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推行创新学分制度,旨在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和科研活动、创造发明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具体创新学分的内容每所大学有所不同。创新学分主要包括:“学科竞赛学分”、“科研学分” 和“实践学分”等三类。
“学科竞赛学分”是指参加学校认定的大学生学科性竞赛,获校级或以上奖励所获得的相应学分。根据竞赛的层次特点,分为A、B、C三类:A类指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
B类指省级以上专业协会组织的专业竞赛。C类指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
“科研学分”是指参加经学校认可的各类科技活动获奖,学生在校期间主持或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著、在国家正式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研学术论文作品,研究成果获奖,获国家专利,参加学术讲座等所获得的相应学分。“实践学分”是指考取各类专业资格证书、参加社会科技文化实践活动、文艺表演和体育竞赛等取得优秀成绩,并受到校级或以上表彰而获得的相应学分。
1、A1参加经认定的各种学术性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指经学校相关单位认定的各种学术性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活动时间要求在一学期及以上,提供相关活动证明材料及总结报告或调查报告,经指导教师和学院审核,可申请学分。
2、A2个人自主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指自主参加教师科研项目一个学期及以上或完整参加一个科研项目,完成一篇科研报告,可以申请学分。3、A3—A5大学生创新创业、科学探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本科生必须在参加和完成了项目的全过程后,方可获取相应的学分。
获得优秀项目的审核以学校发文为准。同一学年参加多个项目研究,只计取一个最高分数,不得累加。
对于被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和参加者无故和没有正当理由不完成项目研究或随意放弃研究项目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并取消其再次申报资格。如确有实际原因需中止项目的学生,需提出书面申请,提交学院批准同意,学院汇总名单后在中期检查及结题审核时统一报教务处实践科备案。
4、B1个人自主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指个人自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 “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有详细材料记录、主办单位的证明、校内相关组织推荐证明、受助单位及个人证明、实践报告和总结。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每位学生实践时间应连续两周或累计四周及以上。学生凭活动主办单位证明、实践报告、调查报告等申请学分。
5、B2参加创业就业培训或实践:指参加被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机构)举办的创业就业培训或实践。必须参加一个月及以上培训课程学习及至少一项实践活动。
以培训证书、实践报告及主办单位证明申请相应学分。6、B3社会实践成果奖:获得校级及以上表彰的社会实践成果。
以获奖证书或文件为准进行审核及认定。7、C参加课外实验活动:各项目活动时间累计四周及以上,以作品、方案、实施效果证明(书)、培训合格证书等形式申请相应学分。
8、D1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主要包括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校等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各种2+2、1+3、1+2+1)及交换生项目,可以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向教务处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提出书面申请,可获得相应学分。9、D2海外研修计划:主要包括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校等单位进行短期学习或暑期夏令营项目。
可以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向教务处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提出书面申请,可获得相应学分。10、E参加学术报告会(含海外文化讲座):是指主要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面向全校本科生参加的学术报告会。
累计次数达5次及以上者,并递交至少一篇心得体会,在一个学期内,可申请0.5个学分。同一学期只能申请一次。
累计可申请2次,累计学分最多1个学分。11、F专业性学科竞赛:主要指各级组织主办和承办的各类学科竞赛,竞赛项目认定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由教务处负责执行,以各级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
同一学生参加各类型学科竞赛所获奖项可以分别申报创新学分,但参加不同级别的同类型学科竞赛,只能申报获得最高级别奖项学分,不得累计。12、G其他竞赛:主要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实践操作技能竞赛、演讲赛和辩论赛、体育竞赛和艺术类竞赛等,必须是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或其他部门主办或组织参加并由教务处认可的竞赛,以各级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
非体育专业学生获得的体育竞赛和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获得的艺术类竞赛按此标准执行;体育专业学生或体育特长生获得的体育竞赛和艺术类专业学生获得的艺术类竞赛降低一级计算学分(如国际获奖按国家级获奖标准计算)。13、H获得计算机证书与外语证书,以各级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
H5、H7、H8外语证书的“优良”对应的是各类项目满分的85%及以上。14、I国家级注册(资格)证书、专业技能(水平)证书和国际认证考试证书,以各级证书(文件)审核与认定学分。
15、J获得科技成果奖或成果转化,以证书和转化合同审核认定学分。16、K获得科技发明专利:专利获准以收到交证书费的通知书或正式。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三类。
创业训练项目:在导师指导下,本科生团队,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新训练项目:在导师指导下,本科生个人或团队,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团队,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注意事项需要注意本年度每位教师同时指导申报的国家级和校级项目不能超过2项。
申报校级项目者,指导教师应具有讲师及其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申报国家级项目者,指导教师应是教授,或是具有博士学位且主持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科技竞赛和科技开发成果特别突出的副教授,且同时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鼓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担任指导教师。
加盟店项目很多啊,关键看你做什么了,加盟值不值,投资安全性高不高,赚不赚钱。
不晓得你对小吃熟食行业还感兴趣啊?给你推荐“廖排骨”,是四川著名的餐饮加盟品牌,30年的品牌老店,在全国已有400多家加盟店,且开店成功率在90%以上。廖排骨在四川卤菜熟食小吃行业也是首屈一指的。
加盟费只有1~10W哦,小本经营,回本快!~廖排骨还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全国绿色餐饮企业》《成都名菜》《中国名菜》《国家发明专利》《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四川消费者喜爱商品》《消费者满意单位》可以去成都考察哈,报销路费的哈!~。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维普网
2017年zd第10期总第470期学生工作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马雪婷(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成了热点。大学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现状、加强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引导和构建创业模拟平台三方面,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探讨。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内意识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现状分析新创业团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团队中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加以指导,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模拟平台创业平台是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必需的资源。对于大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并容不是缺少新颖的创新想法,而是缺当前大学生依然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而创新创业意识匮乏是其陷入困境的一大原因。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问被动接受知识,应付学业考核,缺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