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系一广告小策划,愿意就你提出的问题给于适当建议。
食品营销应首先注意的问题:
最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产品质量,完善产品质量,做食品就更应该注意。从口感、味道到包装都要保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能给消费者以直接的吸引。
建议市场推广前先广泛征求消费者意见、试尝,以期产品达到最优。
有了过硬的产品,下面就该说说怎么推广上市了。
首先要作充分的市场调查,同类产品竞争者是怎样的价位、采用怎样的销售渠道、采取何种广告宣传方式、宣传推广促销等收支成本如何等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先了解市场无异于盲人骑瞎马,是很不好做成功的。
了解了市场及竞争者的情况就给我们的产品定位吧,是高档奢侈品、中档普及品、还是低档快销品,都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首先摸透市场的需求),定好位后一定要依据不同的定位作不同重量级的所有配合工作,如包装、定价、广告宣传。举例来说,高档品包装要够档次,价格要依据市场、依据消费水平定的适当,要做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有力度的宣传。
然后我们再谈谈铺货,参考同类竞争者的铺货手段、结合当地市场特征,选择自身的销售渠道,由于你给得条件不太详细,我无法帮你分析是采用直销(人员推销)更好,还是走经销商的分销渠道更好,总之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先自己组织人,试着往有需求的地方(单位、市场等)推推,多跑跑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一定先制定好有效的合理的代理经销方式及利益分成办法。保证在宣传前就作好各方关系、各方铺货准备。
最后我讲讲必要的宣传,要依据自身条件(本地易于接受的媒体、宣传方式,自身经济实力)作适度有效到位的宣传,切不可吐血砸广告,也不可太抠门,还是那句话,你给的条件不太详细,我也无法帮你分析选择用何种方式、用何种媒体、用怎样的力度来做宣传,都要紧密结合自身及本地情况来考虑作出决策。
相关资料可以给你一篇新品上市的详细文章作适当参考。
没事,有什么需要进一步说的可以在知道消息里给我留言,慢慢交流。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原创拒绝抄袭转载,望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一:多样化细分,寻找食品营销的市场爆破点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低附加值高同质化的产品,很难形成消费吸引力。
而功能性食品的不断涌现与激情热卖进一步证明,市场细分,已经成为新产品实现市场突围,抢占市场先机的突破口 二:定位清晰,奠定食品营销竞争壁垒。 。
产品定位是产品的生命线,是产品能否赢得消费者,巩固市场地位的基本出发点。对于食品行业来讲,更是如此! 三:整合传播,打造食品营销品牌内涵 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对厂家、经销商而言,只有产品,没有营销的半成品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从战略到战术的整合,是市场和经销商共同的期盼! 1、重视食品的面子工程,从包装上升到品类包装是食品构成消费的第一传播语言。 食品行业很多厂商也很重视包装,却往往忽略包装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重要性! 2、科学性选择代言人,贴身互动大于明星效应 明星效应不是所有产品都适用的!在一次消费者访谈中,我们发现,卡通,已经成为现代消费者心中的第二大代言人!其科学性的功效更是要远远大于明星效应 、品牌内涵本土化,赋予消费附加价值 一位知名的营销大师曾说“食品营销缺乏文化,是中国大多数企业的短板所在”! 四:渠道创新,现代食品营销需要因商制宜 五:系统优势:点燃样板,燎原全国 。
绿色食品标准概述 绿色食品标准由农业部发布,属强制性国家行业标准,是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循,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文件。
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在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先进标准所制定的。目前,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 中国食品商务网 2006-01-18 15:19:00 无公害食品标准主要包括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和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二者同时颁布。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由农业部制定,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要依据;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
一、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 建立和完善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是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无公害食品开发、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农业部2001年制定、发布了73项无公害食品标准,2002年制定了126项、修订了11项无公害食品标准,2004年又制定了112项无公害标准。
无公害食品标准内容包括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检验检测方法等,标准涉及120多个(类)农产品品种,大多数为蔬菜、水果、茶叶、肉、蛋、奶、鱼等关系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菜篮子”产品。无公害食品标准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主要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三个方面,无公害食品标准主要参考绿色食品标准的框架而制定。
