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表彰(批评)通报正文结构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表彰或批评的原因,即写清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的经过情况,要求用叙述的手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第二部分,对所叙述的事实进行准确的分析,中肯的评价,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使人们能从好的人和事物中得到鼓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第三部分,一般是对表彰的先进或批评的错误作出嘉奖或惩处。最后还要根据通报的情况,针对现实的需要,发出号召或提出要求。
情况通报正文结构一般有两个部分:一是被通报的情况,二是希望和要求。
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通报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经常使用的文种。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注意事项
第一,通报的内容要真实。通报的事实,所引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动笔前要调查研究,对有关情况和事例要认真进行核对,客观、准确地进行分析、评论。
第二,通报决定要恰如其分。无论哪一种通报,都要做到态度鲜明,分析中肯,评价实事求是,结论公正准确,用语把握分寸。否则通报不但会缺乏说服力,而且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第三,通报的语言要简洁、庄重。其中表扬和批评的通报还应注意用语分寸,要力求文实相符,不讲空话、套话,不讲过头的话。
主题的职能性。
公文是实现机关管理职能的工具和手段。在公文里,鼓励什么遏制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允许怎么办和不允许怎么办,或褒或贬,或是或非,或倡或戒,或行或止,十分鲜明。
材料的可靠性。在公文里所采用的事实材料、数字材料、理论材料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必须真实、准确,来不得半点臆想、虚构和捏造。
结构的逻辑性。公文写作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通过概念、判断、推理,通过综合、比较、论证形成写作思路,完成写作任务,多用说明、叙述、议论的表达方式,慎用文学手段。
文风的平实性。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力戒说大话、空话、假话、套话,不能言之无物,也不能哗众取宠,要实实在在,明明白白。
表述的简明性。结构力求简约,层次力求简化,语言力求简洁,在把事情、想法写清楚、写明白、写透彻的前提下,文字越简越好。
一、什么是通报
通报是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传达重要情况、重要事项,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使用的文种。通报属下行公文。
《条例》规定: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办法》规定: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综合上所述,根据通报的应用范围,可将通报分为三类: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交流情况。
二、通报的写作方法
(一)结构及写法
1.通报由标题、主送单位(党内通报的格式,通常一般在标题下不标注主送单位)、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组成。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关于一份国务院文件周转情况的通报》、《关于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等。 有时也可省略发文机关。
2.正文。表彰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一般分为三部分:
(1)主要事实。表彰性通报要突出主要先进事迹,批评性通报要抓住主要错误事实。
(2)分析指出事例的教育意义。 表彰性通报,有在阐述先进事迹的基础上,提炼出主要经验、意义和值得学习与发扬的精神。批评性通报要分析错误的性质、危害,产生的根源和责任,指出应吸取 的主要教训等。
(3)决定要求。表彰性和批评性的通报,应写明组织结论与予以表彰或处理的决定,同时提出对表彰或批评对象与读者的希望、要求。为了防范和杜绝类似错误发生,批评性通报的结尾处,通常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的措施或规定。传达性通报一般不写决定要求。生效标识。在正文右下方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加盖印章,写明发文日期。
(二)例文
1.表彰性通报。主要用来表彰先进,介绍单位或个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以学习先进,见贤思齐,改进与推动工作。 比如例文1就是表彰先进典型的通报,例文2就是表彰先进经验的通报。
具体写作方法:
(1)标题。通报的标题通常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个要素构成,有时可省略发文机关,但比较重要的通报则不能省略。
通报的签署和时间也可以在标题下方,这样则不再落款,通常党委机
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特点1.告知性。
通报的内容,常常是把现实生活当中一些正反面的典型或某些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告诉人们,让人们知晓、了解。
2.教育性。
通报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知晓内容,它主要的任务是让人们知晓内容之后,从中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或警戒错误,引起注意,接受教训。这就是通报的教育性。这一目的,不是靠指示和命令方式来达到,而靠的是正、反面典型的带动,真切的希望和感人的号召力量,使人真正从思想上确立正确的认识,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
3.政策性。
政策性并不是通报独具的特点,其他公文也同样具有这一特点。可是,作为通报,尤其是对表扬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来说,在这方面显得特别强一些。因为通报中的决定(即处理意见),直接涉及到具体单位、个人,或事情的处理,同时,此后也会牵涉到其他单位、部门效仿执行的问题。决定正确与否,影响颇大。因此,必须讲究政策依据,体现党的政策。
通常按内容性质把通报分为三类: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
1.表彰性通报。
表彰性通报,就是表彰先进个人或先进单位的通报。这类通报,着重介绍人物或单位的先进事迹,点明实质,提出希望、要求,然后发出学习的号召。
2.批评性通报
批评性通报,就是批评典型人物或单位的错误行为、不良倾向、丑恶现象和违章事故等的通报。
这类通报,通过摆情况,找根源,阐明处理决定,使人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这类通报应用面广,数量大,惩戒性突出。
3.情况通报。
情况通报,就是上级机关把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告知所属单位和群众,让其了解全局,与上级协调一致,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克服存在的问题,开创新的局面。
这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
三.通报的结构1.标题。
由制发机关,被表彰或被批评的对象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
有的特指某一范围内,可以不标注主送机关。
3.正文。
表彰(批评)通报正文结构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表彰或批评的原因,即写清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的经过情况,要求用叙述的手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第二部分,对所叙述的事实进行准确的分析,中肯的评价,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使人们能从好的人和事物中得到鼓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第三部分,一般是对表彰的先进或批评的错误作出嘉奖或惩处。最后还要根据通报的情况,针对现实的需要,发出号召或提出要求。
1.通告的撰稿者,要有政策观念,确保其不与现行政策抵触,不搞违反法律程序的“土政策”。
2.因为通告可以用来处理带有一定专业性的公务,所以写此内容的通告,难免使用一些术语,但要注意尽量选择大多数人 熟悉的行业用语,同时也要求撰稿者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3.内容一定要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通告的要求一定要具体,关键之处务必准确无疑,这样才能使受文者得要领。
4.通告一般可以张贴、见报,也可以以文件形式下达。总之,写通告要“一文一事”,中心明确,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 不得与党纪国法相悖。“缘由”要有理有据,“事项”能阐明中心。全文结构要严密,层次要清楚,有逻辑性,文字要明白、确 切,语气要肯定、庄重,尽量少用专门术语,以便受文者理解或遵守。
例文:
关于XX地段实行交通管制的通告
XX地段由于道路施工,行人和车辆每天只能在早上6:00――8:00、下午17:00――21:00通行,其他时间实行交通管制,禁止 行人和任何车辆通行。在禁行期间,可绕道XX路。望行人和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特此通告。
XX市交通局
二○○七年五月十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