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台式机硬盘 台式机硬盘就是最为常见的PC机内部使用的存储设备。
随着用户对个人PC性能的需求日益提高,台式机硬盘也在朝着大容量、高速度、低噪音的方向发展,单碟容量逐年提高,主流转速也达到7200RPM,甚至还有了10000RPM的SATA接口的硬盘。台式机硬盘的厂商主要有希捷、迈拓、西部数据、日立、三星等,市场竞争很激烈。
笔记本硬盘 笔记本硬盘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于笔记本的存储设备,笔记本强调的是其便携性和移动性,因此笔记本硬盘必须在体积、稳定性、功耗上达到很高的要求,而且防震性能要好。 笔记本电脑硬盘和台式机硬盘从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笔记本硬盘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小巧,目前标准产品的直径仅为2.5英寸(还有1.8英寸甚至更小的),厚度也远低于3.5英寸硬盘。
一般厚度仅有8.5mm-12.5mm,重量在一百克左右,堪称小巧玲珑。由于笔记本电脑内部空间狭小、散热不便,且电池能量有限,再加上移动中难以避免的磕碰,对其部件的体积、功耗和坚固性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笔记本硬盘本身就设计了比台式机硬盘更好的防震功能,在遇到震动时能够暂时停止转动保护硬盘。 笔记本硬盘由于受到盘片直径小、功耗限制、防震等制约因素,在性能上相对要落后于台式机硬盘。
在桌面系统中,硬盘电机主轴转速7200转称为主流,万转的硬盘也已推出,而在笔记本中还是以4200转为主,部分新品则使用5400转的硬盘,主要是因为笔记本硬盘空间狭小,而且采用高速电机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功耗和发热量。而在缓存容量方面笔记本硬盘也略微少于台式机硬盘。
转速和缓存都低,自然数据传输率方面也就较低了。接口方面笔记本硬盘基本与台式机发展持平,市场上主流的笔记本硬盘都采用了ATA100的接口标准,富士通公司也已经推出了2.5英寸的SATA硬盘。
目前笔记本电脑硬盘的发展方向就是外形更小、质量更轻、容量更大。东芝率先开发生产了一种1.8英寸规格的硬盘,在一些轻薄笔记本上采用。
不过目前1.8英寸的产品在零售市场上极为罕见。这种超小型硬盘要通过一个转接口才能用在目前采用2.5寸硬盘的笔记本电脑上。
除了1.8寸的硬盘,更小的1英寸HDD(Micro Drive),容量已达到了4GB,其外观和接口为CF TYPEⅡ型卡,传送模式为Ultra DMA mode 2。实际传输速度达到了5MB/sec左右。
盘片转数为3600rpm,缓存容量128KB。当然,这种硬盘目前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存储设备。
笔记本电脑硬盘上往往保存有重要数据,再加上笔记本电脑的移动特性,其安全性能是很重要的指标。现在的硬盘都支持S.M.A.R.T(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使用S.M.A.R.T技术,可有效保护你的硬盘。
可预测的硬驱故障是由硬驱性能逐渐恶化引起的。实际上,硬驱故障的60%都是机械性质的,对此类故障,S.M.A.R.T可一显身手。
S.M.A.R.T可以对数据提供有效的廉价保护,有助于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并且预先报警能让你安排及时更换硬盘。 此外现在很多笔记本电脑硬盘还采用了SPS技术,SPS(ShockProtectionSystem)即震动保护系统。
使硬盘在受到撞击时,保持磁头不受震动,磁头和磁头臂停泊在盘片上,冲击能量被硬盘其他部分吸收,这样能有效地提高硬盘的抗震性能,使硬盘在运输、使用及安装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免受震动的损坏。有些产品更是采用了第二代保护系统(SPSII),可以更有效的防止由于外界的震动所引起的硬盘损坏。
服务器硬盘 服务器硬盘在性能上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台式机硬盘,这是受服务器大数据量、高负荷、高速度等要求所决定的。服务器硬盘一般采用SCSI接口,高端还有采用光纤通道接口的,极少的低端服务器采用台式机上的ATA硬盘,性能受到很大影响。
服务器硬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1、速度快 服务器硬盘转速很高,7200转、10000转的产品已经相当普及,甚至还有达到15000转的。
它还配备了较大的回写式缓存,一般为2MB、4MB、8MB或16MB,甚至还有64MB的产品。平均访问时间比较短;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更高。
2、可靠性高 因为服务器硬盘几乎是24小时不停地运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说,硬盘如果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采用家用硬盘具备的S.M.A.R.T技术(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硬盘厂商都采用了各自独有的先进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为了避免意外的损失,服务器硬盘一般都能承受300G到1000G的冲击力。
为了提高可靠性,服务器多采用了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AID)技术。RAID技术相当于把一份数据复制到其他硬盘上,如果其中一个硬盘损坏了,可以从另一个恢复数据。