1.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无公害食品的生产首先受地域环境质量的制约,即只有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内才能生产出优质、安全的无公害食品。因此,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产地的空气、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用水和土壤等的各项指标以及浓度限值做出规定,一是强调无公害食品必须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域,以保证无公害食品最终产品的无污染、安全性,二是促进对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区别是:无公害食品同一类产品不同品种制定了不同的环境标准,而这些环境标准之间没有或有很小的差异,其指标主要参考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是同一类产品制定一个通用的环境标准,可操作性更强。2. 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无公害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是无公害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按作物种类、畜禽种类等和不同农业区域的生产特性分别制订的,用于指导无公害食品生产活动,规范无公害食品生产,包括农产品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和食品加工等技术操作规程。
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严格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
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与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主要区别是: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主要是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只有部分产品有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其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在产品认证时仅供参考,由于无公害食品的广泛性决定了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无法坚持到位。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包括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两部分,这是绿色食品的核心标准,绿色食品认证和管理重点坚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到位,也只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到位才能真正保证绿色食品质量。
3. 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 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是衡量无公害食品终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它虽然跟普通食品的国家标准一样,规定了食品的外观品质和卫生品质等内容,但其卫生指标不高于国家标准,重点突出了安全指标,安全指标的制订与当前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反映了无公害食品生产、管理和控制的水平,突出了无公害食品无污染、食用安全的特性。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与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主要区别是:二者卫生指标差异很大,绿色食品产品卫生指标明显严于无公害食品产品卫生指标。
以黄瓜为例:无公害食品黄瓜卫生指标11项,绿色食品黄瓜卫生指标18项;无公害食品黄瓜卫生要求敌敌畏≤0.2 mg/kg,绿色食品黄瓜卫生要求敌敌畏≤0.1 mg/kg。另外,绿色食品蔬菜还规定了感官和营养指标的具体要求,而无公害蔬菜没有。
绿色食品有包装通用准则,无公害食品没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食品对人体健康、环境影响的程度,无公害食品的产品标准和产地环境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绿色食品营销的国际环境随着世界绿色浪潮的兴起,绿色食品(国外为有机食品)营销的国际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初步具备了营销的组织基础及法规、市场观念和社会需求环境条件。
。组织基础。
绿色组织的建立最初始于美国。 年代,美国成立了数百个青少年环保组织,发起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地球日”活动。
此后,各国绿色组织纷纷成立,英国、德国、日本等国还成立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皆的社团组织---绿党。 年日本成立了“再生运动市民工会”, 年在法国成立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现已有近 个围家参加,遍及世界各大洲,成为国际性的绿色组织。
国际性绿色组织的出现,对绿色食品的国际营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法规环境。在国际性绿色组织建立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已从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环保规范。
目前,世界上已签署的与环保有关的法律、国际性公约、协定或协议多达 多项。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 、IS (即国际贸易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淮和 年 月起实施的IS (即国际环境标准制度)等协约,协议上限制甚至明文禁止了许多产品的国际贸房。
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签署的最后文件中,不仅包括制成品,也包括农产品等纳人了世界贸易组织体制,呈现出明显的“绿色印记”。西方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已成为出口产品进入这些国家市场的通行证。
至此,有别于传统非关税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已形成。 。
社会实践基础。近年来,以农产品生产过剩和农业补贴负担过重为契机,欧美国家纷纷进行农业转型。
美国从 年开始实施“低投人持续型”农业政策。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欧共体从 年代后期开始推行新农业政策,改变以往大量投人化肥、农药的粗放型农业经营政策;日本也正积极推动“环境安全型”新农业政策。
其宗旨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新农业政策的实施无疑为绿色食品营销奠定了社会实践基础。
。市场观念环境:随着国际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不污染环境的产业及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甚至有些团体提出了“绿色消费主义”,为国际市场带来了绿色消费热。
