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多练习就好。
1.
患儿取平卧位,轻拉穿刺侧上臂使外展,肘部屈曲,患儿乳头与肘部最高点成一直线,腋静脉就在这条直线的腋窝处。 助手固定患儿,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执针使针头与皮肤成 15—30 度穿刺,见回血后。
2.
患儿平卧位,头偏向对侧,肩部垫高,将一侧手臂轻轻背伸拉直抬高,使腋窝充分暴露,穿刺者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握患儿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的皮肤绷紧,腋窝中间的隆起即为腋静脉。
(1) 操作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头皮常规消毒;铺巾,助手将头部固 定,穿刺点于前囟外角,距中线1.5?2 cm,穿刺针可用一般穿刺针或 7号腰椎穿刺针,刺入皮肤后,针尖向外下方,进入〇. 5 cm后即可达硬 脑膜下腔。
如果抽吸取出陈旧血液、积液或脓液时,应固定针尖以免过 深或脱出,然后缓慢抽吸或持续引流。做脑室穿刺时,穿刺针进入皮肤 后再垂直穿入,进针3?4 cm即可穿入脑室。
严重脑积水引起脑室极 度扩大的患儿,穿刺时极易进入脑室。 (2) 注意事项 1) 硬脑膜下腔穿刺抽出脓液时,严禁再向深部穿入或做脑室穿 刺,以免使感染向内部扩散。
2) 需要做多次重复的脑室穿刺抽液减压时,应注意更换穿刺点, 以减少出血机会。 3) 做脑室持续引流时,穿刺成功后必须妥善固定穿刺针及引流 管,以防针头摇动损伤脑实质。
分为如下步骤:患者体位:一般取患者侧卧弯曲位,即头颅向胸部弯曲,而双膝则向腹部靠拢,以便使 腰背部凸出,有利于选择椎间隙定位和棘突间隙的拓宽。
(1)穿刺人路:硬脊膜外隙有直入和侧人两种穿刺方法,因前者穿刺较后者容易,故临床 应用较多。直人法:先在选择的椎间隙沿途行浸润局麻,以避免穿刺针创伤疼痛所致棘间韧 带与周边肌肉收缩而增加进针困难,然后右手握持穿刺针垂直经皮肤穿过棘上韧带、棘间韧 带,估计接近黄韧带时应将穿刺针尾端衔接无阻力注射器,即玻璃针管(内含1 ~ 2ml生理盐 水),并缓慢继续进针,且不断轻轻推进注射器针栓,以检验进针阻力是否消失,若阻力消失或 双手感觉有突破特点(落空感),说明穿破黄韧带,应停止进针,提示针尖已进人硬脊膜外隙, 再通过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并注人无菌生理盐水试验仍无阻力,证明穿刺针尖确在硬 脊膜外隙;侧人法:该法是在棘突间隙中点旁开1。
5 ~2cm处进针,可避开棘上韧带和棘间 韧带,针尖直接经黄韧带处刺人硬脊膜外隙,尤其棘上靭带、棘间钿带钙化实施直入法困难者, 改侧人法穿刺则容易。此外,由于胸椎中、下段棘突呈“叠瓦状”,其途径长,且间隙较狭窄,如 穿刺困难,也可选择侧入法。
(2)穿刺成功的确定:通常穿刺针抵达黄韧带时阻力增大,并有韧性感,此时可将针芯取 出,连接带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轻微推动针栓,如有回弹感觉,液体不能顺利注入,表明针尖 已在黄韧带处,此时可继续缓慢进针,并反复轻微推动针栓,一旦刺穿黄韧带,顿时出现阻力消 失,甚至双手体会“落空感”,注射器内液体可顺利注人,证明穿刺针尖已进入硬脊膜外隙。 故 阻力消失感是确定硬脊膜外隙穿刺成功的重要标志。
(3)置人导管:穿刺成功后先确定皮肤至硬脊膜外隙的间距,以便计算置入硬脊膜外隙 导管的长度;根据置管方向将穿刺针尾端缺口与脊柱中线(头向或尾向)平行对齐,再将专 用硬脊膜外隙导管(特制软管)经穿刺针置入硬脊膜外隙内2。 5 ~3cm留置,然后一手外拔穿 刺针(退针),另一手固定导管并向穿刺针同步“送管”,以防止不慎将导管退出硬脊膜外隙; 退针时,其针尖斜口应与导管顺行,以避免被针尖锐利端割断导管;确定导管在硬脊膜外 隙内留置2。
5 ~3cm,最后将导管固定于背部正中皮肤处,以备借助此导管将所选用的局麻药 液分次、间断注人硬脊膜外隙;⑤硬脊膜外隙置人导管期间应保持正中位,且缓慢、轻柔置入, 以防止或避免与脊神经干硬性接触或摩擦而导致一侧下体突发性“触电感”或“麻痛”,甚至造 成损伤。 (4)局麻药试验量:实施脊神经干阻滞必须进行局麻药试验(原则为2%利多卡因3ml), 其目的有两个原因:防止全脊麻:即使试验药量误入蛛网膜下腔,则可产生脊神经根阻滞 (腰麻征象出现),但一般不会发生全脊麻;避免局麻药中毒:该试验剂量若误人椎管内静 脉,其产生的脑神经毒性反应或高级中枢神经中毒症状也较轻,如口舌麻木、耳鸣眩晕、多语、烦躁等,很少引起躯体抽搐或意识消失症状。
1。麻醉管理脊神经干阻滞效果是否完善除了与穿刺部位是否准确以及置入导管是否 到位有关外,其管理也至关重要:一般而言,硬脊膜外隙注人局麻药速度越快、浓度越大、容 量越多则阻滞平面越广、起效越早、麻醉效果越佳,反之阻滞平面越窄,起效越晚、麻醉效果则 差。
临床可根据此特点并结合患者全身状况、病情、年龄等决定注射速度、浓度与容量,不可盲 目应用局麻药;老年患者、小儿、全身情况差、脱水、血容量不足、严重贫血及重度腹水等患 者,局麻药应酌情减量,否则易出现呼吸抑制、循环虚脱等,需注意用药技巧;硬脊膜外隙注 入局麻药之前必须先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以便患者在出现血压骤降和心动过缓时可及时静 脉注射麻黄碱或阿托品,并且给予快速输液;脊神经干阻滞患者应持续面罩供氧吸入,并监 测神志、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⑤术中手术医师牵拉内脏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变化,及时 处理恶心、呕吐等应激性反射症状;⑥胸段脊神经干阻滞发生血压明显下降者较多,主要为脊神经干阻滞后,致使整个腹腔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同时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增强所致,此 变化主要在硬脊膜外隙注入局麻药后约20分钟出现,应提前输液补充血容量,必要时静脉注 射麻黄碱10 ~20mg,血压多在短时间内恢复;⑦麻醉期间出现呼吸抑制主要发生在上胸部及 颈部脊神经干阻滞,是由于肋间肌与膈肌不同程度麻痹而引起,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停止。 故术 中务必实施生命体征监测和做好呼吸支持准备。
1。脊神经干阻滞不全或失败因素脊神经干阻滞可出现阻滞不全,甚至失败,所致原因 较多,根据多年的麻醉实践与经验推测,基本有以下几种因素:由于脊神经干在硬脊膜外隙 和椎间孔处被蛛网膜和硬脊膜“套袖”状逐层包裹,从而致使脊神经干表面具有了完整的“保 护膜”(鞘膜),加之硬脊膜外隙容积较椎间孔明显增大,且又有内容物填充(脂肪组织、血管 丛、疏松结缔组织),而每一椎间孔又独立存在,椎间孔与椎间孔之间相隔较远,尽管脊神经干 阻滞所使用的。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