3、带宽大 多数服务器采用了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SCSI硬盘。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有的服务器主板集成了SCSI接口,有的安有专用于大约有10-50人同时在正常上班时间随机访问服务器或工作站。
在此种情况下建议选择SCSI接口硬盘。 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主要面向执行关键任务且工作负荷很重的文件服务器,其负荷相当于50多人在一天24小时内同时进行访问,同时还面向视频、动画制作等有高要。
硬盘是一种主要的电脑存储媒介,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
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不过,现在可移动硬盘越来越普及,种类也越来越多。绝大多数台式电脑使用的硬盘要么采用 IDE 接口,要么采用 SCSI 接口。
SCSI 接口硬盘的优势在于,最多可以有七种不同的设备可以联接在同一个控制器面板上。由于硬盘以每秒3000—10000转的恒定高速度旋转,因此,从硬盘上读取数据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在笔记本电脑中,硬盘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停止旋转,以便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老式硬盘的存储容量最小只有 5MB,而且,使用的是直径达12英寸的碟片。
现在的硬盘,存储容量已从以MB为单位发展到以GB、TB为单位,台式电脑硬盘使用的碟片直径一般为3.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使用的碟片直径一般为2.5英寸。新硬盘一般都在装配工厂中经过低级格式化,目的在于把一些原始的扇区鉴别信息存储在硬盘上。
sata(serial ata),即串行ata接口,它作为一种新型硬盘接口技术于2000年初由intel公司率先提出。虽然与传统并行ata存储设备相比,sata硬盘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而磁盘系统的真正串行化是先从主板方面开始的,早在串行硬盘正式投放市场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就已经就绪了。但在intel ich5、sis964以及via vt8237这些真正支持sata的南桥芯片出现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是通过第三方芯片实现的。
这些芯片主要是siliconimage的sil 3112和promise的pdc20375及pdc20376,它们基于pci总线,部分产品还做成专门的pci raid控制卡。硬盘的保养硬盘作为电脑各配件中非常耐用的设备之一,保养好的话一般可以用上个6~7年,下面给大家说一说怎样正确保养硬盘。
硬盘的保养要分两个方面,首先从硬件的角度看,特别是那些超级电脑DIY的玩家要注意以下问题。他们通常是不用机箱的,把电脑都摆在桌面一方面有利于散热,一方面便于拆卸方便,而这样损坏硬件的几率大大提高,特别是硬盘,因为当硬盘开始工作时,一般都处于高速旋转之中,放在桌面上没有固定,不稳定是最容易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
还有就是要防止电脑使用时温度过高,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影响硬盘的正常工作,还可能会导致硬盘受到损伤。 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
温度过高不适宜,过低的温度也会影响硬盘的工作。所以在空调房内也应注意不要把空调的温度降得太多,这样会产生水蒸气,损毁硬盘。
一般,室温保持在20~25℃为宜。接下来我们谈谈使用过程中硬盘的问题。
很多朋友在使用电脑是都没有养成好习惯,用完电脑,关机时还没有等电脑完全关机就拔掉了电源,还有人在用完电脑时直接关上开关,硬盘此时还没有复位,所以关机时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是否还在闪烁,只有当硬盘指示灯停止闪烁、硬盘结束读写后方可关闭计算机的电源开关,养成用电脑的好习惯。
硬盘是大容量存储设备,用来保存各种数据和文件,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练习;
1、内置硬盘
1)硬盘呈长方形,正面是标签,标有厂家、型号、容量,容量一般是GB单位;
2)硬盘的接线有数据线和电源线,一边短的插座是电源,梯形插槽跟电源线相匹配,
数据线在旁边宽的一边,中间有一个凸起,跟插槽相对应,数据线一边有一条红线,跟电源的红线相邻;
3)数据线的另一头接到主板上,在靠近主板边上有两个长方形插槽,可以接两条数据线;
2、硬盘维护
1)硬盘平稳固定在机箱的盒子内,水平放置、标签朝上;
2)供电应良好稳定,机箱电源有足够的功率,工作时避免机箱震动,按操作关闭系统,避免突然断电和强行关机;
3)注意散热,与光驱之间有一定距离,以便于通风散热;
4)使用单独的数据线,在机箱内排列整齐勿折,捆扎好便于机箱内通风;
硬盘基本知识 硬盘的DOS管理结构 1.磁道,扇区,柱面和磁头数 硬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由坚硬金属材料制成的涂以磁性介质的盘片,不同容量硬盘的盘片数不等。
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 记录信息。盘片被分成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信息。
在DOS 中每扇区是128*2的2次方=512字节,盘片表面上以盘片中心为圆心,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称为磁道。硬盘中,不同盘片相同半径 的磁道所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