在国际消费市场上,绿色产品标志是取得消费者信任有竞争优势的主要条件。据美国的调查显示,有 %的美国人表示一个公司的环境信誉会影响其购买决定;欧共体进行的调查表明, %的荷兰人和 %的德国人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境污染的因素,英国的购物者大约有半数会根据对环境和健康是否有利来选择商品;在日本对家庭主妇的调查时, 。
%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感兴趣,觉得有安全性的占 。 %。
绿色、有机食品市场消费观念已基本形成。 。
社会需求环境。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并以 %的年递增率增加。
预计再过十年,其消费量将是现在的 倍,这种需求大有超过其本国生产和供应能力的趋势。 目前,西欧是最大的有机食品需求市场,消费量最多的是奥地利、瑞士、英国和德国等,其供求矛盾已日趋明显,而其国内生产能力有限,在相当程度上只有依靠进口。
由此可见,有机食品供求矛盾的出现,逐渐成为企业一项主动的生产和营销策略。 生产者、经营者更明确地意识到开发有机食品可增加其利润和竞争力,将成为农产品国际商战中攻守皆宜的利器,成为影响农产品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成为 世纪国际市场上一项更重要的促销手段,而获得了绿色标志的有机食品也就掌握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产品是在流通中增值和实现价值,工厂化农产品从“厂房”到市场的价值实现也需要一定的方式。
工厂化农业园区的产品具有绿色环保、质量好、价格高等特点,适合运用差异化营销策略开拓市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园区企业选择和构建适合自己的营销渠道,并加强对渠道的管理,是提高园区企业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园区农产品对营销渠道的要求 园区农产品有别于一般的农产品,根据其特点可以为其制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1、渠道要短。
首先,鲜活产品易腐烂变质、不耐长时间贮藏,因此其营销渠道应尽量缩短,使产品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优的品质送达消费者。其次,短渠道能够减少流通中因生物机体和运输储存条件造成的“二次污染”,对保证产品的无公害性非常重要。
第三,工厂化农产品本身价格就高,缩短流通渠道,可以减少中间流通费用,尽可能地降低零售价格,使之能为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2、渠道的专门性。
为了避免园区农产品在加工、包装、储运、装卸等物流环节与普通产品掺和混杂,要建立独立的渠道,最好在产地就实行零售包装。在商场中也必须要有专门的销售柜台,不能与普通产品并列在一个货架上销售。
3、渠道的可靠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往往不能够从外观上加以鉴别,主要是依靠对生产者和经销商的信任采取购买行动。
因此,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必须以诚信为本、遵守商业道德,不欺骗消费者,维护企业品牌的信誉,保证营销渠道的两端都可靠,严防假冒产品的进入。 目前,我国城市零售业中的综合性大型超市发展较快,现代化管理水平高,将成为零售业的主要形式,也是园区农产品的主要零售末端。
从产品对渠道的要求看,大多数园区企业会选择直接向超市配送的渠道。但是,还有一些其它形式的模式也适合以上要求,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
二、园区企业营销渠道模式 适合我国农业园区企业采用的营销渠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游客采摘式。 园区企业→消费者 园区生产的瓜果类,如甜瓜、樱桃西红柿、葡萄、草莓等产品适合游客亲自采摘,是观光园区的主要销售产品。
来园区观光的人们在参观现代的工厂化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又能够亲自采摘园区的产品,作为礼物带给家人或亲朋好友品尝,实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所以这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吸引买者上门式的销售方式。
2、送货直销式。 园区企业→宾馆、饭店及消费团体 园区企业直接向一些宾馆、高级饭店或某些特定消费团体送货,满足高档餐饮业客户和对原材料的要求。
主要是一些名优特色蔬菜和稀有食用菌类产品,有些是专门根据客户的需要安排种植的,这些产品随时采摘,新鲜程度好,能够满足特定行业和消费群体的需求。 3、自营专卖店。
园区企业→自营专卖店→消费者 园区企业通过构建自身的销售网络,利用设在各地的专卖店进行定点销售。其最大优势是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增强市场推广和开发的力度,且有利于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能够较好地与消费者进行信息沟通。
这一模式需要企业自身构建网络和配备销售人员,管理成本有所增加;销售范围和销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4、超市配送式。
园区企业(配送中心)→超市(专柜)→消费者 园区企业拥有自己的加工配送中心,集生产、加工于一身,按零售要求进行净菜加工和包装,向定点超市配送。有条件的还在超市内设立企业的产品专柜,利用超市的声望和强大的分销网络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
这种方式,企业自己不销售而是寻求与经销商合作,依托超市经销,因而企业不必花费很多精力去考虑销售问题,既可以节约一定的营销成本,又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和供应,容易扩大市场覆盖面和增加销量,是当前主要的一种渠道模式。 5、网上销售式。
电子商务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作为引导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园区企业,率先建立电子信息网站并采用电子商务进行产品销售的意义重大。网上销售可分为企业对经销商(B2B)和企业对消费者(B2C)两种形式。
前一种在国外发展很快,在我国也开始起步,后一种由于农产品鲜活和标准等级不易确定的特点,开展的比较缓慢。今后随着电子商务整体环境的不断完善,网上销售渠道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以上几种渠道模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园区企业可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自身的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渠道模式。在渠道的选择和管理上必须注意保持产品的无公害特色,防止二次污染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混入,选择短渠道有利于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并且减少易腐烂产品的损失和降低流通成本。
