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____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二、填空题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四、简答题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
200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活?nbsp;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 3.教育目的 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一、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
1、学习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包括(ABCE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馈过程E反思过程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ABCE )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方法更科学 E概括性更强。
3、智力群体差异包括(ABC )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志向差异E学习风格差异
4、桑代克总结的学习规律(ABC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结构率E程序率
5、知识的表征形式(ABCD )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认知结构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ABCDE )A问题的特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与功能固着D智力水平、E情绪状态
7、抑郁症的表现(AB)A焦虑B情绪消极C消极认识D动机缺失E躯体疲劳
8、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有(ABE )A计划策略B监视策略C 学习时间策D监控策略E调节策略
9、一个7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8岁,则他的比率智商是(C )
A70 B80 C114 D100 E125
10、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动机是(ABC )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E附属内驱力。
11、学习动机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AB )A学习需要B诱因C家长赞许D教师认
1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迁移分为(AB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 E 正迁移 F负迁移
13、影响迁移的因素(ABCDE )A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智力E教学指导
14、练习曲线规律(ABCDE )A开始进步快B中间有一个高原期C后期进步慢D总趋势是进步E有时出现暂时退步
15、态度的核心成份( B)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
16、有结构问题的特征(AB )A问题的明确性B解法的确定性C问题不明确性C解法的开放性
17、学习某材料,10次正好记住,那么学习多少次效果最好呢?(D )A8次B10次C12次D15次E20次
18、学习策略由(ACD )策略构成
A、认知策略 B、计划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9、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BCD )
A、变通性 B、认知性 C、目的性 D、序列性。
2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于(B )
A、行为主义观点 B、人本主义观点 C、认知观点 D、建构主义观点
21、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ABCD )
A、不平衡性 B、差异性 C、定向性和顺序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2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ACD ) A、展开性 B、简缩性 C、外显性 D、客观性
23、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 ABCD )几个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固化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24、奥苏贝尔提出的几种同化模式是(ABD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先行组
织者 D、组合学习
25、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ACD ) A、知识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26、常用的直观形式有(ABCD ) A、情景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27、"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__B__的教学技术。(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8、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BE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修养 D、道德素质E、道德行为
29、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C )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30、"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B )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教育学基础》复习指南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了解)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词源 英语及法语和德语的“教育”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就是“引出”,就是采用一定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而我国教育作为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是把“教”和“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词源。
教:表示成人手拿器械督促孩子的学习行为。学:意思是孩子在一所房间里学习有关的知识。
结论:从词源上看教与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同一事物,同一种活动。 (三)“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的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和信仰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识记) 教育定义方式: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定义方式:“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
也就是说,不管其他人是如何定义某个词的,我就是这么定义的,并且我将始终在我定义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
“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了解即可) 二、教育要素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掌握) 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了解)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了解) 三、教育形态(掌握) 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 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了解其学说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与本体论意义上的神创说密不可分。
观点:教育是神创造的。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全部请看附件。
2014年小教笔试真题 (120分钟,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称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
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2.“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肝格而不胜,过时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班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 )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4.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 ) A.事实性文献 B.工具性文献 C.理论性文献 D.经验型文献 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 ) 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 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7.三(1)班现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8.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愿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9.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0.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生理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1.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12.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
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13.以布鲁纳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育目标分成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14.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5.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体现了科学结构的( ) A.可操作性 B.可替代性 C.可转换性 D.可度量性 16.小学《品德—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 A.生活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17.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这属于( )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18.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
这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 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20.《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总是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研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荣获第62届美国年度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去实现这一切 问题:(1)说说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
(10分) (2)结合材料,说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25.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为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
„„”“不对,„„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不做又多又有价值的‘小鱼’”。 问题:(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产的关系(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26、27任选一小题作答。
全选只按前一小题计分,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小学教育学)21、班级管理中的评价具有( ) A、鉴定 B、示范 C、导向 D、激励 22、“学不躐等”反映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3、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 )的统一过程。 A、“学” B、“思” C、“虑” D、“行” 24、古罗马的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了( )的学习过程理论 A、“模仿、理论、练习” 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C、“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5、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 )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
A、情境交融 B、以情染情 C、以境触情 D、以境陶情 26、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学术论文可分为( )几种基本类型。 A、理论探讨性 B、论证性论文 B、综合论述性论文 D、预测性论文。
27、属于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的有( )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多元化 D、教育技术现代化 28、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 )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A、奏定学堂 B、南洋公学 C、乡学 D、京师同文馆 29、战国后期出现的( )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系统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位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A、《论语》 B、《春秋》 C、《学记》 D、《春秋》 30、根据研究假设的形成方式,可分为( )几类。 A、归纳性假设 B、演绎性假设 C、研究性假设 D、预测性假设 二、填空题 (15分)1、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 )相结合。
2、宋代以后,( )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3、学生的合法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和( )。
4、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著作( )之中。 5、操行评定主要通过学生自评、集体互评、( )等三种途径实现。
6、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三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7、1904年颁布了 ( ),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8、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 )形式。 9、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 )时期。
10、课外活动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可行性、( )和明确性。 11、德育的方法中的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 )两种。
12、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 )、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大环节。 13、( )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蓝图。
14、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 )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 15、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 )三种。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4、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四、简答题(20分) 1、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 2、简述当代教育学发展的特点。
3、一个好的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4、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有哪些? 5、简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五、论述题 (30分)1、结合自身实践,阐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有哪些? 2、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应该如何进行指导?。
经过一个愉快又温馨的新年后留给我们的复习时间可谓是屈指可数,因此在这仅剩的时间里更需要我们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对于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来说,中学的三科中科目二也就是《教育知识与能力》是相对较难的一科,复习内容较多,不仅有需要理解的,也有需要识记的,甚至还有需要背诵的内容。而科目二的题量也是不容小觑的,下图是中学科目二试题分布:根据上表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题型所占分值的情况大体均匀,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继续了解知识点的考察和分布情况:中学科目二知识点分布以及分值情况:由上表不难发现,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学习心理、德育这几个部分的内容虽然每年分值有所变化但一直是属于主要考察部分,因此复习时需要着重关注。
而其他部分虽然分值占据不是很高,但是考察的频次每年都不相同,因此需要做到全面复习。复习建议:通常复习都是要循序渐进进行的,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
首先,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基础的复习,把每一处的知识点以及可能考察的方式都进行相应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配合与自己复习所用教材相配套的专项练习题。学习过程中可以相应的做好笔记,把厚重的教材变成以自己理解方式存在的简缩性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
其次,对需要处理的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以及辨析题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背诵学习。再次,做一些历年考察过的题目,考察过的题目更有针对性,以及一些模拟练习题。
最后,在考前再次全面对知识进行复习,查缺补漏。如果能做到以上要求,相信即将到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一定会旗开得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