磁道与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换使用,我们知道,每个磁 盘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习惯用磁头号来区分。扇区,磁道(或柱面)和磁头数构成了硬盘结构的基本参数,帮这些 参数可以得到硬盘的容量,基计算公式为: 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要点:(1)硬盘有数个盘片,每盘片两个面,每个面一个磁头 (2)盘片被划分为多个扇形区域即扇区 (3)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为磁道 (4)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即柱面 (5)公式: 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6)信息记录可表示为:**磁道(柱面),**磁头,**扇区 2.簇 “簇”是DOS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
当创建一个很小的文件时,如是一个字节,则它在磁盘上并不是只占一个字节的空间, 而是占有整个一簇。DOS视不同的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不同容量的硬盘,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簇的大小可在称为磁盘 参数块(BPB)中获取。簇的概念仅适用于数据区。
本点:(1)“簇”是DOS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 (2)不同的存储介质,不同容量的硬盘,不同的DOS版本,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3)簇的概念仅适用于数据区。 3.扇区编号定义:绝对扇区与DOS扇区 由前面介绍可知,我们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或是说柱面/磁头/扇区与磁盘上每一个扇区有 一一对应关系,通常DOS将“柱面/磁头/扇区”这样表示法称为“绝对扇区”表示法。
但DOS不能直接使用绝对扇区进行磁盘上的 信息管理,而是用所谓“相对扇区”或“DOS扇区”。“相对扇区”只是一个数字,如柱面140,磁头3,扇区4对应的相对扇区号 为2757。
该数字与绝对扇区“柱面/磁头/扇区”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当使用相对扇区编号时,DOS是从柱面0,磁头1,扇区1开始 (注:柱面0,磁头0,扇区1没有DOS扇区编号,DOS下不能访问,只能调用BIOS访问),第一个DOS扇区编号为0,该磁道上剩余 的扇区编号为1到16(设每磁道17个扇区),然后是磁头号为2,柱面为0的17个扇区,形成的DOS扇区号从17到33。
直到该柱面的 所有磁头。然后再移到柱面1,磁头1,扇区1继续进行DOS扇区的编号,即按扇区号,磁头号,柱面号(磁道号)增长的顺序连续 地分配DOS扇区号。
公式:记DH--第一个DOS扇区的磁头号 DC--第一个DOS扇区的柱面号 DS--第一个DOS扇区的扇区号 NS--每磁道扇区数 NH--磁盘总的磁头数 则某扇区(柱面C,磁头H,扇区S)的相对扇区号RS为: RS=NH*NS*(C-DC)+NS*(H-DH)+(S-DS) 若已知RS,DC,DH,DS,NS和NH则 S=(RS MOD NS)+DS H=((RS DIV NS)MOD NH)+DH C=((RS DIV NS)DIV NH)+DC 要点:(1)以柱面/磁头/扇区表示的为绝对扇区又称物理磁盘地址 (2)单一数字表示的为相对扇区或DOS扇区,又称逻辑扇区号 (3)相对扇区与绝对扇区的转换公式 4.DOS磁盘区域的划分 格式化好的硬盘,整个磁盘按所记录数据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Dos引导记录(DBRos文件分配表(FAT:File Assign Table),根目录(BD:Boot Directory)和数据区。前5个重要信息在磁盘的外磁道上,原因是外圈周长总大于内圈周长,也即外圈存储密度要小些,可伤心性高些。
要点:(1)整个硬盘可分为MBR,DBR,FAT,BD和数据区。 (2)MBR,DBR,FAT,和BD位于磁盘外道。
5.MBR MBR位于硬盘第一个物理扇区(绝对扇区)柱面0,磁头0,扇区1处。由于DOS是由柱面0,磁头1,扇区1开始,故MBR不属于 DOS扇区,DOS不能直接访问。
MBR中包含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和硬盘分区表。分区表有4个分区记录区。
记录区就是记录有关分区信 息的一张表。它从主引导记录偏移地址01BEH处连续存放,每个分区记录区占16个字节。
分区表的格式 分区表项的偏移 意义 占用字节数 00 引导指示符 1B 01 分区引导记录的磁头号 1B 02 分区引导记录的扇区和柱面号 2B 04 系统指示符 1B 05 分区结束磁头号 1B 06 分区结束扇区和柱面号 2B 08 分区前面的扇区数 4B 0C 分区中总的扇区数 4B 4个分区中只能有1个活跃分区,即C盘。标志符是80H在分区表的第一个字节处。
若是00H则表示非活跃分区。例如: 80 01 01 00 0B FE 3F 81 3F 00 00 00 C3 DD 1F 00 00 00 01 82 05 FE BF 0C 02 DE 1F 00 0E 90 6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要点:(1)MBR位于硬盘第一个物理扇区柱面0,磁头0,扇区。
-- 硬盘知识 硬盘做为计算机的外存储器,容量越做越大,但是其稳定性好像却是越来越不如以前。
到现在还有三、四百MB的IDE接口老硬盘在二手市场上销售,并且用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只是速度太慢。可新的大容量硬盘呢?速度是快了许多,就是三天两头的出毛病。
