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鹮:别名白油_鹳子,为鹳形目、鹮科、白鹮属鸟类,原产于亚洲南部,中国(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四川、云南)、孟加拉、柬埔寨、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斯里兰卡、泰国、越南。野生于河、湖岸边、沼泽湿地。水稻田、芦苇水塘、沼泽和潮湿草原等开阔地方。1790年命名,无亚种。我国2级保护野生动物。2012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近危物种。
通常成小群活动,偶有单独活动在水边或草地上。白天活动,活动时不声不响,平时几乎听不到它的叫声,行走也很轻盈沉着。飞翔时头部和颈部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鼓动缓慢而有力,飞行沉着缓慢,但较其他鹭类和鹳类快,也能滑翔。
白鹮形态特征 >
体长65-75cm,嘴峰13-19cm,单翅34-37cm。大型涉禽。夏季通体的羽毛白色,头部、颈的上部裸露,呈黑色,有时点缀有蓝色。背部和前颈的下部有延长的灰色饰羽,翅膀的下面有裸露的深红色皮肤斑,并且沿着翅膀的边缘向下面的两侧延伸,飞行时露出的翼尖为黑色。冬季的羽毛与夏羽大体相似,但背部和前颈没有延伸的灰色饰羽,翅膀下裸露的皮肤斑变为橙红色。黑色的嘴细长,并且向下弯曲。虹膜为红色或红褐色。脚较短,也是黑色。
白鹮生活习性 >
分布于热带地区的白鹮为留鸟,仅在繁殖期后有游荡觅食的现象,但我国境内的为候鸟,每年4-5月迁到东北繁殖地,10-11月迁徙至南方越冬。迁徙时常呈小群,飞行时常排成V字形或呈一条直线。
白鹮饲养方法 >
主要以鱼、蛙、蝌蚪、昆虫、昆虫幼虫、蠕虫、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爬行动物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有时也吃植物性食物。觅食在水边浅水处,也在陆地和海岸上觅食。觅食时常沿着水边慢慢行走,并不时地将嘴插入水中探觅或啄取表面的食物,也常在水边浅水处或烂泥地上,将长而弯弯的嘴深深的插入烂泥中或水中探测食物,有时甚至将整个头部和颈部浸人水中。
白鹮雌雄分辨 >
白鹮繁殖方式 >
每年5-8月繁殖,期间常发较响亮的叫声。营巢有单独,或成群,或与鹭类、鹳类等其他鸟类结成混合群体等形式。巢大多筑于水边的大树上或灌丛上,有时也在人类住宅附近的大树上营巢,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仅垫有少量细枝、枯叶和羽毛,有时甚至没有任何衬垫物。营巢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巢呈杯状或浅碗状,每窝产卵2-4枚,卵颜色为白色或淡蓝色,上面具有少许褐色的斑点,其中钝端较密。孵卵由雄鸟和雌鸟轮流承担,孵化期为23-25天。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