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
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
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
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
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
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
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
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
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
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
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
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
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
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
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
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
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您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名人就很多: 1 陈天桥 中国网络游戏的盟主 他现在才35岁,却领导一个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的网络游戏企业,在他的带领下,三年多来盛大网络已发展累计注册用户超过一亿五千万人次,同时在线人数超过百万人,月平均销售额数千万元,在中国拥 中华励志网 有6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是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收益额位居前列的网络游戏企业,被国外媒体誉为世界三大网络游戏企业之一。
他是复旦大学的高才生,同样也是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范,永远是中国大学生的一面镜子。 2 李彦宏 中国最大搜索的创始人 搜索改变中国人的命运,年轻的他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网络王国,将中国人与世界拉近了距离。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李彦宏作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GO.C 中华励志网 OM的搜索引擎中。
GO.COM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1999年底,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李彦宏回国创办百度。
经过多年努力,百度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网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
3 俞敏洪 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著名英语教育品牌“新东方”创办人,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这位毕业北京大学的高才生,遇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机遇,国内刚打开,出国潮涌现,给新东方提供无穷大的英语培训市场,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是个干大事的人,把企业做成中国同行业最大,同样他也是个做小事的人, 中华励志网 当年到处在外面贴招生广告,他身价达10亿,他领导的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在全国开设36所学校,6000多名教职员工,分布在36个城市。
但是有谁能想到,当年他高考时英语才拿了33分。 传奇的人生经历,出众的口才,敏捷的思维,敢想敢做的冲劲,让他成为中国无数大学生的偶像,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传授给中国的年轻人,他的创业精神值得中国每个人去学习。
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好的机遇一定要把握住,选择创业这条路,自然而然你会憧憬成功的景象,而不会想到万一失败的问题。因为一开始就想到失败,未免太消极也太不吉利了。
所以坚持下去,就一定成功。
青年处于创新创业的活跃期,大学生是“万众创业”的主力军。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比率只在2%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率的平均水平20%相差还很大。高校还应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创业教育究竟该如何开展?
要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大学营造一种创业文化很重要。现在大学中创业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在大学里的各种讲座和报告中,学术方面的内容居多,而关于创业的较少。今后可以多邀请企业家和成功的创业者来到大学开办讲座、同学生交流,让企业家的精神在青年学生的心中发芽。
要支持和鼓励老师和学生成立更多的创业沙龙,比如清华大学的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学生和老师能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关于创业的思想和心得,并亲自动手实践创新,也是塑造创业文化的一种途径。学校里也应该兴办创新工厂、车库咖啡这样的场所,让学生有创业的文化和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在营造创业文化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创业不仅是就业和挣钱,更是一种更高一层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创业应该是比简单的就业具有更高的自我实现的价值。
要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加强创业实践教学是重要基础。培养学生创业,。青年处于创新创业的活跃期,大学生是“万众创业”的主力军。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比率只在2%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率的平均水平20%相差还很大。高校还应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创业教育究竟该如何开展?