硬盘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硬盘的质量问题,供电不良,病毒破坏,高频干扰等情况会出现如下的故障现象: 1.硬盘偶尔丢失数据 按理论上说,正常情况下硬盘是不应该丢失数据的。不过因为硬盘工作在高速状态,周围的电磁干扰随时有可能造成硬盘在读写数据时发生错误。
虽然有可能是0写成了1或者是1被读成了0,但是我们用户在操作电脑时遇到的就是文件找不到或者文件被破坏无法正常打开,也就是数据丢失了。这也是我们的电脑刚才还好好的,重启后就无法进入系统的原因,重装系统就问题解决了。
不过,最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病毒开始泛滥,也使我们的电脑变得越来越不安全。有些病毒专门针对某些文件进行破坏,因此如果某些文件丢失或打不开时,最好先查毒,确定自己的电脑是否感染了病毒,防止因为病毒造成的损失扩大。
如果某一天早晨,当我们打开电脑时发现有些文件丢失时,最好不要大惊小怪,先对电脑彻底杀毒,同时对电脑的防病毒软件及时进行升级。 2.硬盘不断有坏道出现 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硬盘质量不好,控制芯片的时序错误,造成大面积坏道出现;二是硬盘的供电不正常,供电电压偏低,造成读盘时定位不准,表面上出现大面积的坏道。
对于硬盘质量问题造成的坏道,如果在保修期内还好,可以找商家换一个新的。但是如果过了保修期的话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只能再买新的。
3.硬盘在BIOS中有时能找到,有时又找不到 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有: 1)主板的IDE控制器有问题; 2)硬盘的接口电路故障或者是硬盘的磁臂控制电路或磁头有问题,无法正常读取数据; 3)硬盘的供电电压不稳,供电正常时就能找到硬盘,供电偏低时硬盘丢失; 4)主机超频,造成硬盘的时钟频率过高,而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5)还有就是硬盘的数据线和硬盘接口有问题及硬盘的电源接口,接触不良所致。 在这里暂不考虑硬盘的跳线错误,主从盘设置冲突等情况。
4.硬盘在BIOS中能够找到,但是无法正常格式化和使用 这种情况一般是硬盘的接口通讯部分没有问题,而硬盘的控制部分和数据读写部分有问题。如果硬盘读写时没有异常的响声,但是不能进行格式化,即使低格时也不断的报错,这种情况一般是硬盘的读写电路部分出了问题,读写数据的错误率太高所致。
5.硬盘在BIOS中能够认到,但是却不能启动系统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有多种: 1)硬盘的0磁道出现错误,无法正常读取硬盘的分区信息; 2)硬盘的分区信息被破坏或被人为的加逻辑锁所致; 3)硬盘的控制电路和读写电路错误,造成数据读写错误; 6.硬盘拷贝数据特别慢 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有好几种: 1)硬盘的数据线使用错误,如支持DMA100的硬盘使用了DMA33的数据线,造成硬盘的数据传输明显下降; 2)硬盘的数据线方向接错,DMA66、100和133的硬盘数据线是有方向性的,如果接反了,也能正常读写,只是速度明显下降,有时候慢得让人无法忍受; 3)硬盘的DMA通道被关闭,没有使用DMA数据传输方式,而使用传统的数据块传输方式,致使数据传输率大大下降; 4)硬盘的数据读写电路或接口电路,也有可能是主板的IDE接口电路出现问题,造成数据传输率降低; 5)再有就是硬盘的供电不足或供电电源中的纹波系统过大,这种情况主要是主机开关电源的功率不足或使用过久后滤波电容失容或漏电所致。 7.硬盘读盘时有异响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都是硬盘的磁臂或磁头出现硬件损坏造成的,如磁臂断,磁头脱落或变形错位后,与硬盘的盘面接触产生尖叫的异常响声。
出现这种情况多数都证明硬盘已经寿终正寝了。如果你的硬盘上有重要数据,最好找非常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使用特殊的设备来把数据读出来,一般别指望硬盘有修复的可能。
8.硬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开机“咣咣”直响 这种情况有的硬盘是一开机就出现这种“咣咣”撞墙似的声音直响,有的是硬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这种“咣咣”的声音是硬盘的磁臂在移动时动作过大,定位异常,造成与外壳碰撞而发出的异响。
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硬盘只能报废,没有修理价值。 9.操作系统提示认到了移动硬盘,但是无法正确安装硬盘的驱动程序,无法使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移动硬盘的耗电量大,需要+5V 700MA以上的电流,而一般主板的USB接口能够提供的电流只有500MA,供电电流不足,无法正常驱动硬盘的电机工作,造成无法正确安装移动硬盘的驱动。
同时也会听到移动硬盘连续不断的“哗哗”的转到声,并不是正常硬盘转到时“吱吱”声。 以上几种情况是目前硬盘经常出现的故障,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硬盘有上述情况下时,如果在保修期内时,应该尽快把自己的数据进行备份,再把硬盘送经销商处进行更换,因为通常经销商是不负责数据备份的。
随着硬盘容量和转速的迅。
市场上的硬盘主要分为IDE和SCSI两大类。
SCSI硬盘有速度快、容量大、使用稳定的特点,是硬盘技术的排头兵,但其价格太贵,主要用于较 专业的场合。而IDE硬盘虽然说在技术水准上尚同SCSI硬盘有一些的差距,但无庸置疑其差距已越来越小,现如今的IDE硬盘同样具有转速快、容量大的特 点,而且其价格便宜,已成为家用场合的首选。
