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物流与汽车学院共遴选18件作品参加比赛,最终10件作品闯入决赛并获奖。
其中,机设1204班刘超等同学制作的“微尘黑板擦”(指导教师:宁煜)获得发明制作类一等奖;数控1203班田库等同学制作的“多元化窗户”(指导教师:胡建辉)等3件作品获得发明制作类二等奖;机制1205班汪腾飞等同学设计制作的“多功能室外横幅展架”(指导教师:张勃、郭新玲)获得发明制作类三等奖;机制1206班李希设计的“V带预紧力测量器”(指导教师:付兴娥)获得技术创意类二等奖;策划1202班薛静等同学的《金权道韩式自助烧烤咸阳市场调研报告》(指导教师:颜伟)等4项作品获得了营销策划创意类三等奖。学院被授予“2014届第九届‘发明杯’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胡建辉同志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宁煜、魏静、付兴娥等被评为“第九届‘发明杯’优秀指导教师”。
广东省国防科技高级技工学校
/
广东省国防科技高级技工学校校是1979年开办的全日制职业技术学校,政府办学,直属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创业培训基地、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定点单位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 学校秉承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方针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为重点,严格质量管理,打造专业品牌。 学校六大强势:扎实过硬的技能实习教学,贴近企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精良的技能实习师资,量大面广的技能培训鉴定,技艺超群的高级技能人才,丰硕悦人的各类竞赛成果。 学校校址在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同和街,地处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校园环境优雅,交通十分便利。 学校有与所开设专业相配套的师资队伍,力量雄厚,高级职称教师16名,高级技师9名,中级职称教师37名,技师19名。配置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实习设施:有计算机中心及多媒体教学中心、加工中心车间、数控铣床车间、数控车床车间、普通车床车间、模具制造车间、电工电子车间、家电与制冷车间、钳工车间、PLC可编程实习室和机械实验室等供学生实习。 学校有配套完善的学生宿舍和生活娱乐场所,有多个功能齐全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和阅览室等。学生宿舍为8~10人/间的标准套间,内设有独立洗手间、电话、风扇、衣柜(架)等。 学校主要是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并逐年加大对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学校管理严格,校内实行半封闭式管理,校风良好。教学质量高,注重实操与理论相结合,突出实操教学,并结合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训学生,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中、高级的技能,到了工作岗位上能独立操作。在全国、全省的各类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学校在首届和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被组委会授予“突出贡献奖”单位。现有在校生三千多人,多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在98%以上。
本届大赛设中职组和高职组两类组别,中职组设创意设计 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共两类竞赛;高职组在中职组基础上增设生产工艺革新与工作流程优化竞赛、社会调研论文竞赛,共四类竞赛。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 “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 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和全国学联在原有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基础上,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自2014年起共同组 织开展。
今年首届大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同圆中国梦想、共创多彩人生”为主题,旨在充分与创新教 育、创效文化和创业实践相结合,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东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等单位联合主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广技师创新创业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创新创业中心、职在必得教育咨询(广州)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的首届广州“职教杯”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广州华商职业学院隆重举行,团市委副书记孙柱、省职业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广技师副校长许玲、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东海、华商集团董事长廖榕就、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校长王乐夫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吸引了主承办单位,广州地区18所职业院校及本科院团委、就业创业服务部门负责人,各行业的青年创业导师、创投机构、知名企业及孵化园区负责人、创意创业团队以及青年大学生代表逾1000人参加。
遵义职业技术学校于2002年2月由原开发区职高、原遵义市技工学校(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原长征技工学校(省级重点技工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立。
合并三年来,成效显著,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办学效益逐年增长, 2005年元月,经教育部审批学校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特色: 一是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坚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结合为一体; 二是学校内部机制改革力度大,制度齐全,管理严谨,激励、管理、监督三大机制运行良好; 三是实施“订单式”、“双元制”办学模式,实施经营性生产实习和“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 四是 致力于“六个一”工程教育,即对学生进行“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一手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一手规范的钢笔字、一套标准的现代文明礼仪、一套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教育; 五是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融入课堂和日常管理之中,推行“诚信做人、勤奋敬业、务实创新、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开展得好,学校的 “女子军乐团”是遵义市职业教育的一道风景线; 六是实行“招生——培训——就业”承诺制,开展技能等级鉴定和短期培训,推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学生动手能力强,“双证”率高,与全国多家就业中介机构和企业建立稳定的联系,毕业生就业率高。 该校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校重组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技术人才,以适应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办学理念是:“高起点的定位,合理的专业结构,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优秀的管理队伍,注重塑造集团精神、集团形象和外向型、开放型的职业教育和多种职业培训并举的办学模式,积极主动为遵义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
