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药品安全知识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原则1:用法用量要精准。
不论是药品的使用 时间、频率,还是次数、用量等,都需要父母严密管控。一旦超出剂量,就容易引发中毒,而剂量过少则不易达到疗效。
原则2:早预防、早治疗。 妈妈要成为孩子的第二个医生,多了解孩子的生理特性,有针对性的对小孩易患的疾病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小儿上火,是年轻父母经常忽视的常见疾病,它一般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口舌长疮或者爱哭闹等症状,很多家长往往会忽视治疗,殊不知儿童上火不加以控制治疗,往往会引发扁桃体炎、咽炎、肺炎、感冒发烧等症状。治疗儿童上火,现在很多年轻妈妈都选择三公仔小儿七星茶,就是专门针对儿童上火的中成药,药性安全温和。
有一百多年的使用历史,孩子爱喝,是常见病儿童上火的不错选择。 原则3:推荐使用儿童专用药物。
婴幼儿脏器娇嫩,发育不完全,适合使用药性温和、刺激少、副作用小的药物。如小儿上火了,可考虑使用三公仔小儿七星茶,专门针对儿童上火,可预防治疗使用。
1、注射法应慎用:注射对小儿的刺激较大,次数多可造成臀肌挛缩(表现为走路歪斜等),甚至注射不当有可能造成坐骨神经损伤。 2、注意药袋标示:服用前检查药袋上的姓名、药品总量、用法用量、临床用途及注意事项、用药指示、药品的保存方式等。
3、一小时内的吐药才需补服:小儿药物起效很快,如果在1小时以内大量呕吐,则再补服一剂;若超过1小时后呕吐,不需补服。 4、出现副作用后带药品迅速就医:任何药品都可能有程度不一的副作用,若服药后有任何不适,有可能是疾病本身所致,或是药品所引起,所以用药后出现新的症状,请随时与医生联系。
万一不慎误服药品或服药过量,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应带着药品迅速就医,可为患儿获得正确诊断争取宝贵的时间。 5、不要挑战儿童的好奇心:大人应避免在儿童面前服药;在喂食儿童药物时,避免哄骗小孩药品是糖果,以免孩子对药物产生好奇从而引起误服。
6、喂服儿童药物要领: 婴儿以毛巾或衣物包裹固定,使用吸管或口服注入筒,采取少量、多次给予原则,避免婴儿呛到;幼儿给予选择权,如让其选择服药姿势、场所、药丸先后顺序等,并鼓励幼儿合作,服药后给予糖果或饮料奖励,同时也可起到去除药味作用。 。
用药药品安全知识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
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
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
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
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
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
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
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
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1. 感冒药不能混合吃。
2. 维生素服用过量可能变毒药。
3. 复方甘草片含乙醇,与头孢类药物合用,可能容易产生双硫仑反应。
4. 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时,不仅不能喝酒,就是停药7天内都不能碰酒或是进食含乙醇制品的饮料、食物,比如酒芯巧克力、藿香正气水、发酵的食醋。
5. 滴鼻液: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鼻炎。
6. 膏药不能通用,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并非一痛就贴,更不能所有疼痛都贴一种膏药。
新华网消息,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而损害健康,导致死亡的有20万,是全国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2倍!在我们身边的常见药物,如果使用方法错误,就可能酿成巨大的灾难,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去了解用药知识,要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
1. 家里应准备药品:
①常见病用药:如伤风感冒、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病常用药;拉稀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病常用药;其他如鱼肝油、钙片、五官科及皮肤科病外用药等。
②常用的药:治疗各系统病的药种类很多,家里应备的只能是常用的。作用相似的药物很多,挑选一部分备用即可。
③安全的药:儿童用药要求较严,使用不当极容易发生不良后果。备用的药应该是副作用少、毒性反应小、使用方法简便的药品。
④使用方便:家里常备药主要以口服药、外用药为主。注射药尽量少用,因使用不当,掌握不好,容易发生过敏、中毒而造成不良后果。
⑤便于存放的药:家庭常备药存放的时间一般较长。这就需要存放的药量少些,特别是容易变质失效的药更应少备些。具体地说,应以药片为主,水剂为辅。要选择些包装比较好的药物存放。
⑥易于掌握的药:各种药都各有用量、用法、适应症和副作用,复杂的家长难以掌握。因此,应备用的药要少而精,种类少些,易于记住,便于使用,可少出差错。
2. 服感冒药不宜吃甜食:医学实验证明,如果在空腹状况下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时,一般只需要20分钟左右,血液里的药物浓度就可以达到最高。而当患者胃里有糖类食物时,感冒类药物的吸收则会推迟2小时,影响其发挥作用。甜食进食过多,也会使大量糖分进入血液,从而导致患者食欲更差。此外,甜食中的糖分进入人体后,还可促进皮质醇分泌,皮质醇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会使得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大幅降低,所以切记在感冒时不要服用甜食和甜饮料。