而IDE硬盘按其内部盘片直径的大小,又可分为5.25、3.5、2.5和1.8英寸的硬盘等。2.3和1.8英寸盘片直径大小的硬盘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等设备;5.25和3.5盘片直径的硬盘主要用在台式机上,现在台式机上最常用的就是3.5寸盘片直径大小的硬盘。
1.硬盘的容量 我们在购买硬盘时首先会问,这硬盘是多大的呀?回答:40GB、80GB,就是指的硬盘的容量。它一般指的是硬盘格式化后的容量。
硬盘的容量越大越好。 其次,在选择容量时你还可优先选择单碟容量大的产品。
单碟容量越大技术越先进而且更容易控制成本。举例来讲,同样是40GB的硬盘,若单碟容量 为10GB,那么需要4张盘片和8个磁头,要是单碟容量上升为20GB,那么需要2张盘片和4个磁头,对于单碟容量达40GB的硬盘来说,只要1张盘片和 2个磁头就够了,能够节约很多成本及提高硬盘工作稳定性。
2.硬盘的转速 这也是大家比较留心的问题。它是指硬盘内主轴的转动速度。
如今市场上的IDE硬盘主要分为5400RPM(转),7200RPM(转)两种转速。在容量价格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可首选转速快的7200转的硬盘产品。
3.硬盘的传输率 硬盘的传输率也是硬盘重要参数之一。它主要指硬盘的外部和内部数据的传输率,它们的单位为Mb/s(兆位/秒)或MB/s(1MB=8Mb)。
硬盘的外部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即硬盘的突发数据传输率,它一般指硬盘的数据接口的速率。现在的ATA/66/100/133接口的硬盘的传输率可达66-133MB/S。
而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在这方面市场上主流硬盘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一般都可达350Mb/S以上,优秀的硬盘其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可达500Mb/S。 4.硬盘的缓存 硬盘的缓存的大小也是硬盘的重要指标之一。
硬盘的缓存是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如今硬盘采用的缓存类型多为SDRAM,但也有例外的如采用 EDO DRAM的。
缓存的容量越大越好,它直接关系到硬盘的读取速度,如今的硬盘缓存容量大都是2M,并向8M的更大容量过度。但也有少数只有512K缓存的产 品,这点大家需注意。
5.硬盘的磁头 硬盘上采用的磁头类型,主要有MR和GMR两种。GMR巨磁阻磁头已开始取代MR磁头成为硬盘磁头的主流。
MR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写入和读取磁头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它是通过阻值的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对信号的变化相当敏感,使其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 应提高,而且由于其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因而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就提高了盘片的密度,这就使硬盘的容量能够做得很大。 而GMR磁头同MR磁头相比它使用了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和多层薄膜结构,它比MR磁头更敏感,因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
现在的MR磁头的盘 片存储密度可达到3Gbit-5Gbit/in2(每平方英寸每千兆位),而GMR磁头则可达10Gbit-40Gbit/in2以上。 6.硬盘的寻道时间 硬盘的寻道时间也是了解硬盘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主要指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道间寻道时间(single track seek),最大寻道时间(max full seek),以及平均等待时间(average latency)等等。它们的单位皆为ms(毫秒)。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指的是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这个数值越小越好,如今IDE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大多在9ms以下。而硬盘的道间寻道时间,指的是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这个时间也是越短越好。
硬盘的最大寻道时间,指的是硬盘磁头从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它的数值也是越小越好,市场上的主流IDE硬盘的最 大寻道时间大多在20ms以内。至于硬盘的平均等待时间,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到磁头下的时间,它的数值也是 越小越好。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
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
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出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
