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校要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要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高校还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在创业方面,教育部要求,高校要通过合作、转让、许可等方式,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要通过学校自设、校外合作、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扶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有一些创业创新的平台还是不错的,例如腾讯众创空间,它是根据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创业创新的一个新的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哈佛大学拉克教授曾说:如果一个梦想成功的人在创业时能具体策划、拥有技术与创意,他离成功就只有咫尺之遥。高校青年学子创新创业若想取得成功,除争取获得政府政策扶持外,具备创业思维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高校青年学子创业思维的塑造应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一、创业思维的内涵 创业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像创新创业者一样思考与行动。
创业思维是创造性行动的思维方法,是探索与创造未知世界的方法,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支配资源,放大自己能量的思维。二、创业思维的特征 (一)创业思维要具有成本意识、成本思维 成本意识是指节约成本与控制成本的观念。
形成成本思维即是形成基于成本概念的科学决策思维。成功的企业家都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因为他们知道一分一毫都是来之不易,而且市场环境变幻莫测,未来道路充满了风险与艰险,需要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创业思维要具有风险意识 风险,本质上是指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造成损失。
高校青年学子创业首先需要认识与理解风险。风险一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描述:一是事件发展偏离预期目标的程度;二是事件发生某种偏离程度的可能性。
高校青年学子创业要注意在公司管理、公司现金流、行业选择、团队协作、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人力资源流失的风险与意识上的风险。(三)创业思维要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业者通过自身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资源,打造创新型的产品或服务,或开创创新的商业模式,为市场创造新的蛋糕的过程。
创业思维要具有创新精神。比如成功的创新的商业模式能让客户、渠道、员工、股东都受益,让各方面利用最大化,给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与渠道长久共享资源,让员工劳有所得,对股东回报丰厚,这也是许多知名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等。
创新精神是商业模式有效发展的基础。(四)创业思维要具有契约精神 契约通俗的说就是合同。
契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诚信精神。契约精神一方面要防止公权的侵蚀,保证合同自由,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私权之间的相互倾轧,保主体平等。
“守信”是契约精神的核心,也是契约从习惯上升为精神的伦理基础。创新创业者一旦失信,不遵守基本的契约精神,即使短时间可以积累财富,长期看无信不立,很难在商界继续发展。
高校青年学子创业要将信守承诺也就是契约精神放在第一位。因为在创业伊始,所有承诺都只是空头支票,合伙人、团队、投资人、客户都是相信了这张空头支票而与创新创业者绑在一起的,如果不遵守契约精神,不能百分百践行承诺,损害的不仅是自己的个人信用,更是整个社会的创业环境。
三、高校青年学子缺乏创业思维的原因 (一)思想障碍 虽然中央大力推广创新创业教育,并在报告中将创新创业教育界定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障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在就业层面上促进了少量高校青年学子的创业实践与就业,没有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青年学子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在价值,因此很少有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规划中。社会的功利性价值导向也使很多高校青年学子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使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赚钱、养家、生存的层面上。
浮躁与急功近利使他们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能够立竿见影地带来商业经济效益,无法根据自身特点提升创业素质,锻造创业思维。(二)资源性障碍 高校虽然有许多非常优秀的指导老师,但具有创业思维培养能力的指导老师资源短缺。
本土化的优质教材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以及专项资金与工作场地供给不足,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由于得不到系统化的创业培训,高校青年学子的创新创业能力很难提升。
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许多高校指导老师自身由于不具有创业思维,缺乏创业经验,使高校青年学子在创业思维的塑造上难以得到提升,对高校青年学子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难以达到教育部规定的预期目标。(三)制度性障碍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尚未真正进入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大道远离第一课堂与专业教学,课程处境尴尬。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较多停留在创业大赛与就业指导层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疏离使高校青年学子较难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大学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激励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缺位使得教育部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目标难以实现。
四、高校青年学子创业思维塑造的措施 (一)打破思想障碍,推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完善 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一是要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收集大量创新创业案例丰满实验课程;二是要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丰富专业教育课程内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进创业思维塑造与知识体系培育的一体化。
第十一届"创新杯"科技文化节 之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实施细则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锐意创新、追求真知,激发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
同时,也为了选拔优秀作品参加2012年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定举办第十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资格 凡在2011年7月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我校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不限国籍)都可以申报作品参赛,每人限报一件作品。 二、参赛要求 1、组队:自由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原则要求每组人数控制在7人以内。
