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盛观察为您解答: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各种竞争日益加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显,作为当代大学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学生,除了具有和其他青年大学生一样的心理问题外,由于社会、家庭、个人认识水平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产生了自卑、焦虑、悲观、厌学等一些独有的特点。
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2O世纪8O年代初的“职业大学”开始,迅速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分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来自身心发育、情绪变化等方面的心理困惑与不平衡,使许多学生陷入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其自信心、学习能力、人际交往、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解能力等方面都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研究和探讨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并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把高职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
1高职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作为青年学生,高职生与其他同龄的在校大学生一样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人格特性的可塑性较强,心理冲突表现明显,有许多的心理问题亟待解。如世界观和理想的缺失、意志力和耐受挫折力缺乏、内心依赖感和孤独感强、嫉妒心和虚荣心严重、自负与自卑两极倾向严重、价值观和成才观偏离、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协调等。
但由于传统偏见、高职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及青春期人格发展的局限,致使高职学生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自卑感强,情感极其脆弱进入大学学习是令每一个学生感到高兴和自豪的事情,但高职学生在具有这种情感的同时,与周围的本科生相比,总会有一种无形的自卑感,且情感上敏感、脆弱。这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与本科生相比,自己没有文凭上的优势,他们是本科,而我们是专科,所以“低人一等”所造成的。
同时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不高,就业与继续升学深造的局限,更促进了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怀疑。这种不良心态往往会导致部分学生人际关系敏感,一些男同学急躁、易怒,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过激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1.2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程度高自1999年扩招以来,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普遍拥有的心理问题,而社会大部分用人单位盲目的对学历要求偏高,致使高职学生在就业大潮中更加处于劣势。很多用人单位在本科生、研究生实习期间即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但对高职生却要求必须在其拿到毕业证后,才与其签订就业协议,使高职生无法与其他人公平竞争,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面对这种窘境,有的高职学生将全部时间和身心用于学习,希望通过“升本”考试取得更高的学历,然而近年来专升本考试“推荐制”的实行和录取率的大大降低,使他们更感到未来的渺茫。还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所措,无法应对,于是选择了逃避,破罐破摔,沉迷于网络,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但其内心的焦虑并未因此而减少,相反时光的虚度和学业的荒废使他们的焦虑感更加强烈,不知如何调整心态的他们往往通过疯狂的吸烟、酗酒和网络游戏来麻醉自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1.3自身对就读高职认识不明确,悲观、厌学,心理压力大部分高职学生并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自己所学专业也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力。他们中有的是在高考成绩不理想时因没有信心复读而选择了高职院校,有的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还有一部分同学只是为了应付父母而来高职读书。
这种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不符的情况使他们不能调整心态面对现实,造成了他们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悲观、厌学、混日子的消极心理。2预防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我们应当认识到高职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思想活跃,敢拼敢闯,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其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2.1完善思想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情感投人,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并以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信服,同时教育方法也要灵活多样。
由其注意要深切关爱学生,深人学生思想、生活当中,掌握其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采取严爱结合的管理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和集体的温暖。在教育他们的时候,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绝不能用轻视、挖苦的语言。
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他们焦虑、孤独和自卑的心理。2.2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增强其就业信心学校要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传授就业技巧,尽量缓解学生就业前的焦虑感。
社会应转变用人观念,正确对待高职学生,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家长应与学校密切配合,正确教育学生,培养其良好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
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的密切配合,将使高职生的就业焦虑得到极大缓解。2.3加大职业技能培养力度,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基础强化。
全民创业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发达国家、发达地区走过的成功之路;自主创业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根本出路,鼓劲支持自主创业,也是我国推出创业促就业的一个重要政策,也是按照“三个有利于”,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广大青年只有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带来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才能促进社会发展,也能真正体现个人价值。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经济,加快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劳动者自主择业的积极性,推动更多的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笔者认为:广大有志青年必须紧紧抓住当前良好的创业机遇,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一、自主创业是事业发展的机遇创业是发展之基,崛起之途,官民之本,全民创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推进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眼下,不少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为找工作而大伤脑筋的时候,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召开的“落实就业政策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却传出这样的信息:每一人创业可带动3人就业。
据了解,最近2年,全国1460万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中,230万人成为个体工商户,22万人创办了私营企业,两项合计共有17%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一条迈向事业成功的大门。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创业促就业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培训为主的扶持创业的政策体系。
