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说的是秦朝的暴政!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为基业流传万世防止匈奴入侵,让蒙恬驱散匈奴,并把秦赵燕三国北境的长城连接起来建造万里长城,为此大力征调民工!
这孟姜女的丈夫叫孟喜良,也在筑长城征调的民夫之列,分别时两人依依惜别,春去秋来冬又至,丈夫一去了无音讯,孟姜女做了冬衣给丈夫送去,且说这孟喜良人已经累死了,且始皇帝心性暴烈,把那死了的民夫就埋在长城地基下,这孟姜女一介女流,手无缚鸡之力,丈夫累死被埋长城下,悲从心来仰天痛哭,只三声就哭倒了这万里长城,露出丈夫的尸骸,她把丈夫的尸骸敛葬了,殉情而死!
孟姜女哭倒长城,是发生在秦朝强征民夫修建长城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故事。长城是为了防御大元朝的祖先匈奴而修建,毁掉长城屏障是他们世世代代的愿望,怎么会修建长城?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简单说来,长城不仅有作用,而且作用巨大。
长城是一种边墙,能够有效阻挡游牧民族的骑兵。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农业政权都曾修筑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其中有德国的“日耳曼长城”,英国的“哈德良长城”等,但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还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中国的长城,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秦朝建立后形成万里长城的规模。其后,历朝历代几乎都参与过长城的修建和完善。其中汉朝长城长度超过了20000华里,向西最远到达新疆境内;目前现存最多最完整的长城,是明代长城。
修建长城是倾国之力的活,没有强大的国力根本办不到。那么,这样的庞大工程到底有什么作用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阻挡游牧民族南下
这是中原王朝保护内地财产的最有效办法。
一般而言,王朝建立初期,国力强盛,能够对漠北的游牧民族进行猛烈打击,比如汉武帝讨伐匈奴,明成祖五征漠北。
但是由于缺乏草原土地治理的有效办法,所以即使重创游牧民族,因为他们居无定所,所以并不能彻底将其消灭,这也决定了中原王朝无法彻底将其土地纳入版图。在无法实现永久占领的情况下,一旦中原王朝退兵,游牧民族又可以积攒力量,东山再起。
唐朝在漠北地区设置都护府,以夷制夷能取得一定效果,但这种统治形式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当中原王朝国力出现衰退的时候。
而一旦中原王朝国力衰退,游牧民族就会重新强大起来,对中原地区进行掠夺。这样的条件下,修建永久性防线是最好的选择。
长城,依山川而建,最大限度利用了地形的险要,这使得长城成为游牧民族无法逾越的天堑。
在平原之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烽火台,各烽火台可以起到藏兵和相互支援的作用。一旦游牧民族来攻,长城各点可以迅速反应,有效阻挡游牧民族的侵袭。
对于游牧民族而言,中原王朝的长城可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
2、打击走私,对游牧民族进行经济封锁
长城的作用,除了有效阻挡游牧民族南下外,还起着囚笼的作用。
游牧民族以北,是寒冷广袤的西伯利亚,在他们被打得狼狈西逃之前,漠北地区是唯一的势力范围,中原地区是唯一的能源补给站。
所以,每当游牧民族遭遇天灾,日子过不下去,就会大举南下,抢夺中原王朝的农耕果实。
长城的出现,有效地打碎了游牧民族的如意算盘,长城横亘在中原北部,意味着游牧民族被中原王朝彻底地围了起来,失去了补给的可能。
另外,长城的存在,也有效打击了想通过和游牧民族交易打捞一笔的走私者,长城的隘口,成为进出草原的唯一通道,而这里,有重兵把守,确保游牧民族得不到一丁点战略物资。
在古代社会,农耕民族可以不吃牛羊肉,但是游牧民族却需要中原地区的盐铁茶等战略物资,所以中原王朝长城的经济封锁作用特别巨大。
3、划分民族区域,进行民族隔离
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清朝。
清朝时期,由于疆域囊括了整个漠北地区,长城的位置成了清朝的腹地,所以长城就不具备阻挡游牧民族南下的作用了。
不过这不代表长城从此就成了百无一用的鸡肋了。
最起码,经济封锁的作用还在继续。
清朝时期,长城是蒙古族和汉族的分界线,在东北,清朝还修建了柳条边,对满汉蒙进行隔离,对东北进行保护。
出于稳定统治的需要,清朝不允许蒙古族越过长城南下,也不允许汉人越过长城北上。因为中原汉人多,需要不断拓展耕地,所以长城成了阻碍汉人向外开拓的障碍。
虽然蒙古已经被清朝征服,但是出于对游牧民族的忌惮,清朝依然使用长城对游牧民族进行封锁,使其彻底失去再度强大的可能。
所以,虽然清朝没有大规模修筑长城,但是仍然利用长城的作用巩固自身的统治。
4、强化民族精神,创造经济价值
今天的长城,仍然处于我国的腹地。
虽然彻底失去了经济封锁和民族隔离的作用,但是长城的作用并没有因此消弭。
伟大领袖曾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的长城,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国人不断奋进。
在民族精神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登上长城,感受长城的气魄,由此创造了更多的文化价值。
作为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每年长城创造的经济价值非常可观,这是长城在今天的新作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2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