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活动策划书一 活动主题 无偿献血,利国利民利家 二 活动背景及意义 无偿献血,一股潜在的春潮,正在当代青年志愿者中涌动.一方面献血有益献血者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近年临床医疗用血量逐年增加.在目前血液还不能人造,还没有任何药物可替代的情况下,临床用血只能来源于人体, 一 活动主题 无偿献血,利国利民利家 二 活动背景及意义 无偿献血,一股潜在的春潮,正在当代青年志愿者中涌动.一方面献血有益献血者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近年临床医疗用血量逐年增加.在目前血液还不能人造,还没有任何药物可替代的情况下,临床用血只能来源于人体,通过无偿献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医疗用血的需求 三 活动的目的 1.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发扬大学生志愿精神 2.通过无偿献血,展现新世纪大学生高尚的精神面貌. 3.无偿献血,拯救生命,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4.宣传无偿献血的知识倡导同学关爱社会,增强同学们的道德修养 5.让广大同学对献血的相关知识及重要性有进一步认识 四 活动内容 1.向同学们发放有关献血小常识宣传单 2.在采血现场做一些相关的服务,宣传工作 五 活动时间 1.宣传时间:2010年5月19日-----2010年5月21日 2.献血时间:2010年5月22日 六 活动地点及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刘鑫 七 活动单位:广州军区总医院输血科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院团委主办院青协承办 八 活动步骤 (一)前期准备 1.活动策划书申请,经费申请,所需器材申请(宣传板) 2.设计宣传板,提前到广州军区总医院输血科拿献血宣传材料,活动其他 材料的准备(相机等) 3.安排活动会议,指定分配任务及注意事项。
(二)献血前期准宣传 1.在2010年5月19日前在学院内张贴宣传板,由宣传部负责。 2.2010年5月21日前完成在华农,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完成宣传工作(主要是分发宣传单),并将献血注意事项,具体时间,地点公布出来。
(三) 现场无偿献血 1.活动当天协会成员必须在活动开始前半小时到现场 2.活动中协会成员向献完血后的同学分发礼品,并负责现场秩序 3.分派其他人员负责的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 4.活动结束后,帮忙收拾活动现场 (四)后期总结 1.协会做好此次活动总结工作,从中发现不足,让以后的工作更好的发展 2.认真听取采血负责人对组织这次活动的评价,希望再次合作 九 活动风险预测 1.天气下雨,使活动无法顺利的开展,与输血科主任商量推迟 2.自愿献血的同学出现晕血现象,由负责处理意外事件的协会成员及时送到医院 3.围观和到场人员过多,导致活动现场秩序混乱,由负责维持秩序的成员负责 十 活动注意事项 1.志愿者协会人员必须体现团队精神,不可迟到,早退,缺席。严格按照事先安排做事 2.献血期间协会人员要以身作则,维持好活动现场秩序 3.在献血期间看好物品,活动结束后收拾场地 4.设点宣传是定的两个地点,到时候根据两边人流情况,灵活调配宣传人员 5.活动期间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戴会牌,帽子 十一 活动预算 参考为主,希望可以帮助你。
2004年主题“血液,生命的礼物。感谢您”
2005年主题“庆祝您血液的礼物”
2006年主题“让人人享有血液安全”
2007年主题为“安全血液促进母亲安全”
2008年主题为“定期献血”
2009年主题为“继续重视通过实现100%自愿无偿捐献血液和血液成分的目标,改善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
2010年主题为:“向世界提供新鲜血液”
2011年主题为“捐献更多血液,挽救更多生命”
2012年主题为“每位献血者都是英雄”
2013年主题为“每一份献血都是生命的礼物”
2014年主题为“安全血液挽救母亲生命”
2015年主题为“感谢您挽救我的生命”
2016年主题为“血液连接你我”
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WHO)、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献血者组织国际联合会(IFBDO)、国际输血协会(ISBT) 将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日。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首次“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献血,赠送生命的礼物。谢谢你们。”
血液安全对于卫生服务非常重要,它既可以挽救大量的生命,但也可以因为通过输入不健康的血液传播许多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疟疾和梅毒等。
因此,可靠和安全的血源对公共健康至关重要。全球还有不少国家的血源存在安全隐患。
数字显示,全球有超过400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5%至10%是因为输入了不安全的血液导致的。在发展中国家采集的血液中,乙肝、丙肝以及梅毒的感染率仍居高不下。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开展输血战略,确保血源安全可靠。2008年6月14日,全世界将再次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以使更广大的公众认识到需要安全血液供输血,以及献血的重要性,并感谢献血者的血液礼物。
