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奥赛是分为好几轮的。先是分赛区初赛(第一轮),考的比较简单,基本上和高考的内容差不多。过了第一轮之后的几轮,基本上考的就都是大学里的内容了。不知道LZ现在上高几。要是是高一高二的话,可以去上上市里的奥赛培训班。当然,在竞赛之前学校一般都是会组织大学里的老师来给同学做讲座的。参考书的话建议你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这三本书是很厚的,但是一定要看。全是基础知识!上培训班时老师基本上就是以次为蓝本的。当然了只看这些是肯定不够的。还要自己去书店找找专门考化学竞赛的书。那上面基本上就是以题目为基础来介绍的,也是很重要的!例如金牌之路等等。最后还要去找历年全国初赛的题目练练。
化学竞赛:
第一轮:分区预赛(过了就可以拿奖了,至少是省三)
第二轮:分区复赛(选一批人去考全国初赛)
第三轮:全国初赛(决定赛区省一等奖,前5人可去全国决赛)
第四轮:全国决赛(全国共160人左右,分出全国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 40人,基本上可以报送清华北大之类名校)
最后:国际决赛(ICHO)
第一轮在市内学校考,第二三轮在省会高校,第四轮基本上在全国的名校考,08年是在南京大学。ICHO当然就在外国了。。。。。。
不知道lz是哪里的。你们那里省一等奖要是能高考加分的话,我觉得搞搞化学竞赛还是比较值得的。要是没有加分的话,本人觉得就没什么必要了。要是走高考这条路的话,还不如上课好好听听。高考多考几分才是王道。竞赛这种东西最好不要强求。我那一届就有不少人搞竞赛。本人也搞的,呵呵。有的人有心栽花花不开,有人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当然了,我不是说随便搞搞就能拿省一。肯定是要下功夫的!虽然说竞赛这东西对课程的学习有帮助,但是毕竟是大学的东西,高考基本上是不会考的。也有不少人竞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高考却发挥失常,也许这跟用竞赛的思维来高考也有一定的关系吧。LZ最好好好考虑之后再做决定。也祝你成功!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2008年4月19日说 明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
本基本要求不包括国家代表队选手选拔赛的要求。2. 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
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本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
针对竞赛的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 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所涉及的符合本基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6. 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4个月发出通知。
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初赛基本要求1. 有效数字 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
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2. 气体 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 R 。
体系标准压力。分压定律。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 溶液浓度。溶解度。
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
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
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胶体。
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
胶体的分类。胶粒的基本结构。
4. 容量分析 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
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
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用 s、p、d 等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6.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 周期。1~18族。
主族与副族。过渡元素。
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s、p、d、ds、f 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对角线规则。
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属(类金属)。
主、副族的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其主要形体。铂系元素的概念。
7. 分子结构 路易斯结构式。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共价键。
键长、键角、键能。σ 键和 π 键。
离域 π 键。共轭(离域)体系的一般性质。
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相似相溶规律。对称性基础(限旋转和旋转轴、反映和镜面、反演和对称中心)。
8. 配合物 路易斯酸碱。配位键。
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螯合物及螯合效应。
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定性说明)。
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
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配合物的磁性和稳定性。用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说明Ti(H2O)63+的颜色。
软硬酸碱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软酸软碱和硬酸硬碱。9.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氢键以及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能量及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10. 晶体结构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晶胞(定义、晶胞参数和原子坐标)及以晶胞为基础的计算。
点阵(晶格)能。配位数。
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金红石、二氧化硅、钙钛矿、钾、镁、铜等。
11. 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
溶度积。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
熵(混乱度)的初步概念及与自发反应方向的关系。12. 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13. 电化学 氧化态。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式的书写与配平。
原电池。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
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
我手头最新的竞赛大纲(中国化学会2008年4月18日发布)copy给你—— 初赛基本要求1. 有效数字 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
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2. 气体 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R。
体系标准压力。分压定律。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 溶液浓度。溶解度。
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
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
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胶体。
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
胶体的分类。胶粒的基本结构。
4. 容量分析 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
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
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5.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用s、p、d等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6.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 周期。1~18族。
主族与副族。过渡元素。
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s、p、d、ds、f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原子的电子构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对角线规则。
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属(类金属)。
主、副族的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其主要形体。铂系元素的概念。
7. 分子结构 路易斯结构式。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几何构型的解释。共价键。
