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陕西将认定10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示范性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0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支持1.5万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时,推动高校配足配齐配强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培育150名创新创业教学名师。
建设6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支持高校与实务部门开展人员互聘交流。 陕西还将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从2016年起,高校获取的省财政增量资金应优先用于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比例不少于10%。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20世纪90年代,日本首次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培养具备开发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创业能力、冒险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等的培养。面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一定要对创新与创业相互关系及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有效认识。创新与创业相互间有着紧密关系,创业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教育成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而创业实践则能够对创新教育成效展开有效检测,创业与创新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受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为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仅需掌握考试对应要求的基础知识即可,再加上学习压力大,使得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前的基础教育时期大多只注重课堂教学知识,而对于实践类、创新类等知识鲜有涉及,通常进入大学后才展开批判性思维培养,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二)师资专业化水平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缺乏、专业化水平不足等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即便有的学校采取了一些方法,着重打造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然而收效甚微,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依旧有待提高。
(三)教育教学内容、形式缺乏创新
就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而言,太过于强调行业分享、政策介绍等,内容不够丰富、功能过于单一,不利于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难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收到实效,也难以为其在大学开创一番事业提供有效帮助。现阶段,高校主要推行的授课形式以小组讨论、课堂案例教学为主,实践创新力度不足,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
/6
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的创业能力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一个创业能力很强的大学毕业生不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就业压力,相反还能通过自主创业活动来增加就业岗位,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2
/6
有利于大学生谋求生存与自我价值实现。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与职业紧密结合,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五彩缤纷的社会舞台中大显身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3
/6
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致富梦想。如果大学生要想变得非常富有,开创自己的事业,是最有希望实现致富的目标,没有人靠为别人的工作把自己变得惊人地富有。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一个鼓励创业、保护创业、崇拜创业的大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巨大创业机会,促使大学生创业潜流涌动,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将实现致富梦想。
4
/6
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国际经验来看,等量资金投资于小企业,它所创造的就业的机会是大企业的四倍。因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5
/6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困难和挫折,甚
至失败都在所难免,这就要求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勇于承担风险,自立自强,艰苦拼搏。通过创业培养了自立自强意识、风险意识、拼搏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6
/6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动力。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利于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创业者。
1、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3、创设环境类课程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
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4、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大学生创业优势和劣势:大学生创业自身优势第一,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
大学生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第二,学科专业优势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他们有着较高层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
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领域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就是用智力换取资本。一些风险投资家通常就是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进行投资的。
除此之外,大学期间开设的课程大都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学生从中学到是一种理念和一种思维方法,这对大学生创业会有许多帮助。第三,大学生有创新精神大学给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如大学生社团,学生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锻炼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事务处理能力等。
此外全国各高校还为广大大学生组织了各种创新比赛,引导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拥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往往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有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这是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
第四,大学生概念性技能强随着市场经济的规范化,企业关路及决策科学化,创业并不是头脑一热毫无准备就能付诸行动的。创业者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对规划分析,注册选择,品牌经营等各流程有了解。
大学生在这些概念性很强理论方面较社会上其他创业者如农民来说,有着较强的优势。第五,大学生团队组合优势大学生创业团队多均为年轻人且往往是团队组织者自己的关系网组建的,成员间彼此熟悉,因此比较容易互相融合信任,较为容易接受共同的意愿,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减少了部分风险。
每个成员都有自身的优势,在团队中担任不同的角色,资源互补,协同共振,具有良好的团队互补性。组建高效的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开端。
二、大学生创业的劣势大学生自主创业本身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由于对创业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常常盲目乐观,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会感到痛苦茫然甚至一蹶不振。
他们心中的创业更多的是成功的例子,是理想主义的心态。看得到成功也要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这才能使创业者变得而更加理智。
第二,缺乏市场意识和管理经验大学生虽然有知识方面的优势,但喜欢纸上谈兵他们的设想大而无当,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看不起蝇头小利。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
他们不知道怎样制定公司战略,怎样管理提高效率,怎样进行市场推广一系列问题。第三,缺乏真正有前景的创业项目大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中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市场预测普遍过于乐观,许多人试图用一个自认新奇的创业观点来吸引投资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创业计划中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市场盈利有多高。对于这些,大学生必须有一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
第四,市场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创业往往只有一个点子或是几个人的突发奇想,但如何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商业计划常常被大学生忽略。他们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的市场空间,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市场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
重要性编辑
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1]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2]
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