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来说,关键的少数项目应是本QC小组有能力解决的最突出的一个,否则就失去找主要矛盾的意义,要考虑重新进行项目的分类;
2) 纵坐标可以用“件数”或“金额”等来表示,原则是以更好地找到“主要项目”为准;
3) 不太重要的项目很多时,横轴会变得很长,通常都把这些列入“其他”栏内,因此“其他”栏总在最后;
4) 确定了主要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为了检查“措施效果”,还要重新画出排列图。
1) 一般来说,关键的少数项目应是本QC小组有能力解决的最突出的一个,否则就失去找主要矛盾的意义,要考虑重新进行项目的分类;
2) 纵坐标可以用“件数”或“金额”等来表示,原则是以更好地找到“主要项目”为准;
3) 不太重要的项目很多时,横轴会变得很长,通常都把这些列入“其他”栏内,因此“其他”栏总在最后;
4) 确定了主要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为了检查“措施效果”,还要重新画出排列图。
排列图是为了对从发生频次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
此图建立在帕累托原理的基础上,即少数的项目往往产生主要的影响。通过区分最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得最佳的改进效果。
排列图按降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在整个结果中的相应作用。 相应的作用可以包括发生次数、与每个项目有关的成本或影响结果的其他测量方法。
矩形用于表示每个项目相应的作用,累计频数线用于表示各项目的累计作用。排列图用于: ①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一项目对整体的作用; ②排列改进的机会。
操作程序 ①选择要进行分析的项目。 ②选择用于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成本等。
③选择用于分析的数据的时间周期。 ④按度量单位量值递减的顺序从左到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含有最小项目的类别可归到“其他”栏,把此栏放至最右端。
⑤在横坐标的两端画两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按度量单位标定,其高度必须等于所有项目的量值总和,右边的纵坐标与此等高并从0至100%标定。 ⑥在每一个项目上画长方形,其高度表示该项目的度量。
⑦自左至右累加每一项的量,画累计频数线(见图6—10)。到“其他”栏,把此栏放至最右端。
⑧利用排列图确定质量改进的最关键项目。
排列图法就是将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按照出现的频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横坐标上,在右坐标上标出因素出现的累积频数,并画出对应的变化曲线的分析方法。
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图形和一条曲线组成。其中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
若干个直方图形分别表示质量影响因素的项目,直方图形的高度则表示影响因素的大小程度,按大小顺序由左向右排列,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为帕累特曲线。
扩展资料排列图法的主要用途1、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用; 2、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即识别对质量问题最有影响的因素,并加以确认) 作图步骤1、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 2、选择用来进行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频数、件数)、成本、金额或其他; 3、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时间间隔; 4、画横坐标; 5、画纵坐标; 6、在每个项目上画长方形,它的高度表示该项目度量单位的量值,显示出每个项目的影响大小; 7、由左到右累加每个项目的量值(以%表示),并画出累计频率曲线(帕累托曲线),用来表示各个项目的累计影响; 8、利用柏拉图确定对质量改进最为重要的项目(关键的少数项目)。
注意事项1、一般来说,关键的少数项目应是本QC小组有能力解决的最突出的一个,否则就失去找主要矛盾的意义,要考虑重新进行项目的分类; 2、纵坐标可以用“件数”或“金额”等来表示,原则是以更好地找到“主要项目”为准; 3、不太重要的项目很多时,横轴会变得很长,通常都把这些列入“其他”栏内,因此“其他”栏总在最后; 4、确定了主要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为了检查“措施效果”,还要重新画出排列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排列图法。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
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扩展资料:
应用:
1、计划阶段。
要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包括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要因、制定计划。
2、设计和执行阶段。
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及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
3、检查阶段。
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效果。
4、处理阶段。
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DCA循环
QC七大手法 第一章 概述 一、起源 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
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本次课程,主要讲的是QC七大手法,而SPC(管制图)是QC七大手法的核心部分,是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 二、旧七种工具 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旧七种工具是我们本次课程的内容,也是我们将要大力推行的管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
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三、新七种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
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 第二章 层别法 一、定义 层别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目的的需要分成不同的类别,使之方便以后的分析。
二、通常的层别方法 使用的最多的是空间别: 作业员:不同拉、班、组别 机器:不同机器别 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厂家别 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业场所 产品:不同的产品别(如同时生产Ni-Cd和Ni-MH电池) 时间别: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 其他:如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生产的同种产品别 三、应用 层别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第三章 检查表 一、概述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不妨看看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各种报表,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空缺?是不是有很多栏目的内容用笔进行了修改?是不是有很多栏目内容有待修改? 二、定义 以简单的数据,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制成图形或表格,必要时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之用。
三、目的 记录某种事件发生的频率。 四、时机 1.当你必须记下某种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时; 2.当你想了解某件事件发生的次数时; 3.当你想收集资讯时。
五、检查表种类 1.不合格项目的检查表; 2.工序分布检查表; 3.缺陷位置检查表; 4.操作检查表。 六、使用检查表的注意事项 1.应尽量取得分层的信息; 2.应尽量简便地取得数据; 3.应立即与措施结合。
应事先规定对什么样的数据发出警告,停止生产或向上级报告。 4.检查项目如果是很久以前制订现已不适用的,必须重新研究和修订 5.通常情况下归类中不能出现“其他问题类”。
第四章 柏拉图 一、起源 意大利经济学家Vilfredo.Pareto巴雷托(柏拉图)在分析社会财富分配时设计出的一种统计图,美国品管大师Joseph Juran将之加以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柏拉图能够充分反映出“少数关键、多数次要”的规律,也就是说柏拉图是一种寻找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的手法。
例如:少数用户占有大部分销售额、设备故障停顿时间大部分由少数故障引起,不合格品中大多数由少数人员造成等。 二、定义 根据收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的位置分类;计算各项目所占的比例按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按照累计的百分数可以将各项分成三类: 0~80%为A类,显然是主要问题点; 80~90%为B类,是次要因素; 90~100%为C类,是一般因素。 三、作图步骤 1.搜集数据;如063048正极片批量为20000PCS,不良品中变形600,露铝360,硬块120,暗痕60,其他不良60。
2.作出分项统计表(按原因、人员、工序、不良项目等)A把分类项目按频数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至于“其他”项,不论其频数大小均放在最后; B计算各项目的累计频数;C计算各项目在全体项目中所占比率(即频率)D计算累计比率。(示范表格见下页) 示范表格(正极制片不良分项统计表,总批量20000PCS): 项目 数量 累计数 比率% 累计比率% 变形 600 600 50% 50% 露铝 360 960 30% 80% 硬块 120 1080 10% 90% 暗痕 60 1140 5% 95% 其他 60 1200 5% 100% 3.绘制排列图 A纵轴: 左:频数刻度,最大为总件数 右:频率(比率)刻度,最大数为100%。
注:总件数与最大数100%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B横轴:按频数大小用直方柱在横轴上表示各项目(从左至右) C依次累加频率,并连接成线。
4.记入必要事项,如:图题、取数据时间、制图人、制图时间、检查产品总数、总频数等等。 示范图(见下页) 很明显,上图中变形和露铝为A类不良项,需立即采取措施改善;硬块为B类不良项;暗痕和其他为C类不良项。
B、C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