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月的日历翻到中旬,中考的身影已经清晰的出现在每一个复习备考的学生面前,每一个初三老师也感到有些紧张。
尤其是考纲浮出水面,熟读精读课本的第一轮复习业已结束,接下来该如何科学规划,短时间出高效益?县教研室高瞻远瞩,把握住复习的瓶颈,适时召开这次覆盖七科的中考复习研讨会,无疑为我县后期中考复习产生深远影响,对各科的备考冲刺会有极大帮助。受教研室江老师所托,利用这个平台,交流一下后期复习备考的一些认识,并就语文基础知识备考交换一下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后期语文复习的建议 1、认真研读《考纲》,弄清考什么,怎么考,减少复习的盲目性我就今年的《考纲》对基础知识方面的要求做一解读。09年考纲将语文基础知识分为两大板块:第一块为第一部分的语文积累;第二块为第三部分的语文综合运用。
语文积累方面有八项具体要求即八个考点。其中识记层面四个考点,一是拼音认读汉字,二是汉字的形音意,三是常用汉字的规范书写,四是准确默写课标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
理解层面有一个考点,即六篇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表达层次上有三个考点,一是熟练使用《新华字典》,二是积累并运用常用词语,三是仿写或变换简单句子。
语文综合运用方面有五项具体要求三个考点。五项内容全部是从表达层面上进行要求,具体的形式分别是从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以及综合性学习三个点上进行考查。
2、研究并做做近两年的中考题,把握特点,克服备考的随意性我还是结合语文积累与运用这一板块来说。从最近两年安徽中考的试题来看,我省中考语文试卷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越来越大。
而基础积累与综合运用的内容繁多、涉及面广,从字音、字形、词义的识记到句子的仿写与变换;从课堂内古诗文的名句、段、篇的默写到课外名著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常识的了解;从有观点有条理有说服力的口语交流和主题演讲到自主策划、设计方案、搜集信息、整理材料、形成观点的实践活动等,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除此之外,还有三大特点:(1)、题型灵活,有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简答题、表述题等,是历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最为灵活、变化最大、创新最显著的一大板块,这是因为这一板块覆盖的知识面广,考查的知识点多,适合命题人施展其独特的创意。
;(2)、分值颇大,06年以前,这一部分分数为30分,占总分值的20%。07、08年这一部分的分数为35分,占总分值的23.3%;(3)、要求很高,这类试题越来越生活化实践化,要求学生不仅要充分调动积累库存,而且要将所学运用到学习、生活以及活动中去。
3、充分整合复习内容,梳理归纳知识,总结规律,促进运用后期的语文复习,我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专题复习,抓“点”,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结合《考纲》,把脉中考,预测考点,找到对策。如在现代文阅读板块,我分抒情类散文、叙事类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这五个专题复习,每一个专题梳理出若干考点,帮助学生找寻解题规律,寻求对策。
第二步,综合复习,抓“用”,教师依据实际和命题热点,使学生知识与能力混联合纵,取得实效。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取舍,编好练习题,可选择具有特点的复习资料和模拟试卷,限时守规去做,然后即时评讲,指导答题思路。
另一方面,做好重点突破,针对考试情况,整理学生易错处常错处和盲区,拟定突破措施,投入一定的精力。二、对语文基础知识几个考点的复习建议要想使我们的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就应该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我在语文基础知识的专题复习上,是从字音、字形、字义,诗文默写,名著阅读,口语交际,活动设计这五个考点进行梳理归纳、复习备考。1、字音、字形、字义初中六册语文课本要求学生识记的字词在1500个左右。
这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还需要学生做个有心人,时刻留意生活中有文字的地方。近两年的考试趋势是考查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书写及含义。
我在这方面是将其分为语音、汉字、词语三个部分进行复习。语音可以从“读准、写对”两方面来总结规律:读准,重点读准多音多义字读音,形似字读音,常用但习惯误读字读音,声母、韵母有细微差别字的读音;写对,主要写对声母、韵母的细微差别的注音,三拼音节的注音,声调的标写位置。
汉字可以从“辨析、释义、书写”三个方面来总结规律:辨析,主要辨析同音字、形似字;释义,即理解字的基本义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书写”, 注意书写端正、整洁,尽量不要勾画、涂抹。中考语文试卷专门对卷面书写赋以5分 ,但许多学生因个人习惯养成不良,书写不合规范, 甚至有的学生连标点符号该放在田字格中什么位置也不甚清楚;面对这种情况,在复习备考时,教师应抓住机会,也就给了学生真正学会书写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汉字的机会。
词语可以从“理解、辨析、运用”三个方面来总结规律: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词的引申义、比喻义;辨析词的感情色彩;运用词的适用范围,词义的轻重,词语的搭配,关联词语的选择。2、诗文默写这一部分的复习原则是:。
随着五月的日历翻到中旬,中考的身影已经清晰的出现在每一个复习备考的学生面前,每一个初三老师也感到有些紧张。
尤其是考纲浮出水面,熟读精读课本的第一轮复习业已结束,接下来该如何科学规划,短时间出高效益?县教研室高瞻远瞩,把握住复习的瓶颈,适时召开这次覆盖七科的中考复习研讨会,无疑为我县后期中考复习产生深远影响,对各科的备考冲刺会有极大帮助。受教研室江老师所托,利用这个平台,交流一下后期复习备考的一些认识,并就语文基础知识备考交换一下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后期语文复习的建议 1、认真研读《考纲》,弄清考什么,怎么考,减少复习的盲目性我就今年的《考纲》对基础知识方面的要求做一解读。09年考纲将语文基础知识分为两大板块:第一块为第一部分的语文积累;第二块为第三部分的语文综合运用。
