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位领导人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应启迪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可以定义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的或宗旨的教育。”在实施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考虑:一是从目的角度来说,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创新素质?二是就实现途径来说,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理论指导教育创新或改革?
有人认为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或兼顾以上几个方面。然而,在我们来看,创新的关键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所以,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担负着重大责任。那么学校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1、学校的引导作用:
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离不开学校的正确引导,一是通过考核评估进行引导,要加大创新教育因素在考核评估中的权重系数,从客观上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二是通过激励机制进行指导。学校设立创新教育成果奖,可设立科技发明创造奖励基金,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特殊作用,逐步形成“人人创新,事事创新”的良好局面。
2、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在教育中本身就具有主导的特点,这就决定着由教师担当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任,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素质,深刻把握创新教育的意义,内涵和特点,才能对学生施教。作为在职教师,可尽快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创新档次”和“创新质量”,以适应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其次;教师把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传授创新思想,还要教育教会创新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创新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第三,教师要把创新教育拓展到课外,通过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参观考察活动等,多角度激励学生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最基本的创新能力。
3、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但在学校则主要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因此,学生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
4、硬件的保障作用:
一方面要利用好现有的设备条件,如图书馆,实验室等全天开放;适当提供科研实验经费和实验设备,为其出“创新成果”提高保证。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更新创新教学设备,改善创新教育办学条件,永葆“创新”的发展势头。
学生要养成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好习惯、好作风。
把“勤俭”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勤”与劳动奋斗、刻苦、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知难而进是联系在一起的。“俭”与节省、真诚、朴实、修身、淡泊名利、见义勇为、志存高远是联系在一起的。
当代大学生,应该而且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之贯穿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有许多大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误区,认为勤俭节约,是“小家子气”而不屑为之,怕惹人笑话。
也有人认为“沂蒙精神过时了”、“雷锋精神过时了”,因此,作为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对学生进行沂蒙精神的教育。革命先辈们的宏伟业绩和不朽精神,正是今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生动教材。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沂蒙精神表现为强烈的实践性。
它源于实践,又要归于实践。因此,大学生学习沂蒙精神必须立足校园,走向社会。
一方面组织大学生前往革命胜地沂蒙及相关的革命老区参观、学习、考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沂蒙精神的认识与理解,更感沂蒙精神的博大与伟大;另一方面深入社会生活,全面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更深刻地理解沂蒙精神的重大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进一步明确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而以此来武装自己,激发自己刻苦努力,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十三五”期间,陕西将认定10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示范性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0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支持1.5万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时,推动高校配足配齐配强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培育150名创新创业教学名师。
建设6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支持高校与实务部门开展人员互聘交流。 陕西还将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从2016年起,高校获取的省财政增量资金应优先用于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比例不少于10%。
1、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3、创设环境类课程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
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4、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中国一位领导人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素质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应启迪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那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可以定义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的或宗旨的教育。”在实施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考虑:一是从目的角度来说,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创新素质?二是就实现途径来说,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理论指导教育创新或改革?有人认为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或兼顾以上几个方面。
然而,在我们来看,创新的关键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所以,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担负着重大责任。那么学校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1、学校的引导作用: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离不开学校的正确引导,一是通过考核评估进行引导,要加大创新教育因素在考核评估中的权重系数,从客观上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
二是通过激励机制进行指导。学校设立创新教育成果奖,可设立科技发明创造奖励基金,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特殊作用,逐步形成“人人创新,事事创新”的良好局面。
2、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在教育中本身就具有主导的特点,这就决定着由教师担当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重任,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素质,深刻把握创新教育的意义,内涵和特点,才能对学生施教。作为在职教师,可尽快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创新档次”和“创新质量”,以适应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其次;教师把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传授创新思想,还要教育教会创新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创新思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第三,教师要把创新教育拓展到课外,通过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参观考察活动等,多角度激励学生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最基本的创新能力。
3、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但在学校则主要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因此,学生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4、硬件的保障作用:一方面要利用好现有的设备条件,如图书馆,实验室等全天开放;适当提供科研实验经费和实验设备,为其出“创新成果”提高保证。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更新创新教学设备,改善创新教育办学条件,永葆“创新”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我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
经过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四年多的实践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最初仅为缓解学生就业难,到当前倡导全国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最初促进创业带动学生的就业这类狭义的支持学生创业,转为广义的以提升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发展期进入改革期。虽然逐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存在。
比如,部分地区和高校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后;与专业教育结合的不紧密;教师意识和能力缺乏,教学形式单一;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没做到位等现实问题。H省是高等教育大省,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思维模式,并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H省的三所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了深入调查与研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角度找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题的原因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选题基于国家的政策导向、高校改革必然趋势及学生的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界定后,选定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其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内、国外研究现状进行整体综述。借鉴国外的模式,剖析国内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
总结出现今学者研究不足的地方,选定自己的研究对象。再次,通过选定的三所不同层级的高校,以认知、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进行调查,其中有H省和全国之间的对比和三所高校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以生态系统理论划分出学生自身、高校内部和社会的环境影响因子,以实证研究方式调查创新创业教育的真实环境情况。从认知、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总结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
最后,通过学生自身、高校的内部环境和社会影响三个角度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也根据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