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基础知识有:
1.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生纳税义务或者扣缴义务以后向国家纳税款或者解缴税款的期限。
2.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应当承担纳税义务的起始时间。
3.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指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应当征税的数量界限(起点)。计税依据数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按照计税依据全额征税。
4.纳税自查: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自查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情况;
②自查遵守财会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情况;
③自查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情况。
5.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6.企业所得税:顾名思义,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所得(大约可理解为利润,虽然严格来说不一样)征税。
7.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家税收》题库
第一章税收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
A国债 B国有企业上交利润 C税收 D罚没收入
2、税收是国家凭借( )取得的收入。
A经济权力 B政治权力 C财产权力 D所有权
3、税收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税收“三性”的核心是(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税率
5、当前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改革中,增值税和( )在税收体系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A企业所得税 B个人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6、下列哪个指标属于税收负担中的微观税负( )。
A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 B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 C国民收入税负率 D企业所得税负率
二多项选择题
1、税收具有( )的形式特征。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特殊分配关系
2、税收具有( )的职能。
A组织收入 B收入分配 C资源配置 D宏观调控
3、现代税收的三项最高原则是( )
A节约原则 B公平原则 C效率原则 D稳定原则
4、决定税收负担的因素(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府职能范围 C财政收入结构 D宏观经济政策
三、判断改错题
1、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就是税收。
2、利润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3、税收“三性”的核心是强制性。
4、世界各国税制结构正在进一步向建立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主的方向发展。
5、税收的最首要、最基本职能是收入分配职能
第二章 税收制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税收制度的基础性要素是( )。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征税人 D税率
2、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是( )。
A征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人
3、划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
A征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人
4、( )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预提税率 D定额税率
5、为了严肃税收纪律,1994年的税制改革特别强调将减免税权限集中于( )。
A国务院 B财政部 C国家税务总局 D省级人民政府
6、假设计税依据为100元,税率为10%,按规定要加征3成,则应征税款为( )。
A10元 B13元 C30元 D40元
7、在流转税中与增值税交叉征收的税种是( )。
A消费税 B营业税 C关税 D所得税
8、以( )为分类标志,可以将税收划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A价格同税收的关系 B税收管理权限和支配权限 C税负能否转嫁 D计税依据
9、下列哪种税收属于地方税种( )。
A关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增值税
10、目前我国实行的增值税属于( )。
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消费型增值税 D流通型增值税
11、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 )以上。
A20% B30% C50% D60%
二、多项选择题
1、税收的基本要素是( )。
A征税人 B纳税人 C课税对象 D税率
2、我国现行的税率有( )。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3、下列哪些规定可以起到减轻税负的作用( )。
A起征点 B免征额 C加成征收 D税收附加
4、下列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企业所得税
5、下列属于中央税的税种有( )。
A消费税 B关税 C增值税 D营业税
6、以计税价格同税收的关系为分类标志,可以将税收分为( )。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价内税 D价外税
7、1994年完善增值税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有( )。
A逐步实现增值税类型的转变 B适当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 C适当缩小增值税征收范围 D适当扩大营业税征收范围
8、下列哪些属于资源类税( )。
A资源税 B城镇土地使用税 C耕地占用税 D印花税
9、下列哪些属于行为类税( )。
A印花税 B契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房产税
三、判断改错题
1、纳税人是指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负税人是税制中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3、税率是税收制度中的基础性要素。
4、计税依据就是税制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5、减税就是对应征税款全部减除。
6、起征点是根据税制规定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的免于征税的数额。
