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大预防和查处力度。一是加强巡逻防范,在巡逻执勤时,有老年人聚齐的地方,加强对可疑人员的盘查;二是认真对待老年人被骗的案件。
2、严格做好社区防范工作。一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重点人口加强管控,及时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二是对老年人较多的社区、诈骗案高发地区进行重点监控,积极发动社会人士共同参与预防和打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行为。
3、加大防范宣传力度。一是进入老年社区、活动中心等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诈骗的宣传,通报相关警情,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二是以案说法,通过案例的方式,让老年人识别犯罪嫌疑人常用的诈骗工具,提高老年人辨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三是通过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宣传,披露各类针对老年人诈骗的作案手法,提高老年人的识骗、防骗能力。
4、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及教育。一是社区要时刻关注留守老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把老人的思想、心态往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引导,多关心留守老人生活,让犯罪分子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下手。二是告诫老年人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
骗子的手法多种多样,但只要老年人增强防范意识,就可以为自己增强防御能力,具体来讲,老人们应做到以下几点:心态积极、乐观,科学养生,不迷信,有病到就诊。
经常读书看报,开阔视野,尤其要多关注一些法制栏目的文章和节目。可以通过社区内的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以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也可从别人的上当受骗的经历中汲取教训,使自己变得理智和聪明一些。
戒掉贪婪心理,加固心理防线,不贪图小利,不相信一夜暴富。老年人总是在用钱方面精打细算,并且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贪小的心理。
很多骗局就是针对这一特点设定的,比如很典型的“掉钱捡钱”把戏。天上不会掉馅饼,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实际上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要自己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有病到正规医院看,买药到正规药店买,征婚要通过自己信得过的亲友和正规婚介所,谋求工作要到正规中介所去找,出版书籍要到正规出版社去洽谈。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及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防止受其蒙蔽;不要相信有高额回报的各种投资,防止利令智昏;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一叶蔽目。 不爱慕虚荣,不因盲目追求他人赞美、认可,或爱面子而落人骗子的陷阱;遇事保持冷静、多调查、多思考,对陌生人不轻信,不盲从、个人信息要保密。
遇事找人商量。遇事不急于决策,不固执已见,多征求亲友意见,常与亲友沟通和交流。
很多骗子喜欢打电话吓唬老人,说什么他们的电话被不法分子利用了做违法的事情等等,先把老人唬得一愣一愣的,然后再装作好心说只要出钱就能破财免灾,末了一定会加一句“不要告诉任何人尤其是你的家人否则会连累他们”这样的鬼话。 当你无法辨别事实真相的时候,一定要打个电话问问子女,或者是告诉邻居街坊,让大家和你一起商量。
人在慌乱的时候总是会忽略许多细节,更何况是老年人,如果有了旁人的分析,就能找到骗子的不少疑点,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1、加大预防和查处力度。
一是加强巡逻防范,在巡逻执勤时,有老年人聚齐的地方,加强对可疑人员的盘查;二是认真对待老年人被骗的案件。2、严格做好社区防范工作。
一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重点人口加强管控,及时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二是对老年人较多的社区、诈骗案高发地区进行重点监控,积极发动社会人士共同参与预防和打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行为。
3、加大防范宣传力度。一是进入老年社区、活动中心等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诈骗的宣传,通报相关警情,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
二是以案说法,通过案例的方式,让老年人识别犯罪嫌疑人常用的诈骗工具,提高老年人辨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三是通过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宣传,披露各类针对老年人诈骗的作案手法,提高老年人的识骗、防骗能力。
4、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及教育。一是社区要时刻关注留守老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把老人的思想、心态往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引导,多关心留守老人生活,让犯罪分子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下手。
二是告诫老年人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
1、你涉案了
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告诉你身份信息被盗用或其他原因已经涉嫌重大案件了(如贩毒、洗钱和非法集资等),有的甚至把你的照片做成了一个假的通缉令,有的则留有所谓公安机关的固定电话,让你不信可以查询等等,然后为了证明清白或保护资金财产安全,把你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部转到所谓的公安机关安全监管账号或资金比较对账号,从而实施诈骗。
防范对策:接到此类电话、短信等,首先不必紧张,不去理会,因为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办案从不会叫你把钱转到某账户的。其次,把这件事告诉子女、亲戚和朋友商讨对策,也防止他们上当受骗。再者,若还半信半疑,可直接打110报警。