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 (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
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
对指趾静脉穿刺、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4、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
而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主张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另外嘱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让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虚状态),亦可嘱其反复握拳、松拳。 采取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
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且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再且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5、穿破后的补救方法:对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
先以指重压1s左右,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 认为此法特别适用于婴幼儿、老年人和不易寻找血管的患者。
对此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还应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在作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
6、进针角度的选择:教科书中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角,为达到了容易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拒研究表明,一般病人穿刺可选择45°角或接近45°角进针;对老年浅小静脉穿刺,可选择35°角进针;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选择10~15°角进针;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选择超过40°角进针;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选择10~45°角进针,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选择20~30°角进针。 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皮肤血管神经分布及皮肤结构特点有关。
7、无痛注射穿刺方法:皮肤痛觉神经纤维大多数分布于表皮,其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在手背有触点25个,痛点100个~200个,所以VP时病人对疼痛非常敏感。 经研究表明近尺侧的静脉穿刺时疼痛最轻,而近桡侧的静脉穿刺时疼痛最明显,这可能与神经分布、皮肤松弛及张力大小有关。
减轻进针疼痛的方法还可以利用针尖刃面的锐度,穿刺时斜面略向左,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以达到减轻疼痛和减少组织损伤的目的。 8、逆行穿刺:对于长期输液。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法)
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0、封管: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
(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
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
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 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 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
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 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
三种临床上常用的穿刺术操作步骤 一、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 1.穿戴工作服、帽、口罩,洗净双手。
2.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对于过分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予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镇痛。 3.准备消毒器械及穿刺包。
4.扶病人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手臂上。 5.一般选择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7—8 肋间作为穿刺点(必要时结合X线及超声波 检查确定,并用龙胆紫在皮肤上做标志)。
6.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7.检查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胶管是否漏气及破损。
8.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注意穿刺点应选在下一肋骨的上缘)。 9.用血管钳夹住穿刺针后面的胶管,使之不漏气。
10.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麻醉部位经肋骨上缘垂直缓慢刺人,当有突破感时停止。 11.接上注射器后,再松开止血钳(此时助手用止血钳固定穿刺针防止针摆动及刺入肺脏)。
