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乳房经络、解剖、生理、病理的认识最早出现于《内经》之 中,后世医家也对此有诸多论述,比如,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指出了乳房经络归属;“妇人乳有十二镶”,指出乳房之解剖结构;“冲任 为气血之海,上行则为乳,下行则为经”,指出乳汁生成来源;“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将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客,则气壅不散,结聚乳 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指出冲任不和为乳房疾病的发生因素之一。
正是因为中医上有这些关于乳房的论述,为以后的乳房病学理论奠定了 基础,为现代中医乳房疾病理论研究、临床诊断之学术渊源。通常来说,影响乳房生理、病理最大的因素就是肝、肾、脾、胃功 能是否正常,肝胃两经、冲任二脉是否畅通。
脏腑之中的气血津液里 面,肾之先天精气、脾胃之后天水谷之气、肝藏血和疏调气机等,都会 对乳房的生理、病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乳房在发育的过程中会深受肾气的影响,体内的肾气旺盛,天癸才 能按时到来,冲任二脉通盛,向下能够作用于胞宫、产生月经,使其具 有生殖功能;向上能作用在乳房,让乳房充分发育,为孕育、哺乳作准 备。
泌乳是女性乳房的基本功能,乳汁的分泌、调节和肾、脾胃、肝有 着密切关系。 肾气旺盛,乳房才能充分发育,乳汁才得充盈;脾胃为后天气血之 根本,气血的形成源于脾胃水谷之气,乳汁为脾胃水谷精微化生而成, 因此,脾胃气壮,乳汁多、浓,脾胃气虚,乳汁少、淡;肝藏血,所以 肝血虚,则乳汁少。
乳汁分泌的调节过程中,肝之疏泄与脾胃运化最为重要。 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或脾胃运化失司,湿热蕴结,乳络闭阻,气血淤滞,乳汁则无 法利排出体外,或者突然减少,甚至炼乳成脓,最终发展成乳痈。
乳房和与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冲任二脉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足阳明胃经由缺盆下于乳,贯乳中;足厥阴肝经上贯膈,布胸肋绕乳 头;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行在腹中,上关元、至胸中,冲任挟脐 上行,到胸中而散。 这些经脉有通调、灌养之功,可以同时维持乳房生 理功能。
一旦经络闭阻,冲任失调,各种乳房疾病就会接踵而至。
在中国古代医籍里并无“乳腺”一词的记载,而在中医经典著作《内 经》中已有对乳房的认识,后世医家也多有论述,如“男子乳头属肝,乳房 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指出了乳房的经络归属;“妇人乳有十 二瓤”,指出了乳房的解剖结构;“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则为乳,下行则 为经”,指出了乳汁的生成来源。
中医认为,肝、肾、脾胃功能是否正常以 及肝胃两经、冲任二脉是否通调对乳腺的生理、病理影响最大。在脏腑 气血津液中,以肾的先天精气、脾胃的后天水谷之气、肝的藏血与疏调气 机功能对乳腺的生理病理影响最大。
你好!
一、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的原因:
1.情志因素:情志不畅,郁久伤肝,致气机郁滞,蕴结于乳房胃络,经脉阻塞不通,轻则不通则痛,重则肝郁气血周流失度,气滞、痰淤、血瘀结聚成块而形成乳腺增生。
2.饮食因素:恣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脾运失健则生湿聚痰。痰湿之邪性粘滞,易阻气机,痰气互结,经络阻塞则为乳癖。
3.劳倦内伤:房劳、劳力过度,耗伤元气;肾为藏精之脏,赖后天脾胃所养,劳伤日久,脾胃乃伤,久则肾益虚,无以灌养冲任,冲任失调而生乳癖。病性属本虚标实,冲任失调为本病之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发病之际。病位在肝、脾、肾。
中医认为,此病发病原因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责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虚弱之人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土,而致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 或天生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好生闷气 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 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
二、乳腺增生的症状:
乳癖(乳腺增生症)临床以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为主,且多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或伴乳头痛、溢液。其发病率已占乳腺病的首位,国内外研究表明乳癖(乳腺增生)病与乳癌的发生有肯定联系,乳腺上皮增生明显增加了癌变的危险,
三、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中药散结乳安贴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体系下,经二十多种中药炮制而成,治疗效果非常好。
1、疏肝理气,调畅气机。 乳头乳房及肝经循行之处,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易于怫郁。乳癖者,每多有性情抑郁,忧思多虑或心烦急躁易怒,胸闷嗳气,而乳房疼痛与肿块大小变化,亦多情绪变化有关。肝郁气滞在乳癖发病学上有重要影响。七情不畅,肝失条达,肝郁气滞结于肠子络则疼痛结块,故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治疗乳癖的主要原则。
