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们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我们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我们国家已经很多,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比较大家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在这里查找,这个方法大家要记住。
第二大家写国外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国外的整体情况,需要了解具体国家的整体数据,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有了解,这样才可以引述正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各大国际知名网站查找,美国的很多大学网站对外开放一部分,我们可以去那里研究一下。
第一我们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我们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我们国家已经很多,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比较大家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在这里查找,这个方法大家要记住。
第二大家写国外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国外的整体情况,需要了解具体国家的整体数据,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有了解,这样才可以引述正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各大国际知名网站查找,美国的很多大学网站对外开放一部分,我们可以去那里研究一下。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与持续发展探析--------------------------------------------------------------------------------杨飞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1912年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创新”一词。
在他看来,“创新”就是突破一种僵化均衡进而寻找另一新均衡的过程。笔者认为,管理创新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从管理的基本职能出发,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各种管理资源进行创造性改革或重组,使组织管理工作处于动态协调和良性发展之中的活动。
管理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过程,它既包括管理技术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成功的管理创新,实质上是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两方面创新的综合体现和必然结果。
一、我国当前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一)产权主体封闭、产权结构单一、产权界定不清晰。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有些进行了企业改制,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
像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组织形式的创建,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更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就当前来看,我国民营企业产权主体封闭、产权结构单一、产权界定不清晰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由于业主或创业者担心影响其在企业中的控股地位,大都不愿意稀释股权,导致企业产权仍相对集中在家族成员或少数创业者手中。企业家的私人财产、额定收入同企业财产之间没有实质性界限。
这些都对企业的管理创新造成严重的阻碍。(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我国民营企业改制后,企业大多相应设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但这离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机制相距甚远。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都实行家族式管理,创业者及其家族成员往往既是企业的股东又是董事,同时兼任企业总经理或其他主要领导职务,这都导致企业的法人治理机制流于形式。
家族成员掌握着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权。企业的运营和收益完全从属于这些家族成员的利益和意志。
他们可以发布虚假信息,随意转移企业财产。这些现象既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同时也严重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
(三)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民营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很简单,管理大都靠“人治”和“经验”,也就是以血缘、亲情关系为依托,凭经验来管理企业。
管理缺乏全面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有些民营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却不重视制度的贯彻执行,在实施中不能做到依法行事、秉公办事,导致有令不行、执法不严、奖惩不公、亲疏有别,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
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跳槽”现象严重和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现象严重、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有着很大的关系。企业没有给员工一个舞台去实现他们的才能,员工个人抱负难以施展。
同时,企业的薪酬待遇也不能使得员工满意。一般的民营企业大都根据员工在企业里的工龄来给出待遇,并没有考虑到员工的能力和绩效,这必将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我国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应着力方面(一)管理观念创新。管理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一切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和方法都是管理思想的产物。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在思想上知道管理创新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到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而又持续的工作。
企业组织从上而下,包括最高决策者、中间管理者以及具体操作者,都在观念上有了改进。(二)企业文化创新。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都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在企业的发展中,组织成员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这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品牌建设、业务扩大以及管理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三)组织创新。
我国民营企业大都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责权分明的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以及一系列的部门。减少了企业过于臃肿的管理层次,使得组织结构柔性化、扁平化;功能结构虚拟化、扩大化;规模结构两极化。
整体上更优,效率更高,局部配合更协调,活力更强。(四)管理制度创新。
制度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的原则、规定、章程等行为规范的总称,是管理者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民营企业在制度上的创新表现在,在原有制度基础上改进,吐故纳新,通过总结成功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自己企业的特殊情况,对本企业管理制度加以修改,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创新。