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SCSI SCSI的英文全称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接口,IDE接口是普通PC的标准接口,而SCSI并不是专门为硬盘设计的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型机上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优点,但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很难如IDE硬盘般普及,因此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中。 光纤通道 光纤通道的英文拼写是Fibre Channel,和SCIS接口一样光纤通道最初也不是为硬盘设计开发的接口技术,是专门为网络系统设计的,但随着存储系统对速度的需求,才逐渐应用到硬盘系统中。
光纤通道硬盘是为提高多硬盘存储系统的速度和灵活性才开发的,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多硬盘系统的通信速度。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连接设备数量大等。
光纤通道是为在像服务器这样的多硬盘系统环境而设计,能满足高端工作站、服务器、海量存储子网络、外设间通过集线器、交换机和点对点连接进行双向、串行数据通讯等系统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未来PC机硬盘的趋势。
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虽然串行ATA的相关设备还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员会已抢先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SATA接口: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与并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可以在较少的位宽下使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Serial ATA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
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ec,这比目前最块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已经发布的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ec,最终Serial ATA 3.0将实现600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在此有必要对Serial ATA的数据传输率作一下说明。就串行通讯而言,数据传输率是指串行接口数据传输的实际比特率,Serial ATA 1.0的传输率是1.5Gbps,Serial ATA 2.0的传输率是3.0Gbps。
与其它高速串行接口一样,Serial ATA接。
-- 硬盘知识 硬盘做为计算机的外存储器,容量越做越大,但是其稳定性好像却是越来越不如以前。
到现在还有三、四百MB的IDE接口老硬盘在二手市场上销售,并且用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只是速度太慢。可新的大容量硬盘呢?速度是快了许多,就是三天两头的出毛病。
硬盘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硬盘的质量问题,供电不良,病毒破坏,高频干扰等情况会出现如下的故障现象: 1.硬盘偶尔丢失数据 按理论上说,正常情况下硬盘是不应该丢失数据的。不过因为硬盘工作在高速状态,周围的电磁干扰随时有可能造成硬盘在读写数据时发生错误。
虽然有可能是0写成了1或者是1被读成了0,但是我们用户在操作电脑时遇到的就是文件找不到或者文件被破坏无法正常打开,也就是数据丢失了。这也是我们的电脑刚才还好好的,重启后就无法进入系统的原因,重装系统就问题解决了。
不过,最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病毒开始泛滥,也使我们的电脑变得越来越不安全。有些病毒专门针对某些文件进行破坏,因此如果某些文件丢失或打不开时,最好先查毒,确定自己的电脑是否感染了病毒,防止因为病毒造成的损失扩大。
如果某一天早晨,当我们打开电脑时发现有些文件丢失时,最好不要大惊小怪,先对电脑彻底杀毒,同时对电脑的防病毒软件及时进行升级。 2.硬盘不断有坏道出现 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硬盘质量不好,控制芯片的时序错误,造成大面积坏道出现;二是硬盘的供电不正常,供电电压偏低,造成读盘时定位不准,表面上出现大面积的坏道。
对于硬盘质量问题造成的坏道,如果在保修期内还好,可以找商家换一个新的。但是如果过了保修期的话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只能再买新的。
3.硬盘在BIOS中有时能找到,有时又找不到 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有: 1)主板的IDE控制器有问题; 2)硬盘的接口电路故障或者是硬盘的磁臂控制电路或磁头有问题,无法正常读取数据; 3)硬盘的供电电压不稳,供电正常时就能找到硬盘,供电偏低时硬盘丢失; 4)主机超频,造成硬盘的时钟频率过高,而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5)还有就是硬盘的数据线和硬盘接口有问题及硬盘的电源接口,接触不良所致。 在这里暂不考虑硬盘的跳线错误,主从盘设置冲突等情况。