学校高度重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培养既有中职学历,又有适用性技术的中、初级劳动者和各类技术人才,推行中职生多学历教育。承担在职培训和转岗培训,提高区域和行业职工的岗位能力,抓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搞好区属各部门公务员和辖区内退伍军人、残疾人的计算机培训,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开展对农民工的培训,招收城镇、郊县因经济开发而失去土地的农家子女进入该校学习,解决“农转非”户口问题,做好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积极为“三农”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 ,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基础、职业能力、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和创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做人、勤奋务实、奉献社会”的品德情操;推进初中后的教育分流,实施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协调发展;探索“双元制”校企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培养;做好各专业、工种的技能鉴定,推动劳动就业准入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加强教学改革,加大学校硬件设施及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建设。为此学校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制订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发展规划》。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大力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校校联合办学。 对外交流:该校积极与国际教育接轨,商讨合作办学,1999年6月该校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建立合作关系。
2000年实现双方互访,并接受美国旧金山树华基金会对该校困难学生的资助,从而拓宽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半军事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每次大型的活动都要 亲自组织、亲自动手,把它作为学校的重大工作来抓。 三年来,该校的校园文化生机勃勃、丰富多彩,这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是分不开的。
学校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用先进的文化感染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用健康的文体活动吸引人。用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推动职业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开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美化育人环境。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技和文体等活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学校组建的“遵义市女子军乐团”,丰富活跃了校园业余文化生活,成为遵义市职业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橱窗、校园网络等舆论阵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挥正确的导向和宣传教育工作。抓好每年的运动会、“清明扫墓”活动、“五四”知识竞赛、“国庆演讲比赛”、“学生篮球赛”、“12·9”文艺汇演、军乐团训练等工作,用健康向上的各种文体活动去鼓舞学生和吸引学生。
我们充分的利用校园文体建设这块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
老师、同学们:
榜样的力量,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为贯彻落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学习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活动的通知》精神,弘扬优秀高技能人才爱岗敬业、创新报国的奉献精神,我诚挚地倡议,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开展“学习高技能人才,争做新时代技能人才先锋”学习活动,希望广大师生能以积极的态度涌跃的参加到活动中来,让我们每一个人以王洪军、代旭升、孔祥瑞等高技能人才楷模为榜样,发奋图强,不断进取,形成“争做新时代技能人才先锋”的学习氛围。希望通过读书学习活动,学习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实敬业、潜心钻研、勇攀技能高峰、勇于创新实践的精神,不断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升自己技能方面的素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成为能够站在时代的浪尖上与行业竞争、与社会竞争的高技能人才。
时代进步需要健康的文明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楷模的力量来推动!老师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楷模学习,向优秀典型学习,让追求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活跃的音符!
倡议者:
年 月 日
西安工程技术(技师)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学院位于西安市南郊文化区,占地面积18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600平方米(其中长安校区占地面积1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深圳校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在校生12000余名。隶属于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业务主管上级为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学院分设三个校区,既(明德校区)、(长安校区)、(深圳分院)。
学校原名---陕西省冶金工业技工学校,创建于1958年,校址在宝鸡虢镇,1961年停办。1978年在华县莲花寺恢复建制,1985年移址西安办学。建校五十年,特别是近二十余年来,学院领导班子以振兴职业教育事业为己任,带领全体教职工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使学院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几年,先后有百余名学生在全省、全国技能大赛中屡拔头筹,甚至包揽前三,引起业界震动,所以学院以“发展速度快,教学质量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199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1998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1999年被批准为高级技工学校并更名为陕西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2002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并被省政府批准升格更名为---西安工程技术学院;2007年被省政府批准增挂----西安工程技师学院校牌。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立的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数控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焊接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旅游和学前教育系、艺术系等。学院教学设施完善,拥有装备精良的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数控仿真室以及机械性能、电工电子、电力拖动、金相、物理试验室;设备齐全的电工、钳工、焊接、铆焊、数控机床加工、客房、餐饮、形体训练、音乐等专业实习间。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博士和硕士为学科带头人,讲师、高级讲师、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学院以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加工、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焊接为主导专业,以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源为主体,以中、高级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可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和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大专或本科学历证书及学院相关专业毕业证书。设立了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常年面对学院内外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
为使学员增强创新和创业意识,同时为面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实习、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学院在深圳设立了分院,办学规模为1000人。
学院着力打造就业安置的绿色通道,多年来以优质的服务和过硬的毕业生质量,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与省内外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实习和就业安置基地;每年为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合格人才3000余名,历届毕业生大部分已成为企业生产骨干和管理人员。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6%以上,毕业生安置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在新世纪,学院将以打造中国高技能人才一流学府为目标,抓住机遇,面向市场,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