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以加强血管的弹性、韧性和防止出血,微量元素碘可减少胆固醇脂和钙盐在血管壁的沉积,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海产品含碘丰富);镁可提高心肌兴奋性,有利于抑制心律紊乱(镁在绿叶菜中含量较多)。
宜进食粗粮及粗纤维食物,防止大便秘结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忌:应控制热能食物的摄入,勿使身体超重。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内脏。控制食盐摄入,咸菜、豆酱、香肠,腌肉等最好不吃或少吃。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心肌梗塞患者的健康饮食原则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合理的饮食,对心肌梗塞治疗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要严格卧床,营养不宜过多,进食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尤其是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为主,并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并逐步增加热能。允许进食适量的瘦肉、鱼类、水果等。经常保持胃肠道通畅,以防大便时因过分用力加重病情。
(2)饮食应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以改善机体,包括心肌细胞的营养供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应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进食大量脂肪,因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以防止或减轻并发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应据病情随时调整。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时,常有胃肠功能紊乱,饮食更应注意。发病开始的1~2天,仅给热水果汁、米汤、蜂蜜水、藕粉等流质饮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蒸鸡蛋白、稀米粥等饮食。随着病情的恢复,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要注意的事项如下:(1)认真继续治疗原发病,即针对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等进行治疗。
谨遵医嘱,合理用药,重点是合理应用降血脂和保护血管的药物,可中西药结合。高血压者要坚持将血压降至正常位,同时防止血压波动过大。
(2)注意防止和避免能诱发心肌梗死形成的因素。 如过度劳累,长期高度精神紧张或情绪不佳,饱食、酗酒、大量吸烟以及受寒等。
(3)定期复查:重点是查心电图、血压、血脂、血黏稠度等,至少每6个月测1次。若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剧烈胸痛、胸闷或血压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应立即就医。
(4)讲究心理卫生,注意调节情绪。 勿怒、勿忧,防过喜、过悲。
凡事要处之泰然,保持怡然恬静心理。可做心理保健操,如静坐调息,意守丹田等。
学会排除不良情绪的千扰,轻松愉快的情绪有助于血压的稳定,对防止心肌梗死复发有重要意义。(5)注意休息,适当活动:急性心肌梗死后,要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按时起居,保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不宜过多地会客、逛街或探亲访友,以免过劳。
但应适当运动,活动量大小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病情及心功能而定。散步是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可早晚各1次,逐步增加距离和带度。
还有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游泳等均可采用。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如果活动或运动后,出现心悸、气促、胸痛、心率过快或心律失常,可能是运动量过大,必须到医院检查,寻找原因,予以调整运动量。 (6)节制饮食。
勿吃过饱:饮食既要保证必需的营养,又要限制高脂肪饮食摄人,控制体重。饮食以清淡为宜,不要过咸或过甜,多吃蔬菜、水果和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饮食要定时定量,每餐吃七八分饱为度,并要力戒烟酒。(7)注意防寒,避免受凉:寒冷的刺激可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寒冷还可使血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
因此,冠心病患者在秋冬季节,要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或逆风走路,夜晚不要外出上厕所。
一个出院后的心肌梗塞患者,懂得自护、自救很重要,因为这样才能避免发生梗塞,延长寿命。
要注意的是:(1)饮食要清淡、新鲜,即进食不太甜、不太咸而新鲜的食物,多吃低脂、低卟啉和富含维生素的食品;(2)戒烟、不喝烈酒、避免过劳、节欲;(3)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运动方式不拘,适可而止;(4)定期到专科门诊复查,按医嘱坚持较长时间的抗凝、扩冠、减少心肌做功、护心等药物治疗;(5)若碰到如下一种情况,需先用硝酸甘油等药物自救,然后马上急诊:剧烈、难止的胸痛或其他部位疼痛,伴大汗淋漓;心跳、气促、不能平卧或端坐呼吸;晕厥或严重的难以解释的低血压;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严重窦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