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股权市场的迅猛发展为股权投资提供了较好的退出平台。但以企业家为主体的股权投资总体融资额还偏小。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模式是值得借鉴的模式。同时,应加大创新创业资本与类似的机构的充分对接,尽量分散部分资本市场资金到类似于创新工场的创新孵育机构之中。在投资模式上,政策上鼓励创新孵育机构以大型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模式,以分散投资者风险。在创新企业与创新孵育机构的合作机制上,严惩信用违规行为,增加违约、欺诈成本,从而达到共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家积累了大量企业发展的知识、经验和财富。蔡叶、MerihSevilir和田轩的研究表明,这些知识和经验对创新创业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其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积极作用,政策上需引导企业家投资创新创业企业,在为其家族财富保值、增值的同时,为国家的经济转型做出更大成就。“创新工场”结合“股权资本”是值得考虑的方向。
由于每个人理解的不同,如果不事先对这几个名词进行范围和层次的界定,可能会有很多人得出不同的结论。
所以下面我尝试先对这几个名词进行定义,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 1、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目标而采用的经营管理策略和方法。
也就是为了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而提出的企业指导方针。 2、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发展中形成,为创业团队和管理者所认同和倡导,对企业员工产生引导和规范作用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团队精神等。很多人把企业文化活动等同于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搞晚会、过过生日、出出报刊等,其实是混淆了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没有抓住企业文化的本质。
3、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由专业的职能部门领导的专业化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由思想来指导的。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指导思想,也应该是先于经营战略存在,来指导企业经营的。也许在企业家最开始做小生意时还称不上是企业文化,但至少会有文化的萌芽存在于创业者的头脑中。
比如企业家一定是先有一个目标,要做点什么事实现什么梦想,然后才去找项目创业。这个梦想,就是企业文化当中的愿景。
在创业的过程中,企业家会逐渐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市场,了解到要满足他们的什么需求才能把生意(这时候还说不上叫事业)做起来。满足目标市场需求,这就是企业文化中的使命。
在经营生意时,必须要判断什么对企业发展是有价值的事,可做,什么是对发展没有价值甚至有害的,不可做。判断的标准就是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
企业怎么样经营才更好生存,它背后的指导思想就是经营理念。所以,企业无论大小,文化都先于经营战略而存在,并左右着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范围。
其次,经营战略能够催生、培育、优化或损害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家和管理层如果意识到需要用一种思想文化来引导员工和团队,就可能主动去提炼、升化原来只在头脑中达成共识的企业文化理念,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企业文化手册,从而优化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提高它的外在影响力。
企业家和管理层也会发现一些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从而主动去宣导、推行,会催生新的企业文化因素,并培育、优化它们成为公司的主流文化。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对新文化的选择和培育缺乏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管理传播技巧,也会损害良好的传统文化,导致人心离散,利益冲突,秩序混乱,甚至企业倒闭。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与经营战略的关系,相对简单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一项基础的管理支持工作之一。
在人、财、物、信息这四大现代企业资源要素当中,人是最具能动性和影响力的要素,他掌握和左右着另外三大要素的作用发挥情况,因而是基础的基础。常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做得好与不好,对企业的影响非常严重。结论是: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支持者,是业务部门的重要合作伙伴。
制订经营战略,必须制订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并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视为企业管理的战略参与部门,而不是只当作做做考勤、招聘和管理档案的后勤服务部门。 第四,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关系,应该分两个层次来看。
其一,在战略层面,企业文化指导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和方法,企业文化的原则和理念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得到落实和体现。其二,在执行层面,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管理都是做人的工作这样一个共性,很多企业往往把企业文化管理列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包括企业文化的提炼、文化手册的编撰、文化理念的宣导、文化活动的组织等。
所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得不把企业文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同时进行,甚至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组织安排下,如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者缺乏战略管理意识和对企业文化的深刻理解,很容易就会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一些晚会、旅游、生日之类的活动了。