好的产品还要强调优质的服务,园区企业必须选择一条绿色便捷的通道,以优异的品质和崭新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是在已经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我国工厂化农业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研究”(2001BA503B11)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全面实现农产品无害化生产。市区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认证工作要在产地认定的基础上,做好产品认证,力争认证产品在40个以上。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嘉荫县50万亩国家级绿色大豆标准化基地通过验收。突出抓好以森林食品为重点的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扩大有机食品在森林食品中的比例,同时在铁力市、嘉荫县、伊春区分别开展有机水稻、大豆、蔬菜的试点工作,力争把我市建成全省最大的有机食用菌基地。
(二)依靠科技,大力发展森林食品。深入实施《伊春市食用菌产业素质提升行动方案》,力争在替代原料研发、菌种管理、新技术推广应用、标准化基地建设方面实现突破,努力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单产。积极推广刺嫩芽、刺五加人工改培、红松嫁接、蓝莓组织栽培等技术,积极引种树莓、沙棘、黑豆果等山野果品种,创建集约化森林食品生产基地,为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
(三)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带动能力。利用优势资源引进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参与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群体。要采取措施,扶持翔宇集团、翠花集团、升辉酒业、新世纪食品、惠佳贝乳业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量,争创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做到龙头企业、销售渠道和产品质量在一个平面上齐头并进。
(四)组织好大型农产品展销活动,扩大经贸合作成果。积极组织参加哈洽会绿色食品展、中国北京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齐齐哈尔绿博会等展销活动。要在展销活动中做好企业宣传和产品推介工作,提高我市绿特色食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食用菌、山野菜加工项目上实现突破。大力宣传“小兴安岭大森林”地域品牌,扩大特色食品用标企业范围,做好质量监控工作。
(五)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知名度。一是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宣传工作。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手段切实做好已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宣传工作,扩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影响。红星区要加快蕨菜、平贝地理标志的认证工作步伐,力争年内取得认证。二是加大“小兴安岭大森林”品牌整合力度。扩大用标企业和产品范围,同时完善标准,加强质量监控,清理不规范用标产品;在展销活动中加大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三是打造“原生态”品牌。在小兴安岭森林生态旅游节期间做好森林食品展销活动,提高“原生态”产品的市场认知度。
(六)完善营销网络,拓宽市场空间。加快建设立足大小兴安岭、带动全省、辐射全国的伊春森林食品批发大市场,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打造品牌,并以此来推进跨区域物流业的发展。积极组织我市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大商集团、庆客隆等全国知名连锁超市沟通协商,衔接落实连锁销售方式,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我市鲜活农产品、林产品冷链配送车辆运输,促进我市绿色食品流通业发展。积极鼓励林都山特产品公司、兴安塔有机食品公司等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在外埠建立专卖店。积极培育营销型企业,开拓京津沪、珠三角和大西北市场。
(七)加强绿色食品市场监管工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一是做好监管工作。按国家和省中心的计划,做好我市“三品”的抽检和年检工作;认真开展绿色食品认证续展工作,续展率达到75%以上。积极开展绿色食品市场检查工作,依法清理假冒伪劣“三品”。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在伊春区、汤旺河区分别开展无公害蔬菜、黑木耳追溯试点工作,建立起农户、产地环境、投入品、产品质量、仓储运输等相关数据库。三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各县(市)、区、局农药残留速检室、朗乡林业局和南岔区浩良河镇农技综合服务室要全面启动,并形成工作机制,开展对农产品基地和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
(八)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创新步伐。一是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索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更好地发挥绿色食品产业在推进现代农业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探索小区域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更好地发挥绿色食品产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引导企业减排降耗,推进清洁生产。
绿色食品标准概述绿色食品标准由农业部发布,属强制性国家行业标准,是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循,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文件。
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在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先进标准所制定的。目前,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中国食品商务网 2006-01-18 15:19:00无公害食品标准主要包括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和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二者同时颁布。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由农业部制定,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要依据;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
