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其支配和产生的创业活动对于个人乃至民族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商品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失业危机和就业压力愈演愈激烈。创业一方面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
这无疑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现实而非常有效的途径。要创业就得从培养创业意识入手,因为意识是行动的指南。
创业意识集中体现了创业素质的社会性质,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做好创业的精神准备,开拓进取,有所作为。
因此,创业意识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下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和看法等,是否有创业的意识和意愿,以及对创业的需求等方面。从而通过该调研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依据。
大学生创业意识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大学生群体是否具有创业意识或想法。大学生作为我国的年轻高级知识人群,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相较于其他高级知识分子所欠缺的创造力,是符合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创业主要人群。
但因为大学生这个群体社会实践经验与能力的欠缺,与创业的成功要素所矛盾,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在初期就自行夭折,使大学生创业成为了国家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十三五规划中,也针对这个现象有着相应的论述,给大学生创业这个创业过程带来了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创业也将在这些机遇和挑战中走向新的高度。
扩展资料:
大学生创业的特征:
1、价值优越性: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加有优势。
2、异质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
3、不可仿制性:核心能力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印上了该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它企业难以复制。
4、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与企业相伴而生,虽然可为人们感受到,但却无法像其它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
5、难以替代性:和其它企业资源相比,核心能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相对较小。没有核心能力的创业不过是昙花一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生创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创业(实现价值,开创事业)
北经院—创意产业学院,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好处 摘要:新时期,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创新发展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对国家,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必须拓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科研,开展学术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圃;实施课堂改革,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情感,发挥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习能力,注重素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孕育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珍贵契机。
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的主渠道。因此,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
创新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根据培养创新型人才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必须以生为本,以全面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宗旨,积极探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对策。
笔者认为,目前许多高校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出了富有特色和创意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一、倡导学生科研,开展学术活动 大学的基本宗旨是发展学术、追求真理。
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把教学和研究相结合,让学生早日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养成善于独立思考问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团,以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保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培育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以提高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 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开设创新系列学术报告会,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学科动态,为后期的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成立创造发明协会等社团,激励大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支持,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成立学生科协或科技指导小组,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实践、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并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课外科技活动或科技实践的学分。
通过创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给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立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和鼓励学生参与助学助研活动。
让学生提前介入科学研究,能使学生适应创新环境、培育创新品质,如举办学生科研课题活动等,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毅力和责任心。 二、实施课堂改革,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堂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创新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教学直接反映创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引导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是时代赋予教学的全新功能和要求;要在教学中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教师应将探索性、动态性、综合性、合理性、个性化教学原则贯彻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大学生一项基本技能,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这一能力,可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之提高。
通过社会实际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使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专业、学生、社会的关系。
三、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情感,发挥学生创新潜能 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全方位地保护大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然而,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学生就像一堆等待加工的零件,经过一道道程序,被铸成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削弱了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因此,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为学生禀赋和潜力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当然,发展学生个性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如果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误入歧途。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它是实现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突破教育环境的限制,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表象形成和语词的丰富更为容易,这样,学生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才会分化性。
开拓创新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优质高效需要开拓创新 (1)服务争优要求开拓创新 (2)盈利增加仰仗开拓创新 (3)效益看好需要开拓创新 2、事业发展依靠开拓创新 (1)创新是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巨大动力(2)创新是事业竞争取胜的最佳手段(3)创新是个人事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如何成为创新型的人 (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
需要具备人格、智能和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 1.及时记录下来一些创新想法 人们在工作、生活、交际和思考过程中,常会出现许多想法,而其中的大部分都会因为不合时宜而被人们放弃直至彻底忘却。
