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打好理论根底。
恩格斯认为,任何一个民族,要想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相比之下,我们往往不注意对工作进行理论思维,而喜欢就事论事。
这直接导致我们一些公文起点不高,深度不够。实践证明,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全局工作中的各种现象,正确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各种关系,就不能不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
理论是我们观察、认识和分析有关问题的指南。只有理论素质提高了,才能头脑更敏锐,思维更活跃,眼光更长远,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才有不可动摇的逻辑力量。
当然,理论的作用是间接的。一份调查报告可能没有直接谈理论问题,但它的观点是对调查材料进行透视和思维的成果。
理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不能指望学理论立竿见影,现炒现卖。打牢理论基础必须作长期艰苦的努力。
(二)努力扩大知识积累,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知识,并在不自觉地进行着知识积累。
在积累知识时,既要注意量的增长,面的扩大,还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职务和专业分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积累。所谓知识结构合理,就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外围知识,专业知识精,外围知识博。
专业知识的精,是没有止境的,那么,外围知识要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要划一个圈的话,这个圈应该把日常公文写作所涉及的领域基本覆盖住。这样,在写作公文时,即使涉及不懂的知识,也不会是完全生疏的,起码知道从哪里获得这些知识,从什么书里查到所需要的资料、数据。
专业知识必须熟悉、精通。在写作中用到这些知识时,不必每次都去查找。
要象律师熟悉法律条文那样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工作中常用的条令条例、政策法规、基本数据,要十分熟悉。
(三)勤奋地进行资料积累和思想积累。积累资料需要技巧,更需要毅力。
偶尔剪辑、摘记一点资料,做一点卡片,比较容易,长期坚持相当不易。积累资料决不像有些同志想的那样是剪刀加浆糊的工作,它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要积累资料,就要阅读资料,判断资料的价值及分类。如果由他人代劳,自己对资料内容没有印象,用时就无处查找。
积累资料的过程,也是熟悉资料的过程。只有熟悉资料,才能在需要时,从资料储备中迅速把它调出来。
当然,这里说的熟悉,并不熟悉资料的具体内容,而是指了解资料的类别、属性。资料是供备查用的,没有必要把它的内容都记住,知道能在那里找到它就行了。
为了便于查阅,积累资料要注意分类,并定期整理。资料的积累不能代替思想的积累。
所谓思想积累,就是脑子要想事、装事,注意把一些一闪即逝的想法捉住,记下来,并加以联想。有一位参谋在翻阅报纸时,看到一篇题为《庄则栋谈乒乓》的短文。
该文认为,中国乒乓球之所以近年来走下坡路,从主观上看有两个原因,一是世界在研究中国,而中国研究世界不够;二是中国自己研究自己不够。全文不到200字,但很有新意。
这位参谋由此联想到,世界研究中国具有特有的优势;大批乒乓精英出国执教,他们对内情最清楚,由他们帮助外国人寻找战胜中国的方法,针对性最强。而我们没有这样的优势。
这位参谋的思维并没就此停止,而是进一步联想,想到了军事上对现实敌人和潜在敌人的研究,感到我们目前知敌的程度,不如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这是战法研究和训练内容改革缺乏针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是在进行思想积累)。
后来在讨论这几年战法研究缺少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时,这位参谋又指出了另一条原因,就是我们缺乏高水平的近似实战的战役战术演习,以少代多、因陋就简的东西太多了;强击机一个编队俯冲突击,就宣布消灭了多少目标;放几个炸药包就说开辟了道路。这种演习既难以检验武器效能,也难以暴露问题,更难发展战役战术。
这些想法的产生就是进行思想积累的结果。我们读报纸的时候,看文字的时候,调查研究的时候,与人交谈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使头脑总处于一种准备状态,这样,受领公文写作任务以后,进入情况就快,完成任务也快,不至于什么时候都是从零开始。
(四)打破专业局限,多了解和熟悉全局性工作。机关工作分工是很细的,对分工的工作了如指掌是应该,但不应满足于此,还要熟悉全局。
只有懂得全局,才能更好地把握局部,才能正确地估量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和份量。不懂得全局就往往见木不见林,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给下面提出一些不适当的要求。
强调了解全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中心工作往往要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完成。如果对全局性工作很生疏,就会感到不适应。
因此,在精通专业的同时,必须多了解全局。年度工作要点,基本思路,重大活动,近期召开一些重要会议的情况,上级和本级制发的重要文件,领导的讲话和指示,重要典型的情况,都应了解。
