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鹳:别名欧洲白鹳_东方白鹳,为鹳形目、鹳科、鹳属鸟类,原产于欧洲、非洲西北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南部,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有时也栖息和活动在远离居民点,具有岸边树木的水稻田地带。会避开高大的野草和灌木丛生的地区。1873年命名,共3个亚种。其为长途迁徙性鸟类,在撒哈拉以南至南非地区或印度次大陆等热带地区越冬。
德国、立陶宛国鸟,被认为是吉祥之鸟,在欧洲非常著名,常常在屋顶或烟囱上筑巢,有“送子鸟”之称。属大型涉禽,羽毛以白色为主,翅膀具黑羽,成鸟具细长的红腿和细长的红喙。嘴长而粗壮,飞时头颈伸直。
白鹳形态特征 >
头体长90-115cm,翼展195-215cm,重3-3.5kg。翅膀长且宽,可滑翔。飞行时,脖子向前伸,腿向后伸,超出其尾尖。与其他鹳鸟类似,其腿、颈和喙都非常细长。主翼羽、副翼羽、初级覆羽、上翼大覆羽、肩羽、小翼羽为黑色,具绿色或紫色光泽。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外侧羽缘和羽尖外,均为银灰色,向内逐渐转为黑色。共有三个亚种,大小略有不同。
白鹳生活习性 >
性情温顺,机警而胆怯,活动时沉默无声,是一种较为安静的鸟类。如有入侵者,常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恐吓行为。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有时也喜欢在栖息地上空飞翔盘旋。在地上起飞时需要先在地上奔跑一段距离,并用力煽动两翅,待获得一定的上升力后才能飞起。飞翔时颈向前伸直,脚伸到尾后。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盘旋滑翔。
白鹳饲养方法 >
单独或成对漫步在水塘岸边或开阔的沼泽草地上,边走边啄食。有时还长时间地站立在地上不动。但在繁殖期间或者受到入侵者干扰时,也能通过上下嘴的急切拍打而发出一种“嗒嗒”声。它的食物主要有蛙、蝌蚪、蟾蜍、蛇、蜥蜴、蚯蚓、蚱蜢、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和昆虫幼虫,有时也吃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以及鸟卵等。寿命26年。
白鹳雌雄分辨 >
雌雄两性在外观上完全相同,只是一般雄性体型大于雌性。幼鸟羽毛浅棕色、灰暗,鸟喙、眼周、眼先和喉为黑色。
白鹳繁殖方式 >
多数在4月中旬产卵,每窝产卵4-6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卵重平均为130克。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但以雌鸟为主,每天轮换2-4次,晚上全由雌鸟孵卵。孵卵期31-34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全身被有浅棕色绒羽,嘴为黑色。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当雏鸟长到55日令时即可在巢附近来回短距离飞翔。60-63日龄以后才随亲鸟飞离巢区觅食,不再回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