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需要辨识的是作业活动和设备清单。做双体系最主要的是风险分级管控。开展工作危害分析,首先识别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然后对危险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风险分析和评价,再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
具体步骤:
1、作业活动划分。作业活动的划分分为两种:常规作业活动由生产车间按照岗位实际的操作步骤进行划分;非常规的作业活动由涉及到的专业职能部门进行划分。
2、危险源辨识。针对作业步骤分别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辨识危险源时都是假定设备设施完好状态下“人没做或做错某些事情”,危险源中不能出现“某某设备损坏”、“某某设备失灵”等分析情况。
3、依据风险评价准则,公司使用LEC评价方法,对作业活动中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管控措施。
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注意事项:
1、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中,每一个危险因素都与“主要后果”产生原因一致;“应急处置”要与“主要后果”相对应。
2、主要后果中的内容,只能填写GB6441中规定的20种事故伤害中的官方名称;错误举例1:主要后果中出现“泄漏”“设备损坏”等不属于20种伤害的内容;错误举例2:“中毒和窒息”写成了“中毒”、“窒息和中毒”“中毒、窒息”“窒息、中毒”等。
3、5项控制措施要区分清楚。错误举例:在工程技术中写了“双人复核”。
4、控制措施不能千篇一律的复制;错误举例:管理措施中全都写“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中全都写“执行应急处置方案”。
5、教育培训措施应该写“针对某某操作进行培训”。错误举例:教育培训措施中千篇一律的写“对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对“风险点的作业步骤进行培训”。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
需要辨识的是作业活动和设备清单。做双体系最主要的是风险分级管控。
开展工作危害分析,首先识别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然后对危险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风险分析和评价,再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具体步骤:1、作业活动划分。
作业活动的划分分为两种:常规作业活动由生产车间按照岗位实际的操作步骤进行划分;非常规的作业活动由涉及到的专业职能部门进行划分。2、危险源辨识。
针对作业步骤分别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辨识危险源时都是假定设备设施完好状态下“人没做或做错某些事情”,危险源中不能出现“某某设备损坏”、“某某设备失灵”等分析情况。
3、依据风险评价准则,公司使用LEC评价方法,对作业活动中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管控措施。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注意事项:1、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中,每一个危险因素都与“主要后果”产生原因一致;“应急处置”要与“主要后果”相对应。
2、主要后果中的内容,只能填写GB6441中规定的20种事故伤害中的官方名称;错误举例1:主要后果中出现“泄漏”“设备损坏”等不属于20种伤害的内容;错误举例2:“中毒和窒息”写成了“中毒”、“窒息和中毒”“中毒、窒息”“窒息、中毒”等。3、5项控制措施要区分清楚。
错误举例:在工程技术中写了“双人复核”。4、控制措施不能千篇一律的复制;错误举例:管理措施中全都写“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中全都写“执行应急处置方案”。
5、教育培训措施应该写“针对某某操作进行培训”。错误举例:教育培训措施中千篇一律的写“对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对“风险点的作业步骤进行培训”。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 治理双体系建设六种典型危害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e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f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机械厂最主要是:机械危害、电器危害、人体工程危害。
安全双预防体系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重要实践,是公司安全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需要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风险管控治理体系。
安全双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需要辨识的是作业活动和设备清单。做双体系最主要的是风险分级管控,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工作危害分析。
开展工作危害分析,首先识别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然后对危险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风险分析和评价,再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
1 双体系建设概念 1、双体系建设指的是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2、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3、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4、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5、危险源指的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6、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7、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8、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9、物的因素是指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0、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1、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2、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3、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14、风险分级管控过程包括: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与分级、2 制定实施风控措施。
15、风险点亦称风险源,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16、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风险评价以及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
17、第一类危险源指的是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人员高处作业、吊装物等),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煤气发生炉等),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供电设备、隧道窑、压力容器等),能量载体(如压缩气体、运转的皮带、运转的球磨机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如煤气、液氨、煤焦油等)等。 18、第二类危险源包含人的因素(人的失误)、物的因素(物的故障)、环境因素(作业条件)、管理因素(管理缺陷)。
19、风险矩阵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数学表达式为 R(风险值)=L(发生伤害的可能性)* S(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20、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是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重防火墙。第一重防火墙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并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
全面排查风险点、风险因素和危险源,加强对风险的管控,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第二重防火墙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企业不消除隐患,隐患就会消灭企业,甚至造成人亡企灭的严重后果。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拼搏。
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生产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只有遵行规律方能驾驭它,必须坚定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牢牢挺在前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