7、加成征收是指按税制的规定对计税依据征收一定成数的税额。
8、一般来说流转税采用“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形式,而所得税采用“按期纳税”形式。
9、按计税依据为标志对税制进行分类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分类方式。
10、消费税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将一些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
还有发不出去啊
我国现行税率大致可分为3种: 1.比例税率。
实行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 2.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是按照课税对象规定征收比例,而是按照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所以又称为固定税额,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指的是这样一种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和依据的不同,又分以下几种:全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2月25日,财政部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实行增值税的优点:第一、有利于贯彻公平税负原则;第二、有利于生产经营结构的合理化;第三、有利于扩大国际贸易往来;第四、有利于国家普遍、及时、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
一.增值税的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增值税征收范围包括:1、货物;2、应税劳务;3、进口货物。
三、增值税的税率 增值税税率分为三档: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和零税率。 四、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计税依据为其销售额,进口货物的计税依据为规定的组成计税价格。
五、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一般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2、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含锐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 3、进口货物的应纳税额=(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十消费税)*税率 六、增值税的纳税申报及纳税地点 增值税纳税申报时间与主管国税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是相联系的。
以1个月为一个纳税期的纳税人,自期满之日起10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15日为一个纳税期的纳税人,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次月1至10日申报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增值税固定业户向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增值税非固定业户向销售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进口货物应当由进口人或其代理人向报关地海关申报纳税。
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年审,是国家税务征收机关(以下简称国税机 关)按年度实施的对一般纳税人资格审验、确认的一项制度。年审的目的是为了严格一般纳税人认定制度,加强一般纳税人纳税管理,维护增值税纳税秩序。
一、年审时间 年审时间包括年审工作开展时间和一般纳税人年审报送资料的所属时间。 (一)年审工作开展时间 年审工作自每年1月份开始至5月底结束,1至3月份为税务机关组织年审宣传,动员培训和通告年审以及一般纳税人年审申请准备时间;4月份为一般纳税人办理申 请年审时间,5月份为税务机关进行年审审验,作出年审结论的时间。
(二)一般纳税人年审报送的资料所属时间 一般纳税人年审报送的资料所属时间为申请年审当年的上一年度,比如企业 1999年申请年审,就应该报送1998年度的资料。 二、年审对象 (一)上一年度已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
(二)上一年度临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即暂认定的一般纳税人企业。 三、年审程序 年审程序包括宣传动员、申请年审、中介公正、税务审核、税务结论五个阶段 。
(一)宣传动员 年审当年的1至3月份,税务机关组织年审宣传,培训。 (二)申请年审 年审当年的4月份,一般纳税人向其主管国税征收机关申请年审,填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表》一式三份,并附列如下证件、资料,送中介机构公正。
1.税务登记证或注册税务登记证副本; 2.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 3.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簿; 4.上年度财务决算报表; 5.财务人员会计证复印件; 6.专用发票管理员合格证书复印件; 7.企业经营场所的房产证明或租赁合同; 8.当地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中介公正 中介机构收到一般纳税人年审资料后,应及时做出公正报告,4月底前将公正 报告,连同一般税人年审资料送达一般纳税人主管国税征收机关。
(四)税务审核 税务审核时间为年审当年的5月份,包括主管国税征收机关初审和县(市)级国 家税务局复审两个部份 1.主管国税征收机关初审 主管国税征收机关对一般纳税人年审资料、中介机构公正报告进行初审,逐户 提出《初审报告书》,并将《初审报告书》、一般纳税人年审资料、中介机构公正报告报县(市)国家税务局复审。初审报告书应具备以下内容: (1)一般纳税人年审上一年度应税销售额的实现情况; (2)一般纳税人年审上一年度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入库税额、欠交税额、累计欠交税额和日常稽核情况; (3)会计核算(会计制度,帐簿结构,有无内部控制机制,核算方法和会计人员 配备状况以及盘点制度等)是否健全,能否准确计算增值税进、。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而支付的应酬费用。
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实实在在、必须的费用支出,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活动必须的一项成本费用,但由于其直接影响国家的税收,因而税法对其税前扣除有相应的比例限定。 业务招待费的税务、会计基本处理规定 第一条:所有的餐费都是业务招待费。
第二条:如果你认为有些餐费不是业务招待费,请参照第一条。 营业执照成立日期前,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是由股东负责的费用。
条例43条: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没有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管理费用)明确开办费的核算范围:包括筹办人员职工薪酬、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开办费的核算范围并没有包括业务招待费。
