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大企业对国家的研发活动影响巨大,大学与企业合作密切。
国家创新系统署是代表瑞典政府构建创新系统的具体执行者,掌握着瑞典5%R&D经费的使用权,起着沟通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瑞典建立了创新体系促进区域发展计划,从2003年起确定了3个项目,项目所在地区将在10年内得到1100万欧元的经费支持,地区也以不低于同等数额的资金匹配,用于创新体系建设。
瑞典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重点支持信息通信、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与材料技术、交通及办公设备技术等行业建设部门创新体系。德国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三足鼎立的研究开发体系,鼓励创新的法律机制,机构资助与项目资助相结合的创新资助方式,全程跟踪的科研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精简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等。
2、强化各类创新投入。多年来,瑞典用于R&D的经费一直保持在GDP的3%以上,近几年甚至超过了4%。
在R&D经费中,政府及公共基金会占20%左右。2004年以来瑞典政府制定“创新瑞典”战略,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计划在2005—2008年新增政府研发投入23亿瑞典克朗。
还有80%的经费来自企业投入。瑞典大企业都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强度,如爱立信研发支出达到销售额的15%~16%。
近年来,德国R&D经费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高于欧盟国家1.9%左右的平均水平。与瑞典相比,德国政府的R&D投入占比更高一些,大约占到30%以上。
3、制定有效的创新政策。瑞典、德国已经形成了支持创新活动及保护创新成果的一整套政策。
一是实施各种创新计划。如瑞典国家创新系统署的“新一代卓越中心计划”,计划共建设生物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领域中25个新的“卓越中心”,总投资约1.6亿欧元,同时要求企业界、大学和有关机构各投入不少于这一数额的资金,从而使项目建设经费总额达到4.3亿至5.4亿欧元。
2005年德国推出了“顶尖科研资助项目”,计划在2006年至2011年间投入19亿欧元,新建一批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二是创新产品的政府补贴和政府担保。
如从2007年4月1日到2009年12月,瑞典对新购买环保汽车给予1万克朗的补贴,环保汽车进城免收拥堵费,以此刺激环保汽车及其相关领域的创新。德国制定了专门“赫尔梅斯”担保,支持高技术产品的出口。
三是税收政策。如在2007年春季预算中,瑞典政府取消对风险资本征收资本税的项目,鼓励风险资本投向创新性中小企业。
4、提供优质的创新服务。瑞典和德国都有比较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以满足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创新型小企业培育等中介需求,包括有政府背景的公共机构、非盈利性组织,也有完全按商业化运作的纯盈利性中介结构。
服务内容主要涉及三大类:一是成果推广服务。如德国各大学和科研机构均建有技术转让办公室,专职负责科研成果向工业界传播。
二是融资服务。如瑞典国有企业ALMI对新创企业项目前期调研费用给予约2万至4万克朗的无偿补助,企业可以根据项目计划书(仅需要少量的抵押或无抵押)就可从ALMI获得贷款。
三是创新性创业服务。瑞典几乎所有大学都建立了自己的产业孵化基地,其中最著名的是查尔姆斯理工学院以及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孵化基地。
5、培养大规模的创新人才。瑞典和德国一直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其科技人才储备方面始终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瑞典拥有一批世界顶尖的知名学府,每年都有4所大学进入世界前100大学排行榜,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使瑞典创新的动力源源不断。瑞典特别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国家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企业也重视员工的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使企业不但在技术创新方面,而且在设备更新、自动化生产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智力基础。
德国将人力资源建设作为创新的重要环节,积极调整双元制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内容,加大对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年轻科研人员的吸引力。6、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
瑞典创新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独特的文化氛围。瑞典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讲究和谐、平等、团队,尽量不突出个人英雄主义,一切任由天性和本能。
这种文化培养起来的放松心态,让有创新能力的人不带有功利思想,不急于求成,能更加自由地进行科学探索和技术发明。瑞典有一个独特的“工程文化”,这种文化力求将创造发明和生产实践完美结合,创新技术能力与商业化操作同行并进。
德意志民族一贯具有思维严谨、办事认真、遵守纪律、尊重个性、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传统文化精神。德国人不仅一直以“思想家的国度”激励自己,而且坚信传统的创新文化就是德国摆脱自然资源贫乏劣势。
