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经济基础,即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就是指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一般指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这有两层意思: 首先,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应于生产力来说,它是生产关系;而对应于社会上层建筑来说,它是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不包括生产力。因为生产力是社会生活中比生产关系更深的一个层次,它决定生产关系即决定经济基础,而不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由于生产力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故此,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发展着的。
其次,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并不是指一个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混合,而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的总和。 所有这些方面就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只有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看成是经济基础,才能确定该社会的性质,也才能把一个社会形态与另一个社会形态区别开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能加以区分,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每种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是不相同的。
在哲学中,还必须清楚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反映社会结构的两个相对应的基本范畴。把社会区分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着重要意义,它为我们认识社会的本质,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客观标准。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判断一个社会的性质,首先要考察建立在一定生产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同时还必须认识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这个社会的本质特征。
供你参考。相互交流。
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是同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与“上层建筑”相对。是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之一、社会生活两个基本领域之一。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包括三方面: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何;劳动产品如何分配。这三个方面合起来就构成经济基础,如果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只能说是生产关系而不能说是经济基础。
2。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含义;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认识到公有制的建立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觉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点 1。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 2。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教学难点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教学方法 阅读法 讲授法 比较法 图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阅读——比较——答疑——小结 2、课外活动:参观本地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税收等情况,以加深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生产者一方面要到市场上去销售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还要从市场上买回自己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费者的衣、食、住、行也离不开市场。
因此,商品经济必然同市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社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规模、作用也必然相应的扩大和加强。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形成了市场经济。那么,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它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哪些联系?它有哪些特征?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又有哪些基本特征?这些就是我们要在本节课中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多媒体显示)。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多媒体显示)。
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多媒体显示)。
教师提问:从古到今,商品经济分为哪几种类型?他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并展示课件一: 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 类型 区别 小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所有制基 不同 个体私有制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目的 不同 满足个人生活的需要 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 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体现的关系不同 个体劳动者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剥削、被剥削和统治、被统治的关系 平等劳动,共同富裕 根本区别 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 从上表可以看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时,社会生产的目的不再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而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成员之间不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平等劳动,走向共同富裕的关系。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 教师提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讲解: (1)国有经济 (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二: 截至2002年7月,国有经济在下列领域按销售收入计算所占比重,分别是: 石化69。
3%,石油92。1%,电力90。
6%,汽车72。0%,冶金64。
4%,铁路83。1%, 兵器99。
5%,船舶与航天84。5%。
在关系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如航天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国有企业占了大多数。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说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再问:什么是国有经济?它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里? 学生看课本回答后教师小结: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 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其范围包括矿藏、河流和国有土地、森林、草原、滩涂等自然资源,以及国有的工厂、农场、铁路、公路、邮电、银行、商店等企业,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金融、通信、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等,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引导学生划书) 这就是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需要从过于广泛的竞争性行业退出,集中力量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关键领域,以便更好的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
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关键领域主要存在于银行货币体系(金融业)、基础设施业、高科技新兴产业、战略资源性产业、宜于国民经济投资和经营的垄断性产业、国防产业等领域。 因为银行货币体系是国民经济最核心的命脉,银行货币的稳定和安全业就意味着整个国名经济的稳定和安全(如1997年面对东南亚、日本、韩国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对稳定物价,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以及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基础设施产业投资量较。
1911~1949阶段应该是不完全的自然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农村自然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合成的自然经济,还有部分的资本主义成分;城市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合成的资本主义经济。)
1949~1956阶段是多种经济并存:计划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小农经济结合在一起的经济模式。 1956~1979阶段应该是计划经济 1979~1981阶段应该也是计划经济,但是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了 1981至今应该是建设伟大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