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客观事物 直接的 间接地
第二(1)矛盾 矛盾 孤立 片面 静止(3)同第一题。(4)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 决定
第四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第五 世界观人人都有,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而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第六 是形而上学 是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第七 根本原因 必要条件
第八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人类从事着两项基本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2、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所以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总之,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3、物质定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4、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5、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首先,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其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6、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原因:1、立场不同;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3、知识构成不同。所以,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的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7、什么叫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
8、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表现: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学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9、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反作用。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
1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1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地位: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其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13、主观主义: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它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是经验主义。两者的共同毛病就是主观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
1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唯物主义相比,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由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它们才成为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D) 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 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 (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1)(3)(4) B、(1)(3) C、(3)(4) D、(1)(2)(3)(4)
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B ) 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 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
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 D) 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 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 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 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A、⑵⑸ B、⑴⑶⑷ C、⑵⑶⑸ D、⑵⑷
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D )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
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 B) 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 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 C)(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A(1)(2)(3) B(2)(3)(4) C(1)(3) D(3)(4)
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B或C?因为选C也有一定道理)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 C)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10、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D )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B、金钱和人生价值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 D、个人与他人、社会
问题补充:
11、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B ) 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 A、⑵⑶ B、⑴⑵ C、(1)(4) D、(3)(4)
12、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C )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一个关系和____两个基本点_______”的内容。
2. _大脑_____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3.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称之为____原因____。
4.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就是___意识_____。5.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_____本质区别___________。
6.按地区划分居民,这是___社区_____区别氏族组织的显著特征之一。 7.___________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8.社会革命和___社会变革__________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9.社会文明是____精神文明_________的表现。
10.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和责任是人的价值二重性的_____________方面。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特点是___唯物论________特点。
2. __静止_____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称之为____规律_________。
4.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发展中的____必经阶段_____________。 5.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____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________。
6.国家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的工具。7.阶级首先是一个__社会_____范畴。
8.人类历史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并留下明显的印记的人,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 9.社会进步根本的、最高的标准是__共产主义_________标准。
10.人的活动还受到盲目必然性的支配和奴役的状态,这称之为_______主观______。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特点。2。
_______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称之为_____________。
4.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发展中的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6.国家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的工具。7.阶级首先是一个_______范畴。
8.人类历史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并留下明显的印记的人,我们称之为_________。 9.社会进步根本的、最高的标准是___________标准。
10.人的活动还受到盲目必然性的支配和奴役的状态,这称之为____________。四.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一个关系和___________”的内容。
2. ______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3.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称之为________。
4.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就是________。5.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
6.按地区划分居民,这是________区别氏族组织的显著特征之一。7.___________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8.社会革命和_____________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9.社会文明是_____________的表现。
10.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和责任是人的价值二重性的_____________方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