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术堂了解,论文发表的类别可以根据期刊权威度分为六大类:
1、T类: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3、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4、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04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5、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6、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不知道你说的杂志是已经有的还是没有的,需要申请的。
如果说是先有的杂志,出版一期杂志,则需要以下: 1、制作的提前量一般两到三个月 2、各个阶段中的任务分工不同 3、每月流程存在任务交叉 步骤: 选题会:各编辑报选题,然后各自回头做稿子 第一次截稿 美术设计/第二次截稿 最终截稿 一校 美编设计截稿 二校 改二校 外校三校 改三校 主编终审 核红 改核红/一次发厂 改大样 二次发厂 签菲林 杂志开印 印完 发行 上市 如果说没有,需要申请,则需要以下步骤 杂志出版,需要的手续和相关流程 如何申请刊号?(转帖) 1. 申请刊号的关键 申请刊号的关键是寻找一个能负政治责任和新闻行政单位认可的主管单位,由其出面申请。为什么大家申请难,就是没有主管单位 1.1什么是主管单位 在我国新闻行政单位认可的主管单位有如下副厅以上的行政和事业单位(包括行政机关、学 校、研究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协会、国有企业),或正县一级政府机构以上,(包括政协、人大、法院、检察院)或相当于县一级的如地市的新闻出版局,宣传部、广播电视局、日报社、新闻办、地市级总工会、纪律委员会、政法委、编制委,民族自治地区的科委,侨乡地区的侨办,大的出版社或其他认可的主管单位(如我国十四个副省级城市的副厅级单位和某些相当于副厅级民办大学和研究机构)。
具体可以查寻当地的年鉴。 1.2.怎样寻找主管单位 由于要负政治责任,一般单位主管单位都不太愿意,根据经验。
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找到一个副省以上领导,退下的也可以,由他出面联系。另一个就是从下往上走,找到主管单位一定级别的主要领导。
这很重要,没有他们支持无法申请。 2.申请流程 中国刊号申请归口有四个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委,国家侨办,解放军总政治部。
一般期刊通过省市新闻出版局报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类通过省市新闻出版局和省科委报国家科委再到新闻出版署。侨刊报国家侨办再到新闻出版署。
3.民间办刊关键 目前民间办刊的五个出口, 1) 科协、2) 工商联、3) 相当于副厅级民办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深圳综合研究院或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另外有50个大的民办大学中有部分相当副厅级的); 4) 某些国家字头的学会、研究会、基金会、论坛(他们一般是部省级别领导下来办的事业单位,是民间协会。 5) 中图渠道和省新闻出版局的出版社渠道。
4.申请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般申请需要先办6期以上的杂志,一般是用丛刊、协作出版、书号形式、光碟号形式、增刊形式、内部准印证形式。(千万不要用国际刊号)。
要求期发行量如消费经济类在20000份以上、技术经济类5000以上、学术类1000以上(不能底于500份),我国目前有几百种发行量在500份左右的学术期刊,这是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但许多期刊是通过这样说服主管单位的或找到主管单位,一定要有过程。 还有在申请时一般是专门成立新的主办单位,以事业单位为好,(也可以公司制)以适应要出版期刊的出版宗旨 (如许多人挂靠地方上的,地市级总工会、纪律委员会、政法委、编制委。
他们一般专门成立如XX经济发展中心,XX企业战略研究会,XX研究会,XX人才研究会,XX职工技术改革研究,XX企业文化研究会。最好是以跟出版内容相适应机构。
我知道有纪律委员会办的文摘杂志,他们的主办单位就是XX战略研究会 。 5.如何通过挂靠主管单位合作出版 1) 直接申请,请几个副省级别的领导或院士出面做顾问,一般3个人以上,强调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经费保障。
向新闻行政单位或市科协,国家科协申请。 能请到副委员长或政协副主席以上领导,会很快。
2) 如果是所在地区指标缺,可以请主管部门出面,到其他地区调一个刊号,一般也是选同行业方面的,将他的刊号转过来,他们的内容可以合到其他杂志。或他们的内容用协作出版的方式用书号出版。
国际刊号不变。类似目前许多学术期刊形式。
3) 以上都是过程,有时申请可能需要一两年,对时机而言,时间太久,风险大。可以用收购合作的形式办,我们讲收购期刊也要通过主管单位进行。
有省内收购和出省收购。有省内收购一般可以逐渐用新的主管单位接手。
出省收购则需要用合办的形式或者购买一个新指标补偿原有的地区。 4) 与新闻出版局下的出版社合作,他们派编审,费用10000--15000元每期。
