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
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综合工程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
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传统中医药得到新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3.97万件增长到12.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0. 58万件增长到2.5万件。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增长,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平均增速高达27.0%,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288亿美元,是2002年的3.5倍,优化了贸易结构,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4.3万亿和3.6万亿;聚集了全国一半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国的1/3;区内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8520.5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9.4%。
2007年上半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25891.8亿元,工业总产值21873.2亿元,工业增加值5021.6亿元,出口创汇967亿美元。 7.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
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2%。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1009.7亿元,比上年增加25.0%。
8.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成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国家。
9.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2006年,中国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到2134.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的71.1%,企业开发的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科技企业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万家。高等院校现有研究开发人员22.7万人,取得了人类细胞衰老主导基因、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家蚕基因组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深圳宝安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六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宝安赛区是由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和区投资推广署共同举办的大赛。
大赛旨在倡导创新创业文化,引导更多科技人员到宝安创业;促进并完善、实施鼓励技术创业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改善,引导创业人才、创新项目向宝安集聚并形成区域创新效应;促进风险投资与创业企业对接,重点培育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创业企业,加快我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型城区建设。大赛主要面向全球范围内拥有前瞻性、创新性、自主知识产权,从事科技、生产性服务业并需投融资的中小企业和拥有优秀科技、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并有志于创业的创业团队、留学人员和大学生。
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不超过10%。10%这一数字是否意味着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林金桐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林金桐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具备转化为现实产品的条件。在高校,许多教师和学生有很多奇思妙想,但是这些想法和实践得出的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市场才是关键。科研成果需要十分契合市场的需求,有突出的竞争优势才能够吸引投资,得以转化,但是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在这些方面往往很难完全符合市场的要求,从而很难将投资者的目光吸引过来。因此,创新的概念变为现实生产力本身就很难超过10%。
“科研成果应该并且必须得到转化,放在架子上的科研成果是没有意义的。科研成果只有进行有效转化,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林金桐认为,科研成果得以转化是鼓励高校教师进行自主创新的最好激励方式,“鼓励知识分子自主创新单靠金钱和名誉是行不通的,只有让他们看到自己辛苦研发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才能对他们形成有效的激励。”在此过程中,林金桐表示,中外大学校长大多认为高校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责任。
1∶10∶100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研究、开发、投产过程中所需投资额的比率。“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林金桐认为,在基础研究开发阶段,政府的投资是主体,“当然,承担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重要职能的大型国有企业或者跨国公司也可以参与到这个环节中”。到了科研成果开发阶段,就是风险投资参与的时期了,“风险投资参与的成功率可能不是很高,但恰恰是成功的那部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等到完成科研成果的开发,接下来就是各界投资商积极参与的时刻,在看到市场前景之后,投资商可以进行选择性的投资,完成科研成果的最终投产。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尽管成功率只是近10%,但是它们为社会带来的收益是成百上千倍的。”林金桐呼吁国内金融系统和风险投资资金积极参与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为什么风险投资资金不愿意流向高校?为什么银行系统的资金不投入到高校科研转化上?说到底,还是缺乏创新意识的体现。”针对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科研开发上,银行不敢也不愿将资金投入高校科研的现状,林金桐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整个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国外的信息通信高科技公司可以留出18%的利润额用于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以其企业规模和利润总额来看,国内目前很少有几家企业在科研上花费如此重金的”。
除了企业和银行系统缺乏创新意识之外,林金桐还表示,高校知识分子和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缺乏也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的学生在学业完成之后,更多的是选择当个白领或者其他形式的打工者,很少有人会考虑自主创业。林金桐认为这也和我国目前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中淡漠的创新意识有关。
据林金桐介绍,目前,北京邮电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科研成果的专利权许可给企业,高校获取技术转让费。二是高校的科研成果发明人利用自己的发明自筹资金创办公司。三是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社会风险投资资金相结合,这也是目前北邮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最成功的模式。东信北邮就是以这种模式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国人大代表,联泓集团董事长郑月明表示,5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实力持续增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其中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产业进步,引领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此,他建议鼓励建立以企业牵头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联盟,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
5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同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