键长、键角、键能。σ键和π键。
离域π键。共轭(离域)体系的一般性质。
等电子体的一般概念。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相似相溶规律。对称性基础(限旋转和旋转轴、反映和镜面、反演和对称中心)。
8. 配合物 路易斯酸碱。配位键。
重要而常见的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体(水、羟离子、卤离子、拟卤离子、氨、酸根离子、不饱和烃等)。螯合物及螯合效应。
重要而常见的配合反应。配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定性说明)。
配合物几何构型和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
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配合物的磁性和稳定性。用八面体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说明Ti(H2O)63+的颜色。
软硬酸碱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软酸软碱和硬酸硬碱。9.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氢键以及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能量及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10. 晶体结构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晶胞(定义、晶胞参数和原子坐标)及以晶胞为基础的计算。
点阵(晶格)能。配位数。
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金红石、二氧化硅、钙钛矿、钾、镁、铜等。
11. 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
溶度积。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
熵(混乱度)的初步概念及与自发反应方向的关系。12. 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13. 电化学 氧化态。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式的书写与配平。
原电池。电极符号、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
标准电极电势。用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反应的方向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
电解池的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电解与电镀。
电化学腐蚀。常见化学电源。
pH、络合剂、沉淀剂对氧化还原反应影响的说明。14. 元素化学 卤素、氧、硫、氮、磷、碳、硅、锡、铅、硼、铝。
碱金属、碱土金属、稀有气体。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银、金、锌、汞、钼、钨。
过渡元素氧化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两性。
常见难溶物。氢化物的基本分类和主要性质。
常见无机酸碱的基本性质。水溶液中的常见离子的颜色、化学性质、定性检出(不包括特殊试剂)和一般分离方法。
制备单质的一般方法。15.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烷、烯、炔、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酸、酯、胺、酰胺、硝基化合物以及磺酸的命名、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
异构现象。加成反应。
马可尼科夫规则。取代反应。
芳环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芳香烃侧链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碳链增长与缩短的基本反应。分子的手性及不对称碳原子的R、S构型判断。
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通式和典型物质、基本性质、结构特征及结构表达式。16. 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化学的初步知识(单体、主要合成反应、主要类别、基本性质、主要应用)。
参加化学竞赛是很辛苦的。祝你顺利。
物质结构是每年的难点,考察类型大概就是给出分子式及其性质,根据这样去推断它的空间结构,这要求参赛者要有很好的物构基础知识。
有机去年变得很难,不知道趋势会不会就是这样的,因为有机在以前是不会很难的。物化是比较头疼的,因为他可以考得非常难非常难,可以与分析一起考。
单独的分析不难,就是分布系数的应用,酸碱性的简单计算。元素化学就是整天与物构结合起来考的了,这个是得一等奖的关键。
物化是得高分的关键,物化,元素拿下了之后,基本上就可以进省队了的。这几年有学科结合的趋势,同时也要注意每年化学界的新进展,因为这些东西经常成为考试的载体。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 CaO + CO2↑ 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 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
泡利原理,能量反应最低原理,洪特规则,离子键、共价键理论,轨道杂化理论是新课标选修三的核心内容呀,也是和大学无机化学和结构化学练习最紧密的内容呀。泡利原理,能量反应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出现在原子结构理论内容中;离子键、共价键理论,轨道杂化理论是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里面的内容。
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1 .共价键
1.成因:共价键时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其实质是经典作用。
2.特点:
⑴共价键有饱和性
在共价分子中,每个原子成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这是共价键的饱和性。形成条件之一是原子中必须有成单电子,由于一个原子的一个成单电子只能与另一个原子成单电子配对,形成一个共价单键,因此一个原子有几个成单电子便可与一个或几个原子的成单电子配对形成共价键。
⑵共价键有方向性:形成共价键时,原子总是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的方向成键,故共价键是有方向性的。
3.类型
⑴σ键:沿键轴的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发生轨道重叠,如s-s(H2),s-px(HCl),px-px(Cl2)等,轨道重叠部分沿着键轴呈圆柱形对称,由于成键轨道总是在键轴方向上重叠,故成键时轨道发生最大程度的重叠,所以σ键的键能大,稳定性高,能量低。
⑵π键:原子轨道总以“肩并肩”(或平行)的方式发生轨道重叠,原罪轨道重叠部分具有镜像对称性。从原子轨道重叠程度看,π键轨道重叠程度比σ键小,π键的键能要小于σ键,所以π键的稳定性也低于σ键,活动性高,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1.杂化 杂化轨道
杂化是指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的相互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这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杂化,所形成的新轨道就称为杂化轨道。
2.杂化的过程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和轨道重叠等过程。如CH4分子的形成过程:碳原子2s轨道中1个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2p空轨道上,这个过程称为激发,但此时各个轨道的能量并不完全相同,于是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4个sp3杂化轨道。然后4个sp3杂化轨道上的电子间相互排斥,使四个杂化轨道指向空间距离最远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H原子的1s轨道形成4个相同的σ键,从而形成CH4分子。由于四个C-H键完全相同,所以形成的CH4分子为正四面体,键角109º28'。
3.杂化轨道的类型: sp杂化、sp2杂化、sp3杂化等三种形式.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常用口诀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 (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
呵呵 我也是学化学竞赛的 一等奖 (先吹个小牛)
其实基础一定要牢 一些概念一定要很熟悉 像什么电负性,电离能等等(一时想不齐太多,但基础一定要牢,对理解有很大帮助) 另外化学热力学的公式一定熟悉 因为他牵扯很多 而且必考又易得分 另外一个大头就是元素和化合物 尤其是副族(主族也不能忘哦) 我以前就是晚上睡觉前看元素 一边又一边 要不然很容易忘得 因为东西实在太杂太多 还有有机反应也要很熟悉 对推断很重要 还有告诉你一些秘方 可以看一下有机反应的机理 虽然不考 但有了机理 不但反应背的快记得牢 还能推断不知道的反应(很有用哦 )
其实化学竞赛也不是很难 大部分是可以学习的(当然也有一些很灵活的题 只要你比较聪明 想想还是会有思路的)
好了 就说这么多 我电脑里还有些以前的资料 你要的话也可以给你
你是初中生? 不会讲了一堆废话吧?
不好意思 不过没关系
到高中在参加吗 还有报送资格哦
那些东西还是发给你好了 高中在用
别急 真的很大 不过一定会给你的
初3的化学个人认为会侧重考质量守恒和浓度一类的,当然有的题会牵涉到物理知识,叫你算质量什么的.然后就是设计实验和看懂别人的实验.
实验就需要把概念背清楚,更重要的是要能完全理解.这样才能看懂别人的实验.
关于设计实验,就要能够完全了解一个物体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然后根据性质,来设计实验证明这个性质,从而证明物质.
设计实验还有一点建议
就是在答题的时候,分成几个板块,以这种形式答题: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分成这种形式,一目了然,而且不易扣分
最后祝你能旗开得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