他们可以帮你用增刊号的形式,或安排某杂志合办的方式。这一般是新办杂志的过度。
5) 打主管单位本身杂志的主意,捆绑在一起的方法,待市场培养较好后再创刊一种是A、B卷形式将A卷为《要办的杂志》, B卷为原来的主管单位杂志,定价不变还是原样。但A卷为《要办的杂志》进入用打折的方式零售市场,如只卖?元等。
另外是将主管单位杂志改书号协作出版将其刊号用于《要办的杂志》出版,但这样最好能改月刊或半月刊安排的好可以变成三四本杂志(如科普版)(综合版)(学术版)(专题版)价值才大 6) 走丛刊道路,与出版社协作出版或用内部准印证的形式捆绑其他杂志发行,这需要好好找,需要有资金保证 。利用增刊号申请邮发,解决订户问题。
一年出版2期正式期刊。
近年来,国内“核心期刊”的原始功能逐步退化,评价功能渐趋突出,使用价值随之泛化。
“核心期刊”被广泛运用于津贴评定、职称评审、论文评奖、期刊评价等等领域,已全然演变成了一种评价尺度,并与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核心期刊”由此引发出诸多负面效应。 尽管目前学界对其认识不一,但“核心期刊”对学术界、期刊界的危害已有目共睹,不容置疑。
一、“核心期刊”遴选:鬼使神差般地操纵着我国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 在现时条件下,一家刊物是不是“核心期刊”直接关系到刊物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正所谓生死攸关,等闲不得。 如果哪家刊物被选为“核心期刊”,稿源、财源就会纷至沓来,根本无需发愁。
但如果没有被选上“核心期刊”,随之而来的是优质稿源日渐稀少,优质作者群逐渐萎缩,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变得举步维艰。办刊者纵然有“十八般武艺”,恐怕也难以施展。
时下发表论文只讲求“核心期刊”,文章再好、学术价值再大,但如果不是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评价时就会被打入“冷宫”,被视为是低质量的,只能与作者的津贴、奖励、荣誉之类无缘,作者的名誉、地位也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有谁还愿意把自己的心血之作交给“非核心期刊”(“边缘期刊”)发表呢?学术期刊丧失了优质稿源,谁都知道那将意味着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非核心期刊”不用说发展,就是要维持原有的水平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将学术期刊“腰斩为二”(“核心期刊”与“边缘期刊”),并将之与学人的利益挂钩的做法,实际上使学术期刊界原本有序的自由竞争变得非常的不公平,学术资源的分配和流向完全为所谓的“核心期刊”所左右。
刊物有无发展,其决定权也不再掌握在刊物手中,一切得由所谓的“核心期刊”说了算。毫不夸张地说,此起彼伏的“核心期刊”遴选已成为操纵我国整个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一只黑手”,其“法力”之巨大,正所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二、惟“核心期刊”论导致学术期刊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核心期刊”遴选并不是对期刊整体质量的综合评价。 但在当前,不少学术期刊趋之若鹜,单一以刊物是否“核心”来衡量、评判期刊的办刊质量,把进入“核心期刊”作为办刊的至高目标、惟一目标,一味地去追逐、迎合“核心期刊”的遴选指标,“千方百计”提高“文摘率”、“引文率”。
我国的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本来就有太多的“难言之隐”,如此削足适履,势必又要使学术期刊的价值取向再度发生偏离,一些学术期刊势必也要丢掉一些长期培育起来的精品栏目。 需要指出的是,学术期刊追逐“核心”,大多出非所愿,乃“不得已而为之”。
各家刊物本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和办刊目标,不是非得要进入“核心期刊”行列,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各刊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实现期刊的价值。但现在的情况不行,各种“核心期刊”遴选已为你画好了框框。
如果某家学术期刊没有被选为“核心期刊”,你办得再好,付出再多,编者的劳动也难以得到承认。衡量一家学术期刊办得成功与否,现在似乎只剩下“核心期刊”这把并不精确的尺子了,而不再由读者和市场来决断。
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主持的几次优秀期刊的评奖,对学术期刊而言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其原因就是被此起彼伏的“核心期刊”遴选给消解了。 这种“游击队打败正规军”的迹象,倒不是因为“核心期刊”遴选比期刊的政府评价来得科学,而是因为“核心期刊”已与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办刊者要想完全置“核心期刊”于不顾,不去追逐所谓的“核心期刊”,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于学术期刊的根本职责是什么,办刊者已无法、无暇,也不容去作过多的思考,最要紧的似乎莫过于去迎合“核心期刊”遴选指标了。