一、“嫦娥四号” 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到2019年1月3日顺利到达,“嫦娥四号”走完了约40万公里的地月之路。她着陆后,静态着陆器和月球车分别被部署到月球表面,两者都携带了一系列探测仪器,探测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并进行了生物实验。
二、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5G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全方位变革,将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随着5G牌照的发放,我国5G建设将大大提速,这不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格局,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5G发展格局。三大运营商早已在各地建设5G基站,投资巨大。
5G牌照的发放,有利于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契机。三、开发出全球首款类脑芯片8月1日,清华大学开发出的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登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
该芯片结合了类脑计算和基于计算机科学的机器学习,这种融合技术有望提升各个系统的能力,促进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发展。原则上,一个人工通用智能系统可以执行人类能够完成的绝大多数任务。
新型芯片融合两条路线,被命名为“天机芯”。一辆由该芯片驱动的自动驾驶自行车可实现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过障、语音理解、自主决策等功能。
展现了未来的人工智能平台的潜力。四、首次验证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限于通信光纤的损耗和探测器的噪声等原因,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通常只能在100公里内获得较高成码率。
目前最远成码距离是潘建伟团队于2016年实验实现的404公里。今年,中科大的潘建伟教授等科学家在300公里真实环境的光纤中完成了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成果9月正式发表。
该方案还验证了700公里以上光纤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的可行性,有望成为新一代远距离城际量子密钥分发的基础。被业内专家评论为“实用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的重要里程碑”。
五、首次解析非洲猪瘟病毒结构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猪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
10月,《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学者解析非洲猪瘟病毒精细三维结构的论文。这是一种正二十面体的巨大病毒,由基因组、核心壳层、双层内膜、衣壳和外膜5层组成,病毒颗粒包含3万余个蛋白亚基,组装成直径约260纳米的球形颗粒。
这是国际上首次解析非洲猪瘟病毒结构,为揭示非洲猪瘟病毒入侵宿主细胞以及逃避和对抗宿主抗病毒免疫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多项“世界之最”大兴国际机场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于2016年被英国媒体评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整个航站楼一共使用了12800块玻璃,其中8000块玻璃完全不重样,由12300个球形节点和超过60000根连杆,相互连接,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大兴国际机场还首次实现高铁下穿航站楼和双进双出的模式,也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机场,广泛应用了各项智慧型新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9年,中国成果惊艳世界参考资料来源:科技日报-中国创新路上的里程碑 — 2019年国内十大科技。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文·郭铁成 邸晓燕 ■权威观点 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源于特定的经济体制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特有的词汇,也是我国特有的现象。
回顾历史,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源于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在我国实现工业化,集中力量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发挥历史性的作用,是适合我国当时情况的,但计划经济研发和生产两条线的体制也存在严重弊端。
在新中国成立后到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之前,我国的科研与新产品开发工作基本上集中于国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直接组织和实施科技项目。
行业科研院所由政府直接管理,也可以说是政府的一部分,其研发和运行经费、物资设备、人力等完全由政府按计划统一调配;其研发任务不是来自企业,而是来自政府的管理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每年向科研院所下达科研计划,科研院所每年向政府上交科研成果。 另一方面,企业只是完成政府下达的生产任务,不反映市场需求。
因此,企业基本上不从事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工作,也不设研发部门,如有技术需求。要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主管部门将各个企业的需求汇总加工,然后下达给相关的科研院所。
科研院所根据转达的“需求”进行研发,然后将研发结果上报给科研主管部门,科研主管部门转给工业管理部门,工业管理部门再下达给企业。科研部门与企业没有直接联系,经过政府部门的汇集,加工,传达,需求和供给在多环节“传递”过程中很难准确匹配对接。
这样一来,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企业不搞研发,科研院所的研发不直接反映企业的技术需求,大量科研成果难以在企业中应用推广,造成大量需要转化的成果,有的甚至永远不能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实质是研发与生产脱节的体制 综上所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所以长期不高,其原因在于研发与生产相分离,先研发、后转化、再应用推广的体制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反映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大量研发成果包括技术、材料,产品、专利、论文等在生产中不能使用,为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成果,还要进行一系列后续开发,有的经过后续开发也不能使用;经过后续开发可以在生产中使用的称为已经转化,否则称为没有转化。科技成果转化量大,则称为转化率高,反之则为低。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量需要转化的成果?既然不能直接在生产中使用,为什么还要大量研发?如果持续大量产生需要转化的成果,转化的成果再多转化率也是低的;如果把成果转化库越做越大,成果转化越多说明浪费越多。 科技成果转化概念终将被技术商业化概念取代 随着改革的深入,研发与生产脱节的问题终将解决,大量需要转化的科技成果必将消失。
那时还有没有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了呢?应该说,在体制机制意义上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没有了。因为既然研发与生产已经结合,就不可能存在没有需求的研发,当然就谈不到转化。
但如果抛开体制机制,单从形式上说,这个问题仍然存在,而且永远存在,这些是指基础研究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问题了。基础研究是没有市场化目标的研究,但其研究成果可能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因此,如何迅速有效地把具有市场前景的基础研究成果稚向市场,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仍然需要后续开发,或者说需要“转化”。但这里的转化已经不同于研发与生产分离的“科技成果转化”,在国际上,通用的称谓是“技术商业化”,也有国家称之为“技术经营”。
因此。当研发与生产相脱离的体制机制消除以后,长期困扰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将变成历史,代之而来的是技术商业化问题。
十八大报告要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也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根本之道。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计划体系 对政府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改革。
区分科研计划与创新计划,科研计划面向基础研究,以自由探索为目的,评价标准是一流的科学理论和一流的科研人才,而不是专利、技术、利润等经济指标;创新计划面向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以市场化应用为目的,评价的标准主要是经济效益,而不是论文、著作等科研指标。 以企业需求为优先序安排创新计划项目。
