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炒,就是将净药材置锅内加热翻动。根据医疗要求,结合药材性质,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1.清炒:根据炒的程度不同,分为炒黄、炒焦、炒炭3种。
①炒黄:将挣药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微黄,闻到药材固有香气,或炒至鼓起、爆裂为度,炒黄可缓和药过偏之性,如:黄连炒后减其苦寒性,增强疗效;如:麦芽炒后增强健脾作用,便于煎煮;如:水红花子炒后便于有效成分煎出。
②炒焦:将挣药材置锅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外呈焦黄,内呈黄色。炒焦可增强药材健脾作用,如:焦神曲、焦山楂。
③炒炭:将净药材置锅内,用中火或武火炒至外呈黑色,内呈焦褐色,存性,喷洒清水适量,灭尽火星。炒炭可增强药材止血作用,如:侧柏炭、茜草炭。
2.加辅料炒(固体辅料):净药材与固体辅料同置锅内拌炒。根据所用辅料不同,又分为麸炒、土炒、米炒、滑石粉炒等。
①麸炒:先将麸皮撒入锅内,用中火加热,待麸皮冒烟时,倒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微黄或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一般每100千克药材或切制品,用麸皮5~10千克。麸炒可增强健脾作用,如:麸炒白术,矫味矫臭,如:麸炒僵蚕。
②土炒:将灶心土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疏松灵活,再倒人净药材拌炒至药材呈焦黄色,取出,筛去土,放凉。一般每100千克药材或切制品,用灶心土25-30千克。土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如:土炒白术。
③米炒:将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至米冒烟时投入净药材,轻轻翻动米上的药,至所需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一般每100千克药材或切制品,用米15~ 20千克。米炒可减低药材毒性,如:米炒斑蝥;增强健脾作用,如:米炒党参。
原答案参考书上就这么多,可以试着简单写写。
一) 炒 黄
1. 定义
炒黄——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药物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方法。
2. 适宜药物
适用:果实种子类药材(赤芍、槐花、九香虫、海螵蛸)。
3. 操作方法
药物——锅内(用文火)——不断翻动至所需程度,取出放冷。
4. 炒黄标准——“炒黄取其黄,黄而不焦”。
(1)对比看:与生品比较,颜色加深即可。
(2)听爆声:在爆鸣声减弱时即已达到炒制程度(莱菔子)
(3)闻香气:嗅到香气时,也就炒好了。
(4)看断面:用两手将种子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时
5. 目的&作用
(1)易于饮片的粉碎和有效成分的煎出,增强疗效。如王不留行、决明子等。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川楝子、苍耳子等。
(3)缓和或改变药性。如牵牛子、葶苈子等。
(4)破坏酶类,保存苷类成分。如槐米等。
(5)矫味矫嗅,利于服用。如九香虫等。
(6)利于调剂、制剂。如苍耳子等。
6. 注意事项
(1)锅预热,便于药物受热均匀,防“僵子”。
(2)投药前分档;投药后调节火力,一般为文火。
而,王不留行、苍耳子、乳香等药物用中火。
(3)均匀翻炒,注意亮锅底。
(4)看火候出锅。出锅后摊开晾凉,再入库,防止热药吸湿回潮
二) 炒 焦
1. 含义
炒焦——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的炒制方法。
2. 适应药物:(1)健脾助消化(山楂、麦芽)
(2)对肠胃道有刺激性药物(山楂)。
3. 操作方法
药物――锅内――(中火或武火)拌炒到一定程度。
(与炒黄法大同小异,只是炒制时所需的火力及所炒制的药物达到的程度上的差别。)
4. 炒焦标准
(1)药物表面呈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如山楂、神曲
(2)药物表面呈焦黄色,内部颜色加深,如麦芽、谷芽。
药物炒焦忌炒成炭,炒焦是改变药物固有气味及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酸腐之性,产生或增强焦香之气,一旦炭化,不仅起不到炒焦增香的目的,还会使药物失去应有的疗效。
5. 目的&作用
(1)增强健脾消食作用。如麦芽、神曲等。
(2)缓和药性,减少刺激性。如槟榔、山楂等。
(3)降低毒性。如川楝子。
6. 注意事项——火侯适中,防止炭化失效。
炒炭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
炒炭要求存性。“炒炭存性”是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章等类药材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如槐花、侧柏叶、荆芥之类。
原形,如槐花、侧柏叶、荆芥之类。
炒炭的目的
经炒炭炮制后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药物炒炭后理化性质可产生明显变化。药物经炒炭后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一直存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是中药中的钙离子,也有人认为是鞣质的含量变化所致。但止血中药的物质基础是多种成分组成,药物经制炭后,其所含成分一般均有较为复杂的变化,而且大多有具止血活性的新成分产生,因此,炭药的止血作用不能单独取决于某一类成分含量上的变化。
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适当掌握好火力,即达到“炒炭存性”的要求,质地坚实的药物宜用武火。质地疏松的花、花粉、叶、全草类药物可用中火,视具体药物灵活掌握。
2.在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程度时,因温度很高,易出现火星,特别是质地疏松的药物如蒲黄、荆芥等,须喷淋适量清水熄灭,以免引起燃烧。取出后必须摊开晾凉,经检查确无余热后再收贮,避免复燃。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的用水,应为饮用水。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 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
凡供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的,均应使用净药材。 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质量标准。
