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禁忌及注意事项 孕好、妇女月经期、肌肉枯瘦之人、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疗法。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
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
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
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
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
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
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首先,泻血疗法确实是中医的一门好技术,又名刺血疗法、放血疗法、排瘀疗法,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
“泻血疗法”是中医一个很常规的治疗手段,目的是清除体内毒瘀败血,主要通过调和气血、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等途径,来调整人体脏腑,使脏腑和谐、经脉畅通、气血和调、阴阳平衡、治病祛疾。
其次,泻血疗法虽好,但他的注意事项与禁忌事项我们不得不知:
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此疗法。
2、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3、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4、泻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5、泻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6、放血不宜过量,控制在标准范围以内。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因泻血疗法导致患者休克si亡的案例不在少数,多因操作者不专业所致,出现一系列问题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处理,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泻血疗法虽好,不专业者,切勿随意操作,更不可滥用哦。
首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血虚患者不宜运用泻血疗法。
泻血须知 (1)必须按顺序系统泻血
根据泻血疗法临床研究,专家们得出了更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必须按照系统的泻血方法和泻血顺序才能达到理想的理疗效果。首先必须对2、3、6 和 2、3、8号部位依次系统泻血,根据个体体质差异,每隔3到7天一次,坚持到泻通,然后再针对性做其他穴位。要注意的是:很多的病不是一日形成,必须按疗程坚持定期泻血,直到按顺序泻通相关穴位为最佳效果。 (2)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泻血疗法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虽然泻血疗法对很多疾病能够很快速改善甚至康复,对2-3-6-8号泻血,高血压,中风,癌症,糖尿病,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症等都可以预防。但是毕竟出血量因不同人有不同的安全值,最保险的出血量是每月小于200cc。原则上瘀血出得越快越好,但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是不能及于求成的。一般情况下,1、每次泻血不超过100CC;2、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治疗间隔天数,一般3—7天一次(如每次间隔三天,每次出血量最好小于50cc);3、根据不同人的出血量,每次治疗部位数最多不超过8个。 (3)关于调整反应 在泻血过程中,很多疾病都会出现正常的调整反应。比如鼻炎、类风湿等,严重的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最多五到六次调整反应,现象是症状明变得显加更严重,并出现肿胀。这些都是正常的好转反应,只要继续施术,几天后就恢复了,不必要害怕。 (4)泻血过程中禁食牛肉,泻血当天禁酒 泻血过程中食用牛肉会影响瘀血的流出,但停止泻血一周后就可以解除这个禁忌了;泻血期间最好禁酒,饮酒后体内会出现缺氧,缺氧心跳就会加快,心跳加快,血压就会升高,变稀的瘀血易移动,会堵塞到意想不到地方,这样的比率虽然不足5%,为了预防万一,还是不饮酒的好。 (5)泻血后12小时内不能洗澡 泻血部位抹上小分子的水解胶原蛋白后针孔会马上得到修复,因为人体真皮层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胶原蛋白。但为安全起见,当天不洗澡为好。当天触及还会有点痛痒,过二天就没事了。 (6)泻血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补充营养 泻血疗法出血量较大,一定要及时补充营养,特别是体虚者,必须先补后泻。特别是吃些有利于造血的营养。人的大脑对泻出瘀血的敏感远大于献鲜血,所以大脑会下达命令全身配合造血,这就改变了人体的生物钟,使人容易嗜睡,身体发软无力。虽然睡一觉醒来后精神会很好,但整天磕睡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1、拔火罐放血可以退热泻火。拔罐做为一种泻法,加上针刺放血的效果会更好。拔罐放血后可以促使体内邪热外斜,使体内阴阳平衡。适用于体内热盛或因疾病感染发烧的人群。
2、拔火罐放血可以消肿。肢体损伤导致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因为气血淤积所治,拔罐放血可以疏通患处的气血,使伤处气血畅通,自然可以消肿。据临床观察,新旧伤,效果均可。
3、拔火罐放血可以止痛。按中医说法,痛则不通。大部分的痛症是因为气滞血瘀、经络闭塞所造成的。而拔罐放血可以疏通经络,防止淤积,对于神经性头疼、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等各种痛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4、拔火罐放血可以消炎解毒。一些感染性疾病可以在患处采用拔罐放血治疗,能促使炎症消散,使毒邪随血排出。毒蛇咬伤者,应立即在伤处拔罐放血,可以让毒液随血排出,减轻中度症状。
5、拔火罐放血有镇静作用。根据临床观察,拔罐放血对于治疗狂躁症、失眠、癔病、伤风等都具有一定的疗效。这种效果可能是因为拔罐放血能够理血调气、通达经络,使脏腑血气平和。
6、拔火罐放血可以用于急救。急救作用,向来被古代医家重视,民间流传也较普遍。如中暑、惊厥、痧症、昏迷、血压升高、毒蛇咬伤等急症,经拔罐放血治疗后,险情常可立即解除。需要注意的是,放血的位置,放血程度有严格的要求,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群不要盲目尝试。
简单介绍一下拔罐治疗法的原理: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拔罐法的作用机理 1. 负压作用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
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2. 温热作用 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3. 调节作用 拔罐法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自家溶血等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感受器,经向心传导,达到大脑皮层;加之拔罐法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间物质的交换,其功能的调节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且还能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此外,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4. 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础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与按摩疗法、保健刮痧疗法相似的效应,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对关节、肌腱可增强弹性和活动性,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强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缩;并可加深呼吸,增强胃肠蠕动,兴奋支配腹内器官的神经,增进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静脉血管中血液回流,降低大循环阻力,减轻心脏负担,调整肌肉与内脏血液流量及贮备的分布情况。
缓慢而轻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循经走罐还能改善各经功能,有利于经络整体功能的调整。
再如药罐法,在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下,局部毛孔、汗腺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根据用药不同,发挥的药效各异。如对于皮肤病,其药罐法的局部治疗作用就更为明显。
水罐法以温经散寒为主;刺络拔罐法以逐瘀化滞、解闭通结为主;针罐结合则因选用的针法不同,可产生多种效应。 火罐的来源 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使用很久了。
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
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此外,清代赵学敏写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尚先的《理瀹骄文》以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于我国火罐的产地、使用方法和适应症等,介绍的就更为清楚了。 罐的种类 罐的种类,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1)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种,长短约8~10公分。
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
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
南方产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
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 (3)玻璃火罐: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
形似笆斗,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分1、2、3种号型,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光滑吸拔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