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天文社团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激发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宣传天文、普及天文知识,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勤学好问、大胆创新、不怕艰难的优良品质;在天文学习中发挥学生创造潜能,敢于创新、顽强拼搏的精神,体验到学习中的成功与快乐,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舞台,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实施对象
从在读学生中选拔出真正热爱天文,对天文感兴趣的学生,不超过20名。
三:本学期目标
1、组织同学们认识星图、学习天文望远镜操作,不能熟练掌握望远镜操作程序的同学严禁接触任何仪器设备。
2、正常开展太阳观测活动,进行太阳活动观察,用投影法绘制太阳黑子图。
3、组织表现优秀的组员进行小行星的观测活动,通过网络对比最新星图争取发现新的小行星。
4、要求组员有“天文小组活动记录本”,记录每次活动内容和自己在天文科与学习能力方面的点滴收获。
5、定期举办天文知识讲座,由本校教师主讲、外面专家来讲等多种方式,对同学们观察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等进行交流、讨论。
6、每月组织一次《天文知识科学小报告》,一次安排组员1—2人发言,报告时间限时5—8分钟。
7、为调动同学们的思维创造性,有利于增强广大天文爱好者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我们将定期组织组员观看有关太空探索的影片。
8、经常组织路边天文活动,普及天文知识、
四:本学期计划
1.天文知识入门:看星星必须懂得的几个基本知识;认识星空的起码条件;全面了解太阳系
2. 入门理论指导:如何成为天文爱好者;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天文年历、星表、星图;星等介绍;天文望远镜及常见光学名词
3.认识星座:星座故事,观星座前准备;教你如何看星图;熟悉星空的方法春季星空;夏季星空
4、观测摄影观测摄影入门知识:学习天文观测、天文观测中的注意事项、双眼观天的精粹、天空明亮度等级、天文滤镜使用技巧、光害滤镜相关参考资料观测
摄影实战:浅谈天文摄影、如何安全观测太阳、月球观测指南、行星观测指导、流星观测新手入门、流星和流星雨的观测、深空天体观测的秘密、梅西耶天体(简介、观测和实践)、光用相机的天文摄影、如何利用刻度盘来寻找肉眼不可见天体等等。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出自中国的古典名著《周易·乾·文言》。意思是说,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在旁边还有些提示:意思是说这句话是对乾卦中“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一句爻辞的解释。“乾乾”就是孜孜以求的意思,“夕惕若”是说到了晚上还心怀忧惧,不敢有一点儿松懈。用自然现象的变化,来比拟说明人事,在《周易》的卦辞和爻辞中很常见。《周易·贲》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话,表现出对“天文”的重视与敬仰。天之道在于“刚健”,人类要想克服怠惰,避免祸乱,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就要像天体运行那样强劲不息,永不休止。
古往今来中外的成功人士,哪个不是认认真真、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干事创业,他们不虚晃,而求真务实,坚持到底!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鞭策,与警示!
居安思危,居危思进吧。
一行,原名张遂。
魏州昌乐(今河南 南乐)人。生于唐弘道元年(683年),卒 于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
是中国唐代 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教高僧。其曾祖是 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张公谨。
张遂青年时博览经史,尤其是历象 和阴阳五行之学,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 安。他不愿与武则天侄子武三思为伍,剃 度为僧,取名一行。
先后在嵩山、天台山 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先后翻译 过多种印度佛经。在实际测验的基础上,一行从开元 十三年(725年)起,历经两年编成了《大 衍历》初稿二十卷。
此时一行逝世,赐谥 号“大慧禅师”。在《大衍历》中,一行基 本正确地掌握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不均匀 的规律,并在数学上发明了不等间距二 次差内插法,对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 加以改正,还以定气为基准编算了太阳 运动表。
科学家和明星都是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不过现在社会对于明星的关注度过高,应该给予科学家更多重视,他们是我们的民宗英雄。
南仁东,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1994年始,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主编科学目标,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模型试验。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东因病情恶化逝世,享年72岁。
1984年始,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在这一领域的早期发展阶段,主持完成欧洲及全球网十余次观测。首次在国际上应用VLBI“快照”模式,取得丰富的天体物理成果;VLBI混合成图,达到当时国际最高动态范围水平。建立国内相关后图像处理中心,使80年代国内进行VLBI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多年的突出成果得到国际同行赞誉和认可,2006年当选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部主席。1994年始,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SKA的单元,启动贵州选址。14年艰苦创业,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主编科学目标,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模型试验。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在祖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国家概念,也是地域概念,加上一个“荆”字,时间就延长了。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荆楚文化”时间更长,可延伸至2000多年。
