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20世纪90年代,日本首次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培养具备开发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创业能力、冒险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等的培养。面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一定要对创新与创业相互关系及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有效认识。创新与创业相互间有着紧密关系,创业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教育成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而创业实践则能够对创新教育成效展开有效检测,创业与创新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受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为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仅需掌握考试对应要求的基础知识即可,再加上学习压力大,使得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前的基础教育时期大多只注重课堂教学知识,而对于实践类、创新类等知识鲜有涉及,通常进入大学后才展开批判性思维培养,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二)师资专业化水平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缺乏、专业化水平不足等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即便有的学校采取了一些方法,着重打造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然而收效甚微,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依旧有待提高。
(三)教育教学内容、形式缺乏创新
就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而言,太过于强调行业分享、政策介绍等,内容不够丰富、功能过于单一,不利于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难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收到实效,也难以为其在大学开创一番事业提供有效帮助。现阶段,高校主要推行的授课形式以小组讨论、课堂案例教学为主,实践创新力度不足,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努力做好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拓展融资方式,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强与高等学校的互动发展,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较完备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努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为实现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一)做好长远规划,指导科技园发展。
国家大学科技园要明确发展目标,做好空间布局规划和重点培育及发展的技术领域的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要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辐射科研成果、输送科技企业家、转移科技企业;要与当地的高新区建设接轨,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技术进步发展,并充分利用高新区已有的资源环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可持续发展。
在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与高等学校的关系,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有利于“官、产、学、研、金、介、贸”结合的管理体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完善产权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规范企业入孵、孵成退出机制。国家大学科技园必须组建专业化的管理公司,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管理机制,探索国家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三)拓展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渠道。
加强与金融、投资机构的合作,通过建立和引入种子基金、创业基金、风险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吸引社会企业向园内技术创新项目和高科技中小企业投资,推动国外风险投资公司进入国家大学科技园,利用国内外证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融通资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机制。
(四)结合高校特色,实现互动发展。
国家大学科技园要加强与所依托高校的良性互动,促进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建设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的专业孵化器;加速对高校原始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通过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和创业服务,为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支持;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合作,为高校与技术发展的国际前沿接轨创造条件;与高校共同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包括高校师生和留学人员在内的各类创业者到园区创业,并通过创业实践和企业孵化,培育大批高层次的技术开发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科技,兼具市场意识和管理才能的科技企业家。
(五)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改善园区环境和条件,建立高效便捷的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孵化服务能力。建设职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与服务队伍,在创业辅导、企业诊断、市场营销、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对外合作、法律咨询等方面为入园创业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瞄准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使认知、体验、思考和感悟相统一,使创新创业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
健全的制度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正处于初始阶段,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基地、学校资助经费管理、创业孵化等方面均有制度的保障,让学生创业团队可以获得政策、资金、场地和智力等诸多方面的支持。
扩展资料:
基于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机制运行状况的观察,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在学校层面上,成立创新创业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成立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协同学校各有关部门为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各类服务。
协同做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学分转换及认定、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的工作。这样一来,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机制就顺畅了,既统一管理,又责任明确,分工合作,各有侧重,形成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合力,保障创新创业工作有效进行。
参考资料:人民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在中国地理中心的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市的黄河之滨上,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19年的兰州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十月一日正式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
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至甘肃工业大学。1998年,学校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目前,兰州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工科实力比较雄厚,理科实力不断提高,文科具有明显特色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
学校设有15个院,一个教学部,42个本科专业,36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并设有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13个校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校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近400余人。
学校在读各类学生22000人,全日制学生14000人,其中研究生近1000人。校园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中外书刊55万余册,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并提供网上信息检索和文献传递服务。
已建成覆盖整个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教学平台。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建校。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按照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多项。
学校坚持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科学改造传统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及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狠抓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形成了以学生评教、教学质量评估为核心的从招生质量到组织管理和学习质量以及学生就业为一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使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基本保障,学校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学科建设以“扬优、支重、改老、扶新”为指导思想,按照建设“一流工科、坚实理科,有特色文科”的学科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术梯队建设为重点,以科研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强学科战略管理和学科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了“三个计划”和“三个基金”,即“学术梯队和特色研究方向重点资助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科研启动计划”以及学术交流基金、专利基金和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着力打造学校特色晶牌学科,学校目前已形成计算机科学及技术、新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现代控制和现代设计与制造方法,现代企业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群体,并建成了10个省级重点学科,基本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 按照“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促发展”的要求,学校大力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
学校长期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办学立足点,强化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发研究与成果推广转化及科技产业发展相协调的科技工作体系。通过组织和争取重大纵向横向课题,建设重大研究基地,培育重大科技成果和发展:壮大科技产业,使学研产协调发展的核心,“研”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
