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过程中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还有需要注意的诸多问题:
1、最主要的是边坡设计稳定性,这个与地质勘探和判断密切相关;
2、切方路基岩石裂隙问题,产生裂隙水很难发现;
3、高填方路基被填筑在很容易产生滑坡的顺纹岩层上;
4、切方边坡过少,很容易遮挡视线,隐患是行车视距不够;
5、连续下坡过长,突然前面出现一段缓坡,很容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以为已经到了平坡地段而放松驾驶;
6、下坡段由于下雨路面过滑,又缺少提示和防滑设计,行驶车辆将产生方向失灵而发生事故;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
概况
二、工程结构
第二章
编制依据及质量目标
一、
编制依据
二、
组织措施
三、
质量目标
第三章
施工准备
一、
劳动准备
二、
技术准备
三、
材料准备
四、现场准备
五、管线施工准备
六、
施工进度计划
七、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第四章
主要分部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道路
二、排水
三、桥梁
四、板涵
第五章
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一、
质量目标
二、管理网络
三、保证措施
第六章
工程工期保证措施和雨季施工措施
一、
工期保证措施
二、
缩短工期措施
三、
雨季施工措施
第七章
施工现场文明管理措施
一、
文明施工措施
二、
安全生产措施
三、
管线综合穿插施工措施
四、
社会矛盾方面影响施工的措施
五、
成品保护措施
第八章
工程成本
降低措施
第九章
加强多边合作与协调
道路设计过程中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还有需要注意的诸多问题:
1、最主要的是边坡设计稳定性,这个与地质勘探和判断密切相关;
2、切方路基岩石裂隙问题,产生裂隙水很难发现;
3、高填方路基被填筑在很容易产生滑坡的顺纹岩层上;
4、切方边坡过少,很容易遮挡视线,隐患是行车视距不够;
5、连续下坡过长,突然前面出现一段缓坡,很容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以为已经到了平坡地段而放松驾驶;
6、下坡段由于下雨路面过滑,又缺少提示和防滑设计,行驶车辆将产生方向失灵而发生事故;
1。
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完全、高i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
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
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
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秘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1。
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
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0。
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
0。6。
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
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
0。6。
4 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
6。5 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 交通性道路两侧及两端,不应安排生活性用地(居住、商服中心、公建)。
避免安排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尽可能选线直捷,两旁布置为开敞绿地。 ● 生活性道路两侧不应安排大、中型工业、仓库和运输枢纽。
● 城市各级道路应充分结合地形,与城市绿地、水面、城市主体建筑、城市的特征景点组成整体。 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通道。
● 城市道路的选线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 道路系统规划应系统完整,分级清晰,功能分工明确,不仅满足交通联系要求,也要满足发生自然灾害时的紧急运输。
● 交通在道路系统中的均衡分布。 ● 避免单一通道,应提供两条以上的路线(通道)为使用者选择。
● 城市各部分之间(中心、工业区、居住区、车站、码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 城市各组团、分区间要有必要的干道数量联系。
● 商业中心、体育场、火车站、航空港、码头等集散点附近的道路网要有一定机动性,可为地震时提供绕行道路并留有发展余地。 ● 内密外疏(中心区、外缘;商业、工业) ● 支路在内的道路用地面积率20%以上 ● 满足不同功能交通的不同要求 ● 一个交叉口交汇的道路不超过4-5条,交叉在60°-120°间,不组织多路交叉口,避免错口交叉。
● 城市出入口道路与区域公路网有顺畅联系。 ● 与铁路站场、港区码头、机场有方便联系。
● 铁路与城市道路的立交应保证城市干道无阻通过。 ● 避免过境交通直穿市区,避免交通性道路穿越生活区。
● 旧城路网规划,充分考虑旧城历史、城方特色和原有道路网形成发展的过程,切勿随意改变道路走向,对旧街道与名胜古迹要保护。 ● 适当的路网密度8-15% 道路用地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8-15%,200万以上的人口可15-20% 以上是我对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采纳!。
1.放中桩:先看施工图纸,上面有控制点,全站仪找出,ZY JD YZ这三个点是出发点,隔10M或者20M加密中线桩;接下来就是边桩了,由道路中线测出道路宽度,在道路边线外0.5-1.0M 范围内,以距离5 10 或者15M钉木边桩;
2.参与勘察设计水准点及控制点交底,找出勘察院提供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引放到施工现场,500M设置一个,桥头或者填土高的地方增设临时水准点,注意严格符合测量规范-闭合;