世界献血者日是世卫组织会员国卫生部长在2005年世界卫生大会上设定的年度纪念日。组织世界献血者日活动的国家数目逐年增加,在大多数国家都开展了活动。
政府领导人、皇室成员和名人的高层承诺和支持,连同媒体宣传和以社区为基础的活动,将世界聚拢在一起,感谢那些无私的人们捐献其血液拯救生命,增进素不相识者的健康。世界献血者日2005年2005年5月24日,包括世界卫生组织192个会员国的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认可世界献血者日为每年在国际上庆祝的一天,以促进全球自愿献血。
2005年世界献血者日主题为“庆祝你的血液礼物”,并突出其生活因血液而发生改变—在许多情况下其生命得到拯救的人们的真实故事。这一天再次在全球进行庆祝,以一个城市作为活动的支点。
2005年这一城市为英国伦敦,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和国家首都,有着依靠自愿无偿献血采集安全血液供应的可靠传统。 世界献血者日提供对血液和献血者的必要性提高认识的机会。
全球每年捐献的血液超过8000万单位,但仅有近39%是在82%全球人口生活的发展中国家采集的。这一天还突出这一事实,即自愿的无报酬的献血者是安全血液供应的基础,因为他们同可通过输血传播的包括HIV和肝炎病毒在内的感染显著较低水平联系在一起。
筛查输血传播的感染极其重要,但是最安全的献血来自最安全的献血者。安全血液的可靠供应对于加强若干层次的卫生服务、尤其对于妇女和儿童极其重要。
例如,全世界每年有50多万妇女死于与妊娠和分娩有关的并发症—其中99%在发展中国家。出血占并发症的25%,是最常见的孕产妇死亡原因。
在非洲,所有输血中高达70%输给因疟疾而严重贫血的儿童,它占非洲所有儿童期死亡的约五分之一。世界献血者日也是减少HIV/艾滋病、疟疾、乙肝和丙肝等严重疾病传播战略的一个重要部份。
世卫组织根据一项全球调查收集的最新数字表明,至少65个国家未按世卫组织建议对所有捐献的血液检测HIV、乙肝、丙肝和梅毒。世界献血者日首次于2004年6月14日举办,由南非国家血液服务机构在约翰内斯堡主办了国际启动。
它在全世界近80个国家中进行了庆祝。(当年曾用名为“世界献血日”)虽然希望世界献血者日将对自愿献血的重要性引起更广泛的认识和鼓励更多的人成为经常的献血者,但是其目的不是在6月14日吸引新的献血者大量涌入。
更准确地说,其本意是庆祝和感谢除他们帮助拯救生命的知识以外无偿自愿捐献其血液的个人,特别是每年两次或三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我们希望,新一代献血者将仿效他们的榜样,无论何时和无论何地,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
2005年6月14日是由从事自愿无偿献血的三个组织选定为世界献血者日: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献血者组织国际联合会和国际输血学会。世界卫生组织与这些组织一起联合发起此项活动。
在它们之间,这些组织代表192个会员国、181个国家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50个国家自愿献血组织以及全世界输血专科医师。 2006年2006年6月12日日内瓦-- 全世界正在朝着100%无偿自愿献血的目标取得缓慢进展,未能确保血液供应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依靠有偿献血者或家庭成员献血者。但是,一些国家,例如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通过在其艾滋病预防规划中应用更严格的原则,已在过去两年内显示进展。
在2006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将发表其最近关于采血和血液检测方法的全球调查结果。由于经常无偿自愿献血者不大可能就其健康状况撒谎,他们是安全和可持续血液供应的支柱。
证据表明,他们还更可能使自己保持健康。例如,南非艾滋病毒患病率在成人人口中为23.3%,而在其经常献血者中仅为0.03%。
世卫组织调查显示,在向世卫组织提供数据的124个国家中,有56个发现无偿自愿献血有所增加。其余68个国家不是没有取得进展,就是发现无偿自愿献血者人数有所下降。
在124个国家中,有49个已做到100%无偿自愿献血。在这49个国家中,只有17个是发展中国家。
在高收入国家每1000人口献血数量约比低收入国家高15倍。这一点令人关注,由于需要输血的许多病症,例如儿童中与疟疾有关的严重贫血或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每年仍在夺走100多万人的生命,发展中国家对持续供应安全血液有着甚至更大的需求。
在由分娩期间严重出血造成的死亡中,约25%可通过。
献血标语: 1、义务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爱心献社会,热心助健康 3、一人献血全家受益 4、无偿献血 无尚光荣 献血宣传资料: 一、献血有什么意义 献血,就是健康人献出自己的血液,输给伤病人,去挽救他们的生命。
平时把血输给伤病严重的人,使他们早日痊愈,回到生产和工作岗位。 战时,把血输给伤病员,使他们尽快恢复健康,重返前线。
这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友爱互助,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作出贡献,是光荣的高尚的行为。如全国人民所熟悉的张秋菊腹部巨大肿瘤和王世芬大面积烧伤的抢救等都是用了比她们身体多3~5倍的血液才使她们恢复健康。
因此,政府指出,献血是每一个健康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按部门,单位开展义务献血,逐步建立起义务献血制度。 二、参加公民义务献血有哪些规定 1、对象:凡工、农、商、学、机关干部和居民、解放军,武警指战员,身体健康者,都有献血的义务,领导干部、党、团员应当带头参加献血。
