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统计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统计所需要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统计总体形成的三个条件:
第一,客观性;总体和总体单位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观察和计量的;
第二,同质性;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必须是在某些性质上是相同的;
第三.差异性;构成总体的各单位除了同质性一面还必须有差异性一面,否则就是需要统计研究了。
统计总体按总体单位是否有限分为两种: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一个统计总体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称为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个体。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多种多样的。且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总体与总体单体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这与研究目的和要求有关。
例如:要了解某一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研究目的),总体是该地区的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要了解某一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情况(研究目的范围变小),总体是该企业所有职工,总体单位是每一位职工。比如,我们在网上看到,某地区电力系统职工的查表员工年薪达到12万,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该电力企业职工的工资情况,总体就是该电力企业的所有职工,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位职工。
标志与指标
(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不能用数量表示。主要用作分组的依据。
表现形式有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可以用数量表示。可进行计算。
(2)指标: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
一种是认为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适用于统计理论与统计设计。
另一种认为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适用于实际统计工作。
(3)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
②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必须是能用数值表示的;
(4)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①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直接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转化的关系。
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单位标志:简称标志,是指总体总体中各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互为存在条件的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不存在,没有总体,也就无法确i定总体单位。
1.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是统计法所调整的统计法律关系的集中反映,是贯穿整个统计法律规范,对各项统计制度和所有统计法律规范起统帅作用的准则。主要有以下5项:
一是,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二是,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三是,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四是,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五是,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2.统计人员的职权,是指统计人员在一定的机构担负统计工作,为了完成统计任务而由统计法规定拥有的权利。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统计人员的职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计人员具有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
二是,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依照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三是,统计人员有权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四是,统计人员有权揭发、检举统计调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另外,统计人员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权利。
3. 统计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统计活动中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规定,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形成侵害的行为。统计违法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统计违法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二是,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
三是,统计违法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定的行为。
看这个《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一)统计基础知识 1、总体与总体单位。
(概念)(P4页) 2、变异与变量。(多选)(P6页) 3、统计的工作过程。
(多选)(P8页) 4、重点调查、抽样调查。(P17页) 5、统计整理的内容。
(P26页) 6、统计整理的方法。(P27页) 7、分组的方法。
(P30页) 8、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P31页) 9、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例2)。
(计算)(P34页) 10、统计指标的种类。(P50页) 11、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重点是区别)。
(P52) 12、平均指标的概念(重点是特点)。(P61页) 13、标准差。
(计算,例18)(P70页) 14、时间数列的概念。(P73页) 15、时间数列的种类。
(P74页) 16、时间数列的特征。(P75页) 17、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P75页) 18、根据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计算,例8)。(P81页) 19、发展速度。
(概念)(P83页) 20、增长速度。(概念)(P84页) 21、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计算方法)(P85页) 22、统计指标的概念。(P88页) 23、统计指标的作用。
(多选)(P89页) 2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列计算表如6—2所示)(P92页) 25、分层随机抽样。
(P104页) 26、影响抽样误差的因此。(多选题)(P107) 27、统计分析的特点。
(P115页) 28、统计分析的程序。(判断题)(P115页) 29、对比分析法。
(P118页) 30、速度分析法。(概念)(P119页) 二)统计实务 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概念)(P127页) 2、周期性普查制度。(重点)(P127页) 3、管理原则与事后监督。
(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原则6点)(P131、132页) 4、普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P132页) 5、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
(P136页) 6、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写规则。(P137页) 7、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P139页) 8、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P143页) 9、工业总产出。
(P150页) 10、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P151页) 11、非盈利性服务业单位产出。
(P153页) 12、运输业运输量、周围量统计。(定义)(P155页) 13、能源消费量。
(概念)(P159页) 14、能源库存量的统计和产成品库存的定义。(P164页) 15、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
(概念)(P168页) 16、成本及费用。(管理费用)(P171页) 17、增值税。
(定义)(P174页) 18、期末人数,平均人数。(P181页) 19、失业人员的概念和范围。
(P183页) 20、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P185页) 21、新增固定资产。
(P191页) 22、房地产开发投资统计。(P195页) 二、统计法基础知识 1、政府统计┅┅┅┅基本任务。
(这段内容)(P1页) 2、统计法的特点。((P4页) 3、统计法的表现形式。
(P5页) 4、统计法的作用。(简答)(P6页) 5、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选择)(P8页) 6、我国现行统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主要在12页)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统计法制发展情况。
(简答)(P14页) 8、政府统计调查。(P18页) 9、《统计法》还规定,~~~~~~~~~临时调查。
(P20页) 10、编制统计调查项目的原则。(问答)(P21页) 11、我国的统计调查制度,~~~~~~~~~~~认真执行。
(P22页) 12、调查形式,~~~~~~~~~~~~~、填报日期。(P23页) 13、普查是~~~~~~~~~~~~~~~地位和作用。
(P24页) 14、定期全面统计报表,~~~~~~~~~~~~不得伪造、篡改。(P25页) 15、统计调查证件的种类。
(注意:发放范围4)(P27页) 16、《统计法》第十四条规定:~~~~~~~~公众共同享有。(P34、35页顶行) 17、由于统计数据是~~~~~~~~~~~~~部门予以发布。
(P35页) 18、2.审批程序。(P36页) 19、《统计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重要组成部分。
(P37页) 20、私人、家庭单项调查资料的保密。(P38页) 21、保守商业秘密。
(重点39页最后一行)(P38页) 22、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是~~~~~~~~~~~~逐流、不看眼色行事。(P45页—46页第二行)。
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是在国家统计局的领导下,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组织实施,由县(或市)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具体承办的统计行业的资格考试。考试的承办机关应当事先公布考试大纲、考试的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务规则、考试的具体时间及地点等。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科目为: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
按照《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要求,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和《统计法基础知识》两个科目。其中,《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包含两个部分。鉴此,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由三部分组成,即《统计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