为了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一般要求竞赛小组中要由管理、经济、营销、法律、财务、科技等专业的学生组成。 2、选项: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服务或产品。
所提出的服务或产品为参赛者的发明创造或经授权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一项可能研发实现的概念或服务。 3、调研:就所提出的服务或产品开展广泛的市场调查和深入研究。
4、成文:完成商业计划报告书的创作主要是为了吸引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注入资金,争取商业计划真正走向市场,所完成的商业计划应论据充分,说服有力。 四、作品范围 1、谋划创建企业或者公司,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创设某种新的型职业,例: 海洋清洁工 3、推出某种全新的服务,例: 房客爱公益网 4、发明某种科技产品,例: 智能美发软件 注:以上范围仅供参考,只要使用参赛者自己的创意,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并且符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同时要能够根据创业计划写作指南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
只要是能为自己的未来谋取收益的设想,均可以作为作品主题参赛。 活动时间表 3月 下发大赛通知,进行组队 4月-5月 完成组队、项目选定和撰写初赛文稿 5月27日前 初赛报名,上交报名表和创业计划书 6月30日前 初赛评审,公布复赛名单 六、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 (4月-5月) (1)创业辅导讲座(4月初) 邀请往届竞赛评委、获奖团队指导老师和全国创业竞赛获奖者对参赛团队成员进行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和座谈会等形式,对参赛团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风险资本运营、资本市场运作、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等方面的指导; (2)参赛小组完成组队,创业项目选择,市场调研和初赛文稿的形成等环节; (3)各参赛团队在5月27日前上交报名表(团队+个人)和创业计划书(3份)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校团委办公室); 2、第二阶段(6月-8月) (1)大赛评委会将根据团队的创业计划书进行评审,进行初赛评审; (2)经评委打分,按得分高低,评出20件复赛作品; (3)进入复赛的20件作品利用暑假进行项目调研; 3、第三阶段(9月-10月) (1)参赛团队根据调研数据和市场分析,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创业计划书; (2)各参赛团队在9月20日前将复赛报名表和创业计划书(3/5份)上交至校团委办公室; (3)大赛评委会将对复赛作品进行书面评审,按照得分高低, 注意事项: 1、大赛以创业计划小组(团队)形式参赛。
大赛要求参赛者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创业计划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参赛。鼓励跨学院、跨校区组队参赛(但小组成员务必事先协商明确作品申报单位). 2、参赛者的参赛作品应该是针对一项发明创造、技术专利或服务。
具体来源有:参赛小组成员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或课外制作;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此种情况下,参赛小组须向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引用其产品;或是一项可能研究发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 3、参赛小组应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有实施能可的创业计划书。
同时创造条件,吸引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注入资金,推动创业计划走入市场。希望能帮到你。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杭州师范大学举办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杭州市江干区下沙高教园区,毗邻钱塘江。校园占地906.46亩,校舍面积18万多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藏书90余万册。校园环境优雅,基本设施先进,办学条件齐备。
学院秉承杭州师范大学“尊师爱生,崇术重教”的优良传统和“勤慎诚恕,博雅精进”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目前全院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英语等35个本科专业,分文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医学、教育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办学14年来已经向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近2万名,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近9000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38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73.6%,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4.2%。同时,与杭州师范大学共享师资近200人。学院设有院级科研基金、学生科研基金、教材建设专项、学术著作出版专项等资助项目,以项目促科研。建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等浙江省重点专业,物联网工程等杭州市重点学科,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等杭州市重点实验室,同时,与企业合作,先后成立了“杭州市数字医学研究所”、“杭州橡塑材料研究所”、“杭州工艺美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在院内建立了“美亚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合作的研发中心。承担多项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
学院坚持“教以师为本,学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培养“厚基础,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实行学分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了“1.5+1.5+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一年半学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类基础课程,后一年半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后一年为综合实践教学年)。学院积极开展与海外友好学校的合作办学,开展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分别与韩国又松大学、日本MANABI学院、美国查尔斯顿大和澳大利亚的教育联盟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均签署了合作培养学生与互派师生教育及学术交流意向书。学院与韩国又松大学合作在本院建立了“浙江又松韩国语教育中心”,每年约有近40名学生出国学习。学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进特色育人模式,大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钟灵毓秀,得天独厚,杭州以其优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人文景观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目前,全院师生员工正团结奋斗,改革创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努力将钱江学院办成一所国内外有影响的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
参考网站:/about.php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