目前,英国私人股权融资的水平非常高,其私人股权创业投资市场是当前欧洲最大、最发达的市场,每年提供大约38%的创业投资资金,为大学生创办科技型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推销”创意 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成功模式。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是让参赛大学生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撰写创业可行性报告,并由学术界和企业界名流当评委,选出优胜者。
在企业界积极参与下,一些获胜的可行性报告最终能获得风险投资。创业计划在美国高校中由来已久,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商业计划竞赛以来,美国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20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
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5万美元商业计划竞赛”已有19年的历史,影响非常之大。
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从1990年到现在每年都有五六家新的企业诞生,并且有相当数量的“计划”被附近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上百万美元的价格买走。
这些由“创业计划”直接孵化出的企业中,有的在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一批批的创业者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风险投资家们蜂拥而入大学校园,寻找未来的技术领袖,在竞赛中获胜的学生日后大多都成为美国高科技企业的领军人物。 为什么大学生的创业计划能吸引来如此多的投资者?美国教育专家认为,是这个高校在利用自己的“名校效应”为年轻学子们创造创业机会。
首先,举办创业计划的大学都是美国赫赫有名的高校,其拥有很多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校友,每年学校举办创业计划时,都会邀请历届校友们捧场,让他们对学弟学妹们提供创业帮助;名校的知名度本身就可以吸引一大批投资者参与活动,这些高校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大力宣传自己的创业计划活动,主动给那些优秀的基金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发去邀请,他们相信,越多人关注就会给大学生们带来越多的机会。 大学生创业最担心的还是风险问题,如果资金投进去,最后血本无归怎么办。
如何帮助大学生规避风险又提升创业者热情方面,美国的职业保险提供了一个可行模式的借鉴。 韩国 “严进宽出”保证成功率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韩国大学生并不愿意接受“自主创业”这样的想法,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最渴望的是进入一家看上去不错的大公司。
然而,韩国政府用了三年时间,让“创新创业”四个字深入韩国大学生的心中。2000年,韩国JobKorea求职网站的调查显示,准备进行风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已经占到毕业生总数的52.4%;71%的韩国青年希望自己创业,这个数字在当年居全球首位。
韩国 大学生对创业如此有信心,与韩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高有关系。1998年至2001年间,韩国的创业以每年一倍的速度迅猛成长,他们不仅深入到IT等尖端领域,还活跃在传统制造业和农业等多种领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韩国政府认识到,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鼓励大学生创业。
但是,韩国长期存在被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弊病:韩国企业管理者和金融家更多地追求规模经济,追求巨额投资,追求成为超大型企业集团,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韩国经济的腾飞,就是以大企业集团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但是,这种对“规模效益”的过度追求,造成了大企业的市场地位过度强化。
因此,新生的较为弱小的企业很难进入寡头控制的市场,大学生新创企业更难进入市场,韩国大学生创业热情极其低。 为了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韩国政府采取了不少保护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措施。
在各种鼓励措施中,效果最直接的就是成立以大学为中心的“创业支援中心”,这里实行“严进宽出”政策。 几乎在韩国的每一所大学里面,都有“创业支援中心”,对大学生要求进入创业中心的申请,韩国政府和学校要进行严格筛选。
寻求创业的大学生需要提供详细的创业计划书,然后根据创业的方向,由大学教授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组成的评价团来评价决定。 如果韩国大学生能够通过筛选,顺利进入创业支援中心,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多了。
在创业支援中心,大学生可以得到“一条龙”的服务。大学生创业所急需的人才、营业场地和资金,在这里都很容易找到。
中心提供租金很低甚至免费的办公室,以及办公桌椅、电脑、上网线路等各种条件。中心帮助大学生联系各专业的指导教授,协助进行可行性调查和分析,向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提供法律、税务、谈判等咨询服务,还帮助大学生进行筹资。
出于发展战略的考虑,为使大学生的优秀创业想法和项目变成真正企业运作的公司,韩国政府提供了与商业企业同样的金融和政策支持,甚至大学生创业企业在贷款方面要比商业企业还要优惠。同时韩国政府还积极鼓励各种资本对高科技新创企业进行投资,个人对创新项目进行投资时,政府会给予30%的返还。
瑞典 创业教育涵盖一生 瑞典 是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国。以相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