二、切制 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软化处理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
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
切后应及时干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
其厚薄、长短、大小、宽窄通常为: 片 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 短段5~10mm,长段10~15mm ; 块 8~12mm的方块; 丝 细丝2~3mm,粗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的药材,一般应捣碎用。
三、炮炙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 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
炒时应火力均匀,不断翻动。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清炒 取净药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晾。
炒焦后易燃药材,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或晒干。 麸炒 取麸皮,撒在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麸皮10kg。 2.烫 烫法常用的辅料为洁净河沙、蛤粉或滑石粉。
取河沙(蛤粉、滑石粉)置锅内,一般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药材,不断翻动,烫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辅料,放凉。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中淬酥。
3.煅 煅制时应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明煅 取净药材,砸成小块,置无烟的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或红透时,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物,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煅淬 将净药材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如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
4.制炭 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 炒炭 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煅炭 取净药材,置煅锅内,密封,焖煅至透,放凉,取出。 5.蒸 取净药材,照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拌匀(清蒸除外),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干燥。
6.煮 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辅料用量照各品炮制项下的规定,煮至液体完全被吸尽,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 有毒药材煮制后剩余汁液,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弃去。
7.炖 取净药材照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时,放凉,取出,干燥。 8.燀 取净药材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
有的种子类药材,燀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中,除去种皮,晒干。 9.酒制 包括酒炙、酒炖、酒蒸等。
酒制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 酒炙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黄酒10kg。 酒炖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照上述炖法制备。
酒蒸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酒炖或酒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种子类用黄酒20kg,根及根茎类用黄酒30kg。
10.醋制 包括醋炙 、醋煮 、醋蒸等。醋制时,应用米醋或其他发酵醋。
醋炙 取净药材,加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醋煮 取净药材,加醋,照上述煮法制备。
醋蒸 取净药材,加醋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醋炙、醋煮或醋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醋20kg, 必要时可加适量水稀释。
11.盐制 包括盐炙、盐蒸等。盐制时,应先将食盐加适量水溶解后,滤过,备用。
盐炙 取净药材,加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个别药物则先将净药材放锅内,边炒边加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盐蒸 取净药材,加盐水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盐炙或盐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食盐2kg。 12.姜汁炙 姜汁炙时,应先将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 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
如用干姜,捣碎后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取滤液。 取净药材,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晾干。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 13.蜜炙 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净药材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炼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