3.原地面高程:利用引好的水准点测量就可以啦。
水准仪 全站仪操作 及 测量方法 你最好去看下书和规范 多问问。
市政排水管渠施工中管线交叉问题的处理O前言在城市排水管渠的新建及改建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排水管渠与先行建成的各类专业管线(道)相互交叉,并在高程上发生冲突的情况。
按照现行的设计、施工规范与技术水平,目前我国的排水管渠基本是按重力流设计,完全依靠上下游的水头差来排除雨、污水,同时实现沟道自清。当排水管渠的设计高程与埋深一经确定后,如果在实际施工中遇到与其它专业管线交叉发生高程冲突,受工程投资与起止点标高所限,试图通过调整排水管渠的设计埋深来消除高程冲突的可能性十分有限。
因此,如何合理、规范、可行地处理此类问题,确保排水管渠的水力条件,保护地下管线不受损坏,是排水管渠工程施工中必须面对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排水施工实践,特别是近几年开展整治城区“水浸街”工程和城区道路综合改造工程以来,结合相关设计、施工规范,归纳梳理了排水管渠施工中与其它管道(线)交叉时存在的问题及可行的处理措施,谨供工程技术同行参考。
1早期城市建设中管线交叉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剖析在我区2000~2002年实施整治城区“水浸街”工程期间,为探寻城区一直存在的“水浸街”问题的成因,通过对花都新华旧城区排水管网的全面清疏,我们对城区排水管网当时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调查。调查发现,旧城区的排水管渠与其它各类管线交叉点共有146处,其中有高程冲突且未经处理直接穿越排水管渠的有110处,占75%。
以城区主干排水渠秀全路方渠为例,该渠长820m,就有33处被供水、电信、供电电缆等直接横穿。最严重的是在秀全路与花城路的路口,排水方渠内由上至下分别排列了电信、供电、联通、有线电视四类管线,而且该四类管线本身也是相互交错,挤占了80%的过水断面。
在对该处的管线迁移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改造的难度相当大。排水管渠与其它管线经常产生交叉冲突,有其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两者建设的不同步,并且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有力的监督管理所造成。
在旧城区,市政排水管渠与城市道路基本上是同时建设。市政排水管渠建设在前,而当时的地下管线较少,城区除供水管以外,其它如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或为架空,或当时暂未开始全面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有线电视、燃气等公用事业管道的建设需求也迅速增涨,供电、电信线路也按要求人地埋设。由于管线的规划相对滞后,且在施工过程中各管线单位各自为政,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当管线在埋设过程中受排水管渠阻碍时,不是按规范要求避让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未经许可就直接凿穿排水管渠通过。
在新城区,受建设资金不足的制约,城市道路建设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一般是先考虑满足机动车通行的需要,暂时建好主车道路面,人行道、排水管渠等则要根据道路周边土地开发的实际情况再逐步配套。另一方面,水、电、气、通信、电视等专业部门出于未来的市场需要,在建设资金相对比较充裕的优势下,有条件在道路主车道两侧先行埋设管线。
个别管线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和施工方便,随意调整其在道路横断面上的平面位置与竖向高程,不是严格地按照规划布线埋设,因此在新城区经常可以发现,仅需占地1m宽的管线却呈“之”字形走向,将有限的5m人行道范围几乎全部占用,造成很大的地下空间浪费,并且给后续实施的排水管渠建设带来极大的不便。2管线随意交叉的不利影响管线直接穿越排水管渠是规范所不允许的,同时由于该现象的存在,对城市排水管网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管线本身的不利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1)管线直接穿排水渠,破坏了排水管渠的整体性与密闭性,影响管渠的使用寿命,造成污水、雨水泄漏,污染地下水,影响路基的稳定性。(2)由于大管径供水管,多层多孔的弱、强电管束侵占了排水净空,使排水管渠的过水能力大为降低。
位于管渠底部的管线造成上游雍水,加大了水头损失,使水流速度缓慢,增加了管渠淤积堵塞的几率;与污水平时充满度相平和位于管渠上部的管线,在平时或下雨满流时拦挂了大量塑料袋、树枝、废纸等飘浮垃圾与油污,使有限的过水断面进一步缩窄。从整治“水浸街”工程时清疏管网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凡发生“水浸”的地段,其下游排水管渠均不同程度存在管线直接穿越的情况。
(3)不利于排水管渠的日常疏浚养护。受管线阻隔,高压清洗车的喷头无法在管渠内顺利前进,上游冲洗下来的杂物、淤泥亦被管线拦截而无法全部流人检查井清捞。
传统的竹片、摇车通沟方法也无法得到实际应用。另一方面,由于管渠淤塞的可能性增加,必须加大清疏的力度才能保证管渠的基本过水能力,增加了养护成本。
(4)大多数管线在穿越排水管渠时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受损,将会给公共安全和人民生活工作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3排水管渠与其它管线交叉冲突时的处理措施在对管道交叉进行必要的处理时,要充分考虑相互交叉管道的用途、管材、管道结构,覆土及最小净距要求,工作面大小,回填土情况以及水文地质等情况,同时要考虑工期进度与施工成本控制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道路部分;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9.《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设计依据就不一定了:招标人提供的地形图;道路规划红线图;道路控规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