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教案(集合) 一.课标要求: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注意运用Venn图解题方法的训练,注意利用特殊值法解题,加强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和化简的训练。考试形式多以一道选择题为主,分值5分。
高考将继续体现本章知识的工具作用,多以小题形式出现,也会渗透在解答题的表达之中,相对独立。具体题型估计为:(1)热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和工具作用。
三.要点精讲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 ;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2.集合的包含关系:(1)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A是B的子集(或B包含A),记作A B(或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若A B且B A,则称A等于B,记作A=B;若A B且A≠B,则称A是B的真子集,记作A B;(2)简单性质:1)A A;2) A;3)若A B,B C,则A C;4)若集合A是n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有2n个子集(其中2n-1个真子集);3.全集与补集:(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2)若S是一个集合,A S,则, = 称S中子集A的补集;(3)简单性质:1) ( )=A;2) S= , =S。4.交集与并集:(1)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
交集 。(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
。注意: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集合的简单性质:(1) (2) (3) (4) ;(5) (A∩B)=( A)∪( B), (A∪B)=( A)∩( B)。四.典例解析 题型1:集合的概念 例1.设集合 ,若 , 解:由于 中 只能取到所有的奇数,而 中18为偶数。
则 。例2.设集合P={m|-1解:Q={m∈R|mx2+4mx-4①m=0时,-4②m综合①②知m≤0,∴Q={m∈R|m≤0}。
点评:该题考察了集合间的关系,同时考察了分类讨论的思想。集合 中含有参数m,需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不能忽略m=0的情况。
题型2:集合的性质 例3.(2000广东,1)已知集合A={1,2,3,4},那么A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点评:该题考察集合子集个数公式。注意求真子集时千万不要忘记空集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同时,A不是A的真子集。变式题:同时满足条件:① ②若 ,这样的集合M有多少个,举出这些集合来。
答案:这样的集合M有8个。例4.已知全集 ,A={1, }如果 ,则这样的实数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 ,即 =0,解得 当 时, ,为A中元素;当 时, 当 时, ∴这样的实数x存在,是 或 。另法:∵ ∴ , ∴ =0且 ∴ 或 。
点评:该题考察了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性质。分类讨论的过程中“当 时, ”不能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符号 是两层含义: 。变式题:已知集合 , , ,求 解:由 可知,(1) ,或(2) 解(1)得 ,解(2)得 ,又因为当 时, 与。
集合集合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数学元素。例如: 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
2、数学名词。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
3、口号等等。集合在数学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论: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
康托(Cantor, G.F.P.,1845年—1918年,德国数学家先驱,是集合论的创始者,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集合,在数学上是一个基础概念。
什么叫基础概念?基础概念是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义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通过直观、公理的方法来下“定义”。
集合集合是把人们的直观的或思维中的某些确定的能够区分的对象汇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或称为单体),这一整体就是集合。组成一集合的那些对象称为这一集合的元素(或简称为元)。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符号,含有有限个元素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叫无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记做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子集,真子集都具有传递性。 『说明一下:如果集合 A 的所有元素同时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则 A 称作是 B 的子集,写作 A ? B。
若 A 是 B 的子集,且 A 不等于 B,则 A 称作是 B 的真子集,一般写作 A ? B。 中学教材课本里将 ? 符号下加了一个 ≠ 符号(如右图), 不要混淆,考试时还是要以课本为准。
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集合的几种运算法则 并集:以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或B∪A),读作“A并B”(或“B并A”),即A∪B={x|x∈A,或x∈B} 交集: 以属于A且属于B的元 差集表示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或B∩A),读作“A交B”(或“B交A”),即A∩B={x|x∈A,且x∈B} 例如,全集U={1,2,3,4,5} A={1,3,5} B={1,2,5} 。
那么因为A和B中都有1,5,所以A∩B={1,5} 。再来看看,他们两个中含有1,2,3,5这些个元素,不管多少,反正不是你有,就是我有。
那么说A∪B={1,2,3,5}。 图中的阴影部分就是A∩B。
有趣的是;例如在1到105中不是3,5,7的整倍数的数有多少个。结果是3,5,7每项减 集合1再相乘。
48个。 对称差集: 设A,B 为集合,A与B的对称差集AÅB定义为: AÅB=(A-B)∪(B-A) 例如:A={a,b,c},B={b,d},则AÅB={a,c,d} 对称差运算的另一种定义是: AÅB=(A∪B)-(A∩B) 无限集: 定义:集合里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有限集:令N*是正整数的全体,且N_n={1,2,3,……,n},如果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集合A与N_n一一对应,那么A叫做有限集合。
差:以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记作:A\B={x│x∈A,x不属于B}。
注:空集包含于任何集合,但不能说“空集属于任何集合”. 补集:是从差集中引出的概念,指属于全集U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uA,即CuA={x|x∈U,且x不属于A} 空集也被认为是有限集合。 例如,全集U={1,2,3,4,5} 而A={1,2,5} 那么全集有而A中没有的3,4就是CuA,是A的补集。
CuA={3,4}。 在信息技术当中,常常把CuA写成~A。
集合元素的性质 1.确定性:每一个对象都能确定是不是某一集合的元素,没有确定性就不能成为集合,例如“个子高的同学”“很小的数”都不能构成集合。这个性质主要用于判断一个集合是否能形成集合。
2.独立性: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集合本身的个数必须为自然数。 3.互异性: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如写成{1,1,2},等同于{1,2}。互异性使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两个相同的对象在同一个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
4.无序性:{a,b,c}{c,b,a}是同一个集合。 5.纯粹性:所谓集合的纯粹性,用个例子来表示。
集合A={x|x<2},集合A 中所有的元素都要符合x<2,这就是集合纯粹性。 6.完备性:仍用上面的例子,所有符合x<2的数都在集合A中,这就是集合完备性。
完备性与纯粹性是遥相呼应的。集合有以下性质 若A包含于B,则A∩B=A,A∪B=B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1,2,3,……} 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x<。
1.集合、简易逻辑 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2.函数 了解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 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不等式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掌握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掌握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和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理解不等式:|a|-|b|≤|a+b|≤|a|+|b|。
