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上小学要注意养成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
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
小学入学注意事项如下: 1、进行“前书写”练习:除了利用游戏,手工等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外,前书写练习也可以为孩子入学后的正式书写打下基础。
2、“生活自理”备战方案: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入学后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较差,易产生挫折感,失败感,所以,生活自理训练是入学准备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3、玩一玩练眼力的游戏:很多刚入学的孩子总写错别字,比如将于写成干,毛写成手,这是因为他们的观察不细致,空间知觉不敏感。
4、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有的小学生一开始记不下作业内容,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差。语言理解能力差还会严重影响孩子听课的效果。
因此,这也是一项家长需要重视的入学准备内容。 5、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新小学生的通病。
因为以前时间都由大人掌控,孩子自己对时间的概念很模糊。 6、练一练孩子的注意力:专一持久的注意品质是小学生上课作业的必要条件,在小学低年级,学业成绩的好坏与其说是孩子智慧高低的反映,不如说是孩子注意品质的反映。
7、抓紧培养“任务意识”:有的孩子上学后,不会自己管理学习用品,甚至不会记作业,是因为他一直习惯于一切都有人操心,代劳,还没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 。
一、物质准备是摸的着看得到的。
在家里边最好给幼儿一个自己学习的空间,一张写字台、台灯、书包、文具,还要为幼儿多准备看图认字的书和拼音卡片,平时让幼儿多动一动、多看一看,让幼儿感兴趣。 二、精神准备是最重要也是无形的。
包括家长的、孩子的。 家长的心理准备是:孩子上学与上幼儿园不同,要多给幼儿讲道理,最好带孩子到学校看一看,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习惯,要从心理上重视起来,和幼儿共同完成,但不能是包办代替,要起到指导、提醒、鼓励的作用。
在精神准备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不论怎样准备,都不应脱离以下四个方面: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体方面和自我服务能力。
智力因素的准备 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这需要智力的参与,智力因素的准备情况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如果智力水平高则接受能力强,智力水平低则接受能力弱。智力因素中又是注意力、观察力、方位知觉、语言能力、思想能力最为重要。
1、注意力:在学习活动中,即需要儿童具有稳定的注意力(能够把有意注意保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又需要儿童能够灵活地转移注意力(做到上课时不想下课时有趣的事情),要始终跟着老师,这一点很难,需要我们不断地培养,个别幼儿需要老师个别的辅导。 2、观察力: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如:晴、睛、情、请、清、倩……它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即:能够敏锐地观察到字与字之间的差别,把它们分辨得很清楚,如果不能够,那么就会在形近字中间发生混淆。
3、方位知觉:不论汉字、字母或是数字,每一个符号都有严格的方位规定,厂字不能写反了,而且汉字中的合体字(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下左右结构)更给学习者的方位知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这方面不做好准备,就会出现汉字左右部件互移的现象。 4、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中准确、清楚的发音能力是首要的,这是因为字母、文字和语言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如果儿童发音不准,那么在学习读写过程中他会比别人更多一层困难。
在儿童上学之前,应让他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向往上学;还应有较强的自信心、独立性,自认为能够把学习搞好;他还应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坚持性,因为学习是一件比较枯燥、劳累的事情;同时他还应具有规则和任务意识,学习活动有许多规则,如:字的读音规定、字的图形规定、写字时笔划的方向和笔顺、数字的实际意义等,这些规则必须遵守。 另外,上学学习是国家对每一个儿童提出的任务,儿童必须按质、按量地完成这个任务,具体到每一天就是完成作业。
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儿童相比,交往对象有变化。在幼儿园幼儿较多地由教师照顾,交往频率较高,入小学后,教师与儿童的交往方式主要是传授知识,这就需要儿童会和同伴交往,同时,如果儿童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不被别人所接纳,也会引起他惧怕上学的情绪。
一、物品准备 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除了各种文具的更换之外,也少不了生活用品的更换。
学习需要的作业本、2H铅笔、橡皮、转笔刀、笔盒绝对是必备品,但生活需要的水壶、饭盒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心理准备 1。
新校园环境的不同点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也要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下,他们对社会还不负有任何责任。 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