其中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到今年5月已达45.88亿元。另一方面,各地在实践中创造了不少自主创业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国家将更加注重发挥劳动者自主择业的积极性,推动更多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于我们安徽来说,当前正处在一个十分紧要的关口。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省已经迈上了人均国民产值1000美元的新平台,但目前,人均发展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正当我们以满怀加快安徽崛起的昂扬激情迎接“十一五”之际,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发出全面实施全民创业行动,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努力开创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的号召。
这是时代要求,这是人民意愿,符合安徽实际,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江淮大地掀起全民创业的新高潮,唱响加快发展的主旋律,奏出奋力崛起的最强音。全民创业则是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精神,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自力更生、劳动致富之路,促进安徽崛起和全体人员的共同富裕。
广大有志青年必须正确把握全民创业的深刻内涵,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消除思想上的障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觉勇敢地投身于自主创业的大潮。振兴安徽,皖人有责;奋力崛起,从我做起。
二、自主创业要勇于做到五大创新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促进创业的不竭源泉,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引导青年自主创业,必须坚持改革为先、发展为上、创新为魂,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开展自主创业,需要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政策措施、政府、社会和个人诸多方面共同努力,尤其需要从观念、文化、技术、人才、环境方面进行创新。
1、必须大力推进观念创新开展自主创业,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创业的思想观念。当前制约我省全民创业的最大观念障碍,就是农耕文化下形成的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小农意识和“万般皆下品、唯有仕途高“的官本位思想。
因此,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徽商艰苦创业的传统,克服瞻前顾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干的保守观念,树立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克服无所作为的等靠要思想和仇富嫉富的不健康心理,增强艰苦创业、敢与强者争高低的竞争意识。克服唯书唯上、保官升官的官本思想,强化开拓创新、勇于创业的奋斗精神。
每一个安徽人都应认真思考:“全民创业,我能做什么”“自主创业,我该如何做”?从而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2、必须大力培育创业新文化创业文化是与经济发展关联最为紧密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最深厚的底蕴。
要建设创业文化,就要创新文化理念。这是创业文化建设的前提。
要激活人们摆脱贫穷、求富创业的欲望和冲动,使创业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生活理念和生存方式,就应以创新文化理念为前提,继承和弘扬我省艰苦创业、领潮创新、诚信和融、互帮互助等优秀创业文化传统,坚决摒弃小农意识、官本位意识、小富即安、求稳怕变、不思进取、甘于清贫怕冒风险、怕受损失等落后观念,形成体现时代要求,人们普遍接受的创业生活理念和生存方式。当前,应着重树立“四个新理念”:第一,牢固树立创大业理念。
引导人们立志干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立志成大业,不要立志攀高位。第二,牢固树立求富理念。
引导人们穷则思变、敢于致富,鼓励人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致富的道路上你追我赶、竞相超越。第三,牢固树立开拓理念。
引导人们不甘现状、永不。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啥子行业来做才气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干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骗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以是,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3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4、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本人自身也在经历着创业阶段的难,要组建团队,要让团队和睦相处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关于创新创业精神如何提高我是这么看的:
首先我觉得可以从高校入手,高校可以设立创业基金给予鼓励和激励大学生创业。其实,现在有很多学校也已经为了鼓励和激励学生们创业设计了这样的奖励机制,但是很多都只是一个噱头,并没有在实际中付诸行动。
其次,我认为学校在设定课程的时间一定不能仅局限于在书本知识,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同学们构建实训平台,让同学们能够有机会进行实践训练。可以多联合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创立实践训练基地。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一定要增设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还能够让同学们深刻的了解到现在社会的现状。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大学生,已经不仅仅只是学好文化课那么简单,还要有能够创新创业的意识。但是心理上一定不能有太大压力。如果有压力了,可以找朋友们或者老师们聊聊天缓解一下自己的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你好! 做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以下的心理素质: 1,控制及措施的欲望 他们通常非常执意于自己的决策,不习惯只听命于人。
如果你在公司里是一个唯唯诺诺、不吭一声的人,或只是一个“虽不喜欢公司的环境,但又没有勇气辞职自创前途的人,要成为创业者还有一段距离。 2,自信 他们普遍都有很强的自信心,有时有咄咄逼人的感觉。
3,急迫感 创业家通常很急地想见到事物的成果,因此会给别人带来许多的压力。他们信任“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不喜欢也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琐碎无聊的事情上。
4,脚踏实地 做事实在,不会为了使自己舒服一点而马虎从事。 5,崇高的理想 为了实现个人理想,他们不会计较虚名。
他们生活简单朴实,必要时常常身兼数职。 6,情绪稳定 他们通常不喜形于色,也很少在人前抱怨,发牢骚。
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坚韧不拔地去突破困境。 7,喜欢迎接挑战 喜欢承担风险,但并不是盲目地冒险。
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并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乐趣。 8,健康的身体 创业家通常必须在“不寻常的时间”料理事物,如果你有某种宿疾,那么你的创业之路必定满布荆棘、困难重重。
9,广泛的知识 几乎大事小事无所不知。他们既能掌握事情全盘的来龙去脉,又能明察秋毫。
10,超人的能力 他们能够从杂乱无章的事物中,整理出一套逻辑的构架。有时候他作决策时会全凭直觉。
11,客观的人际关系态度 他们为了事业往往是“冷酷无情”、“不顾情面”了,给人以“大公无私”、“就事论事”的感觉。 。
进取之心不可无在如今社会中,有人经常讲别活得太认真,但处于竞争激烈社会中的人,真正能够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做到“不认真地活着”、没有进取心的人是不多的,否则将会被历史和社会淘汰。现实状况中绝大多数情况是这样:当我们去做某件工作时,常常是不甘心居他人之后,而且总是要决心把这件工作做好,往往有一种顾虑和担心,怕出问题或做不好这项工作。这种顾虑和担心常会使人产生一种焦虑不安之心,从而激发人们不断进取,去实现自己的宏伟大愿,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使人无法心安理得地满足于现状,不断给自己施加心理压力,促使自己不断上进,这种心理就是“进取之心”的基础和表现。当前,根据形势的需要和发展,水管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涉及到了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应该说绝大多数人能够积极应对、坦然面对,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并取得了新的工作成绩。但也有少数干部职工思想受到了扰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精神不振奋,工作标准不高,工作业绩平平。这种现象是“进取之心”衰退的表现,应当引起警惕并加以克服。 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源于对“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挚爱,源于对履行职责和历史使命深刻的忧患意识。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是“进取之心”的源泉,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只有想干事,才能去干事、干好事;只有牢记责任,才能谈得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加强教育是增强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把增强党员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作为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保持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少数党员干部“进取之心”衰退的现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抓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铸牢精神支柱,树立与履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境界和工作标准,正确对待名利地位、生活待遇,经受住各种考验,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