能多参加一些活动多接触部队固然好,没有这些条件,通过阅读文件和有关材料也能了解不少情况。比如,某个单位的现场会开过以后,找来有关材料看看,也可以了解大体情况,并非只有到现。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一切社会团体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有现行功用和特定格式的文字材料。
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公文。行政机关公文(以下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通俗的讲,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文件,它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
一、公文的种类与适用范围公文的种类主要有13个文种,包括: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就县、乡两级信用社而言,公文种类通常用得最多的主要是通知、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等文种。
三、公文格式公文是公务人员共同使用的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必须有统一的格式,供大家共同遵守。公文格式是指公文的外观形式,由公文的文面格式、用纸格式和排印装订格式组成。
(一)文面格式公文的文面格式是公文全部书面内容的结构,不同的机关、不同类别的公文,有不同的文面格式,如党的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文面格式有所不同,但差别不大。目前,通用公文的文面格式一般包括版头、份号、密级与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名称、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等要素。
就基层信用社而言,一般要有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日期、印章、主题词、印制版记等。1、发文字号。
即公文代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度和发文顺序号组成(如桃农信发〔2006〕1号),用3号仿宋体标注于版头下空2行红色横线之上,下行文、平行文的居中排印,上行文的在左侧排印,与右侧的“签发人”对称。其中,发文机关代字由发文机关所在行政区代字、发文机关代字和公文类别代字组成。
发文年度与发文顺序号都只能用阿拉伯数字,发文年度要用中括号“〔〕”而不能用圆括号“()”或方括号“[]”,另外发文年度应标全称,不能简写,例如〔2006〕不能简写为〔06〕。发文序号分年度从1号起,按公文签发时间的先后依次编号,不能跳号,不留空号,不随意编号(例如“1”不编为“01”或“001”),不加“第”字。
2、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公文主题和文种组成。
位于红色横线下方空2行排印。用2号小标宋体,居中排印。
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3、主送机关。
指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或同类型机关统称。
在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排印,回行时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之后用全角冒号。4、正文。
位于主送机关下方。正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应准确掌握和使用,即: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
第三层的“1.”不能写成“1、”,即把小圆点写成顿号。在正文层次不多的情况下,第一层用“一、”,第二层可用“1.”。
在正文中,只能用仿宋、小标宋、黑、楷4种字体,均用3号字。正文中只有一级小标题的,小标题用黑体字排印;有两级小标题的,第一级小标题用黑体字排印,第二级小标题用楷体字排印;有多级小标题的,第一级小标题用小标宋体字排印,第二级小标题用黑体字排印,第三级小标题用楷体字排印,第四级小标题用仿宋体排印。
除小标题之外的正文文字,有双文种的(既复合型公文),第一文种的正文用楷体字排印,第二文种的正文用仿宋体字排印。5、附件及附件名称附件是公文的组成部分,对主件正文起说明、解释、补充、证实、参考等作用的文字材料或图表,置于主件之后,另起一页开始排印,与主件装订在一起。
公文如有附件,要在正文最后一行后空1行的左侧空2个字,用3号仿宋体字排印“附件”2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2个以上附件,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注序号。
序号后面用小圆点。例如“附件:1.XXXXXXXXXX”附件的首页左上角顶格用3号黑体字排印“附件”2字及附件的顺序号。
6、成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最后签发的日期为准,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决定等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
用汉字标注,“。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公文常识
公文重点变化不大,集中在公文的文种,公文的格式和公文的写作这三个方面,需要大家在备考中重点把握。另外在近今年的考试中,大家也应该注意一下公文处理这部分的知识,在以往的复习之中,考生通常都将这部分知识遗忘。但是随着题目考查知识点的细微化,出题人往往容易在这一块儿设置一些微小的知识点,容易被考生忽略。因此,在复习公文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一些细小的考点。公文的考察主要内容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一)公文基础知识
