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由于你没有说什么试验,说以。。1、探究集中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做硝酸铵溶解时,要求取约6g硝酸铵,加入20ml蒸馏水,6g硝酸铵大概是多少,大概是几(大/小)药勺 又要求取约6g氢氧化钠溶解实验,我们实验室的氢氧化钠是片状固体,大概6g应怎样取?大概是几片?
2、探究碱的某些性质
要求往使馆里倒入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大概2ml是多少?大概是几根手指的宽度?如果倒溶液时不慎有溶液沿试管外壁流下,应怎么办?
要求往试管中约2ml的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是几滴?滴的液体如果滴到了试管内壁上是否会扣分?
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试管外壁有水是否会有炸裂的危险?如果是内壁有水是否会?
4、用显微镜观察兔的动脉和静脉血管横切面
老师说动脉管壁厚,静脉管壁薄,那么管壁大概是什么颜色?与旁边易混淆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是不是细的就是静脉,粗的是动脉?还是相反?或是与粗细没有关系?
5、制取二氧化碳
要求在集气瓶上盖上“毛玻璃”,请问毛玻璃和光滑玻璃分别是在收集何种气体或具有何种性质的气体时盖在集气瓶上的?
6、探究盐的某些性质
稀盐酸+硝酸银的现象?再加稀硝酸的现象?1~2滴稀硝酸大概是几滴?
氯化铁+氢氧化钠的现象? 碳酸钠+氯化钡的现象?再+稀硝酸的现象?
7、探究酸的某些性质
(1)氧化铜和稀硫酸的反应 取3ml的稀硫酸,大概怎样估测3ml?取少量氧化铜粉末,大概是几勺? (2)氯化钡和稀硫酸的反应现象?再加稀硝酸的现象?
谢谢了,急用由于我才疏学浅,我就挑着几个我会的问题答吧。
2、2ml的NaOH大约有2cm吧。如果非要用手指头作比较的话,嗯,大约一个半吧。什么?流出来?用手抹抹吧!呵呵,开个玩笑!你就用水冲吧!如果再不小心滴到手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在伤处涂抹上稀硼酸。
“逐滴”,2-3滴吧。
3、试管外壁有水当然会有炸裂的危险。如果是内壁有水,应该不会吧。
5、毛玻璃和光滑玻璃所收集的气体没有什么区别,就是毛玻璃和集气瓶的磨砂口相接触,密封效果会更好。
7、3ml=3cm3 所以,3ml大约就是3cm。“少量”指覆盖试管底部。一般取用粉末药品,都是按照这个标准的。
防止生物污染啊~
最好里面是负压的
我搜了搜
---------------------------------
P4实验室是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作为各类传染病菌(毒)研究操作的基本单元,实验室必须有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制度和人体防护措施;不同危害群的微生物,必须在不同的物理性防护条件下操作,一方面防止实验人员和其他物品受污染,同时也防止其释放到环境中。
所谓物理性防护,是由隔离设备、实验室的设计及实验实施等3个方面组成,根据其密封程度的不同,国际上将其分为P1、P2、P3和P4共四个生物安全等级。“P”是英文Protect(保护)的缩写。第四级即P4实验室是生物安全最高等级,可有效阻止传染性病原体释放到环境中,同时为研究人员提供安全保证。
传染病的传染性和危害性是不同的,传染病原分为四个危害等级。第一级危害群微生物:与人类成人健康和疾病无关;第二级危害群微生物:在人类所引起的疾病很少是严重的,而且通常有预防及治疗的方法;第三级危害群微生物:在人类可以引起严重或致死的疾病,可能有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第四级危害群微生物:在人类可以引起严重或致死的疾病,但通常无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如炭疽杆菌、霍乱弧菌、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等。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tp=0_01
实验设计的主要过程:一、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设计实验的纲要,只有明确实验目的,我们才能设计合理的变量。根据目的又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如:“请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这样的实验将来预期的结果是确定的,胰高血糖素一定升高血糖;另一种是探究性实验:“探究光的有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预期的结果实不确定,有多种情况,可能光促进种子萌发、可能抑制萌发或者无影响。
二、做出问题假设
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和符合逻辑的论据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尝试性的解释。
三、制定方案
1.明确实验原理
有些实验设计是考查已有知识,题干中往往不会告诉我们实验原理,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材料和用具来判断。如上述例题中如果提供的是第一组实验用具,其实验原理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如果提供的是第二组实验用具,其原理就复杂得多,包括: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淀粉的颜色反应。根据这些原理,先用蛋白酶和唾液淀粉酶混合一段时间后,然后再加淀粉,10min后滴加碘液,如果试管呈现蓝色,说明蛋白酶把唾液淀粉酶水解了,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但有些实验是我们没有学习过的知识,题干中往往会告诉实验原理,我们主要按照其提供的原理应用即可。
2. 选择材料用具:
一般题干中提供的材料和用具都要利用
3. 确定方法步骤(实验程序)
通常实验步骤如下:
(预处理)→分组→处理→观察记录现象,收集数据→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步骤时需注意的问题:
①实验分组最好要有标号(也可采用表格方式)
②大样本量(可重复多次)
③控制单一变量(可变因素):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他的无关变量保持一致,如材料的一致性等
④通常要设置对照实验:根据具体实验,设置对照类型
A 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因素处理。如过氧化氢的自然分解
B 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如对同一人的不同条件下的营养状况的研究