一、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建立和完善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是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无公害食品开发、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农业部2001年制定、发布了73项无公害食品标准,2002年制定了126项、修订了11项无公害食品标准,2004年又制定了112项无公害标准。
无公害食品标准内容包括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检验检测方法等,标准涉及120多个(类)农产品品种,大多数为蔬菜、水果、茶叶、肉、蛋、奶、鱼等关系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菜篮子”产品。无公害食品标准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主要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三个方面,无公害食品标准主要参考绿色食品标准的框架而制定。
1.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食品的生产首先受地域环境质量的制约,即只有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内才能生产出优质、安全的无公害食品。因此,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产地的空气、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用水和土壤等的各项指标以及浓度限值做出规定,一是强调无公害食品必须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域,以保证无公害食品最终产品的无污染、安全性,二是促进对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区别是:无公害食品同一类产品不同品种制定了不同的环境标准,而这些环境标准之间没有或有很小的差异,其指标主要参考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是同一类产品制定一个通用的环境标准,可操作性更强。2. 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无公害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是无公害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按作物种类、畜禽种类等和不同农业区域的生产特性分别制订的,用于指导无公害食品生产活动,规范无公害食品生产,包括农产品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和食品加工等技术操作规程。
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严格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
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与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主要区别是: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主要是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只有部分产品有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其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在产品认证时仅供参考,由于无公害食品的广泛性决定了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无法坚持到位。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包括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两部分,这是绿色食品的核心标准,绿色食品认证和管理重点坚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到位,也只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到位才能真正保证绿色食品质量。
3. 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是衡量无公害食品终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它虽然跟普通食品的国家标准一样,规定了食品的外观品质和卫生品质等内容,但其卫生指标不高于国家标准,重点突出了安全指标,安全指标的制订与当前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反映了无公害食品生产、管理和控制的水平,突出了无公害食品无污染、食用安全的特性。无公害食品产品标准与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主要区别是:二者卫生指标差异很大,绿色食品产品卫生指标明显严于无公害食品产品卫生指标。
以黄瓜为例:无公害食品黄瓜卫生指标11项,绿色食品黄瓜卫生指标18项;无公害食品黄瓜卫生要求敌敌畏≤0.2 mg/kg,绿色食品黄瓜卫生要求敌敌畏≤0.1 mg/kg。另外,绿色食品蔬菜还规定了感官和营养指标的具体要求,而无公害蔬菜没有。
绿色食品有包装通用准则,无公害食品没有。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食品对人体健康、环境影响的程度,无公害食品的产品标准和产地环境标准为强制性标准,生产。
首先,运用SWOT分析法要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一般归属为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人口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的、市场的、竞争的等不同范畴;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们是公司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一般归类为管理的、组织的、经营的、财务的、销售的、人力资源的等不同范畴。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仅要考虑到公司的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公司的未来发展。
其次,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需要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战略。把SWOT分析中的四个维度综合起来考虑,即可以构建SWOT矩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