改革先研发、后产业化的研发模式,在研发的起点就引入最终用户,把企业需求作为创新计划项目的来源,采取项目法人机制运作研发项目,研发、生产、经营一体化。对于没有企业用户的项目坚决不予立项,从而大量消灭那些需要转化的成果,而不是等这些成果出来以后再去增加转化基金。
支持共性技术的合同研发。凡是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的共性技术合同研发,政府创新计划项目予以配套资助。
共性技术判断标准是强外部性,在经济形态上是较强的企业伙伴关系、用产学研伙伴关系、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共性技术研发合同是包括广泛利益相关者的研发合同,而不是为了个别企业竞争而签定的研发合同。
建立技术商业化体系 建立技术商业化体系,其核心是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业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业是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创新服务的产业。
当前,科技创新服务业。
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创新对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一、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坚 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 新,加强基础研发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我国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稳步提高,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56。2%。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初步形成。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胜利 召开,发出了迈向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号召。
颁 布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 战略目标,明确了“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进六大转变” 战略布局,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制定实施首个国 家层面综合性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突 出了塑造引领型发展、构筑国家先发优势的要求,体现了科技与经 济、改革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部署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确定15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启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 学与类脑研究、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等4个项目试点,为科技 创新指明了新的发力方向。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 费支出1。55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9。
4%,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2。08%。
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48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1个, 国家工程实验室194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76家。 有效专利拥有量达628。
5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0。3万件,首次突 破百万大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件。
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 32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14万亿元,增长16%。
科技创新取 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 发射升空,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建成启用,全球首颗量子科学 实验卫星“墨子号”、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在轨运行一年,采用自主研发芯片的超 算系统“神威•太湖之光”运算速度居世界首位。 基础前沿加速赶 超,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
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组织 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人才工程, 一批顶尖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创 业人才不断涌现。
三是区域创新发展新高地加快形成。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全面启动,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
8个区域全 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形成了一批可总结推广的改革发展经验。 印发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新增湖北、广东、福建3个创新型省份 试点。
新设河南郑洛新、辽宁沈大、山东半岛、福建福厦泉、安徽 合芜蚌和重庆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46家国家高新区营业收 人保持快速增长,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重要辐射带动作用。深人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 型升级,重点区域创新链、产业链加快融合。
发布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落实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和领导人承诺,继续实施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科技合作项目联 合资助工作,科技创新弁放合作持续深化。四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 改革深人推进,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实现常态化运行,新型科技管理体系基本形成6印发实施《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 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赋予科研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劳 务费管理使用等六大方面自主权。 出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 配政策,提出通过稳定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力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措施,更好实现知识创造价值,使价值创 造者得到合理回报。
制定实施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所得税改革,更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出台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 动方案,形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制度安排。
普惠性政策进一 步落实,全年新增备案高新技术企业2。5万家,累计达10。
4万家, 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1150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 收约760亿元。 二、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社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将推进“双创”工作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有力抓手,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进人提质增效新阶段。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651。
3万户,增长 11。6%,平均每天新登记4。
5万户。全年新登记企业552。
8万户,增 长24。5%,平均每天登记1。
5万户。一是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
出台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 范基地的实施意见,首批28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各示范基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