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筛后的麸皮,加入80%〜90%的水,经充分拌匀,润料30分钟,装入经洗涤、干燥的500ml三角 瓶中。
每瓶装湿润的麸皮40克(用托盘天平称量),装 瓶后用棉塞塞紧,外包防潮纸,放入灭菌锅内,以 0。1MPa的蒸汽灭菌30分钟。
取出后趁料尚热时摇 散三角瓶中的麸块。 并且要让瓶壁上的冷凝水回入 麸皮培养基内。
冷却至35左右可接种,接种应是无 菌操作。从试管斜面上挑出孢子2〜3接种针,移接到麸皮上,接后三角瓶应充分摇动麸皮,使孢子较为 均匀地分散于麸皮中,便于培养时繁殖均匀。
接种后的三角瓶应马上移入恒温培养室内,室温 控制在30°度(士2°度)。 室内三角瓶培养架可以是多层的。
但为了保证培养温度的均一性,一般离地1米和离 室顶1米均不放置培养瓶。经1天(24小时)培养基本 上已明显有菌丝出现,轻摇三角瓶,麸皮已结块。
此时可轻摇每瓶,让麸块再次散开,以调节空气,促使曲菌 繁殖,同时促使曲菌均匀生长。 摇瓶后再继续培养1〜 2天,麸皮培养基上已有孢子出现,菌丝布满整个瓶 底,麸皮再次网结成块状,这时便可扣瓶。
其方法是将三角瓶倾斜,轻轻震动瓶底,使麸皮曲块脱离瓶底,悬 于瓶的中间,让紧贴瓶底部分充分接触空气,以利霉菌进一步繁殖。这时应特别注意不要使凝结水侵入曲块 中,以免成熟不匀。
扣瓶后再继续培养一天,让其多生 孢子。观察瓶中情况,当孢子基本布满整个曲块出现黄绿色时,应及时出房,出瓶。
出瓶时用洁净的竹筷拆碎曲 块,挟出瓶外放入灭过菌的牛皮纸袋中,低温保存备用。一般玻璃瓶种曲不直接用于生产。
1.移液管的包装
准备好干燥的移液管,在距其粗头顶端约0.5cm处,塞一小段约1.5cm长的棉花,以免使用时将杂菌吹入其中,或不慎将微生物吸出管外。棉花要塞得松紧恰当,过紧,吹吸液体太费力;过松,吹气时棉花会下滑。然后分别将每支移液管尖端斜放在旧报纸条的近左端,与报纸约呈45度角,并将左端多余的一段纸覆折在移液管上,再将整根移液管卷入报纸,右端多余的报纸打一小结。如此包好的很多移液管可再用一张大报纸包好,进行干热灭菌。如果有装移液管的铜筒,亦可将分别包好的移液管一起装入铜筒,进行干热灭菌;若预计一筒灭菌的移液管可一次用完,亦可不用报纸包而直接装入铜筒灭菌,但要求将移液管的尖端插入筒底,粗端在筒口,使用时,铜筒卧放在桌上,用手持粗端拔出。
2.试管和三角烧瓶等的包装
试管管口和三角烧瓶瓶口塞以棉花塞,然后在棉花塞与管口和瓶口的外面用两层报纸(不可用油纸)与细线包扎好,进行干热灭菌。试管塞好棉花塞后也可一起装在铁丝篓中,用大张报纸将一篓试管口做一次包扎,包纸的目的在于保存期避免灰尘侵入。
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若需湿热灭菌,则要多用几层报纸包扎,外面最好再加一层牛皮纸。
如果试管是盖的铝帽,则不必包纸,可直接干热灭菌。用塑料帽,则宜湿热灭菌。
防止杂质进入到纯水中,影响实验结果。
锥形瓶(beakerflask)一种化学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由德国化学家理查·鄂伦麦尔(Richard Erlenmeyer)于1861年发明。是硬质玻璃制成的纵剖面呈三角形状的滴定反应器。口小、底大,有利于滴定过程进行振荡时,反应充分而液体不易溅出。该容器可以在水浴或电炉上加热。外观呈平底圆锥状,下阔上狭,有一圆柱形颈部,上方有一较颈部阔的开口,有时可用由软木或橡胶制作成的塞子封闭。瓶身上多有数个刻度,以标示所能盛载的容量。
锥形瓶一般使用于滴定实验中。为了防止滴定液下滴时会溅出瓶外,造成实验的误差,再将瓶子放在磁搅拌器上搅拌。也可以用手握住瓶颈以手腕晃动,即可顺利的搅拌均匀 。也可用于盛装反应物,定量分析,回流加热,而其外形则使它十分适合这些工作。其长颈部份除方便加上塞子外,亦能减慢加热时的流失及避免化学物品溢出;至于其平而宽阔的底部则容许锥形瓶盛载更多的溶液、方便用玻璃棒搅拌及容许锥形瓶平放在桌上。
锥瓶亦可用于普通实验中,制取气体或作为反应容器。其锥形结构相对稳定,不会倾倒。
锥形瓶由于十分常见,而且形状比较有趣,所以也常被用来当做化学实验或化学相关的象征,散见于许多标志及指示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7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