2、活血化瘀,疏通乳络。 乳房疼痛及肿块为主症,二者均为血瘀证特征性表现。忧思恼怒,抑郁寡欢,必致肝气不畅,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内,使血行不畅,经隧不利,下不能充胞宫,上不能溢乳房,乳络闭阻,气滞血瘀,凝结成块,不通则痛。经前冲任血液充盈,乳房肿痛加重,月经后气血得到疏泄,肿痛亦随之减轻。可见乳癖者出现血瘀证势所必然,治疗中必须重视活血化瘀,疏通乳络作用。
3、化痰软坚,消肿散结。 思虑伤脾或肝郁气滞,横逆脾土,均可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气不足,冲任失养。不能温煦脾阳,则精液不得运化,聚湿成痰,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灼津为痰,痰、气、瘀互结而成乳癖。因此,痰凝在乳癖发病学上有一定影响,化痰软坚,消肿散结可促使肿痛消散于无形。
中医学对于乳房病理生理方面的阐述,早在《内经》中就 有记载。
后世医学家认为:“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 头属肝,乳房属胃。”(胡公弼语)亦有提出:“乳房之部位属睥 胃,乳房之经络属肝胆。”
(余听鸿语)我们认为与乳房有关的经络有肺、肾、心包、肝、胆、脾、胃、冲任等,关系最密切的是肝胃两经,其次是冲任两脉。 足阳 明胃经自缺盆下于乳,足厥阴肝经入期门穴,穴在乳下,出于 上,入于下。
冲任两脉皆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 中,冲脉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中医认为“妇人乳有十二穰”,相当西医解剖学所指的腺 叶。
可见,古代医学家对乳房生理的认识内涵丰富。 认识到乳 汁来源于水谷精微,因胃主纳谷,脾主运化,同居中焦,属土味 甘,故乳汁之味甘;运化及控制有赖于肝胆木气,因肝胆主疏 泄,喜条达;厚薄主于冲任之盛衰,乳汁为气之所化,而冲任为 气血之海,上行则为乳汁,下行则为经水,妇人哺乳则为经止。
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乳腺癌的记载,比英国的 派杰发现此病早1200~1300年。
古代医学家形象地把乳腺癌 称做为“乳岩”,可见,当时对乳腺癌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认 识,其中一些至今仍然指导着中医临床。历代医书对乳腺癌的形成、治疗都有大量的叙述。
《肘后 备急方》指出:“若恶核肿结不肯散”,“痈结肿坚如石,或如大 核,色不变,或做石痈不消”,“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 痈”等描写乳腺癌的石样硬度,成为我国医学文献中乳岩命名 的起源。《诸病源候论》记载:“肿而皮强,上如牛领之皮,谓之 疽也”,均符合对乳腺癌中橘皮样水肿的描述,成为后世医家 对本病认识的基础。
《妇人良方》的描述尤为详尽:“若初起,内 结小核,若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蟾岩崩破,如 熟石榴,或内溃深洞,血水滴沥……”十分符合乳腺癌的晚期 表现,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外科正宗》描述亦为深刻:“一妇左乳结肿,或大或小,或 软或硬,俱不为痛,已半年余,方发肿如覆碗,坚硬木痛,近乳 头垒垒遍生疙瘩,……”这个“垒垒遍生疙瘩”颇符合晚期乳腺 癌出现的皮肤卫星结节,是一部既阐明病理,又举实例的医学 著作。
《窦太师外科全书》亦进行了描述:“……捻之内如山岩, 故名之。早治得生,若不治,内溃肉烂见五脏而死”,指出了对 乳腺癌须及时治疗的正确观点。
古代医籍中,其它有关本病的 描述还有“初如豆大,渐如棋子,……”“皮核相亲”,后者用于 形容皮肤粘连,恰当之极。 提到“妇人乳头小浅热疮”,十分符 合乳头湿疹样癌的临床表现。
由此可见,中医对乳腺癌早有系统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 实践经验和宝贵的理论知识。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
传统认为它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成核所致,中医学称之为"乳癖"。 病因 1。
情志因素:情志不畅,郁久伤肝,致气机郁滞,蕴结于乳房胃络,经脉阻塞不通,轻则不通则痛,重则肝郁气血周流失度,气滞、痰淤、血瘀结聚成块而形成乳腺增生。 2。
饮食因素:恣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脾运失健则生湿聚痰。痰湿之邪性粘滞,易阻气机,痰气互结,经络阻塞则为乳癖。
3。老倦内伤:房劳、劳力过度,耗伤元气;肾为藏精之脏,赖后天脾胃所养,劳伤日久,脾胃乃伤,久则肾益虚,无以灌养冲任,冲任失调而生乳癖。
病机 病性属本虚标实,冲任失调为本病之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发病之际。病位在肝、脾、肾。
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除了传统的辨证分型内服中药以外,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疗法,如单方验方口服、中药局部外敷、针灸及其他疗法等。这些疗法一般作为辅助性疗法,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1)单方、验方口服或注射:①鲜商陆制成片剂,每片重0。4g,相当生药0。
5g,每日3 次,每次6片。②干、鲜老鹳草,每日30~60g,代茶饮。
③茸鹿头部脱角盘中的提取物制成针剂,每次月经前10~15天开始用药,每日2次,每次2ml肌注,至月经来潮停药,共注射2 个周期为1疗程。 ④核桃1个取仁,八角茴香1枚,饭前嚼烂吞下,每日3次,连用1个月,治疗本病轻者。
(2)外治法:①温经络、化痰散结之药膏阳和解凝膏合黑退消,外敷于乳房局部。 ②乳香、没药、黄柏、大黄、冰片,共研细末,蛋青调敷患处。
③香附末、麝香末、蒲公英,以醋煎之,调敷患处。 (3)针灸:①体针:取穴屋翳、膻中、合谷、天宗、肩井、肝俞等,留针20~30分钟。
②耳针:取穴乳腺、神门、内分泌等。③穴位注射:川芎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注射三阴交、期门、气海等穴。