在荆楚文化研究中,楚文化研究是重点,因为荆楚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楚文化 是在荆楚大地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吸取了周边文化之长,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 在周代各国地域文化中,楚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一支。
楚文化的主要构成可概括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最先进的青铜冶铸出自楚国;最早的铁器在楚国;先秦漆器的数量之大、工艺之精莫过于楚漆器;最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出自楚国;先秦金币、银币无一不是楚币。
哲学有老庄,文学有屈骚,戏剧的鼻祖是楚人优孟,养由基是楚国著名的神箭手,楚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超凡脱俗,楚乐“八音”是指金、木、土、石、丝、竹、革、匏。楚国的编钟乐舞水平之高,举世公认。
在政体创新上,楚人最早在今湖北荆门设立县制,将其列为一级行政区划,改变了贵族分封制度,进而引发了军事、土地、赋税改革。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楚人都有独特的贡献。
总之,在采矿、冶炼、丝绸、漆器等方面,楚人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果,而老庄哲学、屈骚宋赋也成为显学。 在世界范围内,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300年间,东西方文化竞相争辉,我们完全可以把楚文化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并列为世界文明的代表。
楚国的青铜冶炼、铸铁、丝绸、漆器早于古希腊,许多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音乐艺术方面,楚人也在古希腊人之上。
在哲学方面,二者各有所长。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根基在老子和庄子,而老子和庄子都是楚国人。
1993年,湖北荆门出土的竹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种,受到国际汉学界的高度关注。在国家政体建设、货币制度方面,楚国则比古希腊更为完善。
航海古希腊在前,车运楚人在先。古希腊人在理论科学、造船航海、体育竞技、写实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要比楚人擅长。
可以这么说,楚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从不同方向登上了世界古文明的光辉殿堂。 楚文化除了以上六大支柱外,还有以下四种非常明显的精神特质。
一是荜路蓝缕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探寻楚人先辈艰苦创业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
夏商更替之际,战火连年,楚人先祖辗转迁徙到了荆楚地区。到西周末年,楚人还是一个弱小的部落。
熊绎成为部落首领后,率部族居江上楚蛮之地,“荜路蓝缕,以启山林”。正是这种荜路蓝缕的精神成为楚国强盛的立国之本,也成为中华民族史上艰苦创业的典范。
周初,周成王盟会诸侯,熊绎出使受到冷遇。熊绎回来后告之群臣,立志发奋图强,发展生产,扩大疆土。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从熊绎到熊渠,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由一个方圆不足百里的小国发展成泱泱大国。春秋时期,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楚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当时楚国都城是“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曰朝衣鲜而暮衣敝”。正是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楚国才能在强国如林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创造了先秦发展史上的奇迹。
二是追新逐奇即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楚人的创新精神有很多记载:楚君熊通自行称王,首创县制。
楚国灭了权国,便设县治之。秦国设县,在楚国之后。
早于商鞅变法的吴起变法,是楚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壮的革新运动,也是一次大胆的改革运动。楚人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文学创作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以文学而言,庄周的散文奇诡莫测,变化无穷,气势浩荡,意象峥嵘。屈原是楚辞的宗师,后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是“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它道出了楚辞惊世骇俗的奇异之美。
楚人大胆革新,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 三是兼收并蓄即融汇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在先秦的诸民族中,楚人的民族偏见最少,主张民族融合,强调兼收并蓄,能够融合其他民族、国家包括来自南洋、西方的文化。在这方面突出的事例不少,比如称作“蜻蜓眼”的玻璃珠源于地中海东部,其风格似乎凝聚了地中海绚丽的蓝天白云、青山白石、碧波白帆和绿窗白墙。
这种玻璃珠和淡绿色的玻璃一起,由南亚传入楚地,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实例,这条中西文化交流的“玻璃之路”比丝绸之路大约早4个世纪。在初创时期,楚王没有与周王室的血缘姻亲关系可依,没有辽阔的疆域可恃,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以致用,以独立强盛为目标,因而楚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务实性。
这些特征多基于楚人的善于学习、包容众长的博大胸襟。青铜冶炼正是楚人学习吴越地区人民的技术发展起来的。
楚国曾经兵伐鲁国,鲁国为了避免战事,奉送楚国100名刺绣工、100名木工和100名纺织工。楚国接纳了这300名技艺高超的工匠,迅即退兵。
这300名工匠传授了先进的技术,对楚国的手工业发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