其实,在创新领域里,从来就不存在“坏主意”这个词汇。三年前你的某个想法也许不合时宜,而三年后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主意。
更何况,那些看来是怪诞的远非成熟的想法,也许更能激发你的创新意识。 如果你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那么,当你需要新主意时,就可以从回顾旧主意着手。
而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给旧主意以新的机会,更是一种重新思考,重新整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轻易地捕捉到新的创新性的思想。 2.自己提问自己“为什么” 我记得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有一首精彩的科学诗很有指导意义: 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想知道 为什么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想知道究竟为什么我非要知道 我为什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用前线的语言深刻的说明了这个道理——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你不问它你怕它,它一被问它怕你。
你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如果不问许多“为什么”,你就不会产生创新性的见解。
就像在学习上,你不问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回答?”,你就永远蒙在鼓里,永远都摸索不到胜利的答案。 为了避免这个常犯的错误,成功者总是透过所有的表面现象去寻找真正的问题。
他们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他们也从来不把任何事情看作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他们总是提问的是最简单、最基础的问题,而且成功的领导者身后必定有一群智囊团等着去回答他的问题。
其实在我们身后也存在着一帮智囊团——同学、老师、长辈、书籍、网络等等,他们就一直待在那里,我们要做的只是提出问题。那些不明确的,看来似乎是一时冲动之中提出来的问题,往往包含着更多的创新性思维的火花。
3.经常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有了想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想法,你都应当表达出来。如果是独自一人,你就对自己表达一番;如果你身处群体之中,不妨告诉其他人共同进行探讨。
一个人一生中的大多数想法,都被无意识的自我审查所否决。这种无意识的自我审查机制将一切离奇的想法都当作“杂草”,巴不得尽快地加以根除。
循规蹈矩的心境里没有“杂草”,但循规蹈矩的心境也没有创造力。如果想要有创造力,就必须照料好每一株“杂草”,把它们当作有潜在经济价值的新作物。
把你的不寻常的离奇想法说出来,把它们从头脑中解放出来。一旦它们进入到交流领域之中,便能够免受无意识领域中自我审查机制的摧残。
这样做,使你有机会更仔细更充分地去审视、探索和品味,去发现它们真正的实用价值。 4.永远充满着创新的渴望 如果满足于现状,就不会渴望创造。
没有乐观的期待,或者因为眼前无法实现而不去追求,都会妨碍创造力的发挥。 发明家和普通人其实是一样的人,所不同的是,他们总是希望有更好的方法。
系鞋带时,他们希望有更简便的方法,于是便想到了用带扣、按扣、橡皮带和磁铁代替鞋带。所有这一切,都来源于改进现状的愿望。
5.换一种新的方法来思考 墨守成规不可能产生创新力,也无法使人脱离困境,创新型的人才要求我们用逆向思维来看待问题。 记得一个故事,日本西武公司的创始人康次郎曾对他的儿子说:“你要记住,董事会全体成员一致赞成时是最危险的时候。”
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接受了父亲的遗训,西武公司的第二代领导人提议为自己确立了一个决策原则:“董事会全体反对时,就是正确的。
“他之所以确定这条看似不近人情的原则,除了相信他父亲的遗训外,也有他自己的认识。他认为,如果董事会的要员都赞成某件事,这就说明竞争对手也注意到了这一个问题,你能想到的,逼人也能想到。
大家都认为正确的东西,往往反映了某种潮流。逆流而行,正式非常明确和聪明的选择。
有人喜欢用比较分析法来思考问题。面临抉择,他总是坐下来将正反两方面的理由写在纸上进行分析比较;也有人习惯于用形象思维法,把没法解决的问题画成图或列成简表。
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或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思考策略呢?试试看。也许,最困难的抉择也会迎刃而解。
6.有了创新性的想法,一定要努力去实施 有了创新性的想法,如果不去努力实施,再好的想法也会离你而去。想努力去做,却又因为短期内收不到成效而不持之。
(一)发挥共青团文化育人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1、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
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弘扬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唱响主旋律,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组织“科技文化艺术节”、“青年创业论坛”、“校园营销精英挑战赛”等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
2、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创新创业价值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与最初的职业指导相比,生涯教育已不只是指导学生选择职业或就业,而是重在以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职业观引导学生,让他们能从社会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特点,掌握合理选择职业方向的能力。
生涯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追求以创新创业为自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创新创业价值目标。(二)搭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1、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
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体系。南通大学就逐步形成了“3+3+X”的多级竞赛体系。
第一个“3”是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等3 个在全国影响较大且具有普遍意义的科技创新创业类竞赛;第二个“3”是指南通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园营销精英挑战赛;“X”是指除上述3 个主要竞赛以外,有选择性参加的竞赛,如电子设计竞赛、电子商务竞赛等不具有普遍 意义的竞赛。在竞赛过程中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共青团通过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
在高年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培训,锻炼其执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有效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3、以勤工助学为纽带,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
随着高校勤工助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从事经营型、管理型勤工助学工作,甚至有部分同学从事科研型勤工 助学工作,创办勤工助学企业,提前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参与勤工助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提升创业动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大学生通过参与“智力型”、“管理型”、“经营型”、“服务型”等类型的勤工助学活动,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知识能力,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敢于和愿意承担风险,尝试做一些具有创新性质的事情,感受创业的艰难和快乐,在这过程中,创新创业意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创新动力在不断实践中得到增强。(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1、建立一支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加强对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
一方面,通过集中培训,使教师了解创业教育、具备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一些实践结合密切的学科中,通过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活动,让教师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体验创业过程,积攒创业案例,丰富创业教学经验。
高校在政策上鼓励有能力的教师进行创业,成就一批创业者兼学者,同时在政策上也吸引成功的创业者成为高校教师。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上,学习美国的经验,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相搭配,主动吸纳社会优秀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成功人士、政府官员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开设课程,这样既弥补了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数量的不足,也实现了创业教师个性、能力、学识和经验的互补,优化了师资结构。
2、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技能。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还要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组建坚实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基地。
其一是共青团组织主动 与企业联姻,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以校企联合的模式,创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基地,实行“真项目、真操作、真环境”的见习模式,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其二是共青团组织牵头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会、创新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战演习场所,以项目化的运作手段,保证学生实践训练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与创业企业、创业者建立互动关系,体验创业过程, 开展创业实践, 提升创业企业的运行管理能力。
其三是通过其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参与科研,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将来的创新创业积累有益经验。3、培育一群团员青年创新创业典型,打造创新创业的领军人物。
完善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