(五)管理技术创新。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只有极少数建立了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在同一层面上传递和共享。
企业员工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出者,员工之间可以实现信息驱动下的工作互动。通过对管理者的培训,使他们懂得了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管理者能分析、整理电脑上的各种信息,使各部门的联接更加紧密,管理也更加科学且具有效率。(六)管理方式创新。
我国比较有名的民营企业,都改变了以家族成员管理企业的模式。并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吸引了大量人才,同时能使他们人尽其才。
通过建立科学管理模式,使企业与市场更加接轨,企业内部、企业与社会的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准确,这有利于管理者、经营者迅速对市场行情做出判断,。
据了解,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创意经济的形成模式如出一辙。
中国一些艺术家们为了潜心创作,将文化艺术机构搬到偏远或荒废的旧厂房内,而这些旧厂房因为融入了艺术家灵感,勾勒出了中国创意产业的雏形。 “中国诞生了一个新的阶级,叫创意阶级”。
中国创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傅晶对“创意”的评价已经超出了产业的范畴。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教授指出,创意产业与新经济密不可分,没有创意产业,就没有新经济。
没有新经济也没有创意产业。他说,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与一个国的发展紧密相连,甚至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创意产业基地蜂起 中国创意产业的萌芽出现在2002年,当时,经营不善的原杭州蓝孔雀化纤厂停产并将旧厂房对外出租,低廉的房租和巨大的空间随后吸引了一大批设计师和艺术家入驻。这个破旧厂房于是也有了一个时尚的新名字:LOFT49。
LOFT原意是建筑中的阁楼,现已逐步演变为利用工业旧厂房和旧仓库开阔、宽敞的空间,来打造充满个性、富有感染力的新型文化和创意型产业的聚集地。LOFT作为一种城市旧工业向新经济转变的新理念、新途径,被西方各大都市纷纷采用,并成为现代都市创新经济、创意产业的代名词。
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以LOFT产业为代表的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其增长速度更快,如美国达到14%,英国达到12%。
早在2000年,创意产业就已经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占GDP的7.9%,仅次于金融服务业。 在中国,创意产业正成为一项热门行业。
据上海市经委的最新统计,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18个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这些创意产业基地大多建在上海的老工业建筑内,仅上海第十二毛纺厂的旧厂房注册的广告公司就达122家,也有的建在石库门民居内,如李先生所在的上海泰康路艺术街。 日前,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将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打造全国“创意产业之都”。
北京已经初步形成了几大创意产业集聚区,如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中关村创业产业先导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东城区文化产业园以及朝阳大山子艺术中心。 除了北京和上海,广州、深圳、长沙、苏州、杭州等等城市都热情高涨,宣称要打造各自的创意产业基地。
对此,专家指出,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其所在城市的区位、能级、产业基础,以及产业发展环境等,创意产业基地要有独特的定位,不能一哄而上。 “夕阳厂区”托不起“朝阳产业” 为本已废弃的老工业建筑注入新的产业元素,不仅为老建筑的开发和保护寻觅到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新路,更为一个全新产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但是,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厉无畏指出,改造几个老厂房,吸引几十、几百家创意工作室入驻,并不意味着创意产业就此诞生。创意产业集聚区本身只是提供了一个概念,要真正形成集聚效应,个性定位很重要。
事实上,中国的创意产业并不如想象中的乐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由顾问波尼·阿斯科鲁德曾说过“中国创造”面临的症结:“有的时候,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创意产业作为整体的存在,因此不能够正确做出政策和投资的决定,就无法切实地得到落实。”
此外,中国的创意产业还面临着经济结构限制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职业结构存在缺陷、城市发展规划思维定势、知识产权缺乏有效保护、传统教育无法提供创意土壤、创意产品消费需求不足等等问题。 从杭州LOFT49发展状况看,中国的创意产业似乎离人们对其本身的预期相距甚远。
LOFT49内规模最大的朱仁民艺术沙龙会所,除了以艺术会友及少部分区域布置了个人作品外,绝大多数空间让给了落魄甚至流浪的艺术创作者。这里要支付场地租金和招待费用,却没有经济产出。
不少入驻者经济捉襟见肘,甚至靠借钱度日。人们不禁怀疑,赋予一些建筑物“创意”的概念,就支撑得起一个产业吗?中国的创意产业的“钱”途在哪? “创意产业”如何“创富”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包括科技、艺术设计、文化娱乐等创意行业的劳动力比例已经从1980年的12%上升到现在的30%~40%,在中国,传媒人、策划人、出版人、设计人、广告人、经纪人等创意人群正进行自身的角色转型,中国创意产业领域已经形成小企业与大公司各自占据文化创意和制造创意两端的局面,但有了各种创意产业园的“壳”,如何吸引世界一流的“内容”来填充? “从最根本上讲,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极端匮乏,大批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中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
金元浦教授分析指出,因为创意出自人,因此培养一流的创意人才,增强创意产业高端人才与团队集聚,是培育创意产业的关键。据悉,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需要相当多的创意人才,尤其多媒体设计人才缺口高达8万多名,而且在此方面的领军人物更为稀少,这就严重阻碍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认为,创意自古就有,但是产业问题一直没有明晰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要构筑其产业链。
为反映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了解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政策环境以及企业家对创新的认知程度,国家统计局近期对我国工业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邓永旭:对我国工业企业创新状况特征的初步分析 本报告从创新活动的总体规模及分布情况、创新活动的实现情况、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创新活动的信息来源、创新活动的经费投入、创新活动的经费来源、创新活动的主要成效、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情况、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企业家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等十个方面对我国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本报告所提创新[1]仅包括工业企业所进行的产品创新[2]和工艺创新[3]。
一、近三成的工业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2004-2006年间,全国开展创新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8.6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8%。其中大型企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83.5%,中型企业为55.9%,小型企业为25.2%。