3. 服抗生素不宜喝果汁、牛奶:中国人几乎大病小病都要吃点抗生素才安心。无论服用抗生素的做法对不对,都要记得在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内不要饮用果汁或牛奶。这是因为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可以加速抗生素的溶解,会降低抗生素的药效,还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毒副作用;而牛奶则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也就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4. 服止泻药不宜喝牛奶:腹泻期间,我们的食欲也常常会随之下降,为了补充丢失的营养,我们常常会饮用营养价值比较高的牛奶来代替食物,但你不知道的是,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药效,牛奶中的乳糖成分还容易加重腹泻症状。因此,拉肚子期间千万不能饮用牛奶。
5. 服布洛芬不宜喝咖啡、可乐:布洛芬就是我们常说的芬必得,它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头痛、关节痛、牙痛、感冒发热它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由于布洛芬本身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为了避免疼痛加重,我们要尽量避免饮用如咖啡、可乐中等会刺激胃酸分泌的饮品,以免加剧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6. 服降压药不宜吃柚子:医生建议,在服用降压药期间,最好不要食用柚子或者饮用柚汁。如果非要食用应该在食用柚子后的12小时后再服用相应的降压药。这是因为柚子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叫呋喃香豆素,它能够影响肝脏的一种酶的功能,使这种酶对药物的代谢作用大大减低,导致体内血药浓度增加。同时,柚子中的柚皮素又会加快肠道对药物的吸收。药物吸收的过快,代谢的过慢会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降压药与柚子同服,患者会出现药物过量的一些反应,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严重的甚至出现休克。
7. 服利尿剂不宜吃香蕉、橘子:利尿剂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但大家需要注意,服用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而香蕉、橘子等水果,本身含钾较高,患者服用后,体内钾蓄积过多,容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1、药量不多也不少 给小朋友的药量,是依据年龄、体重(身高)来计算的哟! ◎主动提醒医生、配药医生,仔细确认小朋友的年龄、体重、身高。
◎小朋友的肝肾发育未完全,一次给药的剂量错误,就可能产生毒性或治疗失效,每次服用药量应力求精确。磨粉分包误差大,应避免采用。
◎精确好用的量具、喂药器,先确认药量刻度,并正确量取,小朋友才能吃进适当的药量。 2、好吞服、免吃苦 避免孩子哭闹呛吐,您应选择适合小朋友吃的药剂。
◎主动向医生、配药医生说明孩子吃药的需求,希望优先提供优先选用液剂、糖浆、悬浮剂等喝的药品。 ◎另有专门为小朋友设计的固体药品。
例如原厂包装的颗粒状的粉剂、容易咬碎的咀嚼锭等。 3、仔细核对药袋、妥善保存药品、记录用药情形 ◎向医生索取药单(处方笺),拿单领药。
◎领药时核对药单、药袋等,是否正确无误。 ◎不用标示不清的磨粉药、分装药水。
◎将药品放在适当、安全的地方,以免儿童误食。 ◎把孩子用药情形,仔细记录下来。
感冒药不能混合吃。
维生素服用过量可能变毒药。复方甘草片含乙醇,与头孢类药物合用,可能容易产生双硫仑反应。
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时,不仅不能喝酒,就是停药7天内都不能碰酒或是进食含乙醇制品的饮料、食物,比如酒芯巧克力、藿香正气水、发酵的食醋。滴鼻液: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鼻炎。
膏药不能通用,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并非一痛就贴,更不能所有疼痛都贴一种膏药。 新华网消息,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而损害健康,导致死亡的有20万,是全国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2倍!在我们身边的常见药物,如果使用方法错误,就可能酿成巨大的灾难,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去了解用药知识,要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要尽量说服他们自己吃药,而对那些年龄小的孩子需要家长喂药,具体方法是:先把孩子抱起来并让头部直立,然后用汤匙或干净而光滑的木条压住下颁部,迅速灌下药物,待药物完全吃下后再取出喂药的汤匙或木条,千万不能用捏鼻子或用异物探咽部的方法给孩子吃药,以免发生危险。
有时孩子服不下整片或者每次吃的剂量不足整片药时,除糖衣片和肠溶片外,一般可先将药片研碎后再用水送服。吃糖衣片和肠溶片时,应尽量选用小儿剂量的小药片,如必须吃成人剂量的大药片的一部分时,应将需用量部分的糖衣尽量完整地保留并用温开水送下,注意不可研碎服,以免影响疗效或发生不良反应。
为了转移孩子对药物厌恶的注意力,家长在给孩子吃药前做准备事宜时,应尽量避开孩子的视线,对大点的孩子应尽量说服使其自己服药,不可用恐吓、打骂的方法硬逼着吃药,否则即使吃下的药也容易吐出来。对于哭闹或不愿吃药的孩子,在喂药时要特别注意,在其大声哭叫或正在吸气时,不能喂药,防止哈着。
在一般情况下,宜在孩子空腹或半空腹时吃药,免得孩子将服下的药呕吐出来。对于需要在饭后服的药,也应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再吃。
药吃下后,还应让孩子喝足水,以免药物停留在食管部位,产生刺激性。千万不可叫孩子干吞药片。
在给孩子吃汤药时,宜将汤药煎成浓汁并按量服下。 服颗粒剂或散剂类药物时,所加人的水量要适中,不宜过多,以免增加吃药的容量。
在喂药前要先看药名和剂量,如果是溶液剂要摇匀后再喂。给婴儿喂药时,不要把药放在奶瓶里和牛奶一起服,也不可将药粉涂在乳头上让孩子吃。
因为这样既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又可能造成小儿因害怕吃药而不愿吃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8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