要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大学营造一种创业文化很重要。现在大学中创业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在大学里的各种讲座和报告中,学术方面的内容居多,而关于创业的较少。今后可以多邀请企业家和成功的创业者来到大学开办讲座、同学生交流,让企业家的精神在青年学生的心中发芽。
要支持和鼓励老师和学生成立更多的创业沙龙,比如清华大学的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学生和老师能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关于创业的思想和心得,并亲自动手实践创新,也是塑造创业文化的一种途径。学校里也应该兴办创新工厂、车库咖啡这样的场所,让学生有创业的文化和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在营造创业文化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创业不仅是就业和挣钱,更是一种更高一层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创业应该是比简单的就业具有更高的自我实现的价值。
要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加强创业实践教学是重要基础。培养学生创业,仅通过开设课程是难以完成的。创业是综合多方面内容的复杂实践,因此创业教育一定要通过实践性的教学和训练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借鉴MBA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鲜活的创业案例,学习和体会创业中需要的工商管理、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组织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让学生在模拟创业练习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两年一次,参加人数有限。各个学校可以在学院层次定期举办类似的创业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硅谷的创业教父彼得·泰尔从2011年起,启动资助“20 Under 20”创业青年人项目,鼓励大学生退学创业。虽然我们不一定要鼓励退学创业,但这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活动,在美国乃至很多国家引起了很大反响。
激发更多大学生创业,需要给学生提供创业空间。实验空间就像乔布斯家的车库,是创新创业的原始空间。因此,利用大学科技园提供创业空间很必要。这方面需要高校予以重视,出台更加灵活、便于学生到科技园创办企业的政策和措施。这方面工作做得好,我国的大学也能够像斯坦福等国外大学那样,在大学科技园中产生很多有影响的创新企业。
创业教育还要求高校转变办学思路,与社会加强联系,使更多的金融、法律等资源进入学校,为创业服务。由于目前高校教师普遍较为缺乏实践经验,这就促使学校要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创新,使社会上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走进学校,以多种灵活的形式到学校上课或任教。这也可借鉴德国大学的经验,对一些学科的教师要求有企业工作的经验。
1、王学集王学集出生于浙江温州,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
大学时和2位同学一起创新创业,大三时正式发布phpwind论坛程序,2004年大学毕业的王学集成立公司,公司亦命名为phpwind,中文名“杭州德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提供大型社区建站的解决方案。目前,phpwind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社区软件与方案供应商,pw6.3.2版本的推出更在社区软件领域树立起一个极高的技术壁垒,phpwind8.0系列版本则推动了社区门户化。
phpwind于2008年5月被阿里巴巴以约5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现在隶属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为阿里云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舒义舒义19岁就开始创新创业,读大一时就是国内最早的web2.0创业者之一,创办过国内第一批博客网站blogku,bolgmedia,还创建了一个高校sns和一家校园电子商务公司。
2006年舒义第三次创新创业,创办了成都力美广告有限公司,后发展为中西部最大的专业网络广告公司之一。2009年舒义成立北京力美广告有限公司,两年内发展为国内领先的移动营销解决方案公司,并于2011年获得idg资本投资。
目前舒义开始尝试天使投资,投资创办过多家移动互联网公司。3、黄一孟黄一孟除了是verycd的创始人,也是心动游戏的创始人。
2012年,心动游戏的收入达到了10亿人民币,从入不敷出的verycd到年收入10亿的网页游戏公司。黄一孟依靠自己的感觉和摸索去创新和创业。
4、戴志康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是无数互联网人的偶像,他创建的“discuz!”开源模板与“wordpress”并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开源网站模板,被数以百万级的站长使用,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互联网,而戴志康也是一位大学生创业者。戴志康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亲属中也有很多人是老师。
据说,因为这种家庭背景,戴志康小时候开始就一直接触电脑。在计算机性能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他的编程技术也日益提高。
戴志康从小学刚毕业后的1995 年开始初步尝试编制软件。初中、高中时期,他几乎席卷了各类计算机大赛。
