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护和尊重原则
患病后人的角色发生改变,把注意力从社会生活转向自身与疾病,加之活动减少,环境的改变,自我感受性增强,很易产生自卑、敏感(对周围环境不满意,有“多事”疑心现象)、依赖性和情绪不稳(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和亲友的更多关怀)等心理活动。
2、满足心理需要原则
患病后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如悲伤、抑郁、紧张、愤怒等。这些往往与患者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有关。生病以后生理需要层次发生变化,总的来说是高层次需要减弱,低层次需要增加。
3、针对性原则
心理护理不能千篇一律,对不同的个体(文化层次、思想水平、性格气质、年龄状况、心理反映特征)、疾病(疾病种类、患病的长短、病程进展、疗效状况)和环境,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4、治疗性原则
通过对患者心理资料的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实验与研究,制订心理护理计划,实施心理护理措施,都必须符合患者对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迫切要求,必须与治疗措施紧密配合,绝不允许出现任何有损于患者身心健康和有悖于治疗原则与目的的心理护理措施。
5、抓主要矛盾原则
在医护过程中如果不分先后主次,尽管处理了许多临床表现,但最根本的发病原因却没有消除,患者仍然不会痊愈和康复。祖国医学也强调:“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是指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矛盾的主次也有所不同。
六、共同参与原则
患者是社会的一员,因此,心理护理不仅是护理人员、医生的工作,而且家庭所有成员,包括同事和朋友,都要积极参与,才能临到良好效果。
注意事项:
在疾病的急性期,其症状和体征虽然为“标”, 却是主要矛盾,应首先采取恰当有力的医护措施缓解症状争取治疗护理时间;
而在疾病的缓解期,症状体征这个“标”已经下降为次要矛盾,其主要矛盾是解除病因和消除病理变化。所以,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患病的不同阶段及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恰当处理。
1、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对护理目标。一般来说,一个护理目标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2、可行性:护理措施要切实可行。应根据病人的心身问题、护士的人员配备和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适宜的医疗设备等情况制定。
3、安全: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制定措施必须以安全为基础。
4、协调:需要与医生、营养学家和患者讨论一些措施,以实现合作。
5、科学性:以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为基础,有科学依据。
6、护理顺序的安排(即确定护理优先事项):制定计划时,应根据最具威胁性的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优先考虑这些问题。其他的应该按顺序排列。
扩展资料: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护士的道德水平关系到医患关系能否协调,直接影响医疗质量。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
护士的专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行举止也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患关系的和谐与和谐。
护士要树立病人至上、热情服务的良好风尚,提高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病人提供真诚、爱心、耐心、细心的服务。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重任,不负众望,发展壮大,我们将为社会主义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护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护理程序
(1) 排序原则: 1) 优先解决直接危及生命、须立即解决的问题。
2) 根据马斯洛层次需要论,优先解决低层次需要,再解决高层次需要。 3) 在不违反治疗、护理原则的基础上,可优先解决患者主观上认为重要的问题。
4) 优先解决现存的问题,但不要忽视潜在的问题。 (2) 排列顺序: 1) 首优问题:直接威胁护理对象的生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问题。
2) 中优问题:不直接威胁护理对象的生命,但能造成躯体或精神上损害的问题。 3) 次优问题:人们在应对发展和生活中的变化所产生的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可稍后解决。
制定护理措施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针对性;护理措施是针对护理目标的,一般一个护理目标必须采取几项措施。
②可行性;护理措施要切实可行,要结合病人的心身问题,护理人员的配备及专业技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理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适当的医疗设备等情况来制定。
③安全性:要保证病人的安全,措施的制定一定要以安全为基础。
④配合性;有些措施需与医师、营养师及病人商量取得合作。
⑤科学性;应具有科学依据,基于护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上。
坚持以规范促管理,以制度管人的原则,完善科室质量稳步提高。
加强科室护理质量三级质控,保证护理安全,实现护理零缺陷。
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和专科护理质量。依据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继续完善 优质护理服务。
利用办公数字自动化平台, 完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同时建立不良事件分析制度。
建立各班次的"标杆",发挥"标杆"作用,实现科室各班次有能手,有榜样的良性 发展态势。
建立检查考评和反馈制度,设立绩效奖励机制。
弹性排班,加强薄弱环节、重点患者的安全护理。
1、排列护理顺序(即确定护理重点),一个病人可同时有多个护理问题,制定计划时应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出主次,一般把威胁最大的问题放在首位,其他的依次排列,这样护士就可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地进行工作,通常可按如下顺序排列; (1)首先问题:是指会威胁病人生命,需立即行动去解决的问题。
如清理呼吸道无效、潜在的暴力行为等。 (2)中优问题;是指虽不会威胁病人生命,但能导致身体上的不健康或情绪上变化的问题,如活动无耐力、皮肤完整性受损等。
(3)次优问题:指人们在应对发展和生活的问题。如营养失调、娱乐能力缺陷等。
2、制定预期目标;预期目标是指通过护理干预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能达到的、可查测量的、能观察到的病人行为目标。 预期目标不是护理行为,但能指导护理行为,并在工作结束时作为对效果时行评价时的标准。
(1)预期目标的种类: ①短期目标;指一周内病人可达到的目标,适合于病情变化快、住院时间短的病人。 ②长期目标:指一周以上甚至数月之久才能实现的目标。
(2)预期目标的陈述: ①主语:是指病人或病人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如不说明即为病人。 ②谓语:指病人将要完成的行动,必须用行为动词来说明。
③行为标准;指行动在特定的时间内所要在到的标准。 ④条件状语;指病人完成该行为时所处的特定条件。
如“在护士协助下床行走每次50米,每天3次”。 (3)制定目标的注意事项: ①目标是通过护理手段让病人达到的结果,不是护理行动本身。
如“病人3天内能叙述骨髓移植的目的、意义”,这一目标中主语是病人,目标也是病人要达到的。如果是“让病人了解骨髓移植的目的、意义”,这一陈述主语是护士,目的是要求护士所要达到的标准,因此不属于预期目标。
②每个目标都应有针对性,即针对护理问题也就是护理诊断,一个护理诊断可制定多个目标,但一个目标不能针对多个护理诊断。 ③目标切实可行,在病人的能力范围之内。
④目标应在护理技能所能解决范围之内,并要注意医护协作,即与医嘱一致。 ⑤目标陈述的行为标准应具体,以便于评价。
3、制定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是护士为病人提供的工作项目及具体实施方法,是为协助病人达到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活动内容,这些措施可称为护嘱。 组成要素有:日期与时间;行为动词;具体内容和方法;制定者签名。
(1)不同护理诊断问题所采取护理措施的侧重点: ①现存的:a、制定减少或除去相关因素的措施。b、监测病人的功能状态,为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②潜在的:a、制定预防性措施,达到杜绝危险状态发生的目的。 b、监测疾病的发生情况。
③可能的:需继续收集资料,进行排除或确定。 ④合作性的:监测、鉴别疾病的发生,协助医师处理。
(2)制定护理措施应注意的事项: ①针对性;护理措施是针对护理目标的,一般一个护理目标必须采取几项措施。 ②可行性;护理措施要切实可行,要结合病人的心身问题,护理人员的配备及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适当的医疗设备等情况来制定。
③安全性:要保证病人的安全,措施的制定一定要以安全为基础。 ④配合性;有些措施需与医师、营养师及病人商量取得合作。
⑤科学性;应具有科学依据,基于护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之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