2、你欠费了
冒充电信、邮政和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的工作人员,通知你电话欠费、电视网络欠费、取包裹快件和公积金账户冻结等,先套取您的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然后再实施诈骗。
防范对策:接到此类电话,不要告诉对方自己的信息,要么立即挂断电话,要么学会套对方信息,问清楚了自然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3、高息诱惑
冒充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理财公司、P2P网贷平台公司等金融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如告诉信用卡透支欠费、推销高收益理财产品,进行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及传销等。你看中的是比较高的利息,诈骗团伙看中的则是你的本金。
防范对策: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相信电话、短信、微信和网络推销,高收益的理财往往伴随高风险。只要不贪心,稍加留心,就不难识破骗局。买理财产品到正规金融单位营业网点比较靠谱。
4、威胁恐吓
假扮黑社会老大或马仔给你打电话,称你子女或孙子、孙女人在他们手上,拿钱放人,否则要撕票。或称你的儿子犯罪了,有难等等。
(一)狠抓打击违法犯罪。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监管力度,对虚假注册公司、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及时发现、严肃查处。司法机关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行为,要坚决依法惩治犯罪分子,维护金融秩序和群众财产安全。
(二)严格社区防范工作。 1、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重点人口加强管控,及时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2、对老年人较多的社区、诈骗案高发地区进行重点监控,积极发动社会人士共同参与预防和打击针对老年人的集资行为。
(三)加大防范宣传力度。1、进入老年社区、活动中心等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诈骗的宣传,通报相关警情,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2、以案说法,通过案例的方式,让老年人识别犯罪嫌疑人常用的手段,通过现场演示、宣传画、提示语等形式对老年人宣传,提高老年人辨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3、通过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宣传,披露各类针对老年人诈骗的作案手法,提高老年人的识骗、防骗能力。
首先,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
其次,平时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内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
第三,远离可疑人员。现在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我们提醒老年人,千万不要和 “陌生人”过于亲热,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第四,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找老伴、孩子或找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商量对策,需要报警时要坚决报警。
老人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心理,这样容易受骗,掌握防骗知识,多和家人沟通,避免受骗。
为了防止被骗,还请牢记以下 几点: 一、把好心理防线。
当接到“您好, 您的电话被恶意欠费X X X元,如有 疑问,请按9”、“你涉嫌一起经济诈 骗案,现在我将电话转入检察院……” 等这类电话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轻 信对方提供的“咨询电话”。 二、通过有效途径核实。
如今骗 子们甚至会建议你拨打114查询来电 显示号码是否属实。实际上,他们已 经通过改号软件,“伪装”了来电显 示号码。
这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拨 打电信10000、110或回拨来电显示号 码,“李鬼”很快就会现形。 三、平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防 止信息泄露。
不要将自己与家人的通 信方式,随便告诉陌生人。一旦受骗, 要保存好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 便于开展侦查,尽快破案。
冒充可以提供借贷的机构。
犯罪分子通过手机信息或者报纸、网站广泛散布信息称能够提供免担保贷款。如果当事人与之联系便会告知贷款必须预先支付保证金或者部分利息。
同时要求当事人办理一张银行卡并要求存入金额不等的“风险金”,证明当事人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然后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供犯罪份子进行查询,而实际上其通过该手段将钱从卡中转出。 7、冒充银行客服等人员。
犯罪分子向当事人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短信。当事人电话“垂询”时,多名犯罪分子便分别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为当事人提供服务。
只要其确定当事人卡上存有大量资金,他们便会“忠告”把钱转到“安全账户”内并免费为当事人提供一个“安全账户”。而所谓的“安全账户”,就是犯罪分子事先开设的诈骗账户。
8、冒充某公司发布中奖信息。犯罪分子通过邮件、网络、电话、短信群发等途径向当事人发送虚假中奖信息。
当事人拨通电话后,犯罪分子通过“核实身份确认中奖”的手段要求当事人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费用进行诈骗。 9、冒充各类财经分析人员。
犯罪分子利用当事人的侥幸心理,通过预测电脑彩票的中奖号码或指导投资股票盈利、代管股票投资等方式诱当事人骗上当,并收取会员费、服务费进行诈骗。 11、冒充黑社会等社会闲散人员进行威胁恐吓。
犯罪分子拨打当事人的电话并自称是社会闲散人员受人之托对当事人及其家人进行威胁恐吓。利用当事人害怕谨慎的心理趁机索要钱财并要求当事人将钱款直接汇入指定帐号内。
此类犯罪分子电话多为00019开头,为取得当事人的信任,通常还会在作案过程中使用某种任意显号软件,将来电显示的号码变成某些特殊号码进行诈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