戴志康2000年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便在校外创业,他在外面找到一间月租300块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个小时都泡在电脑前面,最终他创造的“discuz!”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建站开源模板,“discuz!”于2010年被腾讯以60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5、杨明平超级课堂的联合创始人杨明平是典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并且是一位连续创新创业者。
杨明平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5年,大三的他接手了学校边上的一家川菜馆,发展到拥有400多平方、一年200多万营业额规模的火锅店,大学的创业经历为他赢得第一桶金。
而后杨明平决定朝着更大的方向发展,进入在线教育领域,创建超级课堂。超级课堂成立于2010年10月,由杨明平创立的超级课堂将线下教育搬到线上,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好莱坞大片式的网络互动学习课程。
一个人的业务 有人说,政和科技就是科技服务业的阿里巴巴,无论其业务量、美誉度,还是开拓性贡献,都在科技服务业内堪称翘楚。
尤其是在科技服务业+互联网领域,政和科技做得风生水起,大有行业老大的风范。但在8年前,它就是公司创始人朱涛一个人的业务。
2000年从山东大学毕业,朱涛没有选择当时炙手可热的政府机关或外企,而是来到由山东大学几位教师创办的民营企业积成电子试验所(后来在深圳上市的积成电子)。法学专业毕业的朱涛,自然成了公司的一名行政人员,这也为朱涛投身于科技服务业埋下了伏笔。
由几名大学教师创办的积成电子,具有与政府政策对接的传统,报项目就成了朱涛的主要工作。从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后来的模式化操作,积成电子的政府项目越来越多,朱涛的业务也越来越熟。
一个人逐渐就忙不过来,朱涛不仅需要公司其它部门的协助,常常要把整块的业务外包。整整七年,朱涛亲眼目睹了一个民营小企业是如何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快速成长并发展壮大,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商业机会。
到2007年,他已经是积成电子的行政骨干,也是报项目的行家里手。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年底,省经贸委系统出台一个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他接到通知的当天晚上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就把申报书送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申报。
由于申报政策把握准确、技术要点突出,积成电子成为那一批唯一获得支持的民营企业。甚至省经贸委领导在评审会上都指点道:有不懂的就去找积成电子的朱涛。
朱涛思量,为什么不能成立一个专业为企业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司呢?其时,已经在电力自动化领域卓有成效的积成电子即将上市,放弃大有“钱途”的上市公司高管职位,2008年,朱涛辞职创办政和科技。一天签约120万 这是多大的市场?朱涛迄今也心里没底。
按照他今天的实践和认知,只要社会的创新创业不止,科技服务业的市场就没有底。2009年初春,渤海南岸的山东莱州市寒风凛冽,朱涛来到这里拓展业务。
驱车前往的路上,他还在设想如何敲开企业的大门。没想到,从头一天晚上到达,到第二天下午返回,24个小时签订服务合同120万元。
闻讯的几家企业,一大早就来了两家,早餐的当儿,30万元的合同签署。本想到企业一家一家谈,可一个上午没有走出酒店门就又签下3家45万元的合同。
到下午又跑了几家企业。这一天,朱涛带着120万元的合同返回济南。
今年只有30岁的公司副总经理李洪升至今不能忘记,他刚到公司那年在济南举办一场企业培训会,会议室门口的文字资料100块钱一本,培训还没开始就被抢个精光。而2010年加盟公司的李淼,由于研究生专业是“科技创新管理”,刚进公司就被委以重任,“封闭在一个会议室里审读修改企业资料。
整整两个多月,都把我看吐了!” 对于全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2008年前后是一个坎。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和财税优惠政策作出较大调整,科技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
朱涛和他的创业伙伴们站到了一个产业的风口上。从服务济南到服务整个山东省,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公司2010年的营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
为客户创造价值 “如果把科技服务业简单地归结成为企业跑项目,那就没有政和科技的今天。”在朱涛看来,科技服务业与其它产业一样,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在于能为客户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
“七八个人,两三台电脑。”这是政和科技的初期状态,也是当下很多科技服务企业的基本形态。
事实上,高企认定、财税优惠政策申请这些来自政府的服务一直是政和科技稳定的收入来源。“仅山东省一年的发明专利申请近10万件,每件发明专利申请按5000元计,这就是5亿元的市场。”
而今,朱涛的目光已经不再聚焦于这个市场。11月份参加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投标的,不乏北京、上海的大公司,政和科技以对标的的准确把握、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和长期积累的综合优势,获得了这份总额一亿元的大合同。
今天的星辉数控已经是国内有名的非金属数控设备研发制造商。从济南市企业技术中心、济南市成长型企业、济南市创新型企业,到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软件企业、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创新型民营企业,乃至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还有70多件专利,这些含金量很高的软实力背后几乎都有政和的贡献。
星辉数控基本上把科技服务的事务全部外包给了政和,双方的合作已经存续了6年。“我们不只是给企业做材料、报项目。”
负责为星辉数控服务的李淼这样解释公司业务。由于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类政策,导向、目标、措施、重点甚至节奏都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在不同方面做出努力。