إ 2、献血量:一次献血量为2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时间不得短于三——四个月。 3、待遇: (1)有偿义务献血者,按规定发给一定营养费和公民义务献血光荣证。
(2)无偿志愿献血者,按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无偿志愿献血奖励办法》给予表彰和奖励采血单位发给纪念品。 如本人或直系亲属需要用血,凭无偿志愿献血证,由采血单位提供等量的血液或血液成份。
三、献血不会影响您的健康 献血,是指一个健康成人献出自己的一部分血液,再输给急需输血的伤病员。长期以来,由于旧的习惯势力影响和人们对有关血液的生理知识缺乏了解,因面对于献血存在着一种误解或恐惧心理。
我们知道,一个健康人的血液总量,占人体重量的8%左右。一个体重50公斤的健康人,约有4000毫升的血液。
平时,有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流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还有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
一旦失血或在体力活动增强的时候,这些储存血液就会进入血循环系统。 一个人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量的5%,同时储存血液就会马上补充。
血容量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能恢复正常,血浆蛋白质由于肝脏合成功能加快,一两天就恢复正常。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虽然制造过程长而复杂,也能够在几周内恢复原状。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曾对100名献血者进行了献血前后的血象观察,发现一次献血200至400毫升,血象仅有轻微的变化,绝大多数人都可在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一个健康成人在短时间内失去800毫升血液,除稍有头晕外,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而且可以自动康复。
众所周知,人体的血液是不断新陈代谢,在不失血的情况下,都有血细胞在死亡、破坏,红细胞的寿命最长也不过120天,同时,每时每刻又有大量新鲜血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 同时,献血以后,由于人体造血器官代偿作用,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就会得到补充,恢复原状,只有按规定献血,对身体健康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
四、献血前后注意: 1、献血前:保证充足睡眠,休息好;前两天勿吃肥肉或油腻食物;切勿暴饮暴食,适当补充营养;献血当天不要作剧烈运动;献血前精神不要过份紧张。 2、献血后:保持针眼处清洁,三天内不要擦洗;不要饮酒。
避免细菌感染。 五、献血影响健康吗? 有一些人担心献血后会影响身体健康,害怕损伤元气,担心影响生育、减少寿命、体形变胖等,其实这些担心是多余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从血液生理学科学角度看,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全身血液4000ml。 一次献血200-400ml,仅占全身血量的5-10%,根据国内外多年大量献血实践表明,这样的献血量对全身血液循环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一个人不论是否献血,他的血液总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也就是血液中的各种成分细胞时刻都在衰老死亡,同时又在不断地新生补充,从而保持血液旺盛的生理功能和生理平衡。 如以血液中的红细胞寿命计算,每4个红细胞就要全面更新一次。
另外,身体的血液还约有1/3量贮存在肝、脾等脏器里。每当失去少量血后,这些贮藏的血就会迅速地补充到血液循环中来。
而体内造血器官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又造出新的血液予以补贮,由此维持体内总血容量的动态平衡。 六、献血好处有多少?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有益健康。
1、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 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2、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青岛一位专家曾对127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者、60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者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78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献过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少86%;另一组研究,对献血l-2次的1532人进行追踪。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