12.注射器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管才能取下注射器。 13.将抽出液注入弯盘及专门准备的容器中。
14.抽完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15.将抽出液送化验、记量。
16.术后嘱病人静卧。告诉病人有不适立即通知工作人员。
17.整理物品。 重要提示:①严格无菌操作。
始终保持胸腔负压,穿刺时或松开注射器时胶管一定夹闭;避免在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损伤腹腔内脏器;③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但如为脓胸,应尽量抽净。 二、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 1.戴工作服、帽子、口罩,洗手。
2.病人说明穿刺目的。 3.备消毒器械及穿刺包。
4.告诉病人先排尿,以免损伤膀胱。 5.病人坐在靠背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均可。
6.一般选择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为穿刺点。必要时超声波定位穿刺。
7.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 8.2%利多卡因自皮肤致腹膜壁层逐层行局部麻醉。
9.查穿刺针是否通畅后,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 针经麻醉点逐层刺入腹壁,待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停止。 10.50 ml注射器抽液或引流腹腔积液,同时记量。
11.术毕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无菌的20ml或50ml注射器和7号针头进行穿刺抽液)。 12.必要时,将抽出的腹腔积液送检验。
13.询问病人有何不适,安置好病人。 14.整理物品。
重要提示:①为防止腹腔积液沿穿刺针线路外渗,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稍向周围移动一下针头,然后再刺向腹腔;②术中病人出现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脉搏明显增快时,应立即停止操作;③放液不能过快、过多,肝硬化病人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 三、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步骤 1.操作者穿戴工作服、帽、口罩,洗手。
2.向病人说明穿刺目的。 3.准备消毒器械及穿刺包。
4.协助病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 5.使病人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
6.确定穿刺点,以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穿刺点(相当于3.4腰椎棘突间隙),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7.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8.检查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针芯是否配套。 9.用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
10.左手固定局部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人,针尖可稍倾向头部方向,当感觉两次突破感后可将针芯慢慢抽出,即可见脑脊液流出。成人一般进针深度4~6cm,儿童2~4cm。
11.接上测压管测压,此时可嘱病人双腿慢慢伸直。 12.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细菌培养,应用无菌培养管留标本)。
13.插人针芯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14.病人保持去枕平卧体位4—6小时。
15.记录穿刺过程。 16.严密观察病人4-6小时。
重要提示:①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高压者穿刺应慎重,最好先作眼底检查证实无明显视乳头水肿及脑疝表现。休克、濒危状态、颅后窝有占位病变及穿刺局部有皮肤炎症者禁忌穿刺;②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者应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③脑脊液流出不宜过快,应随时用针芯控制,脑压偏高时更应缓慢放出,否则易发生脑疝。
无必要做穿刺了。理由如下:
1、低钠由肺癌引起,说明小细胞肺癌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燕麦细胞癌。小细胞肺癌手术效果并不好,主要予放化疗。
2、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即使手术,风险非常大,而且据PET/CT提示纵膈淋巴结有转移,更无手术指证。
3、右额颅板下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2.4*2.7cm,性质不明,是否是原处转移难以判断。
4、手术后患者获益并不大,生活质量差。
综上所述无手术指征,那穿刺结果对放化疗的帮助有多大呢?国内肺癌同步放化疗做的比较少,因为治疗副作用很大,难以耐受。序贯放化疗也不建议,70岁得患者,化疗选择都需慎重,更何况序贯治疗。剩下的选择是单纯化疗或姑息化疗,一般选择EP方案,可以先试试,评估治疗效果,有效果的话就继续治疗。靶向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效果不明确,未发现相关文献报道。
穿刺痛苦小,2-3天可以恢复,但是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气胸、出血、神经血管损伤等等,若有并发症何时能恢复就说不准了。
穿刺基本能确定肺癌类型,放化疗对这么大岁数的人伤害很大,年龄超过70岁,一般不太会考虑按标准放化疗治疗。肺癌不能治愈,放化疗只能延长生命,小细胞肺癌预后比较差。个人建议治疗不要太积极,积极治疗会带来很大副作用,而且对延长生命也只是多3-6个月而以,但生活质量会很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82.7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