比如高企认定就有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研发人员、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要求。科技服务不仅要梳理企业存量资源,还要帮它们补齐短板,规范并提升公司内部管理。
专利不足的要帮助企业申报,人才不够的要帮助到处物色招聘,甚至帮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管理建议。而初创企业往往忙于产品开发、生产过程和市场开拓,没有人员和精力顾及这些眼前看来不重要的事。
邱有林毕业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环系,毕业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开地起了自己的锅盔摊。刚开始,很多人向他投来异样的目光:一个大学生出去卖锅盔,大学岂不是白读了?邱有林并没有在乎这些,而是靠双手和汗水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如今,他平均每天能卖出200个左右锅盔,日利润最高时可达800元。
大学生毕业后做什么?多数人都会想到学以致用,找一份相对稳定且体面的工作。但是,毕业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环系的邱有林却有些“不务正业”,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人们异样的眼光,毅然干起了卖锅盔这一不起眼的营生。现在,邱有林平均每天能够卖出锅盔200个左右,月收入近万元,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
大学生卖锅盔 月收入近万元
“卖锅盔啊,尝一下,猪肉的3块5,牛肉的4块5……”1月22日,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附近,一位小伙站在写有“军屯锅盔”的小车前,一边认真地做着锅盔,一边努力叫卖。五六个学生正围在小车旁等着正在烤的锅盔,看起来生意甚是火爆。
这位做锅盔的小伙子就是邱有林,他身穿一件黑白格子外套,外面围着一件紫色围裙,上面沾了些许面灰。这位看似平常的锅盔小商贩,谁能想到,他是一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环系的大学毕业生。毕业两个月后,邱有林放弃去公司应聘工作的机会。于2014年9月,开始做起了锅盔生意。
“刚开始做其实挺困难的,一天只能卖十多块钱,连本钱都不够。慢慢的有所好转,卖了半个月之后,就差不多有两百多了。”邱有林讲道,做锅盔生意也不是那么容易,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相当紧凑。每天早上6点起床发面、调料;7点半出摊,一直做饼,差不多凌晨才能睡觉。
邱有林介绍,锅盔生意越来越好,刚开始每天只挣几十元,半年后,每天平均能卖200个左右的锅盔,日利润最高时可达800元。
曾一度饱受质疑 他却没觉丢人
按常理,大学生毕业后该是去一家公司面试上班,找一份体面的工作。邱有林来自农村,家人供他读书也十分不易,更是希望他毕业后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当邱有林将卖锅盔的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坚决不同意,理由很简单:一个大学生出去卖锅盔,大学岂不是白读了?
邱有林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开起了自己的锅盔摊。刚毕业不久,学校里仍有不少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每每碰见时,他们或是投来异样的目光,或是质疑他为何不去找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遇到这样的情况,邱有林不但没有逃避、辩解,而是主动上前打招呼,主动介绍自己锅盔的特色以招揽生意。“卖锅盔是靠自己的双手与汗水,从中得到收获,这哪是件丢人的事儿?”邱有林常常这样鼓励自己。
慢慢地,邱有林的坚持逐渐改变了大家对他的看法。最先支持他的是他的父亲,“家庭给不了他太多,他知道自己奋斗,我们理当支持。”邱有林的父亲说,也正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比同龄人多了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冲劲。后来,随着生意一步一步的好转,周围人也开始理解他:“行行出状元,不管做什么,能做好就行。”
接下来,邱有林打算去成都拜师,提升自己做锅盔的技术,然后注册商标开分店。“今后会是什么样子,谁知道呢?”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看得出,邱有林信心十足。
无论是“大学生心灵导师”李开复,还是“创业教主“周鸿祎,他们都在不停的奉劝:“大学生不要直接创业,要先进入社会积累一些经验…”,似乎大学生创业或大学毕业就创业,成为了创业失败的另一种说法。但是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经过黑马哥的调查,发现很多创业成功者其实都是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他们用自己的实例证明了,中国大学生创业者也可以如硅谷的扎克伯克,比尔盖茨那样,做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
当然,创业有风险,入行需谨慎,一个创业者必备的素质是能清楚判断形势作出决策,究竟你是否要直接创业,还得你自己说了算。
杨明平
超级课堂的联合创始人杨明平是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并且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杨明平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5年,大三的他接手了学校边上的一家川菜馆,发展到拥有400多平方、一年200多万营业额规模的火锅店,大学的创业经历为他赢得第一桶金。而后杨明平决定朝着更大的方向发展,进入在线教育领域,创建超级课堂(Super Class)。
超级课堂成立于2010年10月,由杨明平创立的超级课堂将线下教育搬到线上,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好莱坞大片式的网络互动学习课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