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基地是支撑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物 质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力度不 断加大,在重点领域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 科学工程,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共157家、国家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新建114家。然而,我国科技创新基地 建设仍然存在布局不完善、引领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
“十二五”将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需求出发, 以科学前沿目标和重大创新需求为导向,遵循科技发展 的内在规律,继续完善现有各类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布 局,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各类创新基地按照各自功能要求 良性发展。构建以推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为核心,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创 新基地体系。
一是在能源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环 境科学、材料科学、空间和天文科学、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 设施和大科学装置。二是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能 源、信息、资源环境、农业、人口健康、先进制造、交通运输 和公共安全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以及基础前沿领域和 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建设 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三是在 关键产业技术领域,结合区域特色和优势科技资源,建设 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四是加强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国家科技 图书文献中心、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国家计量科技创 新基地等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建设。
五是进一步加强大学 科技园、企业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示范 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 基地等综合性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布局。六是推动国际 联合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创新联盟和国际技术转移 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结合上海基础优势条件,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主要体现在“四梁八柱”任务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上。
其中,“四梁八柱” 包括:一是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大幅提升科技原创能力 为目标,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集中布局和规划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 技基础设施群,形成以大科学设施为基础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强化 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实施若干面向未来的重大科技任务,力求在国家急需 的若干基础科技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第一生产力” 转化为“第一动力”。二是组建若干创新功能型平台。
通过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面向研 发领域和非研发领域,抓紧组建一批创新功能型平台,引领产业技术发 展、强化创新服务供给,促进全社会创新资源集聚和开放协同。 目前,国 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已经 初具规模,并各自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机制。
三是发展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以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选择创新资源集中、创新特色鲜明、创新功能突出的重点区域,包括 张江、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临港等6个区域,集中布局重大科技项 目,培育创新企业和产业,打造形成上海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
加强区域 协同,推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上海自贸区联动发展。更加主动融入 国家总体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加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科技 创新合作。
四是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大力发展众创空 间和科技金融,形成适应大众创新创业需求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环 境。
全市众创空间达到450余家,国内首家区域性众创空间联盟在上海 成立,苏河汇、莘泽创投先后成为新三板众创空间第一、第二股。上海股 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开盘。
与此同时,上海将以承担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从科技领域 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制定出台若干配套文件和系列改革措施, 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管理创新,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服务,构建市场 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2016年3月30日,《上海全面创新改革 试验方案》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大前天我去华侨华人协同创新中心研讨会,许多国务院侨办的领导来祝贺并表态说,这个中心要为侨办政策提供支持,几个广东周边学校的校长们也表态支持暨南大学,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听着上真的很高兴,只有一位五邑大学副校长指出了问题,什么是协同创新的机制?高兴之余,有了一份担心,因为直到最后,轮到我发言的时候都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唱赞歌。
我说,“方才,五邑大学张校长提了个问题大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是‘如何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全称是是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教育部提出新的口号,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创新,但是,教育部背后有高人,提出口号以后让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研究什么是协同创新。为此,去查了一下,知道协同创新是集成创新的第三个层次,但是,高校如何协同创新仍然是含糊的概念。
我认为,搞好协同创新先要明确这个中心要做什么,华侨华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什么呢?我同意江门华侨协会秘书长讲的,以华人为主进行研究。为什么?这是对象方法,因为华人是本质,华侨是表象,没有华人的凝聚力,何来华侨?那么,华人什么特征呢?华人有不少遗传特征,但管理学研究不到人类学和遗传学,而研究组织特征,不是个体特征。