C 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互为对照。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标准对照:以常规的品种、常规的浓度为对照。如实验组注射2mL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胰高血糖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⑤实验步骤最好分步表述
4.设计实验记录方案
根据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下列实验记录的设计,以保证实验记录科学、准确、客观全面。不丢掉有用的信息为结果分析提供丰富的资料。
⑴ 确定观察和记录的时间
⑵ 根据实验内容设计观察和记录内容,如观察菌落的形态、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小蝌蚪完成变态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在相同的时间内(10min)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等
5. 预期可能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类型和所学的知识)
有时需要标明注意事项:如试剂的配制、实验的安全等
本人学生物的
首先就是设施 要注意操作仪器安全
其次就是实验过程 一定要戴手套 必要带口罩
一切按照试验流程来 一步一步的 慢慢操作 否则有可能要重头来 有其实微生物实验 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性 合理安排时间
其实你说的进实验室和出实验室那个要看你做的实验要求 例如你要做一些要求粉尘很低的试验 那就要穿好净服 戴帽子口罩 进实验室之前风淋
然后就可以做实验了
至于废物 不能带出实验室 有扩散性的微生物放在培养皿里 用袋子包好 应该有指定的地点放吧
出来一样 风淋 把东西不要带出实验室就行了
首先要明白三个观点:
1、学习生物要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第一位老师,有了兴趣,才会积极而愉快地投入,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2、要亲其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一个学生喜欢这个老师,那么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成绩他肯定不会差。
3、要从高一抓起。高一是起点,是基础。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学习就不困难,就象登一座塔,看上去很高,有些怕,等到沿着阶梯一步步上来,其实并不困难。
高中生物到底怎么学:
1、掌握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线粒体学习就应紧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迭形成嵴,扩大了膜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
2、观察比较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而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中能比较的东西很多,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冬眠与夏眠等等。比较时注意对比较对象全面了解,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并做到简明扼要,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两类生理过程,可从场所、条件、过程、结果、意义等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比较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中学生物概念多,易混难记,比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3、综合归纳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可按中心法则这一主线串联。抓联系,如神经细胞与脑、脊髓联系点在于神经细胞分细胞体、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组成:脑、脊髓灰质等。抓特点,就是要抓重点抓主流。综合归纳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大杂烩,应该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4、灵活运用这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解理论题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后者正是中学生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如高中学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弄清了这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的变化,运用这些知识就可用来判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学了生态学等知识在自家尝试建设生态小区,发展庭院经济等等。只要有心,生物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定能学好,学活。
5、还需掌握好的记忆方法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记忆方法很多,下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几种。
a 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b 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这六种元素,可以用谐音记忆铁猛碰新木桶,这样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遗忘。
c 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独列出,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明显,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6、最后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常规。建立良好的学习常规,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所说的学习常规,是指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步骤,包括预习、听讲、复习和作业,总结等步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