概念、特点、种类、文种、公文的组成要素。
(二)常用公文写作
1.法定公文:通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通报、函、纪要。
2.事务性文书:倡议书、调查报告、证明信、启事、海报。
(三)公文写作要求
基本要求、公文的语言运用、写作程序。
(四)公文的处理
拟制、办理和管理。
公文分为法定公文、事务公文、专用公文。以法定公文的15种文种为例,考试中要求考生的每一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区别不同文种之间的本质差异。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一)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打好理论根底。
恩格斯认为,任何一个民族,要想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相比之下,我们往往不注意对工作进行理论思维,而喜欢就事论事。
这直接导致我们一些公文起点不高,深度不够。实践证明,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全局工作中的各种现象,正确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各种关系,就不能不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
理论是我们观察、认识和分析有关问题的指南。只有理论素质提高了,才能头脑更敏锐,思维更活跃,眼光更长远,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才有不可动摇的逻辑力量。
当然,理论的作用是间接的。一份调查报告可能没有直接谈理论问题,但它的观点是对调查材料进行透视和思维的成果。
理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不能指望学理论立竿见影,现炒现卖。打牢理论基础必须作长期艰苦的努力。
(二)努力扩大知识积累,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知识,并在不自觉地进行着知识积累。
在积累知识时,既要注意量的增长,面的扩大,还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职务和专业分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积累。所谓知识结构合理,就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外围知识,专业知识精,外围知识博。
专业知识的精,是没有止境的,那么,外围知识要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要划一个圈的话,这个圈应该把日常公文写作所涉及的领域基本覆盖住。这样,在写作公文时,即使涉及不懂的知识,也不会是完全生疏的,起码知道从哪里获得这些知识,从什么书里查到所需要的资料、数据。
专业知识必须熟悉、精通。在写作中用到这些知识时,不必每次都去查找。
要象律师熟悉法律条文那样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工作中常用的条令条例、政策法规、基本数据,要十分熟悉。
(三)勤奋地进行资料积累和思想积累。积累资料需要技巧,更需要毅力。
偶尔剪辑、摘记一点资料,做一点卡片,比较容易,长期坚持相当不易。积累资料决不像有些同志想的那样是剪刀加浆糊的工作,它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要积累资料,就要阅读资料,判断资料的价值及分类。如果由他人代劳,自己对资料内容没有印象,用时就无处查找。
积累资料的过程,也是熟悉资料的过程。只有熟悉资料,才能在需要时,从资料储备中迅速把它调出来。
当然,这里说的熟悉,并不熟悉资料的具体内容,而是指了解资料的类别、属性。资料是供备查用的,没有必要把它的内容都记住,知道能在那里找到它就行了。
为了便于查阅,积累资料要注意分类,并定期整理。 资料的积累不能代替思想的积累。
所谓思想积累,就是脑子要想事、装事,注意把一些一闪即逝的想法捉住,记下来,并加以联想。有一位参谋在翻阅报纸时,看到一篇题为《庄则栋谈乒乓》的短文。
该文认为,中国乒乓球之所以近年来走下坡路,从主观上看有两个原因,一是世界在研究中国,而中国研究世界不够;二是中国自己研究自己不够。全文不到200字,但很有新意。
这位参谋由此联想到,世界研究中国具有特有的优势;大批乒乓精英出国执教,他们对内情最清楚,由他们帮助外国人寻找战胜中国的方法,针对性最强。而我们没有这样的优势。
这位参谋的思维并没就此停止,而是进一步联想,想到了军事上对现实敌人和潜在敌人的研究,感到我们目前知敌的程度,不如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这是战法研究和训练内容改革缺乏针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是在进行思想积累)。
后来在讨论这几年战法研究缺少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时,这位参谋又指出了另一条原因,就是我们缺乏高水平的近似实战的战役战术演习,以少代多、因陋就简的东西太多了;强击机一个编队俯冲突击,就宣布消灭了多少目标;放几个炸药包就说开辟了道路。这种演习既难以检验武器效能,也难以暴露问题,更难发展战役战术。
这些想法的产生就是进行思想积累的结果。我们读报纸的时候,看文字的时候,调查研究的时候,与人交谈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使头脑总处于一种准备状态,这样,受领公文写作任务以后,进入情况就快,完成任务也快,不至于什么时候都是从零开始。
(四)打破专业局限,多了解和熟悉全局性工作。机关工作分工是很细的,对分工的工作了如指掌是应该,但不应满足于此,还要熟悉全局。
只有懂得全局,才能更好地把握局部,才能正确地估量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和份量。不懂得全局就往往见木不见林,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给下面提出一些不适当的要求。
