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体要求:对于有严重的高 血压、心脏病、(支)气管炎、糖尿病、感冒的患者限制进藏。建议您在进藏前对身体做一次心肺方面的检查,确认是否患有以上几种严重疾病。另外,在进藏前不 要刻意的锻炼身体,如果您在平时一直坚持锻炼,在赴藏前半个月也应停下来,因为通过锻炼后的身体,耗氧量增大,增加了在西藏时心脏的负担,反而容易引起高 原反应。
2、感冒患者不能去西藏:感冒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机能被破坏,抗病能力减弱,又增加自身的抵抗能力负荷,带着严重的感冒进藏极易转为其他高原病,特别是肺水肿,一种特别危险的高原疾病,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有生命危险。感冒患者,建议您在出发前将感冒治好后才进藏,不要带感冒病菌进藏。
3、高原反应:西藏是高海拔,高原反应是特变要注意的,弄不好会危及生命安全。建议带上葡萄糖、红景天之类的,预防高原反应,对于高原反应,给您一点建议,在刚下火车时通常是没有什么感觉的,觉得很正常,这个时候很多人就自以为是的打出跑、跳,其实是错的,高原反应通常是在到达拉萨一段时间后或者第二天才开始的,所以刚到的时候切记不要跑、跳,不要过于兴奋,不要大叫,要多喝水,不要抽烟喝酒。可以适量喝点红景天、葡萄糖之类的。如果初次进藏,确实担心高原反应,可以提前一周开始饮用红景天,这是很多朋友尝试过的,效果非常好,一次只须泡20~30g左右,对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血管,缓解高原反应很有效。
4、防晒:西藏紫外线很强,一定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拉萨,海拔高,有时“日光城”,要注意携带防晒霜,保护好你们的皮肤,另外还有墨镜,遮阳帽这些最好都带上,不然一天下来,你的皮肤恐怕受不了,眼睛也难受。
5、到西藏一定要注意言行,要注意民族团结,要尊敬佛像,不能用手摸,另外藏族人的头也是不能摸的,这是禁忌!到西藏要跟随西藏的风俗习惯,比如喝酥油茶,去藏族人家,主人肯定会倒上酥油茶,双手递给你,你一定要双手接过来,千万不可单手。
6、入乡随俗:这是重要戒条。青藏地区的民风,深受宗教影响,有些习惯不能以城市人的心态标准来衡量,不要去计较和指责他们。不要和司机吵架,不要私自观天葬,偶有不慎,就会触怒当地人,引起不必要的风波。
7、摄影禁忌:西藏寺庙建筑风格独特,遇上节日,藏人衣着更是华丽,色彩缤纷,部分地方注明付款。拍摄人物,尤其是妇女,也要小心,藏人未必都喜欢被人拍摄,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取景前最好先打招呼。
布宫100元,大昭寺70元,色拉寺40元,哲蚌寺50元,罗布林卡60元,西藏博物馆免费(如需语音讲解器10元),甘丹寺40元,羊卓雍错免费,纳木错80元
拉萨北京中路的青年旅馆多人间30-50一个床位,其他普通宾馆的标准间100元左右,如果是三星级的在200-300元 四星级500-600,五星级在700以上
进入布宫的检票口后严禁拍照,小心相机被缴。。。大昭寺的殿堂里也不要拍照,二楼平台就可以。。。色拉寺,哲蚌寺的有的殿堂里可以拍照,但要给钱。。。途中遇僧侣想合照的,事后也最好给点钱以示感谢。
防晒霜和墨镜应该携带,在路上施舍乞丐时不要使用硬币,在寺庙里捐献也不要用硬币。在路上遇到要钱的小孩,如果你给了一个,一群都会围上来的
在八角街要看好钱包,相机,扒手较多,本人的相机和外国客人的钱包就不幸被摸。。 祝愉快
藏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中国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婚丧、饮食等习惯。
藏族风俗习惯的源头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
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
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 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雍仲本教的传统。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
丧葬习俗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塔葬。
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
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
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不太好。
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
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
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民族禁忌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服饰特色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藏袍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
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
帮典 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
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
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
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民族礼仪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
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
去高原要注意的,主要就三样:第一、是天气,选择季节很重要,七八九月是西藏旅游最佳季节,但属于雨季。
尤其是川藏公路在雨季时,是泥石流、山泥倾泻、山体滑坡、塌方的多发路段,潜在风险很高。所以要选择雨季来临前前往最为安全。
因为经过一冬的严寒,道路山体都被冻得结实硬朗,安全系数高,雨季过后虽然不下雨,但是经过雨水的洗礼,夏日的高温,道路泥泞,增加旅途艰辛,山体酥松,塌方随时可能发生,降低了安全系数。出门在外,安全第一,本人建议你六月底以前结束行程。
当然,雨季来临,看不到珠峰,也会留下遗憾。第二,就是如何面对高原反应,以平常心,不激动,不兴奋,不急躁,不劳累,就足以抵御任何高原反应了。