华人组织研究在管理学院开展多年,也有了不小的成就,但管理学院准备继续下去,用华商组织方向来凝炼队伍,现在我们仍然在开展案例研究,不久我们转向理论研究,希望中心给我专门立项,也拨付专门的经费。集成创新的第三个层次要求不同单位,不同学科协同,为什么需要为同单位呢?因为中国研究的同质化太严重了,大家都研究一个问题,都在竞争数量,却不能产生大成果,中国无法在研究方面翻身。
为了避免竞争,相同单位可以协同,集中精力研究一个大问题,产生大成果的同时,有所分工,有所差异化。协同创新中心是让各高校找好自己的定位,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所谓综合型研究大学。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每个大学都应该有自己长处,协同创新就是这个意思,在突出大成果的同时产生分工效应。”
我讲完以后,好几位领导与我交换名片,我知道,我讲的是方向性的意见。昨天,产业经济研究院也举行了“产业转型与科技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时间安排很紧凑,我抓住了校长们还没有讲话的时候讲了创新学院的事。
为什么呢?因为产研院把产经管创并列,经管都知道,创不知道,我抓住这个机会赶紧向校内营销,因为学校部处处长们来了多数,抓住机会讲话。其实是在我前面有几位广东省科技厅和发改委领导讲话,但是我认为,协同中心并非仅为政府服务,虽然政府出了钱,但也不能说只政府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前面几位领导讲了许多,我认为,协同创新中心的基本任务是服务于企业。世界大型企业中,没有一个不是通过转型而获得新的生命力的,所协同创新的对象更应该是企业。
我是创业学院,也是管理学院负责人。科技管理是我在当产院副院长时与院长一同提出的,当时台湾的袁教授想来应聘,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增长点,我极力推进这个事儿。
现在有了结果。袁教授是亚太地区孵化器领导人,我们要抓住这个领袖型人物,与台湾有重要科技管理经验的地区和高校合作。
创业学院用三招保三创,三创是‘创意创新创业’我认为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人,而不只是论文或者是项目,赐刚结束的创业文化节,我们完成了三招,招标-我们与三个企业达到了课程授课协议,其中一项是‘设计的产业化’,第二招是招聘,在创业文化节上,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批内创业团队招聘,还组织了创业投资进校园活动。我们希望校友和创业投资对在校生的想法给予批评和支持,以批评为主,以支持为辅。”
中午吃饭时,我们学校的校长提出更高要求,面向全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争取在这个方向成为国内第一。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我去喝了一杯。
另外,我对两次挂牌都做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机制方面,一定要在重大选题以后,形成招标制度。
大前天我去华侨华人协同创新中心研讨会,许多国务院侨办的领导来祝贺并表态说,这个中心要为侨办政策提供支持,几个广东周边学校的校长们也表态支持暨南大学,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听着上真的很高兴,只有一位五邑大学副校长指出了问题,什么是协同创新的机制?高兴之余,有了一份担心,因为直到最后,轮到我发言的时候都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唱赞歌。
我说,“方才,五邑大学张校长提了个问题大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是‘如何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全称是是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教育部提出新的口号,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创新,但是,教育部背后有高人,提出口号以后让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研究什么是协同创新。为此,去查了一下,知道协同创新是集成创新的第三个层次,但是,高校如何协同创新仍然是含糊的概念。我认为,搞好协同创新先要明确这个中心要做什么,华侨华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什么呢?我同意江门华侨协会秘书长讲的,以华人为主进行研究。为什么?这是对象方法,因为华人是本质,华侨是表象,没有华人的凝聚力,何来华侨?那么,华人什么特征呢?华人有不少遗传特征,但管理学研究不到人类学和遗传学,而研究组织特征,不是个体特征。华人组织研究在管理学院开展多年,也有了不小的成就,但管理学院准备继续
下去,用华商组织方向来凝炼队伍,现在我们仍然在开展案例研究,不久我们转向理论研究,希望中心给我专门立项,也拨付专门的经费。集成创新的第三个层次要求不同单位,不同学科协同,为什么需要为同单位呢?因为中国研究的同质化太严重了,大家都研究一个问题,都在竞争数量,却不能产生大成果,中国无法在研究方面翻身。为了避免竞争,相同单位可以协同,集中精力研究一个大问题,产生大成果的同时,有所分工,有所差异化。协同创新中心是让各高校找好自己的定位,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所谓综合型研究大学。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每个大学都应该有自己长处,协同创新就是这个意思,在突出大成果的同时产生分工效应。”我讲完以后,好几位领导与我交换名片,我知道,我讲的是方向性的意见。
昨天,产业经济研究院也举行了“产业转型与科技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时间安排很紧凑,我抓住了校长们还没有讲话的时候讲了创新学院的事。为什么呢?因为产研院把产经管创并列,经管都知道,创不知道,我抓住这个机会赶紧向校内营销,因为学校部处处长们来了多数,抓住机会讲话。其实是在我前面有几位广东省科技厅和发改委领导讲话,但是我认为,协同中心并非仅为政府服务,虽然政府出了钱,但也不能说只政府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前面几位领导讲了许多,我认为,协同创新中心的基本任务是服务于企业。世界大型企业中,没有一个不是通过转型而获得新的生命力的,所
协同创新的对象更应该是企业。我是创业学院,也是管理学院负责人。科技管理是我在当产院副院长时与院长一同提出的,当时台湾的袁教授想来应聘,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新的增长点,我极力推进这个事儿。现在有了结果。袁教授是亚太地区孵化器领导人,我们要抓住这个领袖型人物,与台湾有重要科技管理经验的地区和高校合作。创业学院用三招保三创,三创是‘创意创新创业’我认为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人,而不只是论文或者是项目,赐刚结束的创业文化节,我们完成了三招,招标-我们与三个企业达到了课程授课协议,其中一项是‘设计的产业化’,第二招是招聘,在创业文化节上,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批内创业团队招聘,还组织了创业投资进校园活动。我们希望校友和创业投资对在校生的想法给予批评和支持,以批评为主,以支持为辅。”
中午吃饭时,我们学校的校长提出更高要求,面向全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争取在这个方向成为国内第一。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我去喝了一杯。另外,我对两次挂牌都做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机制方面,一定要在重大选题以后,形成招标制度。
一、要推动政策实施落地,不断提高人才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积极发展创业教育。加大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有关创业的内容,完善师资、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从小就开始孕育创业意识、培育创业能力。
二、要运用政策创新,为创新创业人才创造发展机遇 一是要降低进入门槛、适时放松市场管制,增加市场活力, 为创业机会的涌现提供空间。
三、要运用政策工具,为创新创业人才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一是有效解决贷款融资问题。没有大量、持续信贷,将影响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
四、要积极实施优惠政策,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动机 一是完善个人所得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