强调了解全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中心工作往往要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完成。如果对全局性工作很生疏,就会感到不适应。
因此,在精通专业的同时,必须多了解全局。年度工作要点,基本思路,重大活动,近期召开一些重要会议的情况,上级和本级制发的重要文件,领导的讲话和指示,重要典型的情况,都应了解。
能多参加一些活动多接触部队固然好,没有这些条件,通过阅读文件和有关材料也能了解不少情况。比如,某个单位的现场会开过以后,找来有关材料看看,也可以了解大体情况,并非只有到。
(一)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打好理论根底。
恩格斯认为,任何一个民族,要想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相比之下,我们往往不注意对工作进行理论思维,而喜欢就事论事。
这直接导致我们一些公文起点不高,深度不够。实践证明,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全局工作中的各种现象,正确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各种关系,就不能不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
理论是我们观察、认识和分析有关问题的指南。只有理论素质提高了,才能头脑更敏锐,思维更活跃,眼光更长远,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才有不可动摇的逻辑力量。
当然,理论的作用是间接的。一份调查报告可能没有直接谈理论问题,但它的观点是对调查材料进行透视和思维的成果。
理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不能指望学理论立竿见影,现炒现卖。打牢理论基础必须作长期艰苦的努力。
(二)努力扩大知识积累,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知识,并在不自觉地进行着知识积累。
在积累知识时,既要注意量的增长,面的扩大,还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职务和专业分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积累。所谓知识结构合理,就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外围知识,专业知识精,外围知识博。
专业知识的精,是没有止境的,那么,外围知识要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要划一个圈的话,这个圈应该把日常公文写作所涉及的领域基本覆盖住。这样,在写作公文时,即使涉及不懂的知识,也不会是完全生疏的,起码知道从哪里获得这些知识,从什么书里查到所需要的资料、数据。
专业知识必须熟悉、精通。在写作中用到这些知识时,不必每次都去查找。
要象律师熟悉法律条文那样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工作中常用的条令条例、政策法规、基本数据,要十分熟悉。
(三)勤奋地进行资料积累和思想积累。积累资料需要技巧,更需要毅力。
偶尔剪辑、摘记一点资料,做一点卡片,比较容易,长期坚持相当不易。积累资料决不像有些同志想的那样是剪刀加浆糊的工作,它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要积累资料,就要阅读资料,判断资料的价值及分类。如果由他人代劳,自己对资料内容没有印象,用时就无处查找。
积累资料的过程,也是熟悉资料的过程。只有熟悉资料,才能在需要时,从资料储备中迅速把它调出来。
当然,这里说的熟悉,并不熟悉资料的具体内容,而是指了解资料的类别、属性。资料是供备查用的,没有必要把它的内容都记住,知道能在那里找到它就行了。
为了便于查阅,积累资料要注意分类,并定期整理。 资料的积累不能代替思想的积累。
所谓思想积累,就是脑子要想事、装事,注意把一些一闪即逝的想法捉住,记下来,并加以联想。有一位参谋在翻阅报纸时,看到一篇题为《庄则栋谈乒乓》的短文。
该文认为,中国乒乓球之所以近年来走下坡路,从主观上看有两个原因,一是世界在研究中国,而中国研究世界不够;二是中国自己研究自己不够。全文不到200字,但很有新意。
这位参谋由此联想到,世界研究中国具有特有的优势;大批乒乓精英出国执教,他们对内情最清楚,由他们帮助外国人寻找战胜中国的方法,针对性最强。而我们没有这样的优势。
这位参谋的思维并没就此停止,而是进一步联想,想到了军事上对现实敌人和潜在敌人的研究,感到我们目前知敌的程度,不如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这是战法研究和训练内容改革缺乏针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是在进行思想积累)。
后来在讨论这几年战法研究缺少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时,这位参谋又指出了另一条原因,就是我们缺乏高水平的近似实战的战役战术演习,以少代多、因陋就简的东西太多了;强击机一个编队俯冲突击,就宣布消灭了多少目标;放几个炸药包就说开辟了道路。这种演习既难以检验武器效能,也难以暴露问题,更难发展战役战术。
这些想法的产生就是进行思想积累的结果。我们读报纸的时候,看文字的时候,调查研究的时候,与人交谈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使头脑总处于一种准备状态,这样,受领公文写作任务以后,进入情况就快,完成任务也快,不至于什么时候都是从零开始。
(四)打破专业局限,多了解和熟悉全局性工作。机关工作分工是很细的,对分工的工作了如指掌是应该,但不应满足于此,还要熟悉全局。
只有懂得全局,才能更好地把握局部,才能正确地估量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和份量。不懂得全局就往往见木不见林,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给下面提出一些不适当的要求。