近5年,学校先后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200多项,取得了100余项科技成果,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一批在机械、电子、材料、水力、液压、土木、管理等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或达到国外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同时,学校每年科技进款达6000多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科技论文年发表量近1000篇,专项申请每年30多项。
学校目前已建立起了包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校企合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内的各类科研基地,并与省内外10多个地区建立了校地全面合作关系。联合80多个企业、科研院所成立了校董会,通过校地、校企合作有力推动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基地的建设,为学校服务经济建设,特别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兰州理工大学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着力创造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互相辉映的育人环境,提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新型管理运行机制,大力弘扬学校“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和国家文明单位等称号。
兰州理工大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士、加拿大、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接待和派出的访问学者达100多人次,在合作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学校每年还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学生到美国、俄罗斯等国高校学习。
为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本院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简称”工程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全国12所“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工作示范性高校之一,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牵头单位,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
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上海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上海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长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创新联盟发起成员;
全国首个5G网络深度覆盖高校,是一所拥有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大学。
扩展资料: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相关介绍:
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13个上海市教育高地、2个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3个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上海市政府公共决策支持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
1个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级知识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中心)等。学校拥有8万平方米的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是教育部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还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学校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2011年,学校的“现代交通运输工程与管理”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列为上海市地方高校内涵建设工程项目,“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检测技术开发中心”被列为上海市地方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入选项目。
会展艺术与技术创新中心”被确定为上海市教委人文艺术工作室;“上海创意产品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上海市科委确定为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1、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3、创设环境类课程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
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4、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一、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1.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3.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
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
4.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5.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要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6.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教育部成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组织编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材料汇编和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
逐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二、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7.全面建设创业基地。
教育部会同科技部,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依托,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并制定出台相关认定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建立省级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本地区有关地市、高等学校、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并按其类别、规模和孵化效果,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
8.明确创业基地功能定位。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是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主要任务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9.规范创业基地管理。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主体,要把基地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确定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与依托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联动,共同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
有关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台有利于大学科技园开展学生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 10.提供多种形式的创业扶持。
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要结合实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实训等多方面的支持。要开辟较为集中的大学生创业专用场地,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
要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实训;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 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1.切实落。
大学的学生会里的创新创业部的职责
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活动,普及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1. 开办创业、就业培训班,举办“创业之星”大讲堂, 在广大同学中宣传普及创业、就业知识,培养知识型人才;
2.举办创业计划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专业性比赛,挺高参赛者创业能力、团队精神、职业能力;
3.与公司、企业洽谈项目,鼓励会员参与项目实践,为公司、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4.对评估合格创业项目予以支持和帮助,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中心思想
大学学生会创业部是在学生会领导下的一个部门。
1. 以“奉献、实干、高效、创新、孵化”为宗旨,服务广大师生青年团员,为广大学子创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2. 维护学生创业的合法利益,学生会创业部工作内容: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展一系列创业知识培训、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业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创业信息的收集与传播,提升科师大学子的创业能力,发挥联系学校相关部门与广大创业学子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带领学生参加相关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维护学校创业秩序,为同学们的创业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优良环境。
3. 促进同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广大学子的创业提供信息服务保障。
对大学生创业的一些建议
第一,要敢想敢为,敢于置疑,敢于藐视权威,要有当年毛主席“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气概,要坚信唯有自己才是实现自己梦想的人。
第二,虽然个人很重要,但是一个有效科学的创业团队同样不可或缺,因为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讲究的是团队协作,我们必须确定自己的工作重心,不要事必躬亲,处理协调好团队协作的关系,巧妙的借助他人的力量,团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为大家共同的目标努力。
第三,需要专注于自己的创业领域,正确选择创业项目,明确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定位,一般来说,我们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市场需求大而竞争相对较少的领域,也就是采取我们常说的蓝海战略,做别人没想到没做过的,这样才能决胜千里。
第四,要有土拨鼠的精神和毅力,有坚持不懈的韧性,一旦认准了方向就要努力向前,决不后退。
第五,在创业团队确定之后,公司运行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创新管理和战略管理,一个无秩序无企业文化的组织走不了太远,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对社会对市场有一定贡献,被受众接受。不是有句话嘛,“创业容易守业难”。
第六,我们大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考虑创业过程中的各项因素,热情与平常心兼备,做好充分准备。诚然,我们抱着成功的心态去创业,但是不能排除失败的可能,所以一定要做好迎接挫折的准备,随时做好失败的补救计划,想清楚,如果我失败了,我可以坚持忍受到哪一步,什么时候我该承认失败,然后,重头再来。”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以下:
大学生创业项目包zhi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4102创业实践项1653目三类。
(一)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二)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三)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拓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