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大致分为五点不同: (1)学习时间不同 (2)生活制度不同 (3)人际关系不同 (4)要求不同 (5)学习负担不同 2。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1)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在家里,衣食住行,几乎都有父母细心照顾,在父母照料下生活,孩子能独立支配的活动和事情很少,独立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差。
为此,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在以后的时间里,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一上学就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正规学校教育,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进行学习。
学习是他们的基本活动,上课是他们获得知识、技能和培养品德的主要途径。 上学之后他们是否愿学、爱学?能否学好?还是变得怕学习,厌恶学习?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涉及到学习兴趣、欲望、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等问题。
(3)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 入学意味着孩子从家里到了学校,开始了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与许多人接触交往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磨擦和矛盾,这就需要培养孩子文明礼貌方面的行为习惯。
3。家长在幼升小入学时该注意的教育方式 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父母喜欢拿着自己孩子的不足和他人孩子的优点作比较。
“你看,人家某某考了95分,你怎么才考了80分呢!”“你看人家谁谁从小就当班干部,你怎么就不行呢?”诸如此类的话随时都可以听到。 这些父母没有细想,他们不自觉说出的话是多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曾经有一个孩子说: “我爸爸成天说我这不如人那不如人,我真想让他去给别人当爸爸。”
不知道做父母的听到孩子这样的话,该作何感想。 4。
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据有关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到了六岁左右的年龄,心理和身体等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 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1、进行入学目的教育。
从孩子背起书包的那一天起,就应该让他懂得,当一名小学生不仅仅具有光荣感、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应具有责任感。要使他认识到,要当好一名小学生,就应该从现在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帮助孩子适应新的作息制度。入学前,家长应为孩子安排一个向小学过渡的作息时间表,要求孩子做到,早是按时起床,晚上按时入睡。
入学以后,家长应根据学校的要求,为孩子制订作息制度,教育孩子定时起床,定时就餐,定时做事。使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养成遵守作息制度的好习惯。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学以后,学习成了孩子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天都有一定的作业要完成。
家长要督促孩子按时、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养成自学检查作业的好习惯。如果发现孩子学习不专心,应及时帮助纠正,不可迁就。
要懂得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一旦有了不良习惯,再改就不易了。 4、重视孩子的卫生保健。
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阶段,活动量也增大了,不注意卫生保健,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因此,要教育孩子在家吃好早、中饭,不要在学校吃零食,更不要在马路小摊上买东西吃,预防传染病。
要教会孩子握笔、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将终生受益。
5、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孩子入学生,要加强安全教育。
告诉孩子,行人应走人行道,过马路应走人行横道线。放学生应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
给孩子讲解一些简单的交通常识。
原发布者:lijuan1234564
小学生安全教育常识小学生安全教育常识:一、交通安全1、在马路上行走或骑车,都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走路要走人行道,骑自行车要走非机动车道,横穿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绿灯行、红灯停,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行人,可以继续通行。2、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要追车、扒车、强行拦车。3、12岁以下的小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上路。自行车的车铃、车闸必须齐全有效。骑车不要带人,不要三五成群并肩而行,也不要聊天、勾肩搭背,更不能追逐或曲线骑行。4、不乘坐无牌、无营运证、超载的车辆。5、乘坐校车或其他车辆听从安排,行驶中,不要将头二.校内安全1.体育活动安全①体育老师要讲清体育活动安全。②活动课老师不得离开。③学生不做不安全的活动。④在无人保护下不做危险活动。2.学校集会与集体活动安全可能发生的伤害:中暑、挤伤、跌伤、骨折、窒息、烧伤、脑震荡、死亡。①上下楼梯不要拥护、礼让慢行。②不互相追逐疯打。③不开无味的可造成伤害的玩笑。3.校内劳动安全①严禁学生擦楼房外窗玻璃。②做清洁时、防止滑倒跌伤、玻璃划伤、钉子刺伤。③严禁学生用湿布擦电器旋扭开关。4.学生实验安全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则(略)5.学生住宿安全①不得允许非住宿人员入住宿舍。②不得私自接用电器电线。③不得疯疯打打。④不得将贵重物品带入宿舍。⑤不得在宿舍使用蜡烛。三.消防安全(一)中学生的消防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