强调了解全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中心工作往往要从各个部门抽调人员完成。如果对全局性工作很生疏,就会感到不适应。
因此,在精通专业的同时,必须多了解全局。年度工作要点,基本思路,重大活动,近期召开一些重要会议的情况,上级和本级制发的重要文件,领导的讲话和指示,重要典型的情况,都应了解。
能多参加一些活动多接触部队固然好,没有这些条件,通过阅读文件和有关材料也能了解不少情况。比如,某个单位的现场会开过以后,找来有关材料看看,也可以了解大体情况,并非只有到。
一 公文定义: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 公文分类:
1、按照制文机关的种类划分:党务机关公文、行政机关公文、司法机关公文、军事机关公文、企事业单位公文、社会团体公文。
2、按照行文方向划分:上行公文、平行公文、下行公文。草拟公文前,必须弄清楚行文方向,才能确定文种、内容、措辞等。
3、按照保密程度划分: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内部材料、普通公文5种。
4、按照紧急程度划分:特提公文、特急公文、加急公文、平急公文、普通公文5种。
“特提” 电报适用于1日内要办的紧急事项;
“特急” 电报 适用于3日内要办的紧急事项;
“加急” 电报 适用于5日内要办的较急事项;
“平急” 电报 适用于10日内要办的稍缓事项。
紧急公文中的“特急”是指:内容重要并特别紧急,已临近规定的办结时限,需特别优先传递处理的公文。“急件”是指:内容重要并紧急,需打破工作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公文。
5、按照使用范围划分: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全是通用公文;司法类的公文、经济类的公文、新闻类公文、礼仪类公文、议案、提案、建议等等,属专用公文。
6、按照规范性和颁发程序的规范程度、行政约束力的强弱划分:规范性公文和非规范性公文。
规范性公文有13类14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非规范性公文:除规范性公文以外的公文。常用的非规范性通用公文有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类、工作总结类、提案、建议、说明、讲话稿、简报信息、书信类、启事类、条据类、表格类、大事记等等。
三 机关公文要素:
机关公文由版头、份号、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组成。
四 公文的处理
收文办理指对收到公文的办理过程。
包括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反馈等程序。
发文办理指以本机关名义制发公文的过程。
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
五 公文的归档
1、需归档公文,应当根据其相互联系、特征和保存价值立卷。
2、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立卷归档。
3、归档公文应明确保管期限,并按期向档案部门移交。
4、拟制、修改和签批公文,书写及所用纸张和字迹材料必须符合存档要求。
5、个人不得保存应当归档的公文。
这些就是我刚刚学习公文知识时的文档 比较简单明了 而且涵盖面也挺广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意外伤害保险的责任是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所致的死亡和残废,不负责疾病所致的死亡。
只要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的事件发生在保险期内,而且自遭受意外伤害之日起的一定时期内(责任期限内,如90天、180天等)造成死亡残废的后果,保险人就要承担保险责任,给付保险金。 1。
被保险人遭受了意外伤害 (1)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必须是客观发生的事实,而不是臆想的或推测的。 (2)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的客观事实必须发生在保险期限之内。
2。被保险人死亡或残废 (1)被保险人死亡或残废 死亡即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
在法律上发生效力的死亡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生理死亡,即已被证实的死亡;二是宣告死亡,即按照法律程序推定的死亡。 残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人体组织的永处性残缺(或称缺损) ;二是人体器官正常机能的永久丧失。
(2)被保险人的死亡或残废发生在责任期限之内 责任期限是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特有的概念,指自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之日起的一定期限(如90天、180天、一年等)。 宣告死亡的情况下,可以在意外伤害保险条款中订有失踪条款或在保险单上签注关于失踪的特别约定,规定被保险人确因意外伤害事故下落不明超过一定期限(如三个月、六个月等)时,视同被保险人死亡,保险人给付死亡保险金,但如果被保险人以后生还,受领保险金的人应把保险金返还给保险人。
责任期限对于意外伤害造成的残废实际上是确定残废程度的期限。 3。
意外伤害是死亡或残废的直接原因或近因 (1)意外伤害是死亡、残废的直接原因。 (2)意外伤害是死亡或残废的近因。
(3)意外伤害是死亡或残废的诱因。 当意外伤害是被保险人死亡、残废的诱因时,保险人不是按照保险金额和被保险人的最终后果给付保险金,而是比照身体健康遭受这种意外伤害会造成何种后果给付保险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