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杭州妙手机器人是一家医疗机器人研发商。由新加坡科技局生物医学图像处理领域著名专家教授领衔,联合国内知名机器人制造商浙江国自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强强联合,发挥双方在生物医学图像处理和机器人设计制造方面的优势,致力于医疗手术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三维立体成像腹腔镜机械臂项目获得萧山区2016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213”计划重点类支持。
法定代表人:戴水根
成立时间:2016-11-23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18140001092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建设一路1号中栋国际银座1幢北干科创园1902-2室
10月28日,浙江经视《我的十点档》“奇思妙想浙江行”创业节目拍摄走进海宁技师学院(筹),聆听该院毕业生、海宁施曼尔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姚鹏申的创业故事。本次节目采访拍摄的是姚鹏申一天的日常工作、生活,听他讲述创业经历、创业的初衷以及前后变化等,突出反映了“奇思妙想,圆创业梦想”的主题。
故事主要讲述了姚鹏申从海宁市技工学校电气专业毕业后,从普通员工到技术骨干、从追寻“自动化”梦想到创业成功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海宁农信杯”青年创业大赛金奖、嘉兴大学生创业大赛优胜奖等荣誉,被选中参加浙江省“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出境培训,被聘为第一批嘉兴市两化深度融合专家指导员,被母校海宁技师学院(筹)聘为兼职教师。现在的姚鹏申致力为小微企业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研发了自动化集热管生产控制系统、环保净气控制软件、气力输送控制系统、无害化死家禽处理控制系统等。
海宁技师学院(筹)作为姚鹏申的母校,一直在创新创业上走在前列,是海宁市创业创新基地。该院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立了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师生在省市的创新创业大赛、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比赛中多次获奖。学院现拥有1个嘉兴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嘉兴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基地和1个嘉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据悉,“奇思妙想浙江行”创业节目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浙江经视共同打造,每周二、周三晚22:00在浙江经视《我的十点档》播出。它旨在通过拍摄采访创业典型人物、开展创业大赛等方式,展示我省的创业政策、创业平台、创业服务等特色化、多元化的创业生态。
FLL智能交通任务
FLL是学校今年新上的项目,FLL比赛是一个激发孩子解决问题、激发创意的平台。
FLL机器人比赛是由机器人全自动的执行的,也就是说,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你不要去干扰它。
但是大多数的队伍都要在比赛时去中断机器人,这样是允许的,但是需要从基地从新出发或得到处罚。
各任务如下:
到达位置(选择一项):所需条件:比赛结束时,机器人小车必须在下列三个位置中的一个(该任务不影响其它任务)
目标点-所需条件:机器人驱动轮或履带接触圆形目标 25分
黄色桥面-所需条件:机器人驱动轮或履带接触黄色桥面,但不能接触红色桥面或场地垫 20分
车辆共享-机器人驱动轮或履带接触到红色桥面,但不能接触场地纸。 25分
运送物体
交通标记:交通标记必须“朝下”。 25分/个
圆环:将圆环带回基地。 10分/个
避免碰撞:
警示塔-所需条件:警示塔必须直立在场地上(垂直于场地)。 10分/个,同时,警示塔是本次比赛的加分物,每一次在基地外面,当你用手触机器人,裁判将从场地上拿走一个直立的警告塔,先从南到北,再从西到东,直到场地上没有直立的警告塔为止。
感应墙(回避选择)-所需条件:感应强须直立(垂直于场地),只有四面墙能得分。每个直立感应墙须对应一个放下的交通标志,如:如果有四面直立墙,但只有三个放下的交通标志,则只有三面墙得分。 10分/个,最高分40分。
碰撞逃生:
感应墙(碰撞选择):没有直立的感应墙。 40分
车辆碰撞测试:卡车不再接触斜面红色梁。完成这个任务时,机器人必须完全在基地外面,否则,裁判将拿走场地上两个直立警告塔。 20分
单乘客固定测试:整场比赛乘客必须在机器人上。在比赛期间任一时刻,若发现乘客不在机器人上,这时裁判将把乘客从场地上拿走。比赛结束时,只要乘客能很容易地从机器人上拿起,任何固定装置都可以。 15分。
多乘客安全测试:所有4个小人坐或站在你设计的运输工具上,且只要运输工具任一部分接触到圆目标点即可。10分
1、在人工智能被引入到会计工作中,普通核算类型工作的岗位势必减少,但财务人员不会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
2、目前会计行业的普通核算类型的人员已达到饱和,但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仍是凤毛麟角。一个财务人员不能简简单单的看见账簿上面记载的数据,而要利用这些数据看到公司背后的实际情况,为公司发展壮大统筹规划。
3、即需要的是一个对会计知识、行业法律法规、管理决策和现代科技综合掌握的高精尖人物,拥有评估判断、预测决策与人机协调多方面才能的复合型人才。
1、“挑战杯”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大学培养的不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对所在学校而言,“挑战杯”是一个平台——展示高校师资实力、科研投入、学生素质,所以比来比去你会发现特等奖和一等奖基本都是985高校的,当然也会有少数二三流大学确实有做得不错的获奖作品。
“挑战杯”分三级赛事:校级、省级、国家级。校级:各高校不同,一般10月份开始宣传、12月份出校赛初审入围名单;省赛:各高校次年3月份选出推荐至省赛的作品、省赛一般在5月份;国赛:省赛结束6月份会出入围国赛名单并进行相关申报,国赛一般会在10月份举行。整个赛事的周期很长,一年。
2、“大挑”即“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可以是科研成果、科技发明创造、社会调查报告,考察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及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小挑”即“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就是做一个项目的商业计划,纸质档形式就是一本商业计划书,考察学生对项目的商业嗅觉敏感性(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对项目所属行业的了解、作为一个创业者应该具有的素质(举止谈吐、清晰的思路、坚持不懈的为项目努力付出)。
3、哪个好做,分析一下: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带你的人(老师、学长学姐),学经管文科的去参加“大挑”做科研成果或发明创造肯定比工科生吃亏,但如果你的导师指导你发篇SCI或EI什么的,那拿个省级奖项基本没问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