④择期电针:有报道取穴屋翳、膻中、合谷,另加一些配穴,根据患者的月经情况选择月经周期的不同时相,用电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食疗法 今天我们治疗此类疾病所采取的方法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治愈,减轻患者的痛苦呢,人们最终没有得到康复的真正原因就是体液是酸化的,酸性体液不改变病变细胞也就不会死亡,这就是因为做了手术和其它治疗后还是会复发的原因。
要治疗乳腺增生还得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多吃碱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常见的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 1。强酸性食品:蛋黄、奶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 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
4。弱碱性食品: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5。中碱性食品:萝卜干、大豆、红萝卜、蕃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6。强碱性食品:恰玛古、葡萄、茶叶、海带芽、海带,柠檬等。
乳腺增生的辅助食谱: 1、海带鳖甲猪肉汤:海带65克(清水洗去杂质,泡开切块),鳖甲65克(打碎),猪瘦肉65克,共煮汤,汤成后加入适量盐、麻油调味即可。 2、香附路路通蜜饮:将香附20克,路路通30克,郁金10克,金橘叶15克洗净,入锅,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调入蜂蜜30毫升,搅匀即成。
3、枸橘李粉方:将枸橘李(即香橼)100克晒干或烘干,研成细粉,装瓶备用。 4、橘饼饮:将金橘饼50克洗净,沥水后切碎,放入沙锅,加适量水,用中火煎煮15分钟即成。
乳腺增生的中医治疗方法: (1):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在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伴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胸闷嗳气,胸胁胀满。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结。方药:加味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9g,香附9g,青皮6g,陈皮6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延胡索10g,莪术15 g,郁金10g,桃仁10g,红花10g,橘叶5g,橘络5g。 (2):脾肾阳虚,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常伴有月经不调,前后不定期,经量减少,全身症状可见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濡细。治法:温补脾肾,调摄冲任。
方药: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仙茅10g,淫羊藿10g ,肉苁蓉10g,制首乌15g,柴胡6g,当归10g,白芍12g,鹿角胶10g,熟地12g,炮山甲10 g,香附10g,青皮6g,陈皮6g。
乳腺癌是女性的常见恶性肿瘤,2011年美国女性新发恶性肿瘤中约30%为乳腺癌,排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
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流行病学统计显示,乳腺癌同样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在逐渐下降、平均生存期逐渐延长,这主要得益于早期诊断技术和综合诊疗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同时,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对乳腺癌各阶段的治疗也起到了辅助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传统中医学典籍中,乳腺癌与““乳石痈”、“乳岩”等疾病范畴相近,主要是以乳房部肿块,质地坚硬,高低不平,病久肿块溃烂,脓血污秽恶臭,疼痛日增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 早在1 600多年前的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关于乳房坚硬如石的记载;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明确提出了“乳岩”的病名: “若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
积之岁月渐大,巉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 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医家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等不同侧面对该病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使本病的辨证施治体系逐趋完善,积累了不少独特的诊疗经验,迄今仍起着指导作用。
传统中医治疗乳腺癌强调把握整体观念,要求从整体出发,调整患者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辨证施治,通过内治或外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变通,中医药的治疗可以贯穿于综合治疗的任何一个环节,对增进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体质恢复,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