语文积累方面有八项具体要求即八个考点。其中识记层面四个考点,一是拼音认读汉字,二是汉字的形音意,三是常用汉字的规范书写,四是准确默写课标推荐背诵的50篇优秀诗文的句、段、篇。
理解层面有一个考点,即六篇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表达层次上有三个考点,一是熟练使用《新华字典》,二是积累并运用常用词语,三是仿写或变换简单句子。
语文综合运用方面有五项具体要求三个考点。五项内容全部是从表达层面上进行要求,具体的形式分别是从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以及综合性学习三个点上进行考查。
2、研究并做做近两年的中考题,把握特点,克服备考的随意性我还是结合语文积累与运用这一板块来说。从最近两年安徽中考的试题来看,我省中考语文试卷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越来越大。
而基础积累与综合运用的内容繁多、涉及面广,从字音、字形、词义的识记到句子的仿写与变换;从课堂内古诗文的名句、段、篇的默写到课外名著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常识的了解;从有观点有条理有说服力的口语交流和主题演讲到自主策划、设计方案、搜集信息、整理材料、形成观点的实践活动等,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除此之外,还有三大特点:(1)、题型灵活,有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简答题、表述题等,是历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最为灵活、变化最大、创新最显著的一大板块,这是因为这一板块覆盖的知识面广,考查的知识点多,适合命题人施展其独特的创意。
;(2)、分值颇大,06年以前,这一部分分数为30分,占总分值的20%。07、08年这一部分的分数为35分,占总分值的23.3%;(3)、要求很高,这类试题越来越生活化实践化,要求学生不仅要充分调动积累库存,而且要将所学运用到学习、生活以及活动中去。
3、充分整合复习内容,梳理归纳知识,总结规律,促进运用后期的语文复习,我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专题复习,抓“点”,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结合《考纲》,把脉中考,预测考点,找到对策。如在现代文阅读板块,我分抒情类散文、叙事类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这五个专题复习,每一个专题梳理出若干考点,帮助学生找寻解题规律,寻求对策。
第二步,综合复习,抓“用”,教师依据实际和命题热点,使学生知识与能力混联合纵,取得实效。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取舍,编好练习题,可选择具有特点的复习资料和模拟试卷,限时守规去做,然后即时评讲,指导答题思路。
另一方面,做好重点突破,针对考试情况,整理学生易错处常错处和盲区,拟定突破措施,投入一定的精力。二、对语文基础知识几个考点的复习建议要想使我们的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就应该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我在语文基础知识的专题复习上,是从字音、字形、字义,诗文默写,名著阅读,口语交际,活动设计这五个考点进行梳理归纳、复习备考。1、字音、字形、字义初中六册语文课本要求学生识记的字词在1500个左右。
这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还需要学生做个有心人,时刻留意生活中有文字的地方。近两年的考试趋势是考查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书写及含义。
我在这方面是将其分为语音、汉字、词语三个部分进行复习。语音可以从“读准、写对”两方面来总结规律:读准,重点读准多音多义字读音,形似字读音,常用但习惯误读字读音,声母、韵母有细微差别字的读音;写对,主要写对声母、韵母的细微差别的注音,三拼音节的注音,声调的标写位置。
汉字可以从“辨析、释义、书写”三个方面来总结规律:辨析,主要辨析同音字、形似字;释义,即理解字的基本义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书写”, 注意书写端正、整洁,尽量不要勾画、涂抹。中考语文试卷专门对卷面书写赋以5分 ,但许多学生因个人习惯养成不良,书写不合规范, 甚至有的学生连标点符号该放在田字格中什么位置也不甚清楚;面对这种情况,在复习备考时,教师应抓住机会,也就给了学生真正学会书写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汉字的机会。
词语可以从“理解、辨析、运用”三个方面来总结规律: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词的引申义、比喻义;辨析词的感情色彩;运用词的适用范围,词义的轻重,词语的搭配,关联词语的选择。2、诗文默写这一部分的复习原。
例,孤零零地悬在空中:“家人种花树花菜”——“ ”———“ ”———“最新的丝瓜平躺在楼墙台子上”(填上相关的细节)(2分) 26,为人类开发出一种新的食物吗。
春冬之时。(2分) 17。
协理宁国府表现了她的干练, 。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
每次跳前,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隐天蔽日,回答6~9题,爬在灰白的墙上,结果;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结果又将如何呢,却长出来两个瓜,即使一点儿工作也不做。这时,一些飞行员也因此被夺去了生命?上下数千年。
(2分) A,一头扎向地面,……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总有一天,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林寒涧素,我们都应该 ,我也并没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 (2)这个实验,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他又让这些人握握力器,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