但开办费不是正列举, 1、业务招待费的关键词: 业务、60%、5‰ 孰小原则,60%和5‰取其小。 生产经营有关:招待政府工商税务不能扣除。
怎么吃最科学? 营业收入的8。33‰ 2、招待费的核算范围:不仅仅是吃饭。
(1)餐费 (2)接待用的食品、茶叶、香烟、饮料等。 (3)赠送的礼品 (4)正常的娱乐活动 (5)旅游门票、土特产品等 (6)高尔夫会员卡: (7)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企业外部人员的交通费用能否据实在所得税前扣除? 3、关于在建工程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处理问题 答:企业在开(筹)办期间在建工程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计入开办费,生产经营期间在建工程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计入管理费用,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的标准扣除。
4、2011年发生招待费办公费发票不能在2012年税前扣除 条例第九条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此,你公司2011年发生的招待费、办公费,应属于2011年度的费用,不能在2012年税前扣除。 申辩理由:签字程序。
5、公司经常与客户一起出差考察业务?客户的一些机票等费用是否允许税前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税法所称与取得收入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据此,在税前扣除时,为客户报销的一些机票等费用属于业务招待费性质,应在税法规定的比例内在税前扣除。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 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企业外部人员的交通费用能否据实在所得税前扣除?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因此,企业负担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客户的交通、食宿等费用,如果符合业务招待费范畴的,相关支出可以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6、企业年会;加班工作餐;出差发生的餐费是福利费还是业务招待费? 稽查认定是业务招待费。 理由: 一是企业分不清是否招待,还是自用,一律作招待费处理。
二是企业分得清,税务稽查不分清,也一律作招待费处理。规避执法风险。
三是60%扣除,考虑了在招待的同时,企业员工情况。 7、员工到外地发生的费用是差旅费还是交际应酬费? 项目部的差旅费应计入开发间接费。
业务人员出差报销的大量票据:车船机票、餐票、景点门票、大额的购物发票。 账务处理: 车船机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差旅费 餐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业务招待费 景点门票:自费。
为客户购买礼品的发票:销售费用。 税务处理: 增值税:应将无偿赠送给客户的礼品视同销售处理。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第八款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房地产企业买房赠送行为不征收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 计入差旅费的支出,属于正常的经营支出,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但如果税务机关需要提供证明材料的,需提供证明材料。
差旅费的证明材料应包括:出差人员姓名、地点、时间、任务、支付凭证等。 计入业务招待费的部分,需要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做相应的纳税调整处理。
8、企业召开会议的住宿费、餐费、会议费等应如何处理? 项目部的会议费和住宿费应计入开发间接费。 1)有的企业租用综合性酒店,即住宿、就餐、会议均在一个酒店,会议结束由酒店统一开具会议费发票; 。
企业所得税法与实施条例各章要点 第一章 总 则 一、纳税人: 1、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2、居民企业1)(中国境内成立) 2)(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境内)、(境外)的所得征税 实际管理机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 (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 3、非居民企业 1)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 ①(中国境内)的所得, ②(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 实际联系:(拥有) (股权)、(债权), (拥有、管理、控制) (财产) 2)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 ) (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4、企业: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5、非居民企业(委托营业代理人)视为设立的机构、场所 二、征税对象 1、销售货物(交易活动发生地) 2、提供劳务(劳务发生地) 3、不动产转让(不动产所在地) 4、动产转让(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 5、权益性资产转让(被投资企业所在地) 6、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 7、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 (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个人住所) 三、税率 1、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2、非居民企业预缴所得税税率为(20%),减征(10%)。 3、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 4、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重点) 一、一般规定 1、应纳税所得额(权责发生制) 2、分期确认收入: 1)(分期收款方式)(合同约定) 2)(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等) 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完工进度)、(完成的工作量) 3、产品分成方式(分得产品的日期)(公允价值) 4、视同销售货物不包括(在建工程、内部管理、分支机构) 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 -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6、清算所得=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交易价格)-资产净值 -清算费用-相关税费 二、收入 1、收入:(货币形式)(非货币形式) 2、非货币形式收入,(公允价值)=(市场价格) 3、股息、红利(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 4、利息收入:(存款)、(贷款)、(债券)、(欠款) 5、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 (合同约定应支付日期) 6、接受捐赠收入(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 7、不征税收入: (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其他) 三、扣除(重点) 1、扣除内容: 1)(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2)(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3) 不得重复扣除。