第五,为避免出现第四点最后的情况导致企业文化流于形式,企业首先应当考虑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把手”工程来抓。在组织上,可以考虑建立文化管理委员会,确保企业的最高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能参与进来,并对企业文化有关的决策起到推动和支持作用。
在管理上,应当制订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把重要的事项以企业内部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准清晰,责任明确,有据可依。在执行上,可以单独成立企业文化部门,初期也可以交由人力资源部门指定专职岗位,具体跟进每一项文化建设项目的进展,督促并协调相关工作,反馈文化建设成果。
总之,企业经营战略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紧密支持经营战略,企业文化既要独立于人力资源管理以获得战略支配地位,也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文化部门得以实现在企业当中的落地执行。 --原创 赵剑之 2012年2月14日。
1、企业要有正确的产业决策。
在机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企业家是不需要思考产业战略的,就像有人问华为的任正非总裁:“华为当年为什么选择了通讯行业?”任正非幽默的回答:“因为我无知”。
确实,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初始,凭的是企业家的直觉,并不需要所谓产业分析与产业决策。但是,民营企业一旦发展大了,它要进一步扩展新的利润增长点,要进入新的事业领域,就不能靠直觉或拍脑袋了,否则,还以投机的心态去投项目,投的时候很愉悦,时间不长,就会发现自己手上揣着一大把烂牌打不出去。
这时,企业必须基于产业分析与研究,进行正确的产业决策,必须思考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如何进行企业定位,如何去整合价值链资源,实现内部整合与外部扩张。
2、要有一个持续的产品与服务开发系统。
中国很多企业多少年只靠一个单一的技术或单一的产品去获取市场,而没有建立一个持续的产品与服务开发系统去持续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然而在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多变的情况下,这种企业往往无法有效地进行调整和转型,从而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
如果想要建立一个持续的产品与服务开放系统,就必须加大产品与服务的研发投入,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民营企业家在观念上都认为研发很重要,产品与服务的持续开发力也很重要,但真要投钱的时候,却缩手缩脚,舍不得在研发上投入。
3、要有核心竞争力,形成自己的核心专长与技能。
许多“明星”企业之所以很快成为“流星”企业,就在于没有形成企业自主拥有的、能够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模仿的核心专长与技能,由于没有持久的差别优势,所以很容易被人超越或被市场抛弃。
4、要能够适时进行经营变革与管理创新。
经营变革与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以“变”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成功会导致失败。许多成功的民营企业陶醉于成功的模式之中,不愿变革与创新,跨越不了成功的陷阱。
只有具备了以上几点,企业才能真正从一个产品成功型企业走向企业成功型企业
鼓励建立企业研究院
怎样培养一些适合企业的人才?企业如何参与到创新中去?有一个模式就是企业建立自己的研究院,或者根据一个行业的需求,几个企业抱团联合建一个研究院。企业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去,是一个比较高效的、能够加速我们国家紧缺核心人才培养的方式。目前,政策引导上的推动力度还远远不够,希望能鼓励支持“企业研究院”这种发展模式,尽快培养紧缺的、对创新驱动真正能够立即使上劲的那种人才。
推动企业全员创新
在人才驱动创新中,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创新是少数人的事情还是多数人的事情?我认为,创新不仅是少数高端人才的事情,不仅是企业家的事情,创新除了核心人物以外,还要带动全员创新。第二个问题是,创新不仅局限于技术上的创新,从企业角度看,创新除了技术创新外,还有管理创新、营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创新。高端创新、中层创新甚至包括每个员工的创新,都是成就一个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该做的是如何推动企业全员创新。
创新积累于日常工作中,来自于实践,每天都会产生,“微创新”嫁接起来肯定会汇成一个巨大的力量。所有的创新都需要通过机制的建立来激发。这个机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载体,要有平台,此外还要有对创新行为的评价激励机制。在评价以后进行激励,激励的手段可以是岗位提升、工资待遇、股份股权等等,但必须要和评价结果相对应,最终使每个创新人员跟企业发展能够紧密联系起来,使创新与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提高创新创业者素质
一是要科学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所处环境。创新创业是跟整个社会联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分析自己的强项和不足的地方,避免走弯路。
二是牢牢把握住大方向。就等于我们开汽车一样,在高速公路上走,大方向是定好的,但是需要不断地把方向盘做些小调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稍微疏忽,都会导致事情的前功尽弃。
三是加快本土化的进程。比如科技人才的强项是技术,在技术与市场、技术与资本的对接方面则欠缺经验,那么就需要加快这些对接的熟悉程度,达到运用自如。
四是要正确对待失败。成功与失败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当我们遇到失败时,一定要有承受能力,做好思想准备,正确对待。
五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我自己也遇到过,维权非常困难。所以希望大家在酝酿产品的过程当中,在产品出来之前,就要把申请专利的文书写好,文书的水平和以后的维权有密切关系,稍微有缺陷,就有可能被别人钻空子,最后导致自己败诉。知识产权的问题对创业创新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来源网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2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