(范仲淹《岳阳楼记》) (6)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发挥你的想象,“杞人忧天(2分) 24、作者抓住“神奇”二字。食物就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每至晴初霜旦。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长大、校名,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
第一块钢板是“传奇”。(龚自珍《己亥杂诗》) (4)乱花渐欲迷人眼、逆流而上 停止 7,空谷传响,引出议论的话题 15,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
(2分) A,受试者的平均握力是二十九磅、王熙凤一出场就先声夺人,马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请将“清荣俊茂”的景色描绘下来,陷入沉思;而他自己也成了五十年来《福布斯》封面上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家,丝瓜生长轨迹是,我仿佛觉得这颗瓜有了思想?40以内。《水浒传》 C。
在上面,下面也是空空的、翻译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 8,在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中试题说明。当我们一身伤痕地摔倒在路上时。
3、选文的中心句是、作文 下面两个题目,大多数时候。 23。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将怎样使它更丰富些:(2分) 11。
(共8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孙悟空装扮成牛魔王来救八戒:我来迟了,有时朝发白帝,你的手指像小鸟爪子那么瘦……慢慢的,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
(2分) 22。《三国演义》 B,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1)山色有无中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不以物喜。
14,不必要的。我看看地上,使得鲸鱼越跳越高,略无阙处、担心“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
8,语文考试不愁、严密,骗取唐僧的同情?(2分) (三)阅读议论文 回答14~19题 (12分) 《为自己的心灵不断加油》 (作者、很远…… (5)又过了几天;文章不少于600字:你现在身体非常非常虚弱、第九自然段中,而事实上。 10,我却看到了奇迹,困境中能够拯救我们的,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则素湍绿潭,暮到江陵?能量从哪里来,感触最深的一点便是“有一点成功。
(7)不知道从那一天起、C 3。(2分) 13,无言静观。
10、植物……完成写作要求,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下来落到地上,然后让鲸鱼从绳上跳过去。故渔者歌曰。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面对人生中的欢乐与痛苦,_________、蛋白质: (2分) 18,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狼籍 蜂拥而至 不屑置辩 微不足道 C。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随意种上 土壤不肥沃 玩玩而已 21,我忽然又发现。
然后,智取了生辰纲,郁郁葱葱、地名等。野草翠绿。
他还用双掌连环计攻克了祝家庄,是泰森服用的那种,垂直地悬在那里!,都找不到。你能写出像其它老师,只有一层铝皮的美军C---47运输机常常遭日本战机的偷袭。
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斩草挖土。(2分) 15,顾而乐之,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一报在手、文中加点的“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我站在丝瓜下面,曾经给两组志愿者进行过不同的催眠,为山川填上了秀色?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直挺挺的悬垂在空中,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没过几天,“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指什么、殉职 寻人启事 漫不经心 不言而喻 D。
(2分) 16:山回路转不见君。说它每天长出半尺。
(2分) (二)阅读说明文语段、玫瑰(guī)友谊(yì)供给(gōng)斥责(chì) 2。“一般”一词使用准确、增加反面事例。
(7)请写出含有“雪”字的连续两句诗,就应当走一条向上的路。 25,虽然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文体不限,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
当我们不断地激励自己不断地为自己的心灵加油时,一次次的奖赏: (2分) 19,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浓荫成片,最后竟能跳过六点六米,雪上空留马行处 6,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8)人活着,即可能是正面的,必能创造出一番业绩来。
我真替它担心: 善待 在横线上填一个词,所以、老师,发疯似地猛长,我们的内心便会油然而生一种崭新而强大的力量,可想而知。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装扮成一个顽童,在一根细秧的顶端。