4) 成本(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其他耗费) 5) 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6) 税金 除(企业所得税)、(允许抵扣的增值税) 7) 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 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时,计入(当期收入) 2、支出 1)(收益性支出)(当期直接扣除) 2)(资本性支出)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3、(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 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
4、没有比例的扣除项目 1)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2)基本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住房公积金 3)补充养老、医疗保险费, 4)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 5)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 6)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 7)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 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 8)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 贷款利率部分 9)提取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 10)财产保险 11)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 12)非居民企业总机构费用,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 13)固定资产经营租赁费 租赁期限均匀扣除; 14) 固定资产融资租赁费 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15)固定资产的折旧 5、有比例扣除项目 1)职工福利费支出, 工资薪金总额14%。 2)工会经费, 工资薪金总额2% 3)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工资薪金总额2.5%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4)业务招待费: 发生额的60%扣除 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 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6)公益性捐赠支出,年度利润总额(会计利润)12% 6、不得扣除 1)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2)企业所得税税款; 3)税收滞纳金; 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5)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 6)赞助支出(非广告性质); 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9)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 10)环境保护、生态恢复专项资金改变用途的 11)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租金)、(特许权使用费),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 四、资产的税务处。
不知道你要问什么啊?
工薪族应该掌握哪些税收知识?
在经济生活中,税收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诸多环节,那么作为一个现代公民,你应了解哪些税收知识呢?
工薪族可能会认为少税一身轻。个人所得税,是单位代扣代缴,其它税种,往往与自己干系不大。实际上,税收知识并不多余,它是居家理财的一个重要工具。比如工资薪金所得,减去税前扣除额800元后,税率怎样确定?查了税收法规,我们知道适用5%到45%的累进税率;而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所得等,税率均为20%。
你的财产保险合同,应按保险费收入的1‰交纳印花税;技术合同,是按照合同所载金额的0.3‰缴纳印花税;产权转移书据,按照书据所载金额的0.5‰缴纳印花税;许可证照(如营业执照、房屋产权证等),每件贴花5元。普通公民在生活中还经常涉及契税,契税的纳税人是承受土地使用权或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税范围主要是土地所有权转让和房屋买卖、赠予、交换,税率为3%。
另一项与一般市民生活相关性很强的税种是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的征税项目是公民在中国境内拥有并使用的各种车辆。如乘人汽车,每辆每年应纳税320元;两轮摩托,每辆每年为60元;非机动车(自行车、助动车),每辆8-16元。
无营业执照的公民,是不是就不需要缴纳营业税了?税法告诉我们,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税率均为5%。此外,入境公民的行李物品、个人邮递物品和其他个人自用物品超过国家规定的免税限额的,应当缴纳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这包括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普通公民尚且涉及到这么多税种,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工商户就更应熟知税收了。从事商业经营的个体户首先要按照销售额的4%缴纳增值税;从事服务业的个体户是按照营业收入的5%交纳营业税。另外,个体工商户通常还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一定幅度差别的土地使用税。
个体工商户同样也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中生产经营所得应当按照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而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的税率为20%