4.三角函数(46课时)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并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
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 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了解奇偶函数的意义;并通过它们的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以及简化这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 arcsin x、arccos x、arctan x表示。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解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5.平面向量 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 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 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 掌握平移公式。
6.数列 理解数列的概念, 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 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直线和圆的方程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了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应用。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8.圆锥曲线方程 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利用给出的公垂线计算距离)。
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 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 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进一步熟悉反证法,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了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凸多面体的概念。
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和体。
太多了 有17页 要的话 留下邮箱 节选如下 图片发不上
高中文科数学高考必备基础知识
§1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和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的情况,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如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或“,”或“”等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 ;= ;= .
(3)交、并、补的运算性质:对于任意集合A、B,
切记:.
(4)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若集合A中有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1),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
三、逻辑联接词与真值表
1.逻辑联接词:或、且、非(命题的否定)
2.真值表(见课本)
四、四个命题与充要条件
1.四个命题
(1)写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时,首先要分清条件p(题设)和结论q;其次要正确写出非p和非q;再次,有时命题带有大前提,在写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时,大前提不能变化;
(2)注意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区别,不能将两者混淆;
2.充要条件
(1)在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时,由定义,一般要考察命题(充分性)和命题(必要性)的正确性,后者是前者的逆命题;而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与否,可以用其等价命题(逆否命题)来解决,尤其命题是否定性的结论时,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
(2)证明充要条件时,首先要弄清楚充分性和必要性是指什么命题成立,再分别去证明,从而下结论,这样证起来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五、反证法
1.步骤:①假设结论反面成立;②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与定理、定义等矛盾、与假设矛盾、推出自相矛盾);③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2.当证明“若,则”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则”成立。
3.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
数学高考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 , ,求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 , 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 ; ; ; ;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 、和 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
如: ,如果 ,求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 ”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 ”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 ; ; (3)对于任意集合 ,则: ① ; ; ; ② ; ; ; ; ③ ; ; (4)①若 为偶数,则 ;若 为奇数,则 ; ②若 被3除余0,则 ;若 被3除余1,则 ;若 被3除余2,则 ; 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 中有 个元素,则集合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 (3)韦恩图的运用: 四、满足条件 , 满足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 五、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 注意:“若 ,则 ”在解题中的运用, 如:“ ”是“ ”的 条件。
六、反证法:当证明“若 ,则 ”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 则 ”成立, 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否定 正面词语 至少有一个 任意的 所有的 至多有n个 任意两个 否定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如:若 , ;问: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函数有 个,若 ,则 到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 的图象与直线 交点的个数为 个。 二、函数的三要素: , , 。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 ;②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 ,则 ; ② 则 ; ③ ,则 ; ④如: ,则 ; 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如: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是 ,求 的定义域。 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20,半径为 ,扇形面积为 ,则 ;定义域为 。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 (2种方法); ② (2种方法);③ (2种方法);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 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
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g3.1001集合的概念和运算(1)一、知识回顾: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3.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 集合运算:交、并、补.5. 主要性质和运算律(1) 包含关系: (2) 等价关系: (3) 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0-1律: 等幂律: 求补律:A∩??UA=φ A∪??UA=U ??UU=φ ??Uφ=U ??U(??UA)=A反演律:??U(A∩B)= (??UA)∪(??UB) ??U(A∪B)= (??UA)∩(??UB)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