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翠鸟:别名鱼虎_鱼狗_钓鱼翁_金鸟仔_大翠鸟_蓝翡翠_秦椒嘴_普通翠鸟,为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鸟类,原产于非洲北部、欧亚大陆。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1758年命名,共7个亚种。
是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翠鸟品种,外形与斑头大翠鸟相似,但体型较小,体色较淡。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折射反差,所以捕鱼本领非常很强。
大翠鸟形态特征 >
头体长16-19cm,翼展24-26cm,重40-45g。上体金属浅蓝绿色,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头顶布满暗蓝绿色和艳翠蓝色细斑。耳覆羽棕色,翅和尾较蓝,下体较红褐,耳后有一白斑。肩和翅暗绿蓝色,翅上杂有翠蓝色斑。喉部白色,胸部以下呈鲜明的栗棕色。橘黄色条带横贯眼部及耳羽为本种区别于蓝耳翠鸟及斑头大翠鸟的识别特征。雄鸟上嘴黑色,下嘴红色。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鸟),下颚橘黄色(雌鸟),脚红色。
大翠鸟生活习性 >
性孤独,单独或成对活动,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有时也沿水面低空直线飞行,飞行速度甚快,常边飞边叫。
大翠鸟饲养方法 >
常单独活动,多停息在河边树桩和岩石上,有时也在临近河边小树的低枝上停息。经常长时间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一见水中鱼虾,立即以极为迅速而凶猛的姿势扎入水中用嘴捕取。有时亦鼓动两翼悬浮于空中,低头注视着水面,见有食物即刻直扎入水中,很快捕获而去。通常将猎物带回栖息地,在树枝上或石头上摔打,待鱼死后,再整条吞食。寿命15年。
大翠鸟雌雄分辨 >
雌鸟上体羽色较雄鸟稍淡,多蓝色,少绿色。头顶不为绿黑色而呈灰蓝色。胸、腹棕红色,但较雄鸟为淡,且胸无灰色。幼鸟羽色较苍淡,上体较少蓝色光泽,下体羽色较淡,沾较多褐色,腹中央污白色。
大翠鸟繁殖方式 >
繁殖期5-8月。通常营巢于水域岸边或附近陡直的土岩或沙岩壁上,掘洞为巢。洞圆形,呈隧道状,洞口直径为5-8cm,洞深50-70cm。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5-7枚,卵近圆形或椭圆形,白色、光滑无斑,重3-4g。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9-21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抚育23-30天即可离巢飞翔。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