4.硬盘在BIOS中能够找到,但是无法正常格式化和使用 这种情况一般是硬盘的接口通讯部分没有问题,而硬盘的控制部分和数据读写部分有问题。如果硬盘读写时没有异常的响声,但是不能进行格式化,即使低格时也不断的报错,这种情况一般是硬盘的读写电路部分出了问题,读写数据的错误率太高所致。
5.硬盘在BIOS中能够认到,但是却不能启动系统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有多种: 1)硬盘的0磁道出现错误,无法正常读取硬盘的分区信息; 2)硬盘的分区信息被破坏或被人为的加逻辑锁所致; 3)硬盘的控制电路和读写电路错误,造成数据读写错误; 6.硬盘拷贝数据特别慢 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有好几种: 1)硬盘的数据线使用错误,如支持DMA100的硬盘使用了DMA33的数据线,造成硬盘的数据传输明显下降; 2)硬盘的数据线方向接错,DMA66、100和133的硬盘数据线是有方向性的,如果接反了,也能正常读写,只是速度明显下降,有时候慢得让人无法忍受; 3)硬盘的DMA通道被关闭,没有使用DMA数据传输方式,而使用传统的数据块传输方式,致使数据传输率大大下降; 4)硬盘的数据读写电路或接口电路,也有可能是主板的IDE接口电路出现问题,造成数据传输率降低; 5)再有就是硬盘的供电不足或供电电源中的纹波系统过大,这种情况主要是主机开关电源的功率不足或使用过久后滤波电容失容或漏电所致。 7.硬盘读盘时有异响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都是硬盘的磁臂或磁头出现硬件损坏造成的,如磁臂断,磁头脱落或变形错位后,与硬盘的盘面接触产生尖叫的异常响声。
出现这种情况多数都证明硬盘已经寿终正寝了。如果你的硬盘上有重要数据,最好找非常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使用特殊的设备来把数据读出来,一般别指望硬盘有修复的可能。
8.硬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开机“咣咣”直响 这种情况有的硬盘是一开机就出现这种“咣咣”撞墙似的声音直响,有的是硬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这种“咣咣”的声音是硬盘的磁臂在移动时动作过大,定位异常,造成与外壳碰撞而发出的异响。
一般来说出现这种情况硬盘只能报废,没有修理价值。 9.操作系统提示认到了移动硬盘,但是无法正确安装硬盘的驱动程序,无法使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移动硬盘的耗电量大,需要+5V 700MA以上的电流,而一般主板的USB接口能够提供的电流只有500MA,供电电流不足,无法正常驱动硬盘的电机工作,造成无法正确安装移动硬盘的驱动。
同时也会听到移动硬盘连续不断的“哗哗”的转到声,并不是正常硬盘转到时“吱吱”声。 以上几种情况是目前硬盘经常出现的故障,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硬盘有上述情况下时,如果在保修期内时,应该尽快把自己的数据进行备份,再把硬盘送经销商处进行更换,因为通常经销商是不负责数据备份的。
随着硬盘容量和转速的迅速增大,硬盘的数据。
电脑硬件基础知识 1.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 一般我们看到的电脑都是由:主机(主要部分)、输出设备(显示器)、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三大件组成。
而主机是 电脑的主体,在主机箱中有:主板、CPU、内存、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等硬件。从基本结构上来讲,电脑可以分为五大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了解电脑系统 电脑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相当于人的身体,而软件相当于人的灵魂。而硬件一般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主机是一台电脑的核心部件,通常都是放在一个机箱里。
而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和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组装一台电脑需要选购哪些基本部件 (1)、机箱,一般电脑的主要零件都放在这里。 (2)、显示器,用来看电脑的工作过程,要不然,你都不知道电脑究竟在做什么。
(3)、键盘和鼠标,向电脑输入有用的命令,让它去为我们工作。 (4)、主板,这是一块很重要的东西,虽然它长得有点“丑”,这里是决定你这台电脑性能的重要零件之一哦。
(5)、内存,当电脑工作时,电脑会在这里存上存储数据,相当于人的记忆。 (6)、CPU,也称中央处理器,是电脑运算和控制的核心。
(7)、显卡,电脑通过这个玩意传送给显示器。 (8)、声卡,电脑通过这个玩意传送声音给音箱的哦。
(9)、硬盘,平常人们常说我的硬盘有多少G多少G,就是指这个硬盘的容量,而G数越多能装的东西便越多。 (10)、软驱,就是插软盘的玩意,现在一般都用3.5英寸的,古老年代用5.25英寸的,现在我们去买人家都不卖了。
(11)、光驱,听CD当然少不了这个,有时候你要安装某些软件都是在光盘上的,所以这个用处太大。 (12)、电源,主要用于将220V的外接电源转换为各种直流电源,供电脑的各个部件使用 4. 如何评价一台电脑的好和坏 当然,一台电脑的好坏,是要从多方面来衡量的,不能仅看其中某个或者几个性能指标。
而一般评价一台电脑的好坏的 性能指标有如下几种: (1)、CPU的类型和时钟频率 这是电脑最主要的性能指标,它决定了一台电脑的最基本性能。以前我们常说的286、386、486、586、686等就是 按CPU的型号来叫的。