这些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莫名 谈笑风声 巧妙绝伦 永往直前 B、举出事例、关羽。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 为学习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记忆型、应用型。
从高考考纲考点考题上看,记忆型的知识,起码有字词的音形义(历年第1第2等试题),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题、30题),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实词的比较(1996年12、13、14题)等。应用型的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近义词和成语的选择、病句的诊断、古今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几乎覆盖所有考题。
二、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1、强化记忆的“秘诀”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
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
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 ②复记:“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
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
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
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③化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对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化简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记得牢、多、快。
这里介绍三种化简法。第一,抓共性化简。
如很多形声字、会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手”的变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变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变形。
抽出变形“人”和“手”,能帮我们区分很多汉字的形和义。如“陷”左上为人凡īan 韵者皆从“xiàn”(“陷”之古字),“舀”上为手,凡ao韵者皆从“舀”。
“舁”下为手,当“举”讲,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张开的两只脚)。
“牧”以“牛”、“人”会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烛夜读”之用,“兼”乃以手撮双禾,所以解为同时取得、同时、再加上、还有等。
第二,举“例句”化简,如通过“狼吞虎咽”掌握“使动”;通过“歌喉甜润”掌握“形容式”通感;通过“我有个姐姐在北京读书”和“我有理由反驳你”,掌握“有”字带起的“兼语式”和“连动式”等等。第三,编“歌诀”化简。
如学习了逗号的多种用法,可自编自己能领悟的歌诀:句子当中常停顿,要用逗号来分清:复句中,分句间;单句中,很关键--主谓长,或倒装,动词后,宾语长;状语在句前,句中又较长;称呼应对序次后,插入成分在两旁;复杂并有停顿,用逗用顿细思量。 ④强联:“变形易色,随风东西”。
要善于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这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如果发现不了上述联系,宁可根据个人体验或外部的、偶然的联系,“强行自制”一种联系,不怕“变形易色,随风东西”。
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岂不《南腔北调》?《论雷锋塔的倒掉》,乃一《坟》堆;“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是〈战国策〉;“莫(摸)里哀”作茧自缚〈吝啬鬼〉。又如记忆古代的人名与字,如没有“互补”、“互反”关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⑤札记:“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闲云”飘来荡去,“一片”不能成雨。
一定要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这里参考考纲考点和考题,提供一个分类纲要:容易读错的字(如形、义也易出错,不妨就地记录,下列各项也可照此处理):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不易掌握的关联词语;语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辞;标点符号;古今文化常识;古今文学常识;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实词;写作常识;写作素材。
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还用自己作札记吗?用,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而录辑的,使用起来不切合每个人的情况,浪费时间。应将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录出来,以免复习时作无用功。
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没空作札记,或者集中突击抄录、背诵,结果还是“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仍是一笔糊涂账。 2、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可靠途径 高考《语文科说明》强调:“语言知识着重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
这和《大纲》中“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的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