开展创新活动企业数量所占比重随企业规模由大到小依次递减,表明工业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与企业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需要说明的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小型企业占规模以上小型企业的比重虽然较低,但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有6.8万家,占全部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的比重达到78.2%,是我国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分行业看,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较为密集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医药制造业(63.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0.9%),专用设备制造业(46.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6.5%)等高技术或中高技术行业。传统制造业及非制造业工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如纺织业为24.2%,采矿业为12.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为15.7%。
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本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28%、31.6%和9.6%,东部地区虽然低于中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的数量达到6.1万家,占全国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的70.4%。 二、实现创新目标的企业所占比重较高 2004-2006年间,在开展创新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了新产品市场销售等产品创新目标的企业占81.4%;实现了提高生产效率或产品质量等工艺创新目标的企业占84.5%;同时实现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企业占69%。
工业企业的创新多以实现产品创新为主要目标,但对于那些产品形态、性能和功能等不易发生变化的工业企业则以工艺创新为主,如采矿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中实现工艺创新的企业占本行业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的比重均为94%。许多行业的产品创新是通过与工艺创新相配套实现的,如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时实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企业占本行业开展创新活动企业的比重为83.2%,通用设备制造业为75.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73.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73.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73.1%,医药制造业为72.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72.9%。
三、创新活动多由企业自身或企业集团自主完成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自身或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源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技术支撑,而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完成创新活动的行为尚不十分普遍。2004-2006年间,在实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由企业独立完成的产品创新项目和工艺创新项目分别占同类创新项目的76.3%和69.9%;与外部合作完成的产品创新项目占同类项目的17.2%(其中与其他企业合作完成的占7.4%,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完成的分别占4.8%和3.7%),与外部合作完成的工艺创新项目占同类项目的13.9%(其中与其他企业合作完成的占9.3%,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完成的分别占4.6%和2.6%);委托外单位完成的产品创新项目和工艺创新项目分别占同类项目的6.5%和16.2%。
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项目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外单位)完成的比重分别为28.7%和23.5%,所占比重不高,表明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完成。采矿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企业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项目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外单位)完成的比重分别达到62.2%和69.3%,表明非制造业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依靠合作或委托方式完成。
四、客户与消费者的需求是创新信息的重要来源 调查结果表明,58.6%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为来自客户与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是影响创新活动开展的最重要信息。认为企业内部信息,本行业其他企业信息,商品交易会和展览会信息,设备、原材料、中间产品供应企业的信息对企业创新活动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分别占33.1%、29.8%、26%和21.6%,说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除利用本企业研发及情报部门的信息外,还十分关注来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信息。
认为企业集团内部信息、技术市场或咨询机构的信息、行业协会的信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信息、科技文献的信息、互联网媒体的信息以及从政府部门获取的信息对创新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均占10%左右,表明上述各种来源的信息对大多数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影响程度不高,作用有限。 五、创新费用。
什么是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就是企业在取得高速增长之后,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进行的内部变革过程。
其实质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进行的一次战略转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革命性的转变。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二次创业,在企业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管理的科学化,不断挖掘内部潜力,以求得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前面对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到:二次创业首先要解决的是抛弃过去的曾经使企业取得一次创业成功的做法,推陈出新,用新的管理模式替代旧的模式。进行二次创业的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关键是要告别过去凭借个人素质来赢得并把握机会的时代,重新建立起一个依靠企业整体素质来实现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这场变革对企业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二次创业一般是一种由企业领导者认识到,并发起的自上而下的企业变革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企业领导者要求企业成员的工作状态调整到当初创业之时的工作状态。
此外,企业领导者一般会为自己企业制定一个宏伟的中期目标,并希望企业成员能像当初创业者从无到有那样,将企业建设的更强。 [编辑]二次创业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总体说来,二次创业的深刻内涵有如下几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28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