时钟频率是一台电脑按固定的节拍来工作的一种衡量方法吧,又称为主频,时钟频率越高,时钟周期就越短,它执行指令 所需要的时间便越短,运算速度就越快。 (2)、内存的容量 内存的单位是MB,平常人们总说我的内存有多少多少MB就是指这个,如32MB、64MB、128MB、256MB等,一台电脑,它的内存容量越大,则电脑所能处理的任务可以越复杂,速度也会越快。
(3)、外部设备的配置情况 高档电脑一般都有软好的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等等。 (4)、运行速度 一台电脑的运行速度主要是由CPU和内存的速度所决定的。
(5)、总线类型 总线位数越多,机器性能越高。 (6)、兼容性 是否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包括能否运行所有电脑上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和接受电脑各类扩展卡 电脑硬件基础知识(一) 1.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 一般我们看到的电脑都是由:主机(主要部分)、输出设备(显示器)、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三大件组成。
而主机是 电脑的主体,在主机箱中有:主板、CPU、内存、电源、显卡、声卡、网卡、硬盘、软驱、光驱等硬件。从基本结构上来讲,电脑可以分为五大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了解电脑系统 电脑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相当于人的身体,而软件相当于人的灵魂。而硬件一般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主机是一台电脑的核心部件,通常都是放在一个机箱里。
而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和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组装一台电脑需要选购哪些基本部件 (1)、机箱,一般电脑的主要零件都放在这里。 (2)、显示器,用来看电脑的工作过程,要不然,你都不知道电脑究竟在做什么。
(3)、键盘和鼠标,向电脑输入有用的命令,让它去为我们工作。 (4)、主板,这是一块很重要的东西,虽然它长得有点“丑”,这里是决定你这台电脑性能的重要零件之一哦。
(5)、内存,当电脑工作时,电脑会在这里存上存储数据,相当于人的记忆。 (6)、CPU,也称中央处理器,是电脑运算和控制的核心。
(7)、显卡,电脑通过这个玩意传送给显示器。 (8)、声卡,电脑通过这个玩意传送声音给音箱的哦。
(9)、硬盘,平常人们常说我的硬盘有多少G多少G,就是指这个硬盘的容量,而G数越多能装的东西便越多。 (10)、软驱,就是插软盘的玩意,现在一般都用3.5英寸的,古老年代用5.25英寸的,现在我们去买人家都不卖了。
(11)、光驱,听CD当然少不了这个,有时候你要安装某些软件都是在光盘上的,所以这个用处太大。 (12)、电源,主要用于将220V的外接电源转换为各种直流电源,供电脑的各个部件使用 4. 如何评价一台电脑的好和坏 当然,一台电脑的好坏,是要从多方面来衡量的,不能仅看其中某个或者几个性能指标。
而一般评价一台电脑的好坏的 性能指标有如下几种: (1)。
硬盘的DOS管理结构
1.磁道,扇区,柱面和磁头数
硬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由坚硬金属材料制成的涂以磁性介质的盘片,不同容量硬盘的盘片数不等。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
记录信息。盘片被分成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信息。在DOS
中每扇区是128*2的2次方=512字节,盘片表面上以盘片中心为圆心,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称为磁道。硬盘中,不同盘片相同半径
的磁道所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磁道与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换使用,我们知道,每个磁
盘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习惯用磁头号来区分。扇区,磁道(或柱面)和磁头数构成了硬盘结构的基本参数,帮这些
参数可以得到硬盘的容量,基计算公式为:
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要点:(1)硬盘有数个盘片,每盘片两个面,每个面一个磁头
(2)盘片被划分为多个扇形区域即扇区
(3)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为磁道
(4)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即柱面
(5)公式: 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6)信息记录可表示为:**磁道(柱面),**磁头,**扇区
2.簇
“簇”是DOS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当创建一个很小的文件时,如是一个字节,则它在磁盘上并不是只占一个字节的空间,
而是占有整个一簇。DOS视不同的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不同容量的硬盘,簇的大小也不一样。簇的大小可在称为磁盘
参数块(BPB)中获取。簇的概念仅适用于数据区。
本点:(1)“簇”是DOS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
(2)不同的存储介质,不同容量的硬盘,不同的DOS版本,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