当然必备的药品还是要预先准备好的,例如退烧药、止痛药、止泻药、消炎药、还有就是红景天。无论是红景天口服液还是胶囊,都要在出发前一个礼拜开始服用,红景天的效用就是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帮助身体尽快适应当地环境,到了高原地带,喝酥油茶、青稞酒、吃糌粑,都可以帮助自己尽快适应环境。
1、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 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 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2、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3、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4、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5、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6、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7、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8、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9、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10、忌用单手接递物品。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11、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12、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13、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14、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15、藏族家里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16、藏族一般不吃鱼吓、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改变。
17、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时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 的13岁、25岁、37岁、49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
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灵丹妙药。大量事例证明,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能够减弱高原反应带的身体不适。反之,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高原紧张的情绪,反而会加大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使身体不适加剧,使自愈时间延长。
身体准备:进藏前睡眠和休息要充足,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患者不宜进藏。进入高原之前,禁止烟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于劳累,要养精蓄锐充分休息好。适当服西洋参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缺氧能力。如有呼吸道感染,应治愈后再进入高原。
随身物品:高原海拔高日照强烈,早晚温差大,需准备长袖衣裤、羊毛衫、夹克衫,同时带好墨镜、太阳帽、防晒霜、润唇膏、感冒药、肠胃药、阿斯匹林、安定等物品。
进入高原反映是最常见的,初到高原者最好多备常用药物如:红景天、肌肝口服液、感冒药、消炎药、老牌头痛粉等。进入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如头痛、胸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失眠等,一般来说过1-2天后,以上症状都会逐步减轻或消失。但有严重心、肺病、高血压患者不宜到高原旅游。
一、拉萨的海拔为3658米,空气稀薄、气候干燥,极易发生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它的主要症状有: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会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或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现象。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不要紧张,调整好心态,服用一些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等,药效因人而异,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1-2天内上述症状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4天。如果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如浮肿、肺水肿、重感冒等,一定到医院输液、吸氧等治疗,并且尽快离开高原。
一般情况下,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炎、糖尿病和感冒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藏。 二、在高原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便更好的适应高原环境。
三、七月、八月、九月是拉萨地区的雨季,此时的道路路况较差,会经常出现被暴雨冲断道路的状况,游客需要准备充足的水和食物。由于夜雨较多,白天多晴朗,因此可以不必携带雨具。
四、拉萨地区可以使用移动电话,但信号受天气影响较大。 五、拉萨地区日照充足、紫外线强烈,需要准备遮阳帽、太阳镜和防晒霜,最好不要穿短袖、短裤;鞋子最好穿旅游鞋或登山鞋。
春、秋、冬季要带羽绒服等保暖衣物。 六、西藏旅游部门郑重向游客提醒:贴在汽车车门上的“西藏旅游”的标志现已一律作废,而还贴有“西藏旅游”标志的汽车不是旅游部门准许经营的汽车,提醒从樟木口岸和新疆进藏的游客要谨防上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