加强管理,尤其是加强科学管理,是增强干部职工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基本途径。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认真搞好民主评议和测评,对那些“进取之心”衰退,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党员干部,要进行批评促其整改。其次要坚持干部职工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依法、依纪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同时,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安心本职干事业的工作热情,以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要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在各级、各类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以此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进取之心”使你看到的不仅仅是“春色满园的希望”,它更能使你联想到“金秋的累累硕果”,由此产生自我激励的动力,并为之辛勤耕耘。“进取之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它能使你永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进一步求索、不断进取、走向新的成功。“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任重道远,更加需要这种精神,让我们为之共勉!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作者:蔡文强(徐州师范大学高教)最后更新:2010-6-13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
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09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 言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09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6.4%。
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
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一、就业形势分析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
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800-1500元;23.03%选择1501-2000元;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2000之间;24.90%认为在2001-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二、就业倾向分析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
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
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在严峻的环境下,创业者的心理素质成了创业者创业成败的一个关键点,那么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呢?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创业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声称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草根创业”的时代。但是殊不知,在创业者云集的背后,却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倒闭,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危机期间。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创业者的心理素质成了创业者创业成败的一个关键点,那么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呢?敢为机会与风险是共存的,只要从事创业活动,就必然会伴有风险的存在。所以,创业者要有敢于为选定的事业冒风险的心理素质,这种素质也就是所谓的敢为。敢为的人对事业总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不断去寻找新的起点并随时准备着付诸于行动。一个创业者只有先具有敢为的这种素质才能更加有信心地去做好以后的事情,当然,这种自信、敢为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独立员工可以依赖于上司,但是创业者不可以,因此创业者必须要具有独立分析和决策的心理素质。公司的员工可以按部就班的按照上司分配的任务去工作,遇到一些难以决策的事情还可以请教上司和同事,而且在决策时,员工承受的风险和责任可能还会是相对有限的。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却无法享受这些依赖性,所以,创业者要有一定的胆识和独立性,善于去捕捉新的商机,勇敢地去尝试新的事物,把握住市场的脉搏。耐挫创业过程是一个长期坚持奋斗的过程,所以,一旦目标确定了以后,创业者就要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下去。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可能会遇到很多压力,比如与客户发生纠纷、员工出现问题、资金断流、突发事件等等,这一切都可能会给创业者带来压力和挫折,因此,创业者一定要具有能够忍耐挫折的能力。在面对挫折时,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重新投入到事业中去。创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创业者一定要具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使自己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积极应对,不至于在困难面前自己输给自己。创业是风险高、负担重的一件事,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是不适宜自创业的。很多想要自己创业的人总是觉得“做买卖”这个词充满了诱惑。但是生意不是每个人都做得来的,如果你抱着做“人上人”的心态来做生意,那么与此同时,也必须做好吃“苦中苦”的心理准备。
增强自信:对一个想成功的人来说,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自信与成功相辅相成,越自信越可能成功,越成功你就越自信。
学会减压:在创业的过程中,或许会面对很多的困惑,来自工作或是家庭的压力特别大,这时我们就要学会减压。
敢于面对失败:创业的人要有面对失败的能力,失败说明你没做好而不是你做不了,能够在失败时依旧保持成功心态的人真的不是很多,敢于一搏再搏,一败再失败的就更少,因为真正伟大的事业,阻碍越大要克服的困难就越多。所以说创业的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胆量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祝你 前程似锦,事业有成!
1.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基础的。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种认识、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诸多方面,并且和这些方面相辅相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巩固和丰富人的综合素质。
2.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率加快,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知识转化的速度猛增。在这种情形下,知识的接受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操作。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摄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而这些知识并非是靠言语所能“传授”的,它只能通过学生主动地“构建”和“再创造”而获得,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
3.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职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学习也正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发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在知识的无限膨胀,陈旧周期迅速缩短的情况下,大学生的社会职业将变成更加不稳定。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