一、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禁止抵扣人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的合计÷当月全部销售,营业额合计)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三、营业税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四、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五、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 制造业: 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商业: 应纳税所得额=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服务业: 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再投资退税: 再投资退税=再投资额*(1—综合税率)*税率*退税率 七、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稿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 3、其他各项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 八、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2、房地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
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4、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 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5、契税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有关命题负责人就全国税务人员税收执法资格考试内容、复习重点、考试题型讲解内容以及近三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上半年、2009年下半年)四套全国税务人员税收执法资格考试(国税卷)真题,并且参考全国税务人员税收执法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辅导用书,反复酝酿、倾情演绎,对2010年全国税务人员税收执法资格考试(国税卷)考试内容、学习复习重点及题型解读如下,仅供参考,未经权威人士认可,不代表国家税务总局官方公开观点。
一、全国税务人员税收执法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1.《税收基础知识》,国家税务总局教材编写组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2月版。2.《法律基础知识·税务版》,国家税务总局教材编写组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3月版。
二、全国税务人员税收执法资格考试内容及复习重点(一)《税收基础知识》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通读,不为考试重点。第五章:第一节了解;第二节、第三节重点考试内容;增值税为重中之重,着重掌握增值税、消费税纳税人、纳税范围及计算方法、增值税、消费税税率、增值税固定资产抵扣、消费税从量定额从价定率计税,注意增值税、消费税新条例变化;第四节营业税是地税业务,国税部门不考;第五节一般掌握车购税纳税人、纳税范围、税率及计算方法。
第六章:第一节作为了解,第二节为考试重点内容,重点掌握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公式(注意顺序)、税前扣除项目中的损失及折旧扣除、企业所得税管理24字要求(需展开理解);第三节个人所得税为地税业务,国税部门不作要求。第七章:主要是地税业务,国税部门不考。
第八章:掌握税收管理基本制度与内容,了解税收法律责任。第九章:掌握税务稽查的工作规程,特别是税务稽查权限、税务稽查执行及几种税务稽查方法(不需展开)。
第十章:掌握国际重复征税及其避免。第十一章:通读,不为考试重点。
(二)《法律基础知识·税务版》部分第一章:考试重点内容,重点掌握法律关系、法的体系、法的创制、法的适用。第二章:考试内容,理解性掌握第一节,重点掌握第二节、第三节。
第三章:大体了解税务行政许可概念。第四章:考试重点内容,重中之重,掌握税务行政处罚概念和种类、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案例分析)、主要税收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第五章:了解第一节、第三节,掌握第二节,特别是阻止出境、纳税担保和代位权。第六章:掌握第三节,其它章节了解,不为考试重点。
第七章:掌握偷税罪修改为逃避缴纳税款罪的相关内容。第八章:考试重点,需认真掌握。
第九章:掌握第二节,其它章节通读,不为考试重点。三、全国税务人员税收执法资格考试(国税卷)题型(一)命题指导思想及原则全国税务人员税收执法资格统一考试旨在提高税务人员的执法水平,保证税收执法队伍的基本素质,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治税。
税务人员执法资格统一考试是国家税务总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对税收执法人员进行执法资格认证和管理的必要条件,是促使税务人员执法资格认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步骤。税务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大部分为税务人员执法应知应会的知识,不考偏、难、怪、冷僻业务知识,试题难度介于入门级与水平级之间,简单题占60%左右,中等难度题占30%左右,较有难度题占10%左右。(二)试卷考核业务知识构成总体来讲,两科目合并成一张试卷,不分开命题;全是客观题型,《税收基础知识》即各税种知识占60%左右(55-60分),《法律基础知识·税务版》即法律知识占40%左右(40-45分)。
(三)试卷题型1.单选题(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共25题,每题1分,计25分 。2.多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有错选项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正确的选项每个得0.5分),共20题,每题2分,计40分。3.判断题(不是对就是错,二者必居其一,不需改正错误),共15题,每题1分,计15分。
4.综合(计算、案例)分析题,3个案例题,前两个案例题分别3问,最后一个案例题4问,每问2分,共10问,计20分。第一个案例题是增值税业务题目(一般是第一问计算销项税额、第二问计算进项税额(注意不计、转入、转出业务问题)、第三问计算应纳增值税额);第二个案例题是企业所得税业务题目(一般是第四问、第五问涉及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税金、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研发费用、职工福利教育工会费用、损失、摊销等业务计算,第六问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第三个案例题是税务法律案例分析,同时结合税收征管法、刑法、税务行政处罚、强制、救济实体法等业务命题,该案例分析题有单选题、多选题,在选项后标明。
四、有关考试重点内容与通读内容、了解内容命题说明考试重点内容肯定要考,通读内容及了解内容并不是不考,这个请各位应考人员学习时注意,不要存在有侥幸心理。五、有关考试命题与指定参考用书关系说明考试命题绝大部分题目考核内容来源于指定参考用书,但是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