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宣言
23.湖广熟,天下足
24.男耕女织
25,几何原本,郎世宁
(六单元要书= =b。.利玛窦历史书没带回家。,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
27?【= =b
先试试吧.莱克星敦的枪声。LL什么时候要,独立宣言,华盛顿
22.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五经,八股文
29.黄宗羲,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30.郑和
31?不着急的话等到清明节后行不.明朝
26.驻藏大臣.厂卫,军机处
28.四书。
五单元:
21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知识技能导读: 1,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及发现地点。
2,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3,山顶洞人的发展情况。
探究·应用·扩展 【例题】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到底到底如何? 据此回答:为什么说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详细介绍元谋人。 【思路分析】此题是一道了解历史远古人类的基础试题。
分析题干,可得出要求回答的只是对元谋人的一个具体了解情况的介绍,但要求尽量全面,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全面的前提是“论从史出”也就是结合课本只是力求全面的做个介绍也就可以啦。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从一下几方面做考虑:元谋人的发现,生存年代。
联系具体内容如下:1,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人类牙齿化石及遗物,还有大批哺乳动物化石。2,根据考古学方法测定,元谋人的绝对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左右,是距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方法探究】本题是针对于刚开始学习初中历史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一个全面了解以及学习的简单试题,难度比较小。首先说明为什么称之为元谋人,其次介绍为什么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只是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认识并介绍。 【易错分析】由于题目要求只是对课本知识的一个基本简单介绍,所以掌握一个原则“史从论出”,只要求简单介绍基本内容就可以啦,不必过于复杂。
切记不可见内容就答,导致重点不突出等。 知识技能训练: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生活的距今年代是( ) A,1965年 B,170万年前 C,220万年前 D,70—-20万年前 3,以下原始人物中和现代人面貌没有多大区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4,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工具了,其具体方法是( ) A,选择合适的石块直接作为工具使用 B,磨制石块为相应的形状 C,磨制形成 D,打制,敲打形成 5,最早使用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6,在我国境内,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 ) A,单个人生活 B,过着群居的生活 C,以氏族为单位 D,以家庭为单位 思维拓展训练: 7,阅读下列材料: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摘自北师大版本七年级历史教材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是介绍了我国远古人类哪方面的进步,具体介绍当时的进步情况。
8,想一想:如果你生存在当时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上边内容提到的进步方法,不使用现在的工具,你有几种方法? 9,中华民族历史源源不息,谈谈你对我国远古人类的了解。 探究应用训练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发现北京人的遗址发现石器工具,表面都很粗糙,有的一端呈尖状,有的一侧或两侧有刃,有的比较厚重,有的比较轻巧。
材料二:在山顶洞人遗址发现有骨针连缀的兽皮,还有串联成串的装饰品,并且器物表面比较光滑。 ⑴上述两种远古人类是如何做到这样的,他们有什么不同?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在元谋人、北京人的时代,生产极度低下,人的生存都成问题,他们主要依靠渔猎采集为生,居住在洞穴或树上的巢中。随着人类的进步,这种落后状况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氏族聚落。
什么是聚落,什么是氏族?(生看书回答)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氏族聚落。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当时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 一、半坡聚落 1、半坡遗址概貌:看“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在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半坡聚落遗址在今天西安的东郊。
这个遗址的面积达到了五万多平方米。画分布示意图,同时说明:遗址北部是公共墓地,东北部是烧制陶器的窑场,南部是居住区。
居住区四周有宽深各五米的壕沟,用来防止野兽侵袭。居住区中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四周分布着几十座圆形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
2、半坡人的生活:生活在这样一个聚落中的半坡人是怎样生活的?半坡人主要吃什么?他们怎样获得食物?他们住的这些房屋是怎样的?(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小组交流,自由回答)和北京人相比,半坡人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生齐声说,进步了)你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半坡人在哪些地方比北京人进步了?(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半坡人已经掌握了建筑房屋的技术,过上了定居生活,他们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看“房屋复原图”。半坡人有了原始的农业生产,开始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他们还开始饲养一些家畜。半坡人使用的工具已经是磨制石器了。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呢?(生思考,讨论,自由回答)归纳:(1)在制作方法上,一个是初步打造,形态粗糙;一个是打制后在磨制,更加精细、光滑。
(2)功能上,打制石器是和渔猎采集为主的生活相适应的,磨制石器是和农。
一 选择题:40%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
A 岳飞 B 文天祥 C 苏轼 D 辛弃疾
2 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四段,沟通五大水系。五大水系是( )
① 海河 ② 黄河 ③ 长江 ④ 珠江 ⑤ 钱塘江 ⑥ 淮河 ⑦ 松花江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④⑤⑥⑦
3 年,元灭掉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
A 1271 B 1276 C 1279 D 1368
4 代表中国古典小说高峰的是(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 D 《红楼梦》
5 唐朝时成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的有( )
① 鉴真 ② 玄奘 ③ 空海 ④ 法显 ⑤ 晁衡
A ①⑤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韩愈
7 元代江南棉纺织中心在( )
A 松江 B 杭州 C 苏州 D 广州
8 元代司农司编写的农书是( )
A 《农书》 B 《齐民要术》 C 《农桑辑要》 D 《农政全书》
9 1127年,金军攻破汴京,俘虏徽钦二帝及宗室、大臣、后妃等三千多人北还,北宋灭亡,史称 ( )
A 靖康之变 B 土木之变 C 东京保卫战 D 玄武门之变
10 元代时设置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
A 台湾府 B 台湾省 C 澎湖巡检司 D 宣政院
11 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 册封达赖、班禅 ② 设驻藏大臣 ③ 金瓶掣签制度 ④ 宣政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2 下列哪个王朝先后以南京,北京作为都城?(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13 下列宫殿中,不属于故宫前三殿的是( )
A 太和殿 B 中和殿 C 保和殿 D 乾清宫
14 “三省六部制”由哪个王朝始创?(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15 下列人物中,在抗击倭寇方面立下赫赫战功的有( )
① 戚继光 ② 郑成功 ③ 文天祥 ④ 俞大猷 ⑤ 傅应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④
填空:20%
1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 ,现在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 .
2 唐都长安不仅是国内 , , 中心,也是当时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3 北宋时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编写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巨著是 。西汉时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一部 体通史。
4 元代杰出的棉纺织专家是
5 从 年到 年,郑和 次下西洋,到达亚非 多个国家。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6 明长城东起 ,西至 ,全长 千米。而秦长城东起 ,西至 。
7 明清时期,在抗击外来侵略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有 , 。
三 史料分析 :30%
(一)材料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材料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材料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① 材料1 、2 、3的作者分别是谁?
②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两宋时期词人可分成几派?分别是什么?材料1、2 、3的作者各属于哪一派?
③ 材料1、2 、3作者的作品风格各是怎样的?
(二) 材料1: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廖燕《明太祖论》
材料2: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稗史汇编》
① 材料1 反映了明太祖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
② 材料1 、2综合反映了皇权高度膨胀,那么明清时期为加强专制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③ 结合实际,你认为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哪项对后世影响最大?说说你的看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50秒