一位资深主编曾用“主编跑核心,编辑忙规范”的语句来形象描绘当前众多学术期刊的办刊状态。对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言,学术期刊价值取向的这种偏离,受损的恐怕不仅仅是学术期刊,还有它所承载的学术本身。
三、庞杂繁乱的“核心期刊”遴选干扰了正常的编辑出版秩序 近年来“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单就某一家“核心期刊”遴选而言,遴选频次或许还不算太高,但由于选家众多,一家学术期刊一年当中遇上几次遴选是常有的事,严重分散了办刊人员的注意力。
在期刊评价与期刊发展的关系问题上,评价似乎成了“主旋律”,评价似乎比发展还要重要。这不仅干扰了正常的编辑出版秩序,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有学者统计,现在学术期刊封面上印制的各种“封号”已多达30种,其中“核心期刊”的标识也有20余种之多。对之,不用说读者会一头雾水,就是办刊者、期刊的管理部门要想说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恐怕也是一种高难度的“考验”。
面对如此纷繁驳杂的期刊遴选和评价,你似乎可以站稳脚跟,置之不理,但这些评价招招都具有“杀伤力”,奈何不得,等闲不得,想躲也躲不掉。 期刊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期刊发展,时下名目繁多、过于频繁的“核心期刊。
首先是要求:首先是文章,必须是原创,评审一般会查抄袭,字数需要符合要求:一般三千左右,内容要和工作内容相符,下来是发表的期刊,要求是有CN或ISSN 全国公开发行的正规刊物,并且跟评的职称相符或相近的期刊,就是要符合当地的文件要求,下来是要注意下当地文件的特别要求 ,如有些省份要求在万方、维普、知网的学术性网站收录 ,还会要求提交截图和页码的以文件为准,还有是发表的时间,需要在有效时间内发表,如高级论文,要在中级职称拿到后发表才有效 基本就是这些了。
步骤:这要看你想怎样发了,要么是自己往杂志社寄稿,要不就是找专业做这方面的代理机构来帮你代发,一般就是这两种方法了,当然方法不一样流程也不一样。
代发的话,一般就是你自己先和他们沟通好发表论文的要求什么,如果他们能满足你的要求就会让你把文章给他们,他们会让编辑审核一般就是1-2天,通过后他们通知你接着就安排发表的期刊了。
提高科技期刊的认知度。
科技期刊通过组织学术活动,可以让读者不知不觉接受科技期刊的品 牌识别计划,使读者在心理上对科技期刊产生认同感,从而达到科技期刊打造 品牌效应的目的。《自然与科技》通过微博开展学术活动,如“寄语 关爱中国珍稀物种扬子鳄”有奖转发活动的微博被转发1000多次,博 友纷纷收藏、分享、讨论,充分表达了对扬子鳄生存状态的关切和对此次活动的支持。
活动结束后,通过网络调查,读者对《自然与科技》期 刊的认知度提升了 30%。提高选题与策划的质量。
选题与策划是科技期刊发展最关键的部分,没有好的选题与策 划,科技期刊就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通过组织学术活动,科技期 刊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和学者的研究领域,就能游刃有余地选择与科技期刊相关的选题与策划。
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科技期刊不应该单纯依靠作者的自然来稿,而应该“主动出击”,对本学科的发展起一定的导向作用。
因为学术活动确定的主题,往 往既是学术科技期刊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本专业的广大科技人员关注的 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学术活动是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可以集思广益。 学术活动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即某人对活动的主题曾经有过兴趣和 思考,但因其他原因未做进一步研究,当接到活动通知后,便会感到这 个问题的重要,调整近期的研究重点;即使来不及深人研究,也会为学 术活动进行准备,整理和完善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到会交流研讨。
这 不但能丰富学术活动内容,也会促进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在会后继续 深入研究活动的主题内容,而这种导向作用是科技期刊本身难以达到的。培养科技人才。
科技期刊通过传播知识和信息培养科技人才,在组织学术活动的 过程中扩大了这种功能的发挥。学术活动是对主题的深人讨论或 系列讲座等,给予参加者的是某一专题的相对前沿的、有挑战性的信息。
科技期刊组织这类学术活动,所选择的重点发言人或讲授教员, 往往是科技期刊自己经常联系的作者,特别是科技期刊自己新发现的人才,为 “新人”提供平台,是对“新人”的